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网络管理OMC系统功能技术规范V1.0.3 下载本文

QB-╳╳-╳╳╳-╳╳╳╳

GSM/TD-SCDMA/TD-LTE Networks OMC System Function

Specification

版本号:V1.0.3

╳ ╳╳╳-╳╳-╳╳发布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移动网GSM/TD-SCDMA/TD-LTE网络OMC系统功能技术规范

目 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1 2 3 4

范围 ................................................................................................................................... 5 引用标准 ........................................................................................................................... 5 符号和缩略语 ................................................................................................................... 5 系统管理 ........................................................................................................................... 5 4.1 功能概述和分工 ............................................................................................... 5 4.2 用户界面管理功能 ........................................................................................... 5 4.3 OMC软件管理 .................................................................................................... 6 4.4 OMC系统维护功能 ............................................................................................ 6 4.5 系统高可用性 ................................................................................................... 7 4.6 系统可扩展性 ................................................................................................... 8 4.7 系统稳定性 ....................................................................................................... 8 5 故障管理 ........................................................................................................................... 9

5.1 故障管理综述 ................................................................................................... 9 5.2 告警定义 ........................................................................................................... 9 5.3 告警呈现 ......................................................................................................... 11 5.4 告警操作 ......................................................................................................... 12 5.5 多模基站告警管理(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 14 5.6 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 14 6 配置管理 ......................................................................................................................... 14

6.1 通用管理功能 ................................................................................................. 15 6.2 配置管理对象 ................................................................................................. 17 6.3 SON功能 .......................................................................................................... 19 7 性能管理 ......................................................................................................................... 20

7.1 性能管理综述 ................................................................................................. 20 7.2 测量任务的管理 ............................................................................................. 20 7.3 性能测量数据管理 ......................................................................................... 21 7.4 性能门限管理 ................................................................................................. 23 7.5 自定义性能指标管理 ..................................................................................... 24 7.6 对象模板管理 ................................................................................................. 24 7.7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管理 ............................................................................. 25 8 拓扑管理 ......................................................................................................................... 25

8.1 拓扑图形显示要求 ......................................................................................... 26 8.2 资源状态管理 ................................................................................................. 26 8.3 应用程序链接 ................................................................................................. 27 8.4 自动关联网元连接 ......................................................................................... 27 8.5 多模基站呈现(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 27 9 安全管理 ......................................................................................................................... 27

9.1 OMC用户与网元用户的映射连接功能 ....................................................... 28 9.2 安全管理机制 ................................................................................................. 28 9.3 用户管理、用户组管理、权限管理 ............................................................. 28 9.4 认证、鉴权、记账 ......................................................................................... 30 10 日志管理 ................................................................................................................. 30

10.1 日志的内容 ..................................................................................................... 30 10.2 日志管理操作 ................................................................................................. 31

2

11

操作维护支持 ......................................................................................................... 31 11.1 操作终端 ......................................................................................................... 31 11.2 命令群发功能 ................................................................................................. 32 11.3 脚本语言功能 ................................................................................................. 32 11.4 时间同步功能 ................................................................................................. 32 11.5 核心网池维护管理 ......................................................................................... 32 12 报表管理 ................................................................................................................. 33

12.1 性能管理 ......................................................................................................... 33 12.2 报表模板管理 ................................................................................................. 33 12.3 报表任务管理 ................................................................................................. 33 13 呼叫分析 ................................................................................................................. 33

13.1 呼叫跟踪 ......................................................................................................... 33 13.2 跟踪管理 ......................................................................................................... 33 13.3 呼叫重现 ......................................................................................................... 34 14 无线测量报告(MR)采集任务管理 ................................................................... 35

14.1 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定义 ..................................................................... 35 14.2 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修改 ..................................................................... 35 14.3 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删除 ..................................................................... 35 14.4 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查询 ..................................................................... 35 14.5 无线测量报告北向接口 ................................................................................. 35 15 OMC北向接口 ....................................................................................................... 35 16 OMC集中化管理(仅适用于TD-LTE) ............................................................ 35 17 修订历史 ................................................................................................................. 37 附(A):应用场景 ................................................................................................................ 39

补充应用场景1: .......................................................................................................... 39 补充应用场景2 .............................................................................................................. 39

3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XXX号文发布

4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GSM、TD-SCDMA和TD-LTE核心及无线网,规定了中国移动GSM、TD-SCDMA

和TD-LTE核心以及无线网络中各个厂商网元管理系统(即操作维护中心:OMC)的系统功能要求,确定了厂商OMC的管理范围、技术要求和系统功能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设备厂商OMC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适用于对设备厂商OMC系统进行检查、验收。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规范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

无。 3

符号和缩略语

英文全称 Evolved Packet Core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中文解释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英文缩写 EPC GSM 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演进的通用无线接入网 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TD-SCDMA Access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 GUI OMC SON 4

系统管理

Graphic User Interface Operations & Maintenance Centre Self-Organized Network 图形用户界面 操作维护中心 自组织网络 OMC的管理规模要求:不低于10000个小区。 4.1 功能概述和分工

本章从OMC用户界面(GUI)管理、自身软件管理、系统维护三方面提出OMC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4.2 用户界面管理功能 4.2.1 用户界面定义

人机界面是网管软件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用户可以通过它和系统进行交互。图形用户界面(GUI)是一种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简便的方式以满足用户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的需求。

5

本节规定了OMC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基本要求: ?

界面直观,对用户透明:用户接触软件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这就要求在界面设计中遵循界面简洁,线索清晰的原则。

?

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该遵循一致性的原则:界面和功能的一致性可以使操作人员更快使用保留字来增加系统的清晰易懂、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

图形用户界面应该对操作结果提供必要的图形和声音的提示。提示信息可以使用户了解目前系统所处的状态,明白命令执行的结果是否正确,以及操作的进行情况,举例来说,当一个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超过7~10秒钟时,一个带有进度条的信息框应该提示当前任务的进行情况。

本节规定了OMC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建议要求: ? ?

操作方式的一致性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误操作的产生。危险操作都应有确认提示。 客户端软件可以提供B/S软件架构,避免因为升级而频繁的更新客户端;要求提供客户端自动更新功能,方便地升级客户端应用程序。

?

用户界面应具备与安全管控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统一网关的单点登录。

4.2.2 在线帮助

OMC应为用户提供在线帮助,提供详细的在线操作指南,可以对操作方式,操作步骤,输入的格式等信息进行帮助提示,指导用户完成需要的操作任务。同时,对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答,用户可以打印帮助信息。 4.2.3 界面锁定和激活

为防止在用户离开时,未授权人员对网管系统的操作,系统应提供界面锁定的功能。被

锁定的界面只有锁定前的用户身份和系统管理员级别用户才能激活。 4.3 OMC软件管理

系统应详细记载OMC上运行的各软件模块及补丁的版本号,功能备注,当前各软件模块及补丁的装载时间等信息。同时厂商应该注意OMC系统相关客户端随桌面操作系统的演进而进行版本的更新。并且相应版本的客户端可以通过访问系统相关服务地址进行下载安装。 4.4 OMC系统维护功能

OMC系统维护功能主要是对相关的文件系统资源、内存、CPU资源、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库空间等系统指标进行监控管理,指标的采样时间和阈值可由用户设定,超过阈值将产生不同级别的告警。

6

能够提供如下功能:方便的查询数据库连接情况;并可手工干预数据库的连接,能方便的终结非法的数据库连接。

能够查看OMC系统进程、应用进程等的进程名、运行状态、开始时间、运行主机、进程类型等信息,并能对某些进程做中断或启动操作。

OMC应能自动检测存储空间的大小与使用率,并支持用户设置阈值告警,在存储空间达到阈值后,发出存储容量不足的告警。

OMC对网元的维护操作提供图形与命令行两种操作方式。 4.4.1 系统备份功能

系统备份的目的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根据文件系统备份与数据库备份将OMC恢复到备份前的状态。

系统备份包括文件系统备份与数据库备份,要求提供的备份方式包括: ? ? ?

