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下载本文

种群和群落

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7~2019)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从近三年的新课标卷的考查知识点来看,种群和群落中的各个考点都有所涉及,预计今后高考种群和群落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常以曲线图、柱状图、表格等为载体,结合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

考点透视

1.(2019?新课标Ⅰ卷?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

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2018全国Ⅰ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3.(2017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考点突破

1.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下列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 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 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

4.下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死亡率相同 B.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t2时刻,甲、乙两种群间的竞争程度最低 D.0~t2,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呈“S“型曲线增长 5.下列与群落结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 B.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

C.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D.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

6.图1所示为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的演替过程,图2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物种数-样方

面积”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 C.物种数随样方面积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 D.用样方法调查乔木时,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1 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8.某农田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情况为:农田弃耕→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杂草阶段仓鼠种群密度时,若因标记方法不当导致标记仓鼠易被天敌捕食,不会造成误差

B.大蓟从农田弃耕到乔木林阶段均存在,但不同阶段大蓟的环境容纳量不同 C.灌木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获取阳光的能力较差 D.从农田弃耕阶段到乔木林阶段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

10.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下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需要使用样方法

B.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三营养级 C.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a时最大 D.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则小型犬浣熊种群数量在b~c时期处于下降阶段 11.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适于调查蚯蚓 B.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影响调查结果

C.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个体大数量少的群落 D.通常应尽量在潮湿处取样以满足各种调查目的

12.图甲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田鼠从迁入该草原到图甲中的a时期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D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该段鼠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图甲中a时期引入的某种生物与田鼠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C.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在图乙中的G点,该点与图甲中的C点相对应 D.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乙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3.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D.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14.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浮水植物a 浮水植物b 沉水植物c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22.30 8.51 14.61 1.70 0.72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