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习题答案(新) 下载本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习试卷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物流概念最早出现在(B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物流概念最早出现在( A )P5

A、军事 B、后勤 C、企业管理 D、生产环节 3、( A )阶段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确保把产品有效地送达顾客。P3 A、产品物流阶段 B、综合物流阶段 C、供应链管理阶段 D、现代物流阶段 4、( A )是指以制造、生产和组装来增加产品的价值。P10 A、形态效用 B、地点效用 C、时间效用 D、占用效用 5、下列( D )不是包装在物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P213

A、保护商品 B、单元化 C、方便流通及消费 D、提高价格 6、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划分,包装可以分为( A )P227 A、商业包装与运输包装 B、专用包装与通用包装

C、硬包装与软包装 D、一次性包装与多次周转性包装

7、从物流角度分析,软饮料的包装容器不宜采用(A)

A、玻璃瓶 B、铝合金罐 C、 复合纸盒 D、塑料瓶 8、按包装的通用性划分,包装可以分为( B )P227 A、商业包装与运输包装 B、专用包装与通用包装

C、硬包装与软包装 D、一次性包装与多次周转性包装 9、( C )不是物流信息的质量要求。P247

A、信息的可用性 B、信息的准确性 C、信息的及时性 D、交流方法的有效性

10、产品物流系统的计划中( D )是“防御性”计划。P303 A、战略计划 B、战术计划 C、运作计划 D、应急计划 11、物流组织的构造有三个战略阶段,( C )强调把物流活动作为增值链来管理。P327

A、以过程为基础 B、以市场为基础 C、以渠道为基础 D、以顾客为基础 12、( D )指企业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P364 A、实际成本 B、机会成本 C、相关成本 D、沉没成本 13、( A )管理的目标是与有着相同市场的企业在产品、服务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绩效与实践进行比较。P402

A、竞争性标杆 B、功能性标杆 C、内部标杆 D、一般性标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物流价值的发现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产品物流阶段 、 综合物流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P3

2、物流的7个“恰当”指的是 恰当的产品 、 恰当的数量 、 恰当的条件、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顾客、恰当的成本。P5

3、市场营销中的4P指的是产品 、价格 、促销 、地点 。P13

4、企业物流有五大功能,它们分别是 网络设计 、 信息 、 运输、存货、仓储,物料搬运和包装。P24

5、物流管理的预测从方法论上可以分为 自顶向下方法、 自底向上方法。P75 6、物流管理的预测从技术上分类可以分为 定性预测 、 时间序列预测 、因果关系预测。P78

7、客户服务有四个传统要素: 时间 、 可靠性 、沟通与方便。P143 8、运输的两条基本原理是 规模经济 和距离经济。P161

9、运输作业的关键因素是 成本 、 速度 、和一致性。P161

10、仓库的基本操作是 物料搬运 、 储存与保管、 季节性需求的调整。P188 11、物流信息系统的四个主要子系统是 订单处理系统、 调查和情报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 报告和输出系统。P245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物流:P6第12~13行 2、供应链管理:P49第二段

3、ERP:P255。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库存、成本、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对最佳资源组合,取得预期效益。

4、采购:P110第三行

5、零库存:P119最后一段第1~3行 6、客户服务:P141第13~14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传统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P52见表3-1 2、物流作业的目标是什么?P38六个小标题

3、零库存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的区别?P121见表5-4 4、零库存的管理目标?P120七个小标题

5、传统功能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区别?P324见表13-1

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2题) 1、物流系统设计过程?P297

答:物流系统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建议与实施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计划:

可行性分析包括现状分析、机会分析及成本-效益分析;

项目计划包括:目标的确定、约束条件、制定衡量标准、分析方法、项目计划 收集和分析数据

进行假设与数据分析:确定数据分析方法、给出假设前提、确定数据来源、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定义所分析的问题;基本方案分析;方案比较;灵敏度分析 建议与实施

在可行性最大的几个方案中向管理层推荐两到三个最佳方案 对推荐的几个方案进行成本评估

进行风险分析,判断市场可以产生哪些变动,这些变动对所推荐的方案的影响 2、ERP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区别?P256 答:首先,ERP是 集成的开放型系统

其次,ERP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管理思路上实现了从过去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下的局部优化到过程管理下的整体优化的转变。

第三,ERP是一个以计划为核心的信息系统。ERP与MIS后个明显区别就是ERP具有强大的计划集成功能。ERP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及企业的决策模型制定销售计划。