手动方式与周期性自动备份方式。 在线备份与离线备份方式。 完全备份与增量备份方式。

备份参数设置:用户选择备份方式、备份内容、备份时间和备份介质进行设置; 数据恢复:当数据受到破坏后,OMC能够对数据进行正确的恢复,恢复方式可选择从备份中恢复或从网元重新获取。

系统恢复:当系统受到破坏后,能够根据备份数据将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4.5 系统高可用性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OMC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连接应提供物理双机热备机制,即在发生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连接的单点故障时,OMC应能够不间断地提供服务,如告警和性能测量数据能够及时上报。

OMC系统在升级补丁期间应能够不间断地提供服务,且升级后应能保留原有网元配置信息和任务,如:已定制统计任务、北向接口的消息格式、数据库结构、消息和数据库接口、已创建的用户组和用户等。

注:不间断地提供业务是指在发生故障或系统升级过程中由于系统倒换发生的业务暂时中断时间不超过5分钟。

7

4.6 系统可扩展性

为了适应网元的不断增加和处理信息量的不断变化,OMC系统的软硬件必须有一定的可扩展性。比如:增加网元时,应和OMC上已存同类网元的统计任务保持一致。 4.7 系统稳定性

OMC应具备监测自身稳定性事件的能力,通过对网管稳定性事件的分析,可以得到量化的OMC可靠性百分比和网管年平均故障时间。

OMC稳定性统计资源包括:网卡、IP、数据库实例、数据库监听、磁阵存储、OMC应用程序进程。OMC稳定性事件包括:资源重启、资源健康度变化、资源上下线、资源初始化、服务切换、服务重启和恢复。 4.7.1 OMC稳定性事件列表

支持查询OMC在指定时间段的稳定性影响事件列表,包括事件对应的OMC资源类型、资源名称、事件类型、事件起始结束时间等。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了解OMC自身在指定区间内具体发生过哪些影响事件。支持用户手工维护稳定性事件记录。 4.7.2 OMC稳定性统计报告

对OMC指定时间段的稳定性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OMC各类资源不稳定事件的平均发生次数、平均影响时间,得到OMC的可靠性百分比和年故障时间。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了解OMC的稳定性指标。

OMC各类资源的不稳定事件平均发生次数定义:平均发生次数=指定时间段内发生总次数/统计天数。

OMC各类资源的不稳定事件平均影响时间定义:平均影响时间(单位:秒)=指定时间段内的总实际影响时间/统计天数。

OMC各类资源的不稳定事件的实际影响时间:实际影响时间(单位:秒)=OMC根据构成OMC的各类资源的影响时间,扣除各类资源的重叠影响时间,合并归一汇总得到针对OMC整体的实际影响时间。举例:在10点00分00秒到10点00分30秒的30秒时间内,IP和数据库实例两种资源,相继发生了不稳定事件,IP的不稳定事件的起始时间是10点00分03秒,持续到10点00分10秒,数据库的不稳定事件的起始时间是10点00分05秒,持续到10点00分15秒,则整个OMC在这30秒的时间内,总的不稳定事件的实际影响时间为 (10-3)

8

+(15-10)=12秒,05秒到10秒这5秒钟,IP和数据库都在不稳定事件中,不稳定的影响时间只计算一次。

OMC可靠性百分比定义:可靠性百分比=1-实际影响时间(单位:秒)/(统计天数*24*3600)%。

OMC的年平均故障时间定义:年平均故障时间(单位:分钟)=统计时间段内的实际影响时间(单位:秒)*365/(统计天数*60)。 5

故障管理

5.1 故障管理综述

OMC故障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子网设备进行统一的故障管理,提供告警收集显示(以及查询)、故障检测、故障诊断(定位)和故障处理工具。

系统应能实时收集网元发出的告警信息,并自动更新当前告警列表(并能对网元告警进行同步)。同时,应提供对于全网告警的集中呈现视图,以实现告警的集中监控。OMC应保存一定时期内的历史告警信息,并具备对历史告警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的功能。 5.2 告警定义 5.2.1 告警信息

OMC提供的告警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 ● ● ●

产生告警的设备类型及标识符:应为设备的名称及唯一标识符。 告警产生时间:应为OMC或网元产生告警的时间。 告警清除时间:应为OMC或网元清除告警的时间。

告警对象:告警正文中告警的对象。例如TD-LTE网络中的eNodeB会产生告警,该告警的告警对象为eNodeB。 ●

定位信息或者故障源:产生告警的故障点,例如:逻辑定位:信令点故障可以定位到信令点,中继故障可以定位到中继。小区故障可以定位到小区。物理定位:具体到板卡以及端口级,增加这个字段的目的在于故障的快速定位以及告警的关联分析。 ●

告警编号:OMC管理范围内区别不同类别告警的唯一数字标识,例如不同的基站退

9

服,均显示为相同的告警编号。 ●

告警类型: 建议取值可为: ? 通信告警 ? 设备告警 ? 处理错误告警 ? 环境告警 ? 服务质量告警 ●

告警级别:按告警的严重程序依次将告警分为严重告警(Critical)、主要告警(Major)、次要告警(Minor)、警告告警(Warning)四类。 ● ●

告警确认时间:告警被确认的时间。 告警确认状态:取值可为: ? 已确认 ? 未确认。 ●

告警确认用户标识:对告警进行确认操作的用户标识符。

5.2.2 告警状态

告警分为当前告警和历史告警。 当前告警指的是尚未被清除的告警。

已经被清除的告警称为历史告警。历史告警将被保存到历史告警数据库,供以后统计查询所用。历史告警应当精确地记录曾经“实时上报的所有告警”。

OMC应支持如下告警状态: ● ● ● ●

未确认当前告警: 用户尚未确认且未被清除的告警; 已确认当前告警: 用户已确认且未被清除的告警; 未确认历史告警: 用户尚未确认而已被清除的告警; 已确认历史告警: 用户已确认且已被清除的告警。

5.2.3 告警级别

OMC应支持如下告警级别: ● ● ●

严重告警(CRITICAL):使业务中断并需要立即进行故障检修的告警; 主要告警(MAJOR):影响业务并需要立即进行故障检修的告警; 次要告警(MINOR):不影响现有业务,但需进行检修以阻止恶化的告警;

10

● 警告告警(WARNING):不影响现有业务,但发展下去有可能影响业务,可视需要采取措施的告警。

5.3 告警呈现

OMC应提供友好、直观的告警管理界面。

对告警呈现的性能要求:网元产生的告警须在5秒之内在 OMC上呈现出来。(这里的时间范围指系统发生故障到OMC呈现之间的时间,包括网元发现故障的时间在内。)

