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2020年) 梓潼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编 制 单 位:编制组织单位:编制技术单位:
梓潼县人民政府 梓潼县国土资源局 绵阳师范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节 县域概况 ........................................................................................................................... 2 第二节 规划目的 ........................................................................................................................... 5 第三节 规划任务 ........................................................................................................................... 5 第四节 规划依据 ........................................................................................................................... 6 第五节 规划原则 ........................................................................................................................... 7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9 第一节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 9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 10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1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2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任务及目标 ................................................................................................ 16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16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目标 ............................................................................................. 18 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 21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21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 25 第四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 33 第一节 耕地保护 ......................................................................................................................... 33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 ................................................................................................................. 34 第五章 建设用地调控 .................................................................................................................... 36 第一节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 36 第二节 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 37 第三节 规范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 ............................................................................................. 39 第四节 保障重大项目与基础设施用地 ..................................................................................... 39
i
第五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 40 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 45 第一节 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 45 第二节 生态屏障建设用地安排 ................................................................................................. 47 第三节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措施 ..................................................................................... 47 第七章 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 48 第一节 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管制规则 ..................................................................................... 48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 48 第三节 一般农地区 ..................................................................................................................... 49 第四节 林业用地区 ..................................................................................................................... 49 第五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 50 第六节 独立工矿用地区 ............................................................................................................. 51 第七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 ............................................................................................................. 51 第八节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 52 第九节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 52 第八章 土地整治安排 .................................................................................................................... 54 第一节 土地整治目标 ................................................................................................................. 54 第二节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 54 第三节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安排 ................................................................................................. 58 第四节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 58 第九章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 60 第一节 乡(镇)土地利用指标分解原则 ................................................................................. 60 第二节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制定依据 ......................................................................... 60 第三节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 ................................................................................. 61 第四节 乡(镇)各类规划指标的落实与分解 ......................................................................... 62 第五节 乡(镇)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 ..................................................................................... 63
ii
第十章 近期规划 ............................................................................................................................ 66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 66 第二节 重点项目近期安排 ......................................................................................................... 66 第三节 土地整理开发近期任务 ................................................................................................. 67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68 第一节 实现规划的科学与实用相统一 ..................................................................................... 68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执法监察机制 ..................................................................................... 68 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 ..................................................................................... 69 第四节 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 70 第五节 广开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渠道 ..................................................................................... 71 第六节 建立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体系 ..................................................................................... 71 附 表: ............................................................................................................................................ 73 附表1 梓潼县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表 .......................................................................................... 73 附表2 梓潼县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 74 附表3 梓潼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 75 附表4 梓潼县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 76 附表5 梓潼县重点项目用地规划表 .......................................................................................... 76 附表5 梓潼县重点项目用地规划表(续表) .......................................................................... 77 表6 梓潼县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一) ...................................................................... 78 表6 梓潼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续表) ............................................................ 79
