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具有六点基本含义。
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性
管理的特性是由管理活动自身性质而产生和形成的特点。管理的基本特性是:两重性,即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也指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其中管理的艺术性即管理的实践性,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还体现在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目标性,管理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构成;组织性,构成组织的基本因素是人,其中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由此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创新性,管理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方式,但本质上却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会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管理的物质因素和信息、机会、价值等也会不断地更新变化。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一、管理的职能
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20世纪初期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履行以下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另一个比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五项职能;除此以外,还有七项职能等观点,如美国的古力克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人事、沟通等等。
管理职能的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将其划分为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二、管理职能的发展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和创新职能受到了管理界的普通充实。除了决策和创新之外,现代管理对协调职能也十分重视。 三、管理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管理活动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这两大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管理可划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两大类型。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
- 1 -
活动。按照这一含义,公共管理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 2、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
3、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 4、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 5、公共管理接受公众监督。
(二)企业管理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和服务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基本是以企业法人的个体身份进行活动的,因此相对于社会公共利益来讲,企业的利益是个体利益,企业的管理也是为实现单个个体利益进行的管理活动。 1、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4、企业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第三节 管理者的职责和技能
一、管理者角色与类型
管理者扮演着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指定等三个方面的10种不同、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管理者的层次分类:
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区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亦称一线管理人员)。同时,整个组织层次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
管理人员还可以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划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两大类。 二、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和管理者的角色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大方面。这三种技能是各个层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的,只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这三个技能的要求程度会有区别。一般来说,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需要更多地掌握概念技能;而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是同等重要的。
第四节 管理环境
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环境对组织活动有着重要作用。环境的不断变化既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又对组织的生存造成某种不利的威胁。组织环境分成三大类: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二、各种组织的一般环境
组织的一般环境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五个方面。 (一)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保罗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二)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 2 -
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 (三)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组织,特别是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四)技术环境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反映出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技术进步会影响这些物质条件的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从而影响利用这些条件的组织的活动效率。 (五)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
三、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
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以企业为例)主要包括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厂家、用户、供应商等五个方面。 (一)现有竞争对手研究 1.基本情况的研究
反应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主要有三类: ①销售增长率 ②市场占有率
③产品的获利能力
2.主要竞争对手的研究
目的:找出主要对手的竞争实力的决定因素,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3.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
包括市场发展或转移动向与产品发展动向。 (二)潜在竞争对手研究
进入某个行业的难易程度通常收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规模经济。它表明企业经营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收回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企业生产和经营在达到盈亏平衡点以后,在产量的增加尚未引起生产设施的调整从而追加投资之前,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岁产量的增加和下降。 2.产品差别
3.在位优势。指老厂家相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所具有的综合优势。
(三)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
替代品生产厂家的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哪些产品可以替代本企业提供的产品。二是判断哪些类型的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行业)经营造成威胁。 (四)用户研究 1.需求研究
2.用户的价格谈判能力研究
用户的价格谈判能力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①购买量的大小。②企业产品的性质。③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后向一体化实质企业将其经营范围扩
- 3 -
大到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生产。④企业产品在用户产品形成中重要性。 (五)供应商研究
类似于用户研究,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或企业需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以及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 四、两种环境分析方法介绍
(一)识别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方法
对环境进行管理的核心是环境中蕴含的不确定性。没过学者邓肯提出从两个不同的环境层面来确定组织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一是环境变化的程度:稳定(静态)--不稳定(动态)层面;二是环境复杂性程度:简单-复杂层面。 (二)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任何组织的经营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在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与经营目标三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 第五节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 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巴比伦颁布的《汉穆拉比大法典》,对诸如个人财产保护的方式、臣民应遵守的规范、货物贸易的原则、臣民之间的隶属关系、最低工资标准、家庭纠纷与犯罪的处理等的规定,都体现了管理的思想。 比较高一级的管理产生于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这些古代城市国家创建了进行政治、商业和军事活动的各种组织。特别是希腊人认识到了体力劳动的效率与劳动分工之间的关系。
到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15世纪世界最大的工厂之一的威尼斯兵工厂就已经形成了包括体系相互制约和平衡原则的领导体制、生产过程的流水作业、人事和成本的控制等具有某些现代管理特征的管理方式。
16世纪意大利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利在其所著的《王子》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领导者的原则:①领导者必须要得到群众的用户,权威来自群众。②领导者必须维持组织的内聚力。③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求生存的意志力。④领导者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二)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反映伦理道德的“仁、义、礼、智、信”,其管理思想也贯穿着这些精神。孔子:“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以和为贵”、“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2、道家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3、法家的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法治”,即认为只有以成文法或不成文法为标准,以赏罚为手段,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韩非:“立法为教”;“法”的有效性,要有管理者正确的管理方法即“‘术”与管理者的威信和强制力即“势”两个条件的配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