第四,ERP是以订单触发业务流程的,注重的是流程管理。传统的MIS注重的事件的处理,而非流程处理。 第五,ERP系统的信息资源是一次性获取,就可以共享使用。而在传统的MIS中,

信息资源要多次获取,存在很多重复劳动甚至无效劳动。 第二

一、 名词解释 1 牛鞭效应

2 第三方物流 (P136) 3 供应商管理库存(P213) 4 客户关系管理(P148) 5 运输(P233)

二、 单选题

1 JIT 的目标是 (P91)

(1) 最小化库存、提高产品质量、最大化生产效率和提高最佳客户服务水平 (2) 最小化库存、提高产品质量、最大化生产效率、提高最佳客户服务水平和获得最大利润

(3) 最小化库存、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最佳客户服务水平

(4) 以需定供,适时适量生产,即“只生产能够卖得出去得产品”或“只在市场需要得时候生产其需要的产品” 2 下面那个不是供应链的特征 (P5) (1) 复杂性 (2) 动态性

(3) 面向用户需求 (4) 交叉性 (5) 网络化

3 下面那一个不是基本分销方式(P13) (1) 密集分销 (2) 选择性分销 (3) 独家分销 (4) 一对一分销

4 下面哪一个不是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领域 (P19) (1) 供应

(2) 生产计划 (3) 物流 (4) 需求 (5) 销售

5 物流业务外包的主要目的是(P135)

(1)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和实现高质量的物流运作,同时减少成本,避免在物流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

(2)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和实现高额利润,同时减少成本,避免在物流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

(3)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和实现高质量的物流运作,同时降低资金投入,避免在物流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

(4)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和实现高质量的物流运作,同时减少成本,避免在物流管理中投入大量资金。 6 制定安全库存的步骤是 (P172)

(1) 预测缺货的可能性;估计缺货期间的潜在需求和将有关防止缺货程度的政策引入到系统中去。

(2) 预测安全库存量;估计缺货期间的潜在需求和将有关防止缺货程度的政策引入到系统中去。

(3) 预测缺货的可能性;估计缺货期间的库存需求和将有关防止缺货程度的政策引入到系统中去。

(4) 预测缺货的可能性;估计缺货期间的潜在需求和将有关防止缺货程度的政策引入到生产中。

7 下面哪一个不使动态联盟的特性 (P131) (1) 动态性 (2) 互补性

(3) 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 (4) 临时性 (5) 高效性

8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 (P166)

(1) 为了让买卖双方达成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 (2) 为了让买卖双方了解成本的构成

(3) 为了让生产企业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

(4) 为了让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共同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 三、 多选题

1 需求的特性表现在 (P104)

(1) 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预测的不准确

(2) 需求的多样性使产品呈现多样化,零配件种类繁多 (3) 需求的多变性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4) 需求的不确定使得产品生产无法确定 (5) 需求的多样性使得产品无法预测 2 消除牛鞭效应的方法有:(P123) (1) 加强预测 (2) 信息共享 (3) 业务集成 (4) 缩短提前期 (5) 建立伙伴关系

3 供应链的持有成本包括(P165) (1) 库存维持成本 (2) 订货成本 (3) 缺货成本 (4) 运输成本 (5) 搬运成本

4 库存按照加工过程的地位可分为(P208) (1) 原料库存 (2) 零部件库存 (3) 在制品库存 (4) 成品库存 (5) 销售库存

5 库存管理指标有(P210) (1) 平均库存 (2) 可供货时间 (3) 库存周转率 (4) 提前期

(5) 缺货率

四、 简答题

1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18) 2 供应链营销的特点(P57)

3 简述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P311) 4 需求满足的目的(P118) 5 简述MRP的原理(P83) 五、 计算题

1 某产品月(每月按30天计算)需求量为60个,提前期为5天,安全库存为50个。试计算该产品的再定货点(采用连续检查系统)

2 某产品的批量规模是2000单位,每月需求量为6000单位,此批货物售完需要20天。试计算循环库存和循环库存的平均周转时间 第三

一、 名词解释 1 牛鞭效应

2 第三方物流 (P136) 3 供应商管理库存(P213) 4 客户关系管理(P148) 5 运输(P233)