5.3.1 告警提示

OMC应至少支持告警的颜色显示和声音提示。 5.3.1.1 告警颜色显示

OMC应针对不同级别的告警用不同的颜色显示,颜色可自定义。

? 严重告警 ? 主要告警 ? 次要告警 ? 警告告警

对于同一网络资源有多个告警同时发生时,告警颜色应与当前最高级别告警相同;当较高等级告警清除后,再显示相应低等级的告警颜色。 5.3.1.2 告警声音定制

对于新接收的告警,OMC应产生声音提示。该声音可自定义、可修改。 5.3.2 基于上下文的告警帮助

OMC应提供通过告警方便地查找到相关帮助文档的功能,并可以连接到告警知识库。

5.3.3 告警显示过滤

OMC应支持对网元上报的告警进行显示过滤的功能,符合过滤条件的告警将不在活动告警窗口呈现出来,但并不影响告警的上报和入库。

11

OMC应提供相应的功能模块,使操作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设置过滤条件从而实现对告警呈现的控制,可被过滤的告警属性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条件或下列条件的组合:

● ● ● ● ●

告警设备 告警产生时间 告警类型 告警级别 告警编号

5.3.4 告警视图

OMC应提供如下告警视图。 5.3.4.1 告警汇总视图

在该视图中,操作维护人员可以浏览、分析和操作告警。

告警汇总视图必须支持对告警信息按网元进行汇总的功能,包括告警总量、不同级别告警的数量;

告警汇总实体应该支持通过配置相应过滤条件对告警进行呈现。 告警汇总视图上的告警信息须保持实时刷新,以反映网络的真实现状。 5.3.4.2 告警定位视图

通过视图可以逐级定位问题网络设备,支持到板卡级的告警定位。

5.4 告警操作 5.4.1 活动告警查询

OMC应支持灵活的活动告警查询功能,可组合查询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 ● ● ● ●

告警设备 告警产生时间 告警类型 告警级别 告警编号

在故障管理界面上,可以显示被查询告警的详细信息,并且支持打印和导出功能。 5.4.2 告警的同步

OMC应当支持告警同步操作,包括:

12

5.4.2.1 自动同步

指OMC能够自动同步网元的告警,适用于下列情况: ● ● ●

当OMC与网元建立管理连接时; 当OMC与网元出现通信失败并且恢复后; 当OMC出现系统故障并且恢复后; 当主用OMC与备用OMC发生倒换时。

5.4.2.2 手动同步

指OMC支持操作维护人员需要时手动同步网元告警。 5.4.2.3 定时同步

指OMC支持定时自动同步网元告警,同步周期可自定义为天或小时。

5.4.3 告警确认

OMC应支持对告警的确认操作,并且能够记录进行确认操作的用户及确认时间。对于已确认的告警,OMC应以某种方式与未确认告警相区别。已确认的告警表示该告警已经被采取措施,以解除告警条件,或者该告警对网络没有大的影响。

手工告警确认:用户能够对告警进行手工确认操作。

系统自动告警确认:系统具备对某一特定级别、特定类型、特定状态进行告警自动确认功能。

5.4.4 取消告警确认

OMC应支持对已确认的告警进行取消确认的操作,并且保证对同一条告警只有对其进行确认操作的用户(超级用户除外)才能执行取消确认操作。 5.4.5 告警清除

OMC应支持告警清除功能,包括自动清除和手动清除。

自动清除功能是指当OMC收到网元上报的告警清除消息后,自动将当前活动告警设置为清除状态,并转为历史告警。告警自动清除时延要求不超过5秒,其中告警自动清除时延指从网元告警恢复到该告警在OMC上呈现清除状态之间的时长。

手动清除功能是指OMC支持对告警进行手动清除的操作,清除的结果是将当前告警的状

13

态由活动告警改变为已清除的告警,OMC应记录清除告警的时间和用户,但这一操作不应对网元产生影响,如果网元的故障尚未恢复,其告警还应实时上报上来。 5.4.6 历史告警查询

OMC应支持灵活的历史告警查询功能,可组合查询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 ● ● ●

告警设备 告警产生时间 告警类型 告警级别

在故障管理界面上,应显示被查询告警的详细信息,并且支持打印和导出功能。 5.4.7 历史告警统计与报表生成

OMC应当提供历史告警的告警统计功能,并可生成和导出相应的报表。并提供报表定制功能。 可按照设备类型、网元类型、告警级别、告警产生时间、告警消除时间等条件组合统计、定制各类报表。

5.4.8 历史告警存储时间

OMC应支持保存历史告警至少3个月。具体保存时间可根据存储设备的实际容量来自定义。

OMC应提供自动删除超时限告警的功能。

5.5 多模基站告警管理(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对于多模基站告警在告警视图中可以标识出此类告警的影响范围,即TD-SCDMA制式;TD-LTE制式;TD-SCDMA&TD-LTE制式。 5.6 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OMC应提供对外接口,可被扩展支持告警前转功能。OMC应支持至少2个通道的告警转发,各通道之间的告警转发的性能相互独立。

应能对告警转发通道及转发情况进行监控并生成日志记录,告警通道堵塞或转发不成功应能生成相应提示信息。同时应提供告警前传的日志,应包含告警转出的时间记录信息,以便与上层网管接收告警的日志相核对。 6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功能主要负责全面动态地管理全网所有网元设备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数据或局

14

数据,呈现设备工作状态,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分层显示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并且具有网元集成,查询、编辑、删除、预设、备份、合法性检查和回滚网元配置数据等功能。 6.1 通用管理功能

6.1.1 网元/网络资源配置管理 6.1.1.1 系统可管理的网元对象

?

核心网:

GSM/TD-SCDMA网络:MSC_Server、MGW、VLR、HLR/AUC、GGSN、SGSN、DNS、FW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TD-LTE网络:MME、ServingGW、PGW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

无线接入网:

GSM网络:BSC、BTS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TD-SCDMA网络:RNC、NodeB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TD-LTE网络:eNodeB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

OMC:能查询网管系统本身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的配置信息,包括主机名、IP、端口、操作系统、软件版本等。

?

需要提供针对网元从一个OMC调整到另一个OMC,或者调整无线网网元(例如TD-LTE的eNodeB网元)从属CN过程的工具,提供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支持导入前进行数据修改。

6.1.1.2 网元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网元的创建、修改、删除指在OMC中创建、修改、删除网元的逻辑定义,确定OMC 需要纳入管理的网元. 1) 创建网元

OMC在安装完成后并没有当前网络中的网元数据,OMC应能提供网元的创建功能。创建网元时,用户应输入如下内容:

? ? ?

网元类型; 网元名称;

网元地址:指能够定位网元的物理地址;

OMC应通过上述信息到与其相连的被管理网络中寻找符合上述地址的网元,建立OMC与网元之间的通信联系。网元创建完成后,OMC能够建立与网元的连接,通过该连接能实

15

现对网元的配置功能。 2) 删除网元

用户应能删除当前在实际网络中已经不存在或已经过调整,但OMC中仍存在,与现网不相符的网元,包括其相关配置数据信息也被删除。 3) 查询/修改网元

用户应能够查询或修改创建网元时列举的属性。 4) 导出网元

用户应能够将系统中所有网元的配置数据导出到文件中。 5) 导入网元

用户应该能将网元的配置数据在文件中编辑好后导入系统中。

6.1.2 网元软件管理

? ? ? ? ? ? ?