iii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参与地方经济宏观调控水平,保障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件和四川省、绵阳市有关要求,结合梓潼县经济发展规划及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了县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及政策措施,是规划期内梓潼县土地开发、集约节约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及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城乡建设和各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为梓潼县行政辖区的所有土地,共144232.5公顷,包括11个镇、21个乡。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06年-2020年为规划期限,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
1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一节 县域概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
梓潼县位于川西北盆周浅丘山区,绵阳市东北,介于东径104°57'16”至105°27 '35”,北纬31°25'27”至31°51'43”之间。全县幅员面积144232.5公顷。
梓潼县以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的潼江为界,西部以丘陵地形为主,东部以羽状低山窄谷地形为主;河流堆积地形多在潼江两岸;地势整体上东北高,西南低,山体零碎,丘陵起伏。
梓潼县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日照1368.4小时,多年平均降雨935mm。
全县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梓西丘陵紫泥土区、梓东低山紫黄泥半砂半泥土区和潼江河谷阶地冲积土区。
梓潼县境内河流以潼江为主干,众多溪河呈羽状分列潼江两岸,主要支流有金天河、双板河、赤溪河、马鸣河、宝石河、太平河、石牛河、大新河等,流域面积1765平方公里,河道总长310公里,年均径流量5.04亿立方米。
梓潼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卤水、砂石和页岩等。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基本概况
根据《梓潼县统计年鉴2006》,梓潼县辖白云镇、长卿镇、观义镇、黎雅镇、玛瑙镇、仁和镇、石牛镇、文昌镇、卧龙镇、许州镇和自强镇等11个镇,宝石乡、大新乡、定远乡、东石乡、二洞乡、宏仁乡、豢龙乡、建兴乡、交泰乡、金龙场乡、马鸣乡、马迎乡、三泉乡、石台乡、双板乡、双峰乡、文兴乡、仙鹅乡、仙峰乡、小垭乡和演武乡等21个乡,包括329个行政村、2238个社、5个社区,总人口37.89
2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万人。农业人口32.23万人,占85.06%;城镇居住人口为5.66万人,占14.94%。
2、经济状况
全县国民经济近些年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3419万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97266万元,第二产业41530万元,第三产业64623万元,分别占47.82%、20.42%和31.76%;全县人均GDP达5639元,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9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22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6755万元。
3、农业发展概况
梓潼素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风茂之里”的美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内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县,四川省瘦肉型猪基地县、无公害花生基地县和蚕桑基地县,是绵阳市丘区经济建设示范县。
200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576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6310万元,农业增加值97266万元,增长10.97%。
其中农业产值72981万元,每公顷产值达24893元。粮经比例由上年的59.3:40.7调整为61.6:38.4,结构调整日趋合理。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主要的农产品有稻谷、小麦、花生、油菜、棉花、黄红麻、蔬菜和水果等。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抚育、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林业生产发展较好,2005年林业产值达4218万元,每公顷产值达712元。
畜牧业发展加快,呈现良性增长趋势。全县畜牧业按照作大,品种品质调优,经济效益提高的原则,以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牧业以家庭圈养为主,产值达72720万元,主要饲养的牲畜有牛、羊、猪、鸡、
3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鸭、鹅等。
渔业发展较快,2005年水产品产量6290吨,产值达6022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913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末全县实有水利工程10620处,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19889万立方米,实际供水6958万立方米。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22510公顷,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9800千瓦,比上年增长3.6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038吨,农村用电量5418万千瓦。
4、工业发展概况
2005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的工作力度,大力招商引资,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扩大工业规模,深化企业改革,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培育骨干企业,深入实施“工业30亿工程”,全县经济稳步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11051万元,同比增长25.7%,增加值32413万元。主要以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谷物磨制、屠宰及肉类加工、麻纺织、丝绢纺织及精加工、剿丝加工、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为主。
5、旅游发展概况
梓潼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遗迹。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梓潼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2005年共接待旅游人数60.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9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和72.3%。
6、交通邮电发展状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5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9%。2005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7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54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385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0%,公路货运周转量413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
4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长13.8%。邮电事业也日新月异,2005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6677万元,城乡固定电话用户数38375户,其中市话7100户,减少8.3%,农话26180户,增长27.0%。移动电话规模迅速增加,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3352户,增长17.3%。
第二节 规划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严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根据《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对梓潼县土地利用的控制性指标,结合梓潼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编制《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保护农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点建设及其他必要建设项目用地,防止浪费土地,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土地复垦整理全面开展,宜农土地后备资源适度开发,耕地质量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梓潼县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规划任务
根据《梓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未来规划期内梓潼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为:围绕“富民强县,构建和谐梓潼”发展主题和建设丘区经济示范县的奋斗目标,强化“开放、市场、法制、效益”四个理念,切实做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发展、
5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扶贫攻坚“四篇文章”。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和谐社会发展。
本规划根据梓潼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的供需状况,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任务,确定全县土地利用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县域内各业、各类用地,合理安排县域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明确管制规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继续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同时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基本思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用地;执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区域、城乡土地利用。
第四节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2、《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扩权县规划修编主要指标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09】953号);
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与《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细则》; 7、《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扩权县规划修编主要指标的通知》(川国土资源函【2009】953号);
6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8、《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绵府发【2009】25号);
9、《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通知》(绵府函【2010】42号);
10、《梓潼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梓府发【2009】27号);
11、《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12、《梓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13、《梓潼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08】138号);
15、《梓潼县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划。
第五节 规划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保证本地区粮食安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正确处理规划控制与市场调节、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重大关系,突出重点,有所创新,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全县土地利用方式从外延扩大向内涵挖潜的转变,促进全县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轮土地利用规划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设定核心生态网络体系,形成
7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最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保持梓潼县山水平川整体形态,维持自然地貌的连续性,保留水系、蓄水、泄洪等通道,保护湿地系统,布设最基本的动物、植物通道,建立非机动车绿色通道,按最大的适宜度安排各类用地。