二、 单选题

1 JIT 的目标是 (P91)

(1) 最小化库存、提高产品质量、最大化生产效率和提高最佳客户服务水平 (2) 最小化库存、提高产品质量、最大化生产效率、提高最佳客户服务水平和获得最大利润

(3) 最小化库存、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最佳客户服务水平

(4) 以需定供,适时适量生产,即“只生产能够卖得出去得产品”或“只在市场需要得时候生产其需要的产品” 2 下面那个不是供应链的特征 (P5) (1) 复杂性 (2) 动态性

(3) 面向用户需求 (4) 交叉性 (5) 网络化

3 下面那一个不是基本分销方式(P13) (1) 密集分销 (2) 选择性分销 (3) 独家分销 (4) 一对一分销

4 下面哪一个不是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领域 (P19) (1) 供应

(2) 生产计划 (3) 物流 (4) 需求 (5) 销售

5 物流业务外包的主要目的是(P135)

(1)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和实现高质量的物流运作,同时减少成本,避免在物流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

(2)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和实现高额利润,同时减少成本,避免在物流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

(3)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和实现高质量的物流运作,同时降低资金投入,避免在物流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

(4)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和实现高质量的物流运作,同时减少成本,避免在物流管理中投入大量资金。 6 制定安全库存的步骤是 (P172)

(1) 预测缺货的可能性;估计缺货期间的潜在需求和将有关防止缺货程度的政策引入到系统中去。

(2) 预测安全库存量;估计缺货期间的潜在需求和将有关防止缺货程度的政策引入到系统中去。

(3) 预测缺货的可能性;估计缺货期间的库存需求和将有关防止缺货程度的政策引入到系统中去。

(4) 预测缺货的可能性;估计缺货期间的潜在需求和将有关防止缺货程度的政策引入到生产中。

7 下面哪一个不使动态联盟的特性 (P131) (1) 动态性 (2) 互补性

(3) 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 (4) 临时性 (5) 高效性

8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 (P166)

(1) 为了让买卖双方达成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 (2) 为了让买卖双方了解成本的构成

(3) 为了让生产企业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

(4) 为了让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共同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 三、 多选题

1 需求的特性表现在 (P104)

(1) 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预测的不准确

(2) 需求的多样性使产品呈现多样化,零配件种类繁多 (3) 需求的多变性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4) 需求的不确定使得产品生产无法确定 (5) 需求的多样性使得产品无法预测 2 消除牛鞭效应的方法有:(P123) (1) 加强预测 (2) 信息共享 (3) 业务集成 (4) 缩短提前期 (5) 建立伙伴关系

3 供应链的持有成本包括(P165) (1) 库存维持成本 (2) 订货成本 (3) 缺货成本 (4) 运输成本 (5) 搬运成本

4 库存按照加工过程的地位可分为(P208) (1) 原料库存 (2) 零部件库存 (3) 在制品库存

(4) 成品库存 (5) 销售库存

5 库存管理指标有(P210) (1) 平均库存 (2) 可供货时间 (3) 库存周转率 (4) 提前期 (5) 缺货率

四、 简答题

1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18) 2 供应链营销的特点(P57)

3 简述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P311) 4 需求满足的目的(P118) 5 简述MRP的原理(P83) 五、 计算题

1 某产品月(每月按30天计算)需求量为60个,提前期为5天,安全库存为50个。试计算该产品的再定货点(采用连续检查系统)

2 某产品的批量规模是2000单位,每月需求量为6000单位,此批货物售完需要20天。试计算循环库存和循环库存的平均周转时间 第四

供应链管理试题与答案

2009年05月12日 星期二 21:5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供应链

2.供应链管理 3.生产延迟

4.联合库存管理 5.ECR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其主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面向用户需求等特征。 2.在对供应链进行构建时应注意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问题。

3.作业流程是指进行一项或多项投入,以创造出顾客所认同的有价值产出的一系列活动。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4.所谓________,就是向选定的若干个供应商发询价函,让它们报价,然后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报价来选定供应商的方法。

5.从节点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供应链网络结构主要包括链状结构、________、核心企业网状结构三种。 三. 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请论述基于供应链的运输决策的要点有哪些? 2. 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更新换代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

3.生产延迟:生产延迟主张根据订单安排生产产品,在获知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不做任何准备工作。

4.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体系中的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而提出的,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5.ECR:是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更好、更快并以更低的价格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复杂性 动态性 交叉性

