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工程讲义 下载本文

全面治理:

Engineering—工程技术; Education—教育; Enforcement—强制。

第五节 伤亡事故综合分析

通过伤亡事故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

①可以了解一个企业,部门在某一个时期的安全状况; ②掌握伤亡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③探求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有关的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采取预防事故措施提供依据,为宏观事故预测及安全决策提供依据。 一、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 进行企业间的对比分析。

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发现企业事故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二、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为了便于统计、分析、评价企业、部门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就需要规定一些通用的、统一的统计指标。在1948年8月召开的国际劳工局会议上,确定了以伤亡事故频率和伤害严重率为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1、伤亡事故频率

我国的国家标准GB6441—86规定,按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和伤害频率计算伤亡事故频率。 1)千人死亡率

表示某时期,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伤亡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 2)千人重伤率

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重伤的人数。 3)伤害频率

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由于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 2、伤害严重率

我国的国家标准GB6441—86规定,按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和按产品产量计算死亡率等指标计算事故严重率。 1)伤害严重率

表示某时期内,每一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 2)伤害平均严重率

受伤害的每人次平均损失工作日数。 3)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

这种统计指标适用于以吨、立方米为产量计算单位的企业、部门。 例如:

某钢铁厂1988年平均在籍职工50 000人,年产钢250万吨。该年度内因工伤事故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120人。因重伤损失工作日8000日,轻伤损失工作日累计为9600日,该厂每年工作300天。根据国标GB6441-86,计算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计算结果

上节重点内容回顾: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综合论的内容? 事故的三个阶段? 事故的特征?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的内容。

13

3、伤亡事故统计图表

概念

统计是一种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方法。事故统计是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的事故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为防止事故的发生指明方向。 把统计调查所得的数字资料,汇总整理,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内,这种表格就叫统计表。简单地说,填有统计指标的表格就叫统计表。 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利用表中的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可以研究各种事故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因而,它是事故分析的重要工具。

统计图是一种表达统计结果的形式。它用点的位置、线的转向、面积的大小等来表达统计结果,可以形象地直观地研究事故现象的规模、速度、结构和相互关系。

统计图表分析法是利用过去的、现在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未来,并用图表表示。 2)种类

以统计图表的内容、形式和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几何图(包括条形图、平面图、曲线图等)、象形图(人体图、年龄金字塔图等)、统计图等。

在安全管理中,常用到比重图、趋势图、控制图、主次图、分布图等5种图。 3)评价

统计图表分析法可以提供事故发生及发展的一般特点及规律,可供类比,为预测事故准备条件。用于中、短期预测较为有效。

统计图表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不能考虑事故发生及发展的因果关系,预测精度不高。

使用此法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可靠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资料、数据中存在某种规律和趋势;未来的环境和过去相似。

(1)事故比重图

事故比重图是一种表示事故构成情况的平面图形,在平面图上可以形象地反映各种事故构成所占的百分比。

A、动态曲线图

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统计工伤事故数字,利用曲线的连续变化反映事故动态变化的图形,称为动态曲线图。它通常利用直角坐标表示。横轴上表示时距,纵轴上表示事故数量尺度。根据事故动态数列资料,在直角坐标上确定各图示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即为事故趋势图。 下面以某单位1995的事故频数与时间的关系作事故趋势图。 B、对数曲线图

对数曲线图是事故趋势图的一种特殊形式,用于变量变化范围很大的情况。其横坐标表示时距,以等差数列为尺度;纵坐标表示事故数,以对数数列为尺度。例如,某矿1951-1959年职工轻伤人数见表

(3)主次图

主次图是主次排列图的简称,又称为分层排列图,简称排列图。

主次图是按数量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条形图与累计百分比曲线图相结合的坐标图形。

主次图的横坐标为所分析的对象。如:工龄、工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受伤部位等等。左侧的纵坐标为事故的数量,右侧的纵坐标为累计百分比。 例1

某厂1970-1981年共发生事故256次,具体情况见下表: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时,用主次图可以清楚地定量地反映出各个因素影响的大小,帮助我们找出主要原因,即抓住安全工作中的主要矛盾。 例2

某企业5年内的事故类型情况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绘出主次图。 例如:

14

某企业2003年按事故类别进行统计其伤害情况如下:

触电3起占5.2%;灼烫6起占10.3%;物体打击26起占44.8%;机械伤害18起占31%;起重伤害2起占3.4%;高处坠落1起占1.7%,其他伤害2起占3.4%。 试画处该企业各类事故发生次数的排列图。 (4)控制图(伤亡事故管理图)

控制图是在趋势图的基础上作出的。它是在计算出控制界限并在图上标出之后,按事物发展的实际数据及时填图,以控制管理对象。实际上,它是一个标有控制界限的坐标图。其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管理对象的特性值(实际发生绝对数字),可用于控制轻伤事故。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单位的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服从泊松分布。

如果以λ 作为每个月伤亡事故发生的次数的目标值。实际中常用安全管理目标的上限U和下限L作为目标管理。

绘制伤亡事故管理图时,以月份为横坐标、事故次数为纵坐标,用实线画出管理目标线,用虚线画出管理上限和下限,并注明数值和符号。把每个月的实际伤亡事故次数点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并将代表各月份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点连成折线,根据数据点的分布情况和折线的总体走向,可以判断当前的安全状况。

例如:某企业2003年每月发生事故情况如下

正常情况下各月份的实际伤亡事故发生次数应该在管理的上限内,围绕安全管理目标值随机波动。当管理图上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就应该认为安全状况发生了变化,不能实现预定的安全目标,需要查明原因及时改正。

1)个别数据点超出了管理的上限; 2)连续数点在目标值以上; 3)多个数据点连续上升;

4)大多数数据点在目标值以上。 思考题:

事故的概念?构成要素有哪些? 生产事故?工伤事故的概念?

事故的类别按照伤害原因和状况分为哪20类? 事故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述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内容? 事故发展的几个阶段? 事故的特点?

事故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为了预防事故,要遵循哪些原则?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有哪些,其基本公式是什么?

伤亡事故管理图的安全目标管理的上限和下限公式是什么?会绘制图形。 第二章作业

事故的概念?构成要素有哪些? 生产事故?工伤事故的概念? 事故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述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内容? 事故发展的几个阶段? 事故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上节重点内容

事故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事故的特点?

事故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15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有哪些,其基本公式是什么?

伤亡事故管理图的安全目标管理的上限和下限公式是什么?会绘制图形。 第三章 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重点内容:

掌握能量意外释放论的内容;

掌握两类危险源中第一类危险源的概念? 掌握两类危险源中第二类危险源的概念? 了解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掌握第一类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和辨识方法 第一节 能量意外释放论及两类危险源 一、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1、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能量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各种形式的能量做功以实现预定的目的。从能量在系统中流动的角度,应该控制能量按照人们规定的能量流动渠道流动。

2、常见的能量形式 1)机械能 2)电能 3)热能 4)化学能

5)电离(αβ中子射线)和非电离辐射能(xγ紫外线红外线宇宙射线) 伤害程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1、能量的大小; 2、能量的集中程度; 3、接触能量的部位;

4、能量的作业时间和频率。 3、屏蔽

我们把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叫做屏蔽。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的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设施

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 上节重点内容回顾

1、伤亡事故管理图的安全目标管理的上限和下限公式是什么?如何绘制图形? 2、能量的伤害程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3、屏蔽的概念?

4、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有哪些? 二、两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

把生产过程(系统)中存放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