2、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
梓潼县基本农田调整应当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遵循法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建设占用耕地与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的原则。
3、坚持按照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农用地相统一的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的原则。
4、坚持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的原则
5、坚持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工业等其他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6、坚持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7、强化实施措施,确保梓潼县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8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一、按规划依法有序报批建设用地,为重点建设项目及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用地保障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以来,梓潼县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坚持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审查上报,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有序报批各项建设用地,确保了规划用地指标的合理使用,为重点建设项目及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用地保障。
二、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规划实施以来,梓潼县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切实履行“占一补一”的法定义务,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几年来全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共增加耕地面积540.0公顷,同期建设占用耕地面积415.2公顷,两相平衡净增耕地面积126.1公顷,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了耕地。
三、经济效益明显
规划实施十几年来,总体上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明显。全县GDP从2000年11.50亿元上升到2005年20.34亿元,增长76.87%;人均GDP由2000年3412元上升到2005年5639元,增长65.27%。
四、加强土地管理工作,逐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龙头”和基础地位明显增强,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通过规划的实施,使规划管理日
9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益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盘活闲臵资源,城区部分工厂迁至废弃地上,建设新厂,实现了城市发展和企业生存的双赢。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梓潼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44232.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22585.8公顷,占84.99%;建设用地11324.0公顷,占7.85%;其他土地10322.7公顷,占7.16%。 一、农用地
全县农用地面积中,耕地面积38713.1公顷,占26.84%;园地面积9133.0公顷,占6.33%;林地面积59180.0公顷,占41.03%,其他农用地15559.7公顷,占10.79%。 二、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总面积为9272.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89%。其中建制镇用地面积为607.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3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8188.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2.31%,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476.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21%。
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为1666.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6%。其中:交通用地面积402.0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55%;水利用地面积1264.6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17%。
其他建设用地:包括特殊用地和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总面积384.6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40%。 三、其他土地
全县其他土地面积1032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6%。其中,水域面积2901.2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28.11%;自然保留地面积
10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421.5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71.89%。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耕地保有量有所减少
全县通过退建还耕、开发荒地荒滩等土地整理措施,增加耕地540.0公顷,但是由于生态退耕面积达1429.9公顷,因此耕地的保有量有所减少,在本次规划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二、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矛盾较为突出
虽然全县建设用地指标尚未用完,但由于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矛盾较为突出,建设用地实际需求与规划布局错位,造成局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给规划实施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规划随项目不断调整。另外由于梓潼县属于农业县,农村经济不发达,丘陵面积大于平坝,农村居民点分散,虽整理潜力大,但由于地形、资金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中心村建设难以实现,农村居民点占用土地较多。
三、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水平不高
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上还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效率较低。尚需积极探索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在土地规划实施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土地规划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用地保障程度较低
由于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梓潼县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十分迫切。规划实施几年来,由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用地保障程度较低,因而其发展建设的速度较慢。随着全县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现有企业及产业的格局与城市总体发展矛盾
11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越来越突出。
五、规划实施缺少必要的弹性空间
现行规划自上而下开展编制,各类规划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和刚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超前性和长期性规划,很难做到用地规模的准确预测与合理分配,缺少必要的弹性空间,提高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调整的频率,影响了规划实施的效率和严肃性。在本轮规划以及今后的实施中,将根据上轮规划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梓潼县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约束逐步凸现,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耕地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统筹区域用地需求任务艰巨。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立足梓潼实际,梓潼县未来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
梓潼县地处绵阳半小时经济圈,位于以成都为中心的绵阳-德阳-乐山-内江第一经济圈内,区位条件优越,属于四川省经济活跃度最高的区域,居于核心城市周边,具有产业承接和产业服务优势。G108线、S302线等与区域交通相连,随着省委省政府对川中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绵阳至巴中高速公路和梓潼至盐亭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梓潼县更多、更快的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成为成德绵经济圈的重要经济补充。
2、优越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区域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以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12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将从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经济政策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予以更大的支持;特别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将梓潼县列为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梓潼县将获得以往任何时期所没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梓潼县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发展、扶贫攻坚“四篇文章”,全面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全县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3、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为改善梓潼县土地利用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梓潼县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协调各业各类用地需求;受损城乡居民点体系、基础设施网络的恢复和重建,有利于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改善用地结构和优化用地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而且灾毁土地整理复垦投入力度的加大,有利于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够促进梓潼县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也为改善土地综合利用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首先,土地整理和开发资金得到了保障。据梓潼县土地后备资源调查, 2005年其他土地面积10322.7公顷,适宜开发的荒草地、滩涂等面积比重占85%以上,分布集中,可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比较充足。灾后重建为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近期土地开发和整理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其次,随着农村灾后重建工作的推进,有利于农村居民点集中和中心村的规划与建设,以减少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同时通过对废弃居民点的复垦、整理,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或园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
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1、耕地中低产田比重大,提高耕地质量任务艰巨
13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梓潼县2005年耕地面积38713.1公顷,其中中低产田土占56.07%。同时旱地比重较大(旱地占耕地面积52.42%),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耕地土壤贫瘠,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生产能力低,“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因此本轮规划中要把如何提高耕地质量放在重要位臵。