2.客户优先 定位明确 防范风险 3.核心流程 支持流程 4.询价采购 5. 网状结构

三. 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请论述基于供应链的运输决策的要点有哪些? 在供应链中进行运输决策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使运输战略与竞争战略保持一致

管理人员必须确保运输战略有利于竞争战略的实施。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人员应当设计各种运输激励机制。 (2)考虑内部运输和外部运输

企业必须将公司的内部运输和外部运输结合起来,以满足自身的运输需要。 (3)设计能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运输网络

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快速反应型运输系统,企业应当寻求一切机会进行联合运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与竞争对手进行联合,以便降低小批量送货的成本。 (4)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善运输经营

管理者必须在供应链中采用可行的信息技术,来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反应能力。 (5)运输网络设计必须具有弹性

进行运输网络设计时,管理者还必须考虑到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运输的可行性,以增加网络设计的弹性。

2.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1)需求预测修正

需求预测修正是指当供应链的成员采用其直接的下游订货数据作为市场需求信号时,即产生需求放大。 (2)订货批量决策

订货批量决策指两种现象,一种是周期性订货决策,另一种是订单推动。 (3)价格波动

价格波动反映了一种商业行为——预先购买(Forward Buy)。它是由于一些促销手段造成的,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赠票等。 (4)短缺博弈

短缺博弈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需求大于供应量时,理性的决策是按照用户的订货量比例分配现有的库存供应量。此时用户就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地夸大其订货需求,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 2.答题要点:

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

供应链有三种模式:1、企业的内部供应链

(包括单一企业内部供应链、集团企业供应链) 2、产业供应链

3、全球网络供应链 U8和NC分别工作于第一种模式。

二者区别是U8供应链实现的是单一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供需管理和协同,NC实现的是集团企业不同公司之间、同一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供需管理和协同 第五

电大天堂【供应链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09 电大天堂【供应链管理】形考作业一答案: (第一---三章) 名词解释: 1、管理模式

答:是一种系统化的指导与控制方法,它把企业中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及时地转换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2、供应链设计

答:供应链设计是企业规模的设计,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勾画 企业蓝图,是扩展的企业模型

3、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答:一般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也就是供应商-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 单项选择题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 C )提出来的。 A. 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 A )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A.集成 B.松散 C.积极 D.消极 供应链的管理目标呈现出( C )特征。 A.一体化 B.集成化 C.多元化 D.一元化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企业之间共享库存信息和通过( D )传递信息。 A.条形码 B.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电子数据交换

一个企业应尽可能考虑( D )供应商或分销商,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态。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多级

( A )的产品能满足基本需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而需求稳定且可以预测,并且生命周期长。

A.功能型 B.革新型 C.复合型 D.单一型

从核心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设计供应链,有助于建立稳定的( B )。 A.供应链规划 B.供应链体系模型 C.供应链 D.供应链原则

对于长期需求而言,合作伙伴要求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 A )

A.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B.普通合作伙伴 C. 竞争性合作伙伴 D.技术性合作伙伴

( A )伙伴选择主要是面向上、下游企业关系的伙伴选择。 A.纵向 B. 横向

C.侧向 D. 外向

10、 供应链是围绕( C )建立起来的。 A.一般企业 B. 中间企业

C.核心企业 D. 物流企业 三、多项选择题

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主要有( ABC ) A.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运作管理的扩展 B.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延伸 C.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新战略 D.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改头换面

2、供应链是一个网络系统,由( ABCD )组成。 A. 供应商 B. 供应商的供应商 C.用户 D. 用户的用户 E.客户 3、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分为( BC ) A.条状 B. 网状 C.链状 D. 绳状 E.盘状

4、不同的供应链结构框架,其设计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目前有三种供应链设计的策略,分别是(BCE )

A.基于客户供应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B.基于成本核算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C. 基于多代理的集成供应链设计策略 D.基于简单代理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E,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5、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以下阶段,即( ABCD ) A. 职能独立阶段 B. 职能集成阶段 C. 内部集成阶段 D. 外部集成阶段 E. 垂直一体化阶段 6、合作伙伴关系存在的风险有( ABCD )。

A. 过分依赖某个合作伙伴的结果可能是灾害性的。 B. 合作伙伴关系可能收到团队中强势群体的控制。

C. 由于合作伙伴的过分专业化,企业暴露的风险使竞争力下降 D. 弱势伙伴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E. 提高了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7、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AB )。 A. 稳定的供应链 B. 动态的供应链 C. 平衡的供应链 D. 倾斜的供应链 E. 推动式供应链

