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第一次统练-掌门1对1 历史(先秦)试卷 下载本文

山西长治 精华学校复读班

31 21 21 17 2013届第一次统练-掌门1对1 历史(先

湖南衡阳 ①青铜工具已退出历史舞台 ②生产力水平提高 ③铁制工具的类型多种多样 ④铁器使用的区域广阔 秦)试卷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精华教考中心 2012年8月 6.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7.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A.贵族的生活更加腐化 B.君主权力的神秘色彩 的。 C.宗法分封制渐趋衰败 D.青铜铸造业发展迅速

8.《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诸侯耕于东郊”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1. 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这主要表明统治者

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

A.重视农业生产 B.体验农耕艰辛

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 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 C.能与民同甘苦 D.实行“仁政”

9.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 2.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

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

政治背景是 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10.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A.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

C.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 D.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3.《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

11.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法制的目的是

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①奖励军功 ②推行县制 ③什伍连坐制 ④重农抑商 A. 实现长治久安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C.消除诸子矛盾 D.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12.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实施变法,各国变法的主观目的通常是 4.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

A.发展经济文化,改变为他国鄙夷的现状B.打击旧贵族势力,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C.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D.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赢得战争的胜利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13.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作者①倡导以德治民 ②主张重农抑商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稳定自耕农地位 5.从下表你能获得的相关信息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土情况表

14. 东周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出土地点 各种材质生产工具的数量(件) 其中铁农具的数量(件) 表现充分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 77 68 辽宁抚顺 ①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②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

第 1 页 共3 页

③旧制度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 ④由百家争鸣向独尊儒术转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开创性的建树。主要表现为 ①思想界活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③各国变法图强,开始推行郡县制④各国实行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6.“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36分)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一书中指出:“西周王室覆亡,平王东迁。号为 ‘东周’。从此到秦帝国统一,中国地区经历了500多年的转变期。这一段历史,传统上被切 割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西周覆亡,正如古籍所谓‘礼坏乐崩’,意味着一套文化秩序的 崩解。”与此同时,新的秩序也在逐步地建立起来。 (1)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12分) 政治方面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层级;世袭贵族依据家族血缘关系分事政治权力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汉书·食货志》

(3)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8分)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郡和县,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中国历史十五讲》

(4)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史实,从政治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思想理论方面加以说明。(8分)

18.研究主题: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 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有怎样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8分)

19.研究主题: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有助于中国文明连续性的,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在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明“连续不断”传承的因素。(照抄原文不得分)(8分)

西周时期 文化教育由官府垄断;天命神学的统治思想 春秋战国 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成为农耕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商业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重要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2)从西周时期到东周时期,政府对商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第 2 页 共3 页

精华学校复读班2013届第一次统练 历史(先秦)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Ⅰ卷 选择题 答题卡(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3 2 14 3 15 4 16 5 6 7 8 9 10 11 12

(3)(8分)

(4)(8分)

18.(8分)

19.(8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17.(36分)(1)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12分) 政治方面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层级;世袭贵族依据家族血缘关系分事政治权力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西周时期 文化教育由官府垄断;天命神学的统治思想 春秋战国 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成为农耕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2)(8分)

第 3 页 共3 页

精华学校复读班2013届第一次统练 历史(先秦)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答题卡(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3 A 2 B 14 C 3 D 15 B 4 A 16 B 5 B 6 C 7 C 8 A 9 B 10 D 11 A 12 D 思想理论:法家的集权主张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理论依据。(2分)

18.(8分)以德治国;无为而治;依法治国。(6分) 共同关注如何治国的问题。(2分)

19.(8分)人口众多,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稳定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统一的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科举考试制度,促进了中国人学习和传承文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17(1)(12分) 西周时期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土地国有的井田制;(2分)集体耕作的生产经营方式。(2分) 文化方面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2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2分) 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逐渐春秋战国 确立;(2分)选贤任能的官僚制度形成。(2分) (2)(8分)变化:西周国家鼓励商业的发展;东周时政府抑制商业的发展。(4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商业发展迅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贾势力发展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4分)

(3)(8分)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2分),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分)。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2分),使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2分) (4)(8分)趋势: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2分)

政治制度: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制度(政治)基础。(2分)

生产力水平: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统一奠定经济基础。(2分)

第 4 页 共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