2、农村居民点比重大,分布零散,整理难度大
梓潼县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用地比例严重不协调。统计表明: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11324.0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607.7公顷,仅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37%;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8188.8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高达72.31%。梓潼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农民宅基地为主,分布零散,新增用地沿路蔓延,利用较为粗放,土地效益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的增加,建设用地占农用地不断增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土地整理开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和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将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面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也是保证梓潼县农业生产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梓潼县丘区多平地少、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等原因,农村居民点整理难度非常大。
3、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新一轮规划要求设立城镇扩展边界、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等方式,探索强化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如何协调建设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调整、优化基本农田布局,使基本农田稳得住,建设发展空间有保障,是本轮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之一。
4、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任务紧迫
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土地利用需求,如何按照“管住
14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强政策引导,充分挖掘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之一。
5、“5.12”特大地震土地损毁较严重,灾后重建任务艰巨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梓潼县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全县绝大多数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文昌镇、许州镇、黎雅镇、卧龙镇、白云镇、仁和镇、宏仁乡、豢龙乡、双板乡、石台乡、仙鹅乡、文兴乡和大新乡等13个乡(镇)灾情严重。全县灾毁耕地106.7公顷,占灾前(2007年)耕地总量的0.29%,均为一般损毁区域,直接经济损失640万元。造成全县基础设施、设备等经济损失10700万元。要全面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灾毁耕地,重建任务艰巨。
6、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重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梓潼县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本轮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节约使用、综合利用和强力保护土地资源,适度开发水、土等自然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走节约资源的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5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任务及目标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 宏观经济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5%以上,2010年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275元以上;2020年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26元以上。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0.61亿元、1.5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 二、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三次产业比由“十五”末的48:20:32演进为2020年的29:45:26的产业格局,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形成新格局。 三、 城镇化目标
到2010年,总人口控制在38.93万人以内,城镇人口控制在10.4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26.71%左右;到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38.13万人以内,城镇人口控制在14.7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38.55%。
四、 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5亿元。 五、 人民生活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到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
16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入达到4960元。 六、 可持续发展目标
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总人口控制在38.93万人以内;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末降低2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总人口控制在38.13万人以内;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末降低40%以上。
表3-1 梓潼县2006-2020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 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亿元) 第一产业(2005年价,亿元) 第二产业(2005年价,亿元) 其中:工业增加值(2005年价,亿元) 第三产业(2005年价,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 财政收入(2005年价,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常住人口,2005年价)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2005年价)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005年价)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森林覆盖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5年累计) - 降低20%以上 5105 2865 37.89 5.66 14.93 4.68 41.03 7000 4960 38.93 10.40 26.71 11.50 41.36 - - 38.13 14.70 38.55 - 41.75 5639 10275 26226 2005年 20.34 9.73 4.15 3.22 6.46 48:20:32 0.35 2010年 40.00 12.00 16.00 13.50 12.00 30:40:30 0.61 2020年 100.00 29.00 44.50 38.69 26.50 29:45:26 1.50 17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目标
一、土地利用战略
根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指标,梓潼县土地利用须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观,立足梓潼县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约束条件,用好政策、创新技术,实施保护与保障并举、集约挖潜和统筹协调并重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根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的指标,规划期内梓潼县土地利用规划要实现以下土地利用目标。 (一)灾后恢复重建目标
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中的“灾害范围评估”结果和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梓潼县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重灾区之一。“5·12”特大地震对梓潼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梓潼县结合人口安臵、产业布局调整、生态建设安排等要求,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各类灾后恢复重建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序推进土地整理复垦。与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合理调整城镇村、工矿、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培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竞争能力。
1、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梓潼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期限为三年(2008年—2010年),涉及32个乡镇。重建规划建设用地1024.0公顷,城镇用地309.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276.0公顷,工矿用地96.0公顷,交通、电力、水利、
18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能源及其他用地等基础设施用地总计343.0公顷。此外,还需要过渡性安臵的临时用地70.8公顷,“武引二期灌区”专项工程还需使用369.5公顷。规划期内以保障恢复重建为主,做好恢复群众正常生活和生产用地的安排,统筹过渡性安臵用地;搞好受灾耕地、废弃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临时用地的整理复垦。
表3-2 梓潼县2008-2010年灾后重建规划用地安排表
单位:公顷 城镇用地 309.0 农村居民工矿用地 点用地 276.0 96.0 基础设施用地 小计 343.0 交通 90.4 电力 8.9 水利 226.5 能源 8.3 其他 8.9 合计 1024.0
2、灾毁土地复垦目标
梓潼县5.12地震全县损毁耕地106.7公顷,通过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恢复耕地106.7公顷。
3、灾后重建占用耕地补充
全县灾后重建占用耕地预计298.5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建设预计占用耕地227.6公顷,由建房户复垦旧居补充耕地,达到占补平衡;另补充耕地70.9公顷,通过实施河滩地开发,土地整理完成。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全县的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保持在46109.0公顷,2020年保持在 45709.0公顷,规划期内增加6996.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10年不低于35720.0公顷,2020年不低于41495.0公顷,规划期内增加5775.0公顷。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闲臵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单位用地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2.77万元/公顷,2020年达到6.93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到2010年控制在104平方米/人以下,2020年控制在99平方米/人以下。
19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期内,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至2010年和2020年,梓潼县建设用地控制目标为: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1392.0公顷、11729.0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9291.0公顷、9615.0公顷之内;城镇工矿用地(城镇用地和工矿用地)规模分别不超过1084.0公顷、1464.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不超过68.0公顷、521.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分别不能超过90.0公顷、380.0公顷。
4、重大发展用地得到保障
中心城区发展用地、经济开发园区发展用地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得到保障。
