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材料拼接完整。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量头围确定尺寸:测量使用皮尺立姿或坐姿,用皮尺从前额头的发根部位量起,通过后头部隆起点以下2CM处绕着头围一周, 再加放1到2CM测量两耳上方水平所得的头部最大维度,测量时头发也是要包含再内的,因为测量是测在戴帽子时的情况,在测量的过程中适度的拉紧卷尺,但不要让头部受到皮尺的压迫, 将皮尺对的末端来看对应到的的尺度。

讲解示范完毕后出示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1.小组内分工合作。

2.制作帽子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

3.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剪刀、针的正确用法,一旦受伤马上告诉老师。

学生开始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 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 三是研讨活动。

开帽子展示会,介绍设计想法、制作的材料及其功能、最具创意之处、仍需改进之处等。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快乐吗?把你的快乐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学生会从创作、合作、欣赏,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语中获得快乐。这一-环节加深了整个教堂过程的印象,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五)课外拓展

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顶帽子。

17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 、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

18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观察土壤。

19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研讨活动。

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