实现网元软件包和补丁的版本、状态、激活时间的查询; 实现网元软件包的补丁备份; 实现网元软件包和补丁的下载; 网元的软件包、补丁激活、和回退 对网元软件包和补丁的操作日志功能; 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软件版本、补丁版本。

对于多模基站多个制式可以同时进行软件升级和回退。(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6.1.3 配置数据的管理

6.1.3.1 配置数据的查询和导出

OMC应提供查询网元当前配置数据的功能,并支持配置数据导出。导出文件为Excel或XML格式。

6.1.3.2 配置数据的同步

配置数据同步是指OMC将网元的当前配置数据采集上来并存储。指OMC自动发现网元当前配置数据变化并同步采集、存储。 6.1.3.3 配置数据下载和激活

OMC下载配置数据到网元并进行激活。

16

6.1.3.4 配置数据的回卷

OMC将配置数据下载到网元并激活配置数据使之生效后,仍可将配置数据回卷到修改前的状态。

6.1.3.5 配置数据的比较

比较OMC上的配置数据和网元上已经激活生效的数据,生成差异报告。 6.2 配置管理对象 6.2.1 无线接入网络配置 6.2.1.1

BSC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网络)

信令数据配置、硬件数据配置、ATM局向配置、M3UA局向配置、A接口、Abis接口、Gb接口的配置等。 6.2.1.2

BTS配置(仅适用于GSM网络)

BTS的数据配置。 6.2.1.3

RNC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SCDMA网络)

信令数据配置、硬件数据配置、ATM局向配置、M3UA局向配置、IuCS接口、Iub接口、Iur接口和IuPS接口的配置等。 6.2.1.4

NodeB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SCDMA网络)

Iub接口、本地小区的数据配置。

6.2.1.5 eNodeB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传输配置(包括路由配置、SCTP链路配置等)、板卡配置、X2接口、S1-U接口、S1-MME接口配置等。

6.2.1.6 小区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小区配置,包括小区频点配置、邻小区配置、信道配置等。 6.2.1.7 多模基站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公共物理资源配置:单板,RRU,天线,塔放等

公共传输资源配置:IP传输和ATM传输,包括物理层、链路层、IP层/ATM层以及应用层。

TD-SCDMA NodeB配置:公共资源配置除外,其他同6.2.1.4节。 TD-LTE eNodeB配置:公共资源配置除外,其他同6.2.1.5。

17

6.2.2 核心网的数据配置

6.2.2.1 MSC_Server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包括系统数据配置、信令数据配置、业务数据配置、预分析数据配置、信令数据、电路数据、GT分析、与基站相关局数据配置、号码分析(主叫分析、被叫分析、呼叫转移、漫游号码分析、主叫号码显示处理等)、路由分析等。 6.2.2.2 MGW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包括系统数据配置、信令数据配置、电路数据、ATM数据配置等。 6.2.2.3 SGSN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包括系统数据配置、信令数据配置、GT分析、Gb接口配置、路由数据配置、DNS配置、Iu-PS接口配置、ATM数据配置 、负荷分担管理等。 6.2.2.4 GGSN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包括APN配置、地址池配置、Gi口配置、Gn配置、RADIUS配置、负荷管理等。 6.2.2.5 HLR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HLR系统数据配置、信令数据配置、HLR用户数据配置、用户容量配置、HLR物理数据配置、HLR容量配置、系统参数配置、GT分析、漫游VLR数据配置、呼叫前转号码、本局管辖MSC/VLR数据配置、负荷分担管理、HLR业务支持等。 6.2.2.6 MME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接口参数配置(包括S1接口、S6a接口、S10接口、S11接口等)、传输参数配置(包括IP及QoS相关参数配置)、MME Pool相关参数、网络参数配置(包括MME标识、PLMN列表等配置)等。

6.2.2.7 S-GW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接口配置(包括S1-U接口配置、S5/S8) 等。

6.2.2.8 P-GW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APN配置、IP地址池配置、接口配置(包括SGi/Gi接口、S5/S8接口、Gx接口)、PCC本地策略配置、RADIUS/DHCP/DIAMETER服务器配置、与计费网关的连接配置、DRA对等层链路管理配置等。

18

6.2.2.9 HSS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信令数据配置、用户数据配置、用户容量配置、物理数据配置、系统参数配置、DRA对等参数配置、业务参数配置等。

6.2.2.10 PCRF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PCC策略配置、Rx/Gx接口配置、DRA对等层链路管理配置。

6.3 SON功能

本部分只适用于TD-LTE的无线接入网。

在满足上述基本配置数据需求下,要求OMC具备最小化配置数据集的自动配置功能以及自优化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6.3.1 基站自启动

支持在提供最小配置集的情况下的基站自启动功能。

(1) 能够查看基站启动过程中的状态及最终结果; (2) 支持软件、配置数据、资产信息的更新;

其中,资产信息的更新主要发生在两个场景下:新建基站(基站首次接入OMC)和维护基站(如基站更换板件等)。资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供应商名称、资产序列号、硬件平台、板卡位置、资产单元类型版本号、生产日期、最近服务日期等。配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传输参数、小区基本参数、天线参数等。

6.3.2 PCI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自优化

能够监控PCI冲突或混淆的异常或告警,并且解决PCI冲突或混淆并保留详细的日志记录并可后续查阅。 6.3.3 自动邻区关系建立

提供TD-LTE同系统邻区关系自动配置、邻区漏配补配以及冗余邻区删除功能,并且提供同系统邻区关系查询和邻区关系优化日志查询功能。

(1) 支持邻区关系自动配置

(2) 支持自由模式及受控模式的邻区关系管理模式设置

19

(3) 支持对自动发现的邻区关系设置及管理“No HO”、“No Remove”标志位,对

eNB可设置及管理“No X2” 标志位,将其添加或移出黑白名单 (4) 支持将邻区关系优化的重点步骤和结果记录到日志,并提供同系统邻区关系

优化日志查询功能 7

性能管理

7.1 性能管理综述

性能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要求OMC能够定义网元性能测量任务,并以适当的方式采集、存储、呈现性能测量数据。通过对各类性能测量数据的收集、实时观察、存储分析,对如何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网络资源的分配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合理建议,达到对网元的性能进行监控和优化的目的。 7.2 测量任务的管理 7.2.1 测量任务的定义

OMC允许用户在一个测量任务中指定网元性能测量的如下属性:

? 测量对象: 需要开启测量的某一类网元列表。

? 性能测量数据集:性能测量数据集对应于性能测量数据集合,集合中的参数是

可自定义的。一个测量任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性能测量数据集。 ? 测量起始时间:若不指定,表示立即开始,时间定义为年月日时分。 ? 测量终止时间:若不指定,表示一直监测,时间定义为年月日时分。 ? 测量时段:测量时段指定一天中哪些时段需要测量,每个时段的起始时间为零

点或零点加测量粒度的整数倍。

? 测量计划(schedule):取值为周测量计划(weekly schedule)或月测量计划

(monthly schedule)。周测量计划指定一周中选择哪几天进行测量,月测量计划指定一月中选择哪几天进行测量,测量计划与测量时段组合对测量时间进行了定义。

? 测量粒度:即测量采集时间间隔,要求能提供的测量粒度为15分钟。 ?