5、土地整理开发工作有序推进
至2010年,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至少90.0公顷;至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至少380.0公顷。
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到2010年,林地不低于5964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36%以上,基本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广大农村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到2020年,林地不少于6022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75%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田林网、饮用水源地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梓潼县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见附表1。
20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调整原则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的结构调整要遵循以下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用地指标;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安排各项用地; ──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继承性和创新性并重,保持地类适度稳定;
──统筹兼顾,综合最佳原则,整体推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原则。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
1、农用地调整方向
在认真安排生态退耕和精细安排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将生态退耕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规划期间,耕地、林地面积不低于四川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2、建设用地调整方向
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适度增加工业用地,将大部分工业用地纳入城镇用地规划指标;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通过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合理安排来保障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将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相结合,实行农村土地的综合整治。
3、其他土地调整方向
在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同时,适度、合理地开发荒草地等土地后备资源。
21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梓潼县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详见附表2。 三、土地利用总体结构调整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适度开发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优先安排农用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调整三大类土地利用结构:
农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122585.8公顷调整为2010年的128785.1公顷,2020年的129178.0公顷,规划期内增加6592.2公顷。
建设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11324.0公顷调整为2010年的11392.0公顷,2020年的11729.9公顷,规划期内增加404.0公顷。
其他土地由2005年的10322.7公顷调整为2010年的4055.4公顷,2020年为3326.5公顷,规划期内减少6996.2公顷。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加大土地整理力度,适当调整农用地内部结构。
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3871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84 %。2010年为46112.7公顷,2020年为46484.4公顷,与2005年相比,2010年耕地面积增加7399.6公顷、比重增加5.13%,2020年耕地面积增加7771.3公顷,比重增加5.39%。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41495.0公顷。
梓潼县农业(种植业)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苕、油菜、花生、小麦。耕地增量指标以耕地的适宜性评价为依据,稳定发展粮经主导产业,夯实物质基础平台,主要用于支持无公害水稻、高淀粉高蛋白专用玉米、高淀粉红薯、油菜、棉花、商品蔬菜、无公害麦冬、等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发展。
22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优化园地
2005年全县园地面积为913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3%,规划至2010年园地减为8693.0公顷,2020年7852.2公顷,与2005年相比,面积分别减少440.0公顷、1280.8公顷,比重分别减少0.31%、0.89%。
园地减量指标以园地的适宜性评价为依据,优质园地主要用于支持蔬菜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3、适量增加林地
2005年全县林地面积为5918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03%,规划至2010年林地面积增加到59650.6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60551.1公顷,与2005年相比,2010年面积增加470.6公顷,比重增加0.33%;2020年增加1371.1公顷,比重增加0.95%。
林地增量指标以各乡镇后备林地资源的评价为依据,立足梓潼县河道堤防、村庄道路等宜林资源,积极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培育商品林,结合林纸、林板一体化,引进推广优良树种和林业生产新技术,新建工业原料基地、推进经果林及林木种苗建设,以林产品加工业(竹材加工、木材加工、油橄榄开发利用、支持丝绸企业的壮大发展),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业。
4、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
2005年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5559.7公顷,2010年其他农用地减少到14328.7公顷,2020年减少到14290.2公顷,与2005年相比,面积分别减少1231.0公顷、1269.5公顷,比重减少0.85%、0.88%。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合理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适当提高基础设施用地比重。
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11324.0公顷,规划至2010年调整为11392.0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11727.9公顷,与2005年相比,面积
23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分别增加404.0公顷、410.1公顷,比重分别增加0.05%和0.28%。
1、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
大力推动工业化,加快发展城镇化。2005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084.0公顷,至2020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1463.3公顷,与2005年相比,面积增加379.5公顷,比重增加0.26%。主要增加在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和各建制镇发展区域。
2、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
逐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农村居民点面积818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8%;规划至2010年减少到807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0%,2020年减少到774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7%。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113.1公顷、446.0公顷,比重分别降低0.08%、0.31%,减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一部分被整理为耕地、园地、林地等,一部分通过实施“双挂钩”项目以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
3、适当增加交通水利用地
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臵,保障国家、省和市重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用地,保障武都饮水、潼江河堤以及S302线高速公路的改造等工程用地需求。2005年交通水利用地166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6%;规划至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增加到223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比2005年增加了569.8公顷。
4、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
2005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38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7%;规划至2010年其他建设用地减少到30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21%;至2020年减少到28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0%。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78.7公顷、99.4公顷,比重减少0.05%、0.07%。减少的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主要用于建设用地结构的调整和土地整理。
24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1032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6%;规划至2010年面积减少到405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1%;至2020年面积减少到332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1%。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其他土地6267.3公顷、6996.2公顷,比重分别降低4.35%、4.85%。减少的其他土地大部分开发成耕地,一部分被建设占用、一部分用于荒山绿化等。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一、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
依托梓潼县现有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建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业、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相互补充的城乡生态全格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 (一)农业、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梓潼县属于盆地丘陵区,该区域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灾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梓潼县自然资源和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生态经济和现代产业,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旅游的适度开发,将梓潼县分为西部丘陵区、中部浅丘平坝区和东部低山窄谷区。
1、西部丘陵区—低山水土保持及农林资源保护区
该区位于梓潼县的西部,与绵阳市、梓潼县、江油市相邻,主要地形以丘陵为主。该区农业及林业产值在全县占重要地位,是县域农业及林业发展重点区域。包括黎雅镇、白云镇、三泉乡、卧龙镇、石牛镇、观义镇、双峰乡等乡镇。该区应承担生态农业、林业发展的载体、高附加值农业综合开发、完善配套农业产业链及发展农村循环经
25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济的功能,建立天然林防护体系和速生丰产的商品林基地、绿色和无公害农业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贸物流业、全面推行农村清洁农业系统。
2、中部浅丘平坝区—水土保持与资源开发区
该区位于梓潼县中部,主要地形以浅丘平坝为主,该区是县域内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区域,城市景观最为完善,生态经济资源多样性是本区的优势,包括文昌镇、长卿镇、宏仁乡、东石乡、石台乡、玛瑙镇等。该区是梓潼县建设生态城镇、体现生态宜居及旅游接待的主要区域,主要通过城市生态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的生态型升级和新兴生态产业孵化与成长,在中长期的发展阶段内建立起现代化的以生态工业、文化为标志的梓潼生态人文城市。