8、在系统模型的设计方法中,存在着两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即(AB )的方法。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左而右 D.自右而左 E.从中间到两头 9、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方法有(ABCDE )

A.直观判断法 B.招标法 C.协商选择法 D.成本分析法 E.神经网络算法

10、选择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有( ABCD ) A.系统全面性 B. 简明科学性 C. 稳定可比性 C. 灵活可操作性 E.距离相近性 四、判断题。

1.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柱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

2.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重物流、轻信息,重过程分解、轻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也存在这种问题。(X )

3.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由质量型需求向数量型需求转化。

(X )

4.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企业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 5.在供应链设计阶段,要以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要素为基础,并结合企业或行业的特点,设计构建符合企业自身运背特点的供应链网络。(√ ) 6.自上面下的设计方法是从局部的功能实现走向全局的功能集成的设计方法。( √ )

7.供应链业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取决于供应链动态连(√ )接合作伙伴的柔性程度,只有和谐而协调的系统才骺发挥最佳的效能。(√ )

8.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超越了早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具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 9.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合作伙伴满足需求即可。( √ )

10.选择合作伙伴的方法较多,一般要根据供应零部件和供应商单位的多少、对供应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物资需要的时间是否紧迫等要求来确定。(√ ) 五、问答题。

1.供应链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答:供应链的特征为(1)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和超常的性质;(2)管理视域极大拓宽;(3)管理要素更加多样,包容度大大增加(4)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增加,系统边界日益模糊。

电大天堂【供应链管理】形考作业二答案: (第4---6章) 名词解释

商品分类管理

答:分销商或供应商的一种业务过程,通过把商品类别作为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管理,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分销商(主要是指零售商)或供应商(主要指厂商)的商品类别效率与赢利能力,是ECR的核心组成部分。 有效客户反应

答:有效客户反应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作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生产进度信息

答:在企业检查生产计划执行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滚动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用于修正原有计划和制定新计划的重要信息。 供应商管理库存

答:供应商管理库存,有时也称为“供应商补充库存系统”,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来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 单项选择题

1. QR的( A )要求供应商更快、更频繁地运输重新订购的商品,以保证店铺不缺货,从而提高销售额。

A.自动补货 B.零售空间管理 C.联合产品开发 D.快速反应的集成

2. 当定制ECR得到有效的实施后,制造商和零售商将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B )为中心。

A. 服务 B.客户 C. 质量 D.速度

3. 协同计划预测及补货严格上说是QR发展的(B )阶段。 A. 第二 B.第三

C. 第四 D.第五

4. ERP是集成化管理的代表技术,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A )的有效管理。

A.供应链 B. 流程 C.企业 D. 社会

5. 传统的生产计划决策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决策,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决策模式是(B )的群体决策过程。 A. 集中式 B.分布式 C. 分层式 D. 集成式

6.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供应商和需求企业只见是一种(B )合作伙伴关系。 A.一般 B.战略 C. 战术 D. 普通

7. ( A )协调控制模式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决策。

A.中心化 B.非中心化 C. 混合式 D. 集中式

8.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好坏最终应该由( B )来评价。 A.领导 B. 用户 C.企业员工 D. 售货员

9. VMI是建立在( B )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A.供应商—制造商 B. 零售商—供应商 C.分销售—供应商 D. 制造商—分销商 10.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最低的是(C ) A.普通的伙伴关系 B. 战术伙伴关系 C.战略伙伴关系 D. 竞争性伙伴关系 多项选择题

1. QR与ECR具有一些共性,主要是(BCDE ) A.一样的侧重点 B. 共同的外部变化

C. 共同的威胁 D. 共同的战略 E.都需要贸易伙伴间的信息共享

2. ERP实施中的风险主要有(BCD )。

A.硬件风险 B. 软件风险 C.实施风险 D. 转变风险 E.成功风险

3. 以下关于商品分类管瑾说法正确的有(ABCE )

A.又称为品种管理或者店铺贷架管理 B.是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 c.是ECR的核心组成部分 D.是QR的核心组成部分 E.是分销商或供应商的一种业务过程

4. 与传统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相比,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在(ABCDE )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A.信息来源 B. 信息的集成方法 C. 计划的决策模式 D. 计划的运行环境 E.生产控制的手段 5. ( AB )是企业间传递需求信息的接口。

