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曾经在温明园中提出废帝一事,丁原立即说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同样,这件事也遭到袁绍的极力反对,并因此和董卓反目成仇。其次是成为众矢之的。当董卓废掉皇帝后,天下群雄,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都把矛头指向董卓。董卓在此事上,远远比不上曹操,曹操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使他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优势,这也奠定了曹操的基业。而董卓的做法,正好是曹操的反面教材,同时,也注定了他的失败。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九岁的陈留王为献帝,强迫蔡邕(yōng)为侍中。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董卓摄君害民,引起朝臣不满。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后遇到吕伯奢,其家人欲杀猪招待曹操,多疑的曹操误以为将要杀己,而杀吕伯奢全家。后路遇外出沽酒的吕伯奢,曹操又诈杀之。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的人生观)”陈宫视曹、卓为一路人,离曹而去。
1、有人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你赞成吗?请结合本回阐明理由?试评价这个人物形象。
⑴赞成。董卓对待现任皇帝的态度是野蛮的,他的做法是废立。董卓进京不久,就提出要换皇帝。至于理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少帝刘辩愚昧懦弱,陈留王刘协则有圣主的素质。但他的真实意图,恐怕还是为了树立个人威望,控制中央政权。然而董卓这么一闹,就把自己闹成了“人民公敌”,弄得“天下共讨之,全国共讨之”。因为在当时正统的士大夫看来,皇帝是不能随便换的,因为皇帝是“一国之君”,也是“一国之本”。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掌握着舆论的,就是这些人。这样一来,维护现存秩序,保卫
现任皇帝,就不但是“正义”,也是“民意”。所以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⑵董卓是个军阀,粗野蛮横,嗜血成性,残暴,欺主弄权,既无人缘,又无威望,只能算个枭雄。在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将注定他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是过眼烟云,成为曹操的陪衬。
2、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嫩草少帝在永安宫作的五言律诗。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答⑴借景抒情,通过“嫩草”“ 双飞燕”“ 青水”“ 称羡的陌上人”写出了初春自然景色的美好,以乐景写哀情,道出了诗人的感伤之深,愁恨之极。
⑵对比衬托手法,诗中“双飞燕”,浸透出作者的悲伤与孤独,点出了诗人身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旧宫殿”把自然的美好和现实的险恶暗寓其中,形成对比,写出了繁华故国的离愁。
3、结合本回语句,概括曹操人物形象。
答⑴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有正义感,坦率
⑵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颇有心计,能屈能伸
⑶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有野心,直爽 ⑷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奸险狠毒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刘关张三人随公孙瓒至。吕布部将华雄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数将,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轻视。吕布斩杀多名八路联军大将,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力穷,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诸侯大军一起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便提刀而出。俄顷,关羽拍马而回,掷华雄人头于地,而斟的酒还是热的,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思考:一、在“温酒斩华雄”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关羽的英雄形象?
答:1、层层铺垫。作品写华雄挫孙坚,砍祖茂,斩俞涉,杀潘凤,勇猛凶狠,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实际上是为关羽的出现做层层铺垫。
2、映衬烘托。关羽的出场可以说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其声惊天动地,通过对声音的描述,让关羽一出场,就显得雄姿英发。
3、以虚见实。惊心动魄的战斗开始了,“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作者用用以虚见实的手法。写了关羽和华雄的交战过程,从而表现了关羽英勇善战、武艺高强的的英雄气概。
二、第五章中,关于关羽出战前那杯酒的处理有何意义?
答:这杯酒,汇聚了人物的矛盾关系,成为提挈全篇的文眼,关羽凯旋时,“其酒尚温”,寥寥四字却胜过千言万语,令人充分领略到关羽武艺之高超,获胜之迅捷,从而将关羽的神勇渲染的淋漓尽致。
三、请你就“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略谈曹操的政治才能。
答:1、能审时度势。董卓入京,废少帝,立刘协为皇帝,于是“京都大乱”曹操凭自己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断定追随董卓只能自取灭亡。后曹操组织义军,号召起义。但他明白,凭借一己之力,无法与董卓抗衡,于是发矫诏于诸镇。
2、能明哲保身。曹操发了檄文后,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此时人马虽众,但群龙无首,于是推举盟主,曹操首先推举袁绍,理由是“袁本初四世三公”。其实,曹操知道,诸侯会盟,各怀鬼胎,谁都想取得自己相应的地位和利益。同时,曹操也明白,在时世还没有明朗的情况下,出头的椽子会先烂。因此,曹操选择了幕后。
3、能重视人才。在华雄屡次取胜而又无人敢迎战的情况下,关羽主动请缨,但袁绍以貌取人,不予理睬,但曹操力荐。在关羽战胜后,袁绍说“都与赶出帐去”。而曹操却说“得功着赏,何记贵贱乎”。由次,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重视,这也是他取天下最重要的原因。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