3、东部低山窄谷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该区位于梓潼县东部,地形上起伏较大,以低山窄谷为主,在少数开阔地带有面积稍大的平坝,林地资源丰富。包括演武乡、建兴乡、文兴乡、自强镇、宝石乡、仁和镇、马迎乡、马鸣乡、大新乡等乡镇。该区主要承担自然及林业旅游发展,水文调蓄、水源涵养及重要的生态屏障的功能。
(二)城市景观绿地系统
1、城区绿地系统
梓潼县城位于梓潼县域中部,G108线与潼江汇合处的冲积平坝上,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梓潼县城现状绿地主要集中在城区西部的长卿山。根据梓潼县城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总体布局,确定了梓潼县的绿地景观格局,建设“青山映城,碧水穿城,绿链织城,沃野抱城”的生态绿城。建成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及工业布局,严格实施城区总体规划,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搞好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创造生态型城区。
26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城郊生态绿地系统
梓潼县中心城区周围田地及水系直接影响到梓潼县城区园林绿化与环境的质量。该区应重点发展绿化农业、观赏农业,兼顾发展立体高效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满足市民对绿色空间、观光、游憩和新鲜果蔬等需求。规划确定调出基本农田外的田地类型,相应扩大果园和农田防护林面积,增加农田防护林网的宽度和退耕还林的面积,形成城区周围的绿色屏障和城郊“环状”风景生态绿地布局结构。 二、优化农用地布局 (一)农业用地布局
1、依托现有农业生产基地集中布局农用地
梓潼县“十一五”期间将规划建设多个规模大、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基地,其中包括:优质水产养殖基地、畜禽基地、麻类生产基地、桑蚕基地、花生海椒生产基地、纤维林生产基地、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规划期内应以这些农业生产基地为基础,整合现有的耕地资源,集中布局,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示范区。
2、农用地布局与基本建设用地布局相互避让
随着梓潼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位于城镇边缘、主要发展轴线沿线及农村居民点周围耕地区将面临较大占用压力。尤其是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求,必然与农用地保护相冲突。以基础设施布局和基本农田相互避让为出发点,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正确处理好吃饭和建设的矛盾。重点要将城镇村和独立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内的基本农田调出,在扩展边界外划定基本农田缓冲区。同时,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对高产优质、集中连片的耕地资源加强保护,保障区域人口、产业以及国家粮食定购需求,为社会安定团结提供稳固的基础。
27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二)农用地空间布局优化
1、耕地布局
全县农用地布局的优化,在有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稳步进行。巩固梓潼县四川省粮油大县的地位,保障以石牛镇、许州镇、黎雅镇、卧龙镇、马鸣乡、双板乡、金龙场乡、大新乡等乡镇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基地。
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46484.4公顷,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较2005年增加7771.3公顷,但中心城区文昌镇的耕地面积增加较少,长卿镇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2、基本农田布局
依据梓潼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优化基本农田布局。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特别是将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调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质量有提高。将污染严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重点将梓潼县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工业集中区、重点乡镇、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及重要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所涉及的基本农田调出。规划期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41628.6公顷(市级下达指标为4149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89.55%。
3、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梓潼县农业重视优质蔬菜、水果、麻类、纤维林、畜禽、桑蚕、花生海椒等八大基地建设。其中,优质蔬菜用地重点安排在文昌镇、长卿镇、许州镇、黎雅镇、卧龙镇等乡镇;优质水果用地重点安排在许州镇、石牛镇、长卿镇、东石乡、豢龙乡、双板乡、交泰乡、仙鹅乡等乡镇;苎麻重点安排在石台乡、仙峰乡、双板乡和三泉乡;花生海椒基地全县32个乡镇均有发展。受土质瘠薄和地势低洼的影响,园
28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地中31.59%为低产园地。因此,需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调减分布零散,品质劣,效益差的乡镇的部分低产园地,要重点支持石牛、宏仁等乡镇优质蔬菜和水果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抓好优质桑蚕生产。
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的要求,以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实施天保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林建设,通过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管好、用好现有林地,防止过度采伐和毁林开荒;加强荒山造林和疏林、灌木林地的改造,加快迹地更新,发展生态型林业体系,促进农林结合。规划期内要在重要生态区域,实施一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区、丘陵区“四旁”空闲地,建设一批以速生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在增加林地面积的同时,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提高林业经济效益。2005年林地面积59180.0公顷,到2010年,林地面积增加470.6公顷,达到59650.6公顷。到2020年,林地面积增加1371.1公顷,林地面积60551.1公顷。 三、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按照点轴发展规律,形成城镇紧凑发展、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格局。 (一)城镇用地布局
规划以县城和长卿镇为核心,沿潼江、绵梓路、G302线等主要交通轴线,形成“一核、两轴”的城镇空间体系。拓展中心城区规模,积极发展片区中心城镇,适当发展一般城镇。形成以县域中心城区为骨干、重点镇与一般镇相结合的三级规模结构。
1、一核
以文昌镇和长卿镇为县域发展的核心,是县域综合服务中心。 2、两轴
29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绵梓城镇发展轴:该轴线主要依托G108线,沿线分布有石牛镇、长卿镇、文昌镇等乡镇。县域内大多数第三产业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园都集中于该沿线,是县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是县域一级城镇发展轴,也是绵阳市重要的城镇发展轴线。
潼江、S302线发展轴:该轴线主要依托潼江和S302线,是县域二级城镇发展轴,要抓好黎雅镇、白云镇、宏仁乡、自强镇、仁和镇、宝石乡、文兴乡等小城镇建设。 (二)工矿用地布局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抓住绵阳市建设绵梓(绵阳市、梓潼县)产业带契机,依托绵阳交通次枢纽独特优势,梓潼县着力构建“一核三线”的产业布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引导工业向梓潼县经济开发园区集中,充分发挥集聚效益。
1、合理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人口和产业集聚到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 2020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增加379.5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1463.5公顷。
2、适度调整城镇工矿用地结构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引导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促进工业板块建设,充分发挥集聚效益。将产业集聚区纳入城镇用地统筹安排,除资源型、污染型等有特殊选址要求的项目外,工业用地一律在城镇集中安排,增强与其他城镇的产业联动。适当调整城镇工矿用地结构,提高城镇用地比例,逐步降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比例。
到2020年,全县城镇用地增加782.2公顷,城镇用地总规模达到1389.9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的94.97%;工矿用地减少402.7公顷,工矿用地规模为73.6公顷,占城镇工矿用地的5.03%。
3、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30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结合《梓潼县城市规划(2009—2030年)》确定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体系,引导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促进全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建立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力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提高经济集聚与辐射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抓住绵阳市建设绵阳半小时经济圈的契机,依托绵梓快速通道的独特优势,着力建设经济产业开发园区。
(三)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
1、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规划为引导,以集约用地、美化环境、完善功能为重点,实施村庄综合整治工程,促进村庄布局合理、形象美观、设施完善。到规划期末,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结合梓潼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新农村发展模式如下:
(1)重要交通轴线沿线区--该区域村庄发展以集中为主; (2)潼江沿岸区--该区域村庄发展以集中为主、以整治为辅,是未来县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布局的重要轴线;
(3)优势产业区--该区域村庄发展以整治为主、适当集中; (4)一般区域--该区域村庄发展以整治为主、有条件集中。 2、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坚持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引导发展方向,控制用地范围;通过村庄规划引导,建设中心村和基层村,拆并空心村和零星居民点。规划期内,建设示范村,引导农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重点配建各行政村中心居民点必要的基础设施及
31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公共服务设施,房屋更新改造,进行村庄环境整治。
3、逐步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
适应城镇化发展形势,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实现城乡用地统筹利用,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状况、农村人口生产、生活习惯等特点有计划地因地制宜进行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到2020年可减少用地446.0公顷。 (四)保障交通用地
结合未来区域发展的体系结构,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干线公路为依托,布设梓潼县的主要交通干线。发挥城区作为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形成“一横两纵”的干线公路网络,其中一横为G108线,两纵为S302线和潼江快速通道。积极兴建各类客货运场(站),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运输业的需要,处理好城镇内部公路与其他建设用地的关系。
2005年梓潼县交通用地为402.0公顷,到2020年增加为859.3公顷,增加了457.3公顷。主要用于G108线的扩建、绵广高速新安-梓潼-盐亭-城南高速连接线建设、S302线的改扩建等重点项目。 (五)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根据梓潼县水利设施“十一五”规划,规划期内,重点开展西梓干渠、红岩水库、凤凰山水库等大型水库的修建、扩建和整治。同时,要加强五引二期工程以及旱山村集雨节灌和水土保持等项目,提高除涝标准和抗灾能力。规划期间,水利用地增加112.5公顷。 (六)满足能源建设需求
