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车改革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下载本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__________行政管理________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关于公车改革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张 强

学 号: 1252001453982 专 业: 行政管理 入 学 时 间: 12秋仁怀行专3班 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老师

所 在 电 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 年 3 月 8 日

内 容 摘 要

很长时间以来, 公车消费是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公务消费和

官员职务消费的重要部分, 公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有利于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办公,但是公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等公车消费腐败问题。公车在很大的程度上相当于某些公权机关的脸面, 某些官员的架子和派头用公车来显示,这些根深蒂固的公车消费腐败一方面给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还严重影响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 公车消费存在着,能上不能下高不低的膨胀冲动, 一些地方公车配置屡屡超标、车轮腐败令财政不堪重负。本文从我国公车改革历史背景入手, 提出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期望对当前的公车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关 键 词:公车,改革,三架马车

关于公车改革的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张强

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呼声都越来越高,从1994 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9个年头。

一、贵阳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三大弊端 (一)公务用车费用居高不下,财政不堪重负

据报道, 贵州省政府采购2004 年的规模是1200亿元, 其中汽车采购的额度达到200亿元。到2008年政府公务车虽经前几年大量采购似仍未满足需求, 在政府采购总额中仍约占1 /4, 达500亿元, 年增长速度为15%, 远超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这种触目惊心的采购规模还在不断增长中。每年大量增加再加上历年积存的公务车产生的养车费用, 是一笔令人咋舌的公共开支。

(二)公车资源配置不合理, 使用效率低下

公车使用隐性浪费严重有些单位把公务用车看成是一种待遇, 不是从工作出发, 而是不管条件是否许可、车辆是否超编、有无违反规定, 都要想方设法购车, 使得有权管钱且领导胆大的单位公车就多, 无权无钱的单位公车就少, 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公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少单位领导超出有关规定低职变相配备公车, 把公车变为个人相对固定用车。各级领导干部、各种行政、管理机关使用的公务车, 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在购买、使用的范围上都有明显的扩展, 已远远超过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互攀比公务车档次成为部分人追求的目标。这种公车资源配置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党政机关提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 客观造成了公务员之间的不公平和新的苦乐不均。

(三)监管约束制度乏力

公车私用、滥用等违纪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公车私用实际上就是公权私用, 虽为国家三令五申严禁, 但这种现象却越演越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车公用、私用、司机用各占1 /3, 也就是公车只有1 /3的时间用于公务, 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机关党员干部用公车送子女上学、宴请娱乐、外出旅游, 损害了党

1

员干部的形象; 一些领导干部攀比心理、享受心理作怪, 违规配备豪华车, 导致公车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司机和干部与厂商和维修厂家相互勾结, 在购车、维修、油料费、路桥费等环节弄虚作假, 营私舞弊, 造成经济违纪违法问题。

新闻媒体虽屡有追踪监督报道, 但见效甚微。公车私用屡禁不止, 使政府形象受损, 负面影响极大。

二、公车改革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进行任何改革,首先要明确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公车改革也不例外。公车改革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用公车,而在于如何有效地使用公车。换言之,如何在保证公务用车的现实需要的前提下,降低公务用车的成本,是公车改革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公车改革要达成如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要把超编超标配备公车的势头扭转过来,控制政府使用公车的总规模。(2)要杜绝公车私用、虚报费用的“公车腐败”现象,实现公车使用的“阳光操作”。(3)要解决公车使用过程中的粗放经营、养护乏力、浪费严重等问题,提高使用效率。(4)要尽力矫正原来按行政级别(而不是工作性质和工作需要)配备和使用公车的陈规陋习,使公车成为全体公务员更好地履行其职责的合意工具,而不是某些人享受特权的象征。

三、我国公车改革模式及路程

贵州公车改革十几年以来,主要有货币化改革、集中统一管理、加强管理监督三种形式的改革模式。各地车改试点大致为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

公车货币化模式以广东珠三角、辽阳弓长岭区为代表,曾长期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其措施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

公车集中管理则以昆明为代表,其措施是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至各区组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拍卖收回部分财政经费。

第三类模式则以杭州为代表,取消单位的公务车,所有公务用车集中至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中心提前预约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车贴。不同的是,杭州车改没有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

为了保证货币化公车改革的顺利推行,有必要完善现在存在的一些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