测量任务定义完成后,其初始状态为“未激活”。测量任务需要执行激活操作,才能生效。应能够对同一个网元的同一个性能测量数据开启多个不同测量粒度的测量任务。 7.2.2 测量任务的查询

OMC提供用户查询测量任务参数及状态的功能,测量任务的状态取值可为:“未激活(Inactive)”与“已激活(active)”。

20

7.2.3 测量任务的修改

OMC应提供用户修改测量任务参数的功能,用户在修改测量任务前,需确认该测量任务处于“未激活”状态,若该测量任务已被激活,则需先将该测量任务挂起(见下文7.2.6的定义),即用户只能修改处于“未激活”状态下测量任务的参数。 7.2.4 测量任务的删除

OMC应提供用户删除指定的测量任务的功能,用户在删除测量任务前,需确认该测量任务处于“未激活”状态,若该测量任务已被激活,则需先将该测量任务挂起(见下文7.2.6的定义),即用户只能删除处于“未激活”状态的测量任务。 7.2.5 测量任务的激活

测量任务的激活指OMC能够通过激活操作,将已经定义的处于“未激活”状态的测量任务提交应用。激活操作完成后,测量任务从“未激活”状态转变为“已激活”状态,且根据测量任务定义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测量时段、测量计划、采集粒度、上报粒度等参数进行性能测量数据的采集和上报。 7.2.6 测量任务的挂起

通过挂起操作,将测量任务从“已激活”变为“未激活”状态,在此状态下,从用户的角度来看,OMC不进行性能测量数据的采集和上报。 7.2.7 测量任务状态转换图

定义测量任务未激活状态(inactive)挂起测量任务删除测量任务激活测量任务激活状态(active)

图1 测量任务状态转换图

注:如果厂商沿用3GPP北向接口的状态转换图,也给予认可。 7.3 性能测量数据管理

性能测量数据管理指OMC对已经生成的性能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存储、查询和报表生成。

7.3.1 性能测量数据的采集

OMC可以采用文件方式或者其它方式获取网元的性能测量数据。

21

如果OMC以文件形式获取网元的性能测量数据,这个文件称为性能测量数据文件。性能测量数据文件组织以网元为单位。

(备注:性能测量数据文件的组织不以测量任务为单位,因多个测量任务可能对同一个性能测量数据提出测量要求,测量时间上可能会发生重叠,以测量任务方式组织性能测量数据文件会导致同一个性能测量数据在同一时段的统计值在不同任务对应的性能测量数据文件中均出现情况。)

性能测量数据入库时延小于30分钟。如早忙时10:00——11:00的性能测量数据应最迟在11:30在OMC上完成入库。(该要求不包括采集24小时数据的情况)

如果指定的性能测量数据在最大允许时延过后仍然没有完成入库,将触发OMC设备告警,指示性能测量数据采集超时。 7.3.2 性能测量数据的存储

OMC获取的性能测量数据要求必须存储在数据库中, OMC应至少能保存1个月的性能测量数据。OMC从网元获得的性能测量数据文件(见8.3.1:性能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时间应不小于24小时。

7.3.3 性能测量数据的补采

由于网络或其它原因,未能及时对性能测量数据文件予以处理,或者没有采集成功,在此之后,系统判断具备补采条件自动发起补采的操作,把丢失掉时间点的性能文件进行采集。 7.3.4 性能测量数据的查询

OMC可根据网元、时间、性能测量数据类型等参数对性能测量数据进行查询,对查询的结果可导出为文件(XML或TXT或Excel格式)。 7.3.5 性能测量数据报表生成

OMC提供性能测量数据的统计报表功能,并以直观的表格和图形如折线图、直方图、饼图等方式显示统计结果。

OMC能自定义统计报表,OMC应能对统计结果进行打印输出。 7.3.6 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率

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率代表了性能测量数据查询结果的置信度,完整率越高,置信度越高,要求OMC在性能测量数据查询结果中能够提供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率(完整率的统计以测量任务中定制的性能测量数据的时间粒度和统计对象为分析对象,从时间粒度角度衡量,如一个小时缺一个粒度的数据,则该小区下该测量类型的性能测量数据完整率R1=3/4=75%)。

22

7.3.7 北向接口文件管理要求

OMC北向接口文件保存至少7天。保存时间可以设置。

OMC北向接口文件支持按照时间对多个网元多种类型测量报告进行压缩合并。 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数据应满足基本的时延要求(此处的时延指NMS下发采集任务,直至采集任务完成,在北向接口采集结果准备完毕,可以上报NMS的时间)。基本性能要求如下:

? 采集时间粒度为5分钟的采集任务,时延应=<5分钟。 ? 采集时间粒度为15分钟的采集任务,时延应<=10分钟。 ? 采集时间粒度为30分钟的采集任务,时延应<=20分钟。 ? 采集时间粒度为60分钟的采集任务,时延应<=30分钟。

例如:采集时间粒度为60分钟的采集任务,如早忙时10:00——11:00的性能测量数据应最迟在11:30在北向接口准备完成。(该要求不包括采集24小时数据的情况)

如果定义的采集任务在最大允许时延过后仍然没有在北向接口处完成准备,即产生性能测量数据文件,应触发告警,指示性能测量数据采集任务上报超时。

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数据应满足的基本的完整性、一致性要求(不<100%),基本要求如下:

上层网管定制的性能测量数据在网元侧全部生成完成后,OMC在通过北向接口上报前进行自动核查,若核查过程中发现有网元缺失、或网元生成的数据文件有缺失,则触发OMC设备告警,指示性能测量数据采集任务失败。 7.4 性能门限管理

性能门限管理实现自动根据当前性能指标值或性能指标的运算结果与预先定义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超出阈值规定范围就产生相应级别的性能告警;一旦回到正常值范围,这个告警会被自动地清除。

性能阈值管理包括性能门限的创建、性能门限的查询与修改、性能门限的删除、性能门限的挂起与恢复。

性能告警和告警清除操作需参照本规范中故障管理部分的要求进行。 7.4.1 性能门限的创建

可根据需要定义性能门限,性能门限是对性能测量项(独立的性能测量数据或者多性能测量数据的组合计算结果)设定阈值。OMC对性能门限定义的性能测量项进行监测,在性

23

能测量数据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产生告警,告警类型为业务质量告警(越限告警)。

需要定义的参数有:

? 监测的性能测量项,可以是单一的性能测量数据,也可以是性能测量数据的组

合计算结果。

? 产生性能告警的级别(对性能告警信息和操作的要求参见本规范故障管理部

分)

? 该性能告警应用的网元范围。

7.4.2 性能门限的查询、修改

OMC能够查询当前定义的性能门限列表以及性能门限的状态(激活状态、挂起状态),并能对定义的性能门限进行修改。 7.4.3 性能门限的删除

OMC能够将已经定义的性能门限删除。删除后,OMC不再上报相应的性能告警。 7.4.4 性能门限的挂起与恢复

OMC能够通过性能门限挂起与恢复操作使性能门限在挂起状态和激活状态之间转换。 当性能门限处于激活状态时,OMC对网元的性能测量数据进行监测,产生性能告警;当性能门限处于挂起状态时,OMC停止对性能测量数据的监测,也不产生相关的性能告警。 7.5 自定义性能指标管理

所谓自定义性能指标就是对于设备上报的性能测量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得出的用户关心的指标。自定义性能指标可以按照时间和对象粒度汇总。

自定义性能指标管理包括自定义性能指标的创建、自定义性能指标的查询与修改、自定义性能指标的删除。

7.5.1 自定义性能指标的创建

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自定义性能指标,先选择某种被测对象类型,再选择这种被测对象类型下的设备的性能测量数据,选择需要的公式来组合,生成自定义性能指标。

在创建自定义性能指标的时候,可以指明该性能指标按照时间或对象粒度汇总。 7.5.2 自定义性能指标的查询、修改

OMC能够查询当前定义的自定义性能指标列表并可对自定义性能指标进行修改。 7.5.3 自定义性能指标的删除

OMC能够将已经定义的自定义性能指标删除。如果该自定义性能指标被门限引用,删除时,OMC会提醒用户。 7.6 对象模板管理

所谓对象模板就是对于一类测量对象实例的集合,例如:是若干小区的集合。

24

对象模板管理包括对象模板的创建、对象模板的查询与修改、对象模板的删除。 7.6.1 对象模板的创建

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对象模板,先选择某种被测对象类型,再选择这种被测对象类型下若干个对象实例。