变电站项目:新建自强镇3.5万KV变电站电项目、许州镇1.1万KV变电站扩建项目、文昌镇2.2万KV变电站新建项目,马鸣乡1.1万KV变电站扩建项目以及观义镇天然气气井的建设。
32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四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第一节 耕地保护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确保地区粮食安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加大补充力度,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统筹利用农用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全县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健康快速发展。 一、耕地数量结构
2005年末梓潼县耕地面积为3871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84%,其中水田18418.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7.58%,旱地20295.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2.42%。 二、耕地分布特征
梓潼县耕地主要分布在潼江及支流沿岸冲积平坝及丘陵区缓坡地带,从潼江沿岸冲积平坝向两侧过渡的沿江陡壁宽谷台地、低丘宽谷、中丘中宽谷、高丘中宽谷地带,耕地等级依次降低,等级最低的分布于东部高丘中窄谷坡度>20°的丘坡上部地区。 三、控制耕地减少和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的措施
1、及时复垦灾毁耕地
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力度,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严格制定灾毁耕地标准,强化耕地灾毁情况监测,对灾毁耕地及时复耕。
2、坚决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切实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偿机制,各类非农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相同、质量相当的耕地,确保不因建设占用造
33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成耕地净减少。严格按照占补平衡的要求,确保完成全县建设占用耕地补充任务。
3、有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结合全县土地资源特点合理地进行土地整理工程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开展,大力推进全县粮食生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整理工程实施,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结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从深度上挖掘耕地资源潜力,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规划期内,全县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8310.3顷。
4、逐步提升耕地质量
规划期内制定补充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建立耕地数量动态巡查和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土地整理等工程的实施培育耕地。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规划期内是一个最低耕地保护限额,但保护面积和保护级别上应当是动态的,主要是保持耕地面积稳定,加快稳产高产农田和菜地、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速度,采用工程措施、农耕农艺措施和法律法规管理措施,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使全县耕地低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产出水平,最大限度地扩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一、全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根据《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通知》(绵府函[2010]42号)文件精神,到规划期末,绵阳市下达梓潼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为41495.0公顷。 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
34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的基本原则,在上轮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耕地资源现状,参照耕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建设占用耕地的情况,在全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控制下,将41628.6公顷基本农田落实到了图斑、地块。 三、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保护、质量建设和管护的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区域。优先把质量较高的一二三级耕地划为基本农田,针对不同级别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土地理化条件和分布区位,提出不同级别耕地的保护和利用方式,以“数量符合上级要求、质量不降低”为原则,实行分级保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是保证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监察和执法的重要举措,同时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对基本农田投入,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主要措施有:
一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城镇重点发展区及基础设施通道之间预留弹性区域,一则为城镇发展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留有空间余地,二则尽可能保护基本农田不受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干扰和影响。
二是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田土块整治的科技含量,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通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措施,改良土地的不良性状和土地的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发展立体农业,对土地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垦殖率,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三是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在规划实施期间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集中分布在该区域。区内加大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逐步退出,建设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通过补划调整,使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向区内集中。
35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五章 建设用地调控
第一节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1、高效配臵新增建设用地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和“新增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量指标,优先支持中心城区、重点城镇发展用地和重点产业用地,重点保障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重点项目用地,尤其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到2020年全县净增建设用地总规模要控制在404.0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于农村居民点的复垦而总量减少66.5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净增规模控制在470.5公顷以内。
2、强化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规划期内全县建设用地的调控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着力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必要用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切实推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型利用方式转变。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要控制在11727.9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9206.3公顷以内。
二、加大存量用地的盘活和利用
深入开展全县存量用地的调查,全面掌握全县存量建设用地的权属和面积、现状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利用前景等信息,建立存量用地信息系统。采取政策引导、政府投入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和调动企业积极性等措施,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等活动。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城镇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积极推
36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行节地型镇、村更新改造,研究和推广各类建设节地技术和模式,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加大土地资源市场配臵力度
继续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土地资源的市场配臵范围。严格落实各项供地政策,加快制定地方配套措施,推进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非政府财政投资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科研等用地要逐步纳入招拍挂出让范围;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多种形式的产业用地供应模式。
第二节 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一、中心城区发展定位
梓潼县县城位于潼江和G108线交汇处,西面环山,包括文昌镇、长卿镇的全部行政辖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绵阳市二级城镇,是梓潼县域的行政管理中心、商业金融中心、产业发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吸引县域人口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二、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一)中心城区布局形态
按照《梓潼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规划期内梓潼县围绕“城市特色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梓潼县城坚持“山、水、城、人”合一的理念,着力推进城市、旅游一体化、同步化发展,县城布局重新洗牌,推进七曲山旅游区、城北新区、城中商贸区、潼江沿岸住宅区、城南工业集中区等城市五大功能区建设。规划期末,
37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梓潼县中心城区将辖文昌镇和长卿镇的全部行政辖区。位于中心城区内的梓潼经济技术产业园区按一区多园的模式布局,重点发展轻纺、食品、机械、精细化工和新型建材、生物制药等产业。 (二)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梓潼县中心城区建设目标是:将中心城区规划成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标准投资环境、高档次生活环境、高品位风貌、高水平管理体制,G108线上及川中丘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到2020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445.7公顷,灾后重建125.7公顷。2005年,梓潼县中心城区人口为3.79万,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579.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52.9平方米;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7.58万人,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724.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95平方米;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11.63万人,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150.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99平方米。梓潼县中心城区规模控制范围线内面积为1214.4公顷。 三、中心城区扩展边界
