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推理(黑龙江)2008年至2013 下载本文

2008年度(黑龙江省)

例题:义工:职员

A.球迷:球员 B.学生:老师 C.初学者:生手 D.志愿者:雇员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请开始答题:

81.食物:饥饿2007年度(广东)

A.衣服:寒冷 B.问题:回答 C.开水:喝 D.门:锁

81.【解析】本题答案为A。食物可以解除饥饿,四个选项中,A项的衣服可以抵御寒冷,符合题意。 82.食物中毒:豆角

A.矿难:煤炭 B.海啸:地 震 C.骚乱:警察 D.高血压:血压计

82.【解析】本题答案为A。食物中毒和豆角本身并没有联系,但吃豆角可能引发食物中毒。选项A中,矿难和煤炭本身没什么关系,但挖煤炭有可能引起矿难,故应选择A。选项B地zhen和海啸本身即有联系,排除不选。 83.白天:黑夜

A.男人:女人 B.喜欢:憎恨 C.老人:小孩 D.黑色:白色

83.【解析】本题答案为A。白天和黑夜是一组非此即彼的关系。四个选项里,男人和女人满足这种关系,故选A。B、C、D不属于非此即彼的对应关系,予以排除。

84.曹操:刘备

A.汽车:货车 B.蔬菜:食物

C.南京:北京 D.珠峰:喜马拉雅山

84.【解析】本题答案为C。曹操和刘备属于同一类别,且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包含关系。 选项A、B和D都或有交叉,或有包含关系,排除之后,选择C。 85.爷爷:外公

A.叔叔:哥哥 B.家庭:亲人 C.父亲:岳父 D.兄长:哥哥

85.【解析】本题答案为C。题干中的爷爷和外公是一组姻亲关系,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属于这种关系,故选择C。 86.湖北:湖南

A.广州:广东 B.北京:上海 C.山东:广东 D.新疆:西藏

86.【解析】本题答案为D。湖北和湖南地理上相邻且北南相对,D选项中的新疆和西藏也是这种关系,A选项广州和广东是种属关系,B选项北京和上海虽然北南相对,但并不相邻,C选项山东和广东也不相邻,故排除了A、B、C。 87.书:纸

A.笔:纸 B.文具:文具盒 C.菜肴:萝 D.飞机:大炮

87.【解析】本题答案为C。书由纸制成,符合这组关系的选项只有C 88.二人转:东北

A.晋剧:安徽 B.梆子:山东 C.豫剧:河南 D.秦腔:湖北

88.【解析】本题答案为C。\二人转\产生于东北,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的对应关系成立,豫剧是河南的地方剧种。选项A晋剧流传于山西地区,选项B梆子一般多指河北梆子,选项D秦腔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 [jìn jù] .晋剧

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建国后则称晋剧。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bāng zi] 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约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

梆子用于中国各类民族乐队,最早用于伴奏各种梆子腔而得名,常使用在强拍上,藉以增加戏剧气氛。 17 世纪左右(明末清初)随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有河北梆子、南梆子、坠梆和秦梆之分。梆子有时特指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流行于晋陕冀豫一带的梆子腔,用梆子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多用紫檀、红木或枣木制作。两根长短、粗细不同的硬木棒,细长的一根为圆柱形,长25厘米,直径4厘米;短粗的一根为长方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厚 4厘米。南梆子又称广东板,广泛流行于南方地区,在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中使用,也用于京剧高拨子唱腔的伴奏。多以花梨木制作。为长方形中空体,中间有一长方形音孔。坠梆又称脚踏梆子,用于豫剧及河南坠子的伴奏。外形如鸭蛋,梆与槌连为一体。秦梆用于秦腔伴奏。椭圆形,长20厘米。

河北梆

又称“梆板”。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一般用紫檀、红木制作,有些地方还用枣木心制作、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

演奏时,左手执长方形、右手执圆形木棒,互击发音。音色清脆、高亢而坚实,无

固定音高,为梆子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常用来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中也常使用,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

南梆子

又名卜鱼、广东板。《清朝续文献通考》:“卜鱼之用等于点鼓或代拍板,南方之节乐器也。”长方形木制中空体,长24.5厘米,宽8.7厘米,厚6厘米,中间为一长方形音孔。以采用花梨木制作的较好,音孔必须开列整齐、内膛光洁。演奏时,左手执梆,右手执一竹签或木棰敲击。

南梆子流行于我国南方。它原是粤剧的伴奏乐器,后来也用于京剧高拔子唱腔伴奏及广东音乐。发音短促、圆润,除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击奏强拍外,也可用来表现马蹄声、机枪射击声等特殊音响效果

89.鸳鸯:固定

A.蜘蛛:蜻蜓 B.垃圾:根本 C.照顾:葡萄 D.颤抖:枇杷

89.【解析】本题答案为B。题干中前一个词是连绵词,后一个是同义复合词,A项两个都是连绵词,C项前一个是同义复合词,后一个是连绵词,D项两个都是同义复合词。

连绵词

编辑

是“联绵词”、“连绵字”的别称。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如“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孜孜”;还有的两个音节没有什么关系,如“嘀咕”。前三种连绵词的存在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

同义复合词

有相近或相同意思的字或词组合成的新词 比如:

尖锐,和谐,五颜六色

飞越一中飞越 | 五级

同义词:指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同义复合词: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成的词。

90.卧薪尝胆:勾践

A.凿壁偷光:匡衡 B.开诚布公:曹操 C.完璧归赵:廉颇 D.江朗才尽:周瑜

90.【解析】本题答案为A。题干\卧薪尝胆\用以形容越王勾践的行为,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是这种关系。B项\开诚布公\指对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C项是蔺相如的行为,D项的典故出自南北朝时的江淹。 [záo bì tōu guāng]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汉语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邹城市钢山街道杨下村。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此时杨老太已故去。后来此村改名为杨下村。 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 【同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近义词】穿壁引光 【造句】 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用例】(元·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 《金钱记》,全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主要写韩翃(hóng宏)的风流韵事,批判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1]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不顾匡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