7.6.2 对象模板的查询、修改

OMC能够查询当前定义的对象模板列表以及对对象模板进行修改。 7.6.3 对象模板的删除

OMC能够将已经定义的对象模板删除。如果该对象模板被测量任务和性能门限引用,删除时,OMC会提醒用户。

7.7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管理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管理指OMC对已经生成的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存储、查询。

7.7.1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的采集

OMC可以采用文件方式或者其它方式获取网元的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 7.7.2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的存储

OMC获取的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要求必须存储在数据库或文件中。 7.7.3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的查询

OMC可根据网元、时间、性能测量数据类型等参数对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进行查询,对查询的结果可导出为文件(XML、TXT、Excel格式)。 7.7.4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监视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监视指OMC可以对选定的测量项进行监视,把监视结果实时显示在界面上(自定义测量项采集周期小于等于1分钟)。用户可以在界面上控制监视时长,启动监视或停止监视。 8

拓扑管理

OMC拓扑管理的目的是将OMC所管理的网元之间的逻辑关系、网元的运行状态、网络资源使用情况等信息以图形方式概括呈现,并提供进一步访问网元信息的应用链接。

拓扑管理的最基本功能是用户能够根据目前的网络结构在拓扑图中手工增加、删除网元或网元之间的连接,能够修改拓扑图中呈现出的网元或网元间连接的属性。

25

8.1 拓扑图形显示要求 8.1.1 版面布局要求

OMC支持分层的拓扑管理,用户能从高层的拓扑视图链接到底层的拓扑视图。 用户可在某一层拓扑视图上选择显示出哪些网元及网元之间的连接。 用户可以将本用户的拓扑视图存档,并作为进入拓扑管理界面的默认视图。

各网元在拓扑图上按照其网元类型以不同图标出现。网元之间的连接根据网元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而定,当两个网元之间存在直连的业务或信令连接时,连接以两网元图标之间的连接线的形式出现。

网元图标的形状、网元间的连接线的线型与线粗可以由用户定制。

OMC的拓扑图布局合理,且能反映出网络之间的逻辑结构,能清晰划分无线网,核心网各部分。网元间的连接线应尽可能不交叉,在必需出现交叉时,能在交叉点清晰区分各连接的方向。

用户应可以在拓扑图上通过某种操作获得与网元或网元间连接线相关的信息,例如:网元信息包括网元名称、当前各级别告警数量、设备的物理位置、IP地址等信息;连接的信息包括两侧网元名称、连接的类型、连接的带宽(仅适用于电路域)等信息。并建议提供提示信息,当光标在网元图标或网元间连接线上停止三秒时,可以显示出与此网元相关的信息。 8.2 资源状态管理 8.2.1 状态显示

网络的拓扑图中能显示网元的当前运行状态(Operational Status:Enabled, Disabled)、管理状态(Administrative State:Locked, Unlocked, Shuttingdown)、告警状态(Alarm Status:Critical, Major, Minor, Warning, Cleared),各状态含义参照3GPP 32672与ITU-T X.731规范。

网元的告警状态由网元当前最高级别的活动告警来决定,在拓扑图中分别以红、橙、黄、蓝、绿五种图标颜色来区分网元严重告警、主要告警、次要告警、警告告警与无告警状态。

在拓扑视图中,能区别显示网元当前的运行状态和管理状态。 8.2.2 告警概现

网元图标除了能体现出网元的告警状态外,用户能定制是否显示该网元各种级别的告警数目。

8.2.3 性能测量数据显示

用户可以通过网元图标或连接线查询该对象的性能统计数据。

26

8.3 应用程序链接

拓扑图上提供至网元的应用链接。在选中网元的图标时,从右键菜单可以启动相应的故障管理、配置管理的应用程序界面,可以启动网元操作维护终端软件。 8.4 自动关联网元连接

当在拓扑界面新建网元后,OMC能根据其所管理的网元的配置情况,自动发现这个网元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与其它网元的连接,并根据用户的设置在拓扑上呈现。

说明:信息模型树的图形化不能作为拓扑图。

8.5 多模基站呈现(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网络的拓扑图中能显示多模基站类型,以区分普通基站。 9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控制机制,对用户接入、访问操作OMC或网元进行限制,确保每个合法用户能够正常登录、使用已授权的软件模块、接入允许登录的网元、操作合法级别的命令,防止越权访问的情况发生,以保障网络设备和网管系统的安全运行,并对系统中发生的认证,授权访问等操作进行记账,使操作具有不可否认性。

OMC和网元的权限控制需要明确,从目前管理工作原则上,将OMC用户管理与网元用户管理应分开管理,OMC安全管理只负责管理OMC本身用户,涉及网元用户应在网元上管理。

OMC能够提供接口与4A系统(安全管控平台)相连,以方便统一的认证、鉴权等工作。具体接口规范及功能要求见《中国移动网元OMC与网络安全管控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方便统一的认证鉴权、帐号口令管理等工作。

本章节中描述的用户、用户组、权限之间的关系如下:

27

其中,一个用户可以归属于一个或多个用户组;一个用户组中可以包括多个用户;用户组被赋予相应的权限,用户通过所属的用户组以继承的方式获得权限。 9.1 OMC用户与网元用户的映射连接功能

OMC同步网元上用户信息,可以设置OMC用户和网元用户的对应关系,便于通过OMC无需输入用户名密码直接登录网元。(第一次需输入密码,提示保存。) 9.2 安全管理机制

通过用户管理、用户组管理、权限管理、认证、鉴权、记帐几个部分完成安全管理要求。OMC应该支持多用户的管理,OMC应该对用户进行分组管理,一个用户应需属于一个或多个用户组。

系统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灵活的添加或删除用户账号,赋予其相应的权限。OMC应该对用户登录、鉴权进行日志记录。 9.3 用户管理、用户组管理、权限管理

OMC系统有且只有一个超级管理员组,该组中默认存在一个超级管理员用户。超级管理员组和这个组中的默认超级管理员用户不能被删除。只有超级管理员组成员才能进行用户管理、用户组管理、权限管理,并且OMC需要同时支持图形界面对用户、用户组和相关权限进行管理。 9.3.1 用户管理

? 增加用户

增加一个新的用户,需要给出该用户的名称,密码,同时指定该用户所在的用户组。 ? 复制用户

在增加一个新用户时,可以根据现有的用户进行用户复制,但需要指出新用户的用户和密码。 ? 删除用户

将一个已有的用户删除,该用户不再存在,但用户的操作日志信息不能被删除。 ? 锁定用户

将一个已有的用户锁定,该用户不可以再访问OMC,直到用户被解锁。 ? 解锁用户

将一个锁定的用户解锁,该用户可以继续访问OMC。

28

? 查询用户信息

查询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称,用户锁定状态,用户权限,最后一次登录时间等。

? 修改用户密码

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超级管理员组成员可以修改任何用户密码、密码不能明文存储、传递。 ? 设置用户有效期

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用户帐号的有效期,过期后用户帐号将自动锁定。 ? 用户密码策略配置

管理员可以设置用户密码策略,来实现对用户密码的控制,密码策略配置的内容包括密码长度、密码的强度、有效期、到期提醒等。当设置或变更密码时,不符合策略要求时不允许设置或变更;当用户密码到期时,则强制用户修改密码,否则无法登录。