为使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经过多次论证,将未来城市发展有可能涉及的发展用地划定为有条件建设区,以利于解决城市发展用地不确定性的问题。规划期内,在不突破城市建设规模的前提下,区内土地规划用于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做为全县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建新区。
本着有利于预留城市远景拓展空间,有利于快速壮大城市规模和有效降低城市建设成本,充分体现规划的延续性、联贯性的原则,梓潼县中心城区有条件建设区93.0公顷。
38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三节 规范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因地制宜原则基础上,按照“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心村、建设中心村”的总体思路,以专项土地整理工程、农民新村建设、灾后重建规划的实施为契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在规划期内逐步减少农村宅基地“双重占地”、“一户多宅”、“多重占地”等现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结构性调整和整合,提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效率。规划到2020年,共计安排规范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446.0公顷。
第四节 保障重大项目与基础设施用地
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梓潼县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所面临的“瓶颈”约束。规划期内,优先确保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一、统筹安排交通用地
梓潼县未来区域发展的体系结构,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干线公路为依托,布设梓潼县的主要交通干线。发挥城区作为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形成“一横二纵”的干线公路网络,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兴建各类客货运场(站),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运输业的需要,处理好城镇内部公路与其他建设用地的关系。
规划期内,绵阳至巴中高速公路建设、梓潼至盐亭快速通道建设、梓潼至江油快速通道建设、G108线梓潼段改建工程、S302线改建工作以及县乡村道改建,新增交通用地457.3公顷。 二、合理安排水利用地
规划期内,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以
39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
到2020年,完成武引西梓干渠、凤凰水库、红岩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强五引二期工程以及旱山村集雨节灌和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提高除涝标准和抗灾能力。规划期内,水利用地增加112.5公顷。
规划期内,武引二期工程用地需求和凤凰水库用地的需求主要占用灾后重建建设用地规划指标。 三、协调旅游设施用地
梓潼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遗迹。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期间,重点发展七曲山大庙旅游,逐步开发其他旅游资源,力争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规划旅游建设用地90.9公顷。 四、妥善安排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规划期内,合理安排加气站、加油站、输变电站、移动通讯基站、垃圾处理厂等其他项目建设用地。重点建设梓潼县垃圾处理场。
第五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利用,基于建设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及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区界等,依此将规划范围内土地归入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个区域,以加强县域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 一、允许建设区
40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允许建设区是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乡建设项目的区域,其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该区土地总面积9206.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全县工业和城镇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梓潼县整体竞争实力。该区要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建设,提高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经济辐射作用。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形成以中心城区(文昌镇、长卿镇)为中心,以石牛镇、自强镇、仁和镇、黎雅镇、许州镇五个重点乡镇为基点,重点突出的城镇布局。适度增加建设用地供给,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统筹区域产业及配套建设,引导产业集中建设、集群发展。重点保障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提高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健康较快发展。
土地利用调控的主要措施包括: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衔接;
(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4)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村建设,未利用地通过开发整合,转变为城镇村建设用地;
(5)加强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整合,引导工业用地向产业集聚区集中;
(6)加强城中村整治,农村居民点向社区型发展;
(7)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行业用地标准,提高区内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41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8)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二、有条件建设区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区、工矿建设用地扩展区和村镇建设用地扩展区。土地总面积256.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8%。分布在卧龙、白云、小垭等25个一般乡镇城镇规划范围内。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是,协调规划指标控制和城乡建设空间布局的矛盾,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同时,增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弹性。
土地利用调控的主要措施为:
(1)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
(2)在特定条件下,区内土地可作为本级行政辖区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建用地;
(3)区内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按允许建设区的要求进行管理,区内线性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按照管制建设区的要求进行管理;
(4)区内新增城镇工矿(或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并与拆并建设用地规模挂钩,实行“先拆后建”。 三、限制建设区
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是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土地总面积131168.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0.94%。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林业用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农田、森林公园、山林绿化区;坡度介于15-25%的山体及其他山
42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体保护区、高压走廊(220KV高压架空线走廊宽为45米、110KV高压架空线宽为25米)等。
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措施为: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2)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双重约束,禁止城、镇、村新增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新增用地;
(3)规划中已列明、且已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符合规划;
(4)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5)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调节要求,适当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6)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油田产能用地、单独选址项目等除外)。 四、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该区土地利用的目标,是改善梓潼县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为生态人文景观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土地总面积360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50%。
包括地下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主要河流、蓄滞洪区、河湖湿地、坡度大于25%的区域、重要生态景观山体、生态廊道;主要河道两侧绿化隔离带(潼江郊区段两侧各100米,潼江两侧各80米)、G108线两侧各50米绿化隔离带、高压燃气长输干线走廊100米。禁建区是非经特殊许可不得建设的区域。
土地利用调控的主要措施为:
43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
(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3)区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建设项目用地,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论证,从严把关;
(4)严格禁止一切污染企业的建设,现有污染企业应关停或搬迁; (5)除生态保护、景点建设外,禁止其他非农建设活动; (6)控制区内土地开发活动,保持湿地面积的稳定性。
44
梓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切实改变“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逐步提高梓潼县的土地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节 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和部分其他土地作为基础性生态用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规划期内,确保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林地、水域和部分其他土地面积的面积不减少。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强化对天然林地的保护。在大庙山、长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严格控制区内生产建设强度,不得破坏区内景观特色,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对水域、滩涂等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土地的保护,适当减弱土地开发程度。 一、耕地规模和布局
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46484.4公顷,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较2005年增加7771.3公顷。全县规划期内新增耕地要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综合整治措施实现。
全县农用地布局的优化,在有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稳步进行。梓潼县农业(种植业)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苕、油菜、花生、小麦。耕地增量指标以耕地的适宜性评价为依据,稳定发展粮经主导产业,夯实物质基础平台,主要用于支持优质水稻、优质中强筋小麦、优质饲用型玉米、油菜、优质水果、花卉等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梓潼县粮油产量,保障以黎雅、白云、金龙场、许州、观义、石牛、双峰、卧龙、三泉、玛瑙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