? OMC的用户不应与OMC客户端(Client端)操作系统用户绑定。 ? 用户使用情况监控和管理

管理员可以监控当前系统用户登录和使用情况,并可以根据需要强制用户退出登录。

9.3.2 用户组管理

? 增加用户组

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需要给出该用户组的名称,同时可分配该用户组的权限。 ? 修改用户组

修改一个已经存在的用户组,需要给出该用户组的名称,同时可修改该用户组的权限。 ? 删除用户组

将一个已有的用户组删除,该用户组不再存在。 ? 查询用户组信息

查询用户组信息,包括:用户组名称,用户组锁定状态,用户组中的用户,用户组权限等。 ? 复制用户组

29

在增加一个新组时,可以根据现有的用户组进行用户组复制。

9.3.3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用以指定权限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对用户组权限的赋予。 权限包括以下几类参数:

? 允许或禁止使用的软件模块。

? 允许或禁止接入的网元或网元组(子网)。该参数可确保不同的用户组的操作

限定在指定的网络地域。

? 允许或禁止使用的网元的操作权限。

权限的叠加: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组时拥有各个组的权限,不同的权限可以赋予同一个用户组,同一个权限可赋予不同的用户组。 9.4 认证、鉴权、记账 9.4.1 认证

用户登录OMC时,向OMC安全管理子系统发送认证信息,OMC安全管理子系统根据OMC本地认证信息验证用户的认证信息,从而确定该用户是否为合法的系统用户。 9.4.2 鉴权

当用户使用OMC软件模块、访问网元时需要对用户权限进行验证。 9.4.3 记账

对所有认证,鉴权事件进行记账,使操作具有不可否认性。记账信息包括认证者或鉴权者的信息、时间、操作结果等。关于记帐的管理要求参见“日志管理”。 10 日志管理

为了使系统运行中的一些情况和用户的操作有据可查,系统需要提供日志功能。 10.1 日志的内容

OMC需要提供以下日志: ?

OMC系统日志

OMC系统日志用于监测OMC的运行状态,包括OMC软件进程日志(包括北向接口进程)、数据库进程日志、系统备份记录等。 ?

网元/OMC操作日志

指用户通过OMC对网元和对OMC本身所执行的操作记录(包括NMS通过北向

30

接口对网元和OMC本身所执行的操作记录),需要详细记录用户的所有操作,同时包括登录源的IP地址。 ?

安全日志

用户活动(登录、注销)记录、鉴权记录,同时需要记录登录源的IP地址。 ?

网元事件日志

网元上报的非告警类事件的记录。 ?

日志导出功能

用户通过操作界面将查看的日志可以按多种格式导出。 ?

北向告警上报日志

对OMC通过北向接口上报给NMS的所有告警进行记录。需要记录已发送告警的相关信息,如告警时间,告警流水号等。此类日志建议至少可以保存3天。

10.2 日志管理操作 10.2.1 日志的设置

允许管理员对日志的容量(日志保留时间、日志占用空间(MByte))等参数进行设置。 10.2.2 日志的查询

允许普通用户查询本用户日志的详细内容,并提供灵活的查询条件。管理员可以以指定时间方式查看所有用户的安全日志内容。 10.2.3 日志的备份

提供日志的自动与手动备份功能。查看备份的日志时不能影响系统当前的日志记录,缺省日志至少可以保存90天。 10.2.4 日志远程输出

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使系统的日志输出到远程日志服务器,便于上层系统对日志进行统一的分析。远程日志服务器的信息可配置。

11 操作维护支持

考虑到在日常维护工作中,仍然有很多的操作没有办法很准确地体现在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中,但是有一些操作确是日常维护中所必需的,因此我们把操作维护单列一章,为了就是能够比较系统地把这些方面作一个系统地阐述。 11.1 操作终端

OMC能够提供对网元维护的操作终端,并推荐以MML方式实现以下功能:

31

? 能够通过操作终端以MML指令的方式完成对网元的配置功能,包括增、删、改、读

的功能;

? 能够通过操作终端以MML指令的方式取得网元的当前告警,能够通过操作终端查询

网元当前告警。

? 通过操作终端以MML指令的方式完成对网元的统计任务的设定、修改、删除、查看、

挂起和恢复;

? 能够通过操作终端的以MML指令方式完成对网元的软件监测及日常的维护功能(参

见接口功能需求)。 ? 用户能保存指令的返回结果。

11.2 命令群发功能

OMC的群发功能是指,用户可以在操作终端上对多个网元发出相同的批命令用来查询或者修改有关的参数。提供命令编辑器,完成批命令的编辑和执行。 11.3 脚本语言功能

由于批处理文件中的命令只能顺序执行,因此不能满足操作维护的需求。因此要求OMC引入脚本语言解析器,解释执行脚本文件。

脚本语言定义了脚本文件的语法规则,它能提供顺序、判断分支与循环执行功能。 脚本解析器能提供脚本执行前的语法错误的检查功能。

OMC应当提供脚本语言语法帮助文件,并对每一个脚本语言的关键字使用方法提供示例.

11.4 时间同步功能

OMC具备与时间同步网通过NTP协议同步OMC时间的功能,并可在OMC设置时间偏移量,如果时间同步网与OMC在同步时,彼此之间的时间差值超过该偏移量(均取绝对值),则同步失败,并触发告警。

11.5 核心网池维护管理

系统应能支持对MSC POOL、SGSN POOL、MME POOL的维护管理。

对每一种POOL,应支持包括配置数据核查、用户定位、负载均衡、性能数据汇总等功能。其中用户定位是指OMC可以对POOL中的用户进行查找,从获取用户所属的服务器以及相关信息,例如OMC通过用户标识查找用户所属的MME网元等。

32

12 报表管理

为满足维护人员和网络优化人员需要通过报表的方式从OMC系统中提取一些原始数据或统计汇总数据用来进行日常维护和网络优化。需要OMC系统提供报表功能,来支撑这些需求。报表管理的功能包括:性能管理、报表模板管理、报表任务管理。 12.1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的内容包括性能测量数据、性能指标、配置相关字段、故障相关字段等。OMC系统中的性能测量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测量数据,一类是用户自定义测量数据。 12.1.1 性能测量数据维护

用户自定义测量数据是指用户可以通过对标准测量数据进行算术运算来生成用户需要的自定义测量数据。对于自定义测量数据,需要提供增、删、改、查的功能。用户自定义的性能统计报告可以通过统一北向接口向外提供。 12.2 报表模板管理

报表模板可分为系统报表模板和自定义报表模板,系统报表模板是OMC提供供用户使用但不可以修改、删除的模板。自定义报表模板是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自己定义生成的报表模板,用户可以进行创建、修改、删除报表模板。

对自定义报表模板的维护,应该遵循操作简单、方便灵活的原则。 12.3 报表任务管理

根据维护的要求,需要定时生成一些报表,供分析和优化使用,因此需要OMC提供报表任务功能,能定时生成维护人员需要的报表。报表任务管理包括:创建任务、修改任务、删除任务、挂起/激活任务、任务执行结果查询和导出(满足XML、TXT、Excel等格式)。 13 呼叫分析

呼叫是指用户触发网络所能提供的各类业务的行为。 13.1 呼叫跟踪

呼叫跟踪主要是为了帮助维护人员跟踪网络中发生的各类事件,能够跟踪网络的相关接口(如X2、S1接口等)的呼叫消息。是系统的测试、验证阶段和用户投诉处理等工作中的一个分析手段。 13.2 跟踪管理

用户可以查询、创建、删除、修改小区跟踪。可以根据指定的小区列表,控制无线接入网网元对小区内的呼叫进行跟踪,另外对于GSM和TD-SCDMA网络,还可以根据指定的用户标识(IMSI/TMSI/P-TMSI),对用户进行跟踪。

33

13.2.1 接口跟踪管理

用户可以查询、创建、删除、修改、启动或停止接口跟踪。可以跟踪相关接口的信令。 为了OMC系统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避免出现资源不够导致接口跟踪任务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在每次用户创建接口跟踪任务前,OMC系统会通过弹出提示框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提示框内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OMC系统中已成功创建的跟踪任务数,OMC系统可创建的跟踪任务上限值。 13.2.2 小区跟踪管理

用户可以查询、创建、删除小区跟踪任务,小区跟踪任务由小区列表,信令列表,跟踪参考号组成。可以跟踪选中小区的相关信令。

13.2.3 用户跟踪管理(适用于GSM和TD-SCDMA网络)

用户可以查询、创建、删除用户跟踪任务。用户跟踪任务由跟踪参考号,用户标识,网元,接口组成。可以跟踪指定用户和接口的相关信令。 13.2.4 跟踪结果显示

对跟踪的信令可以在窗口呈现,跟踪窗口显示的内容包括消息概要信息,解码IE和原始的码流。跟踪结果能以文件导出(满足XML、TXT、Excel等格式)。 13.2.5 信令码流展示

信令码流支持树形结构的展示和文本展示,文本展示能够体现码流中属性的层次。 13.2.6 信令消息过滤

对跟踪的信令,可以根据不同的消息类型进行过滤,只呈现设置的消息类型的信令消息。 13.2.7 基于信令数据的网元实时观测

以图形化的方式,动态显示网元实时上报的信令统计数据。如:小区观测包括小区PRB块资源,小区公共测量报告,小区负载等。 13.3 呼叫重现 13.3.1 呼叫日志存储

在用户触发一个业务的始终,存储用户与网络交互的全部过程日志,用于事后针对网络状态和用户行为的分析。全网用户/小区记录7天,指定用户/小区记录1个月。 13.3.2 呼叫日志分析

能够针对特定时段、特定用户、特定网元、特定业务等信息,调用过程日志,系统能够针对日志信息描述分析出业务触发过程中的具体用户行为和网络状态。 13.3.3 呼叫重现输出

在日志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具备对呼叫过程的完整重现(如不成功呼叫的问题),以文

34

本和图形界面的形式展现出来。结果能以文件导出(满足XML、TXT、Excel等格式) 14 无线测量报告(MR)采集任务管理

针对无线测量采集任务,OMC提供任务的相关管理功能。 14.1 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定义

OMC允许用户在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中指定任务的如下属性: ? 测量采集的小区列表:需要进行无线测量报告采集的小区列表。 ? 测量采集任务的开始时间:网元开始进行测量报告采集的时间 ? 测量采集任务的结束时间:网元停止测量报告采集的时间。 ? 测量类型:需要进行什么类型的无线测量报告采集。 14.2 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修改

OMC允许用户修改已有的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属性。 14.3 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删除

OMC允许用户删除已有的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 14.4 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查询

OMC允许用户查询已有的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属性。 14.5 无线测量报告北向接口

OMC需根据需要提供文件等北向接口供其他平台使用。 15 OMC北向接口

OMC应提供OMC北向接口,网络设备的接口应遵循《中国移动GSM/TD-SCDMA/TD-LTE网络管理北向接口技术规范》。 16 OMC集中化管理(仅适用于TD-LTE)

以一个省为单位,实现同厂商的OMC系统集中化管理,即用户可以通过登录任意一台OMC系统,在不切换系统和界面的前提下实现对全省被管网元的管理,例如配置数据的查询、性能数据的获取等日常操作维护工作。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集中配置管理:用户登录至一个OMC中,能够对全网网元进行配置管理操作(具体功能要求请参见本规范第六章配置管理部分)。

集中性能管理:用户登录至一个OMC中,能够对全网网元统一设置性能任务,由OMC内部实现到各个网元的分发;同时可以在单点实现对于全网网元性能数据集中查询、统计等功能。(其余功能要求请参见本规范第七章性能管理部分)

35

集中告警管理:全网网元的当前告警管理可由用户进行单点OMC管理,同时用户可以单点查询所有网元的历史告警。(其余功能要求请参见本规范第五章故障管理部分)

36

17 修订历史

日期 2010-11-03 2011-06-15 创建文稿 修改了4.7.2节; 增加了7.3.6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率, 7.7节标题和正文中增加将“性能测量数据”改为“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 修改第14章 2011-11-11 修改规范的标题和范围,增加GSM和TD-SCDMA 的相关内容; 全文:将“性能测量参数”“counter”“性能数据”均用“性能测量数据”代替; 修改4.5节系统高可用性,增加对不间断提供业务的说明; 5.3.5 告警汇总视图 增加“按网元进行告警汇总” 修改6.1.1.1 系统可管理的网元对象,增加GSM和TD-SCDMA部分; 6.2节 配置管理对象,增加GSM和TD-SCDMA部分; 修改7.3.6 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率 增加“测量任务中定制的性能测量数据为分析对象” 7.7.4 自定义性能数据的监视 增加“自定义测量项采集周期小于1分钟” 修改8.1 版面布局,在“连接的带宽后增加“不适用于TD-LTE”的说明 10.2.1节 日志的设置 日志占用空间增加“MByte” 11.1节 “以MML指令方式完成对网元的软件监测及日常的维护功能”后增加“(参见接口功能需求)” 2012-01-18 2012-4-11 2012-5-17 修改6.2.1节,BSC、RNC和eNodeB的配置 6.1.1.3节,删除“不上报” 5.2.1,增加告警清除时间 修改告警序列号定义,由全网唯一编号,改为OMC内OMC管理范围内区别不同告警的唯一数字 主题 旧版本号 新版本号 标识 5.5 增加“OMC应支持至少2个通道的告警转发,各通道之间的告警转发能力相互独立,且可分别设置过滤器。” 7.3.2 OMC保存性能测量数据的时间,由2个月改为1个月。 2012-7-4 6.3.1 基站自启动,增加对资产信息的描述 37

2012-06-21 修改4.4 OMC系统维护 6.14 增加对多模基站的配置管理 11.5 增加核心网池维护管理 修改13.3 自动邻区关系建立 16 增加多模基站管理 包括配置、告警、拓扑和软件管理四部分 V1.0.2 2012-7-14 增加第14章 无线测量报告(MR)采集任务管理 和第16章 OMC集中化管理 2012-7-27 修改 第9章 ,增加分权分域管理内容 V1.0.2 V1.0.3

38

附(A):应用场景 补充应用场景1:

该应用场景为说明5.2.1节中“告警确认系统标志(ackSystemId):对告警进行确认的用户所在的系统标识符。”的可能应用场景。 1.1场景1

当存在多个NMS系统管理OMC时,假设NMS1与NMS2管理同一个OMC,当NMS1发生确认告警操作后,NMS1无需将告警确认消息传送给NMS2,当确实有业务需要时,则从上层网管系统进行确认消息的传递。

NMS1确认NMS2管理管理确认OMC 1.2场景2:

通过NMS确认告警时,只需将告警确认信息更新到NMS确认即可,无需将确认消息发送给OMC,即告警确认消息只在本系统内有效。 补充应用场景2 2.1场景1:

根据中国移动的理解,确认操作表示,确认人对该告警已经了解并对其负责。当用户存在误操作,对某告警错误确认时,需要取消告警确认功能来纠正错误。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