A.采购部门 B.销售部门 C.制造部门 D. 设计部门 E.生产计划部门

6.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面向对象、分布式、协调生产作业控制模式具有的特点是(ABCDE )

A.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观点 B.业务流程和信息流保持一致

C.采用模糊预测理论和QFD相结合 D.体现纵横一体化的企业集成思想 E.资源的配置原则更为明确统一

7. 分析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ABCD )

A.为了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 B.需要增加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C.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 D.增加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和可靠性、

E.增加库存的重要性

8. 以下属于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方法的是(BCD ) A.EOQ模型 B.供应商管瑾库存

C.联合库存管理 D.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管理库存 E.订贷点法

9. 供应链的库存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AB )。

A.衔接不确定性 B.运作不确定性 C. 预测不确定性 D.供应不确定性 E.信息不确定性 10. 多级库存控制策略可以分为(DE )

A.供应商控制策略 B. 制造商控制策略 C.分销商控制策略 D. 中心化控制策略 E.非中心化控制策略 判断题

1.原则上,在对商品进行分类时,要以是否方便企业来进行。(X ) 2.ERP应用成功意味着企业的业务流程已趋于合理化了。(√ )

3.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过去关注客户转移到关注产品上来。(X )

4.当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发生改变时,需要其他企业的计划也作出相应的改变,

供应链才能获得同步的响应。(√ )

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信息的传递模式和传境企业的信息传递模式基本相同。(X )

6.供应链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使用跟踪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对上游企业的服务质量。(X )

7.理论上讲,供应链的层次可以是无限的。(√ )

8.在集成的供应链系统中,每个供应链企业都能够共享顾客的需求信息,信息不再是线性的传递过程而是网络的传递过程和多信息源的反馈过程。(√ ) 9.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因此无法达到供应链整体的最忧。(X ) 10.由于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X )

五、问答题

1.简述快速反应的实施步骤。

答:1、条形码和EDI 2、固定周期补货 3、先进的补货联盟 4、零售空间管理5、联合产品开发6、快速反应的集成

3. 传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差距有哪些体现? 答:①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源信息);②决策模式的差距(决策群体性、分布性);③信息反馈机制的差距(递阶、链式反馈与并行、网络反馈);④计划运行环境的差异(不确定性、动态性)。 4. 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供应链的动作问题。①缺少供应链的整体观念;②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不恰当。(2)信息类问题。①不及时提供交货状态数据;②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3)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问题。①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②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③产品制造过程缺乏灵活性;④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⑤库存数量的

确定缺乏有效方法。

电大天堂【供应链管理】形考作业三答案: (第7---9章) 名词解释 安全库存 答:安全库存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在给定安全库存的条件下,平均存货可用订货批量的一半和安全库存来描述。 条形码

答: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控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用以表示一组数据和符号,条形码技术是研究如何把计算机所需要的数据用一条形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形码表示的数据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自动采集的数据。 供应商关系管理

答: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目标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理模式。 客户价值

答:客户价值是指整体客户价值与整体客户成本之间的差额部分。客户价值是一种相对价值,客户可以感知,但不能精确计算。 单项选择题。

1. 当需求量或(D )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须使用合适的安全库存来缓冲或补偿不确定因素。

A.订货完成周期 B.平均完成周期 C.存货补给周期 D.完成周期

2. ( A )是指实际储存在特定配送设施中的存货数量。

A.现有存货 B.中转存货 C.再订货点 D.周期存货 3. 周期存货是在订货过程中必须持有的平均存货,它可以用订货批量的(B )来描述。

A.一倍 B.一半 C.两倍 D.三倍 4.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20世纪(C )年代开始研制的。 A.50 B.60 C.70 D.80

5. 反射率不同的条和(D )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用以表示一组数据和符号。

A.码 B.条 C.字 D.空 6. 在i2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中,(C )处于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地位。 A.客户 B. 运输 C.计划 D.销售 7. ( A )是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体。 A.客户 B. 用户 C.供应商 D. 销售

8. 在供应链环境下,个体的客户和组织的客户都统称为(D ) A.用户 B.顾客 C. 买家 D.客户

9. 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非常注重客户信息和数据的(D )管理。 A.一体化 B.共同化 C.现代化 D.同步化

10. 供应商关系管理是用来改善与供应链( A )的关系的。 A.上游供应商 B.下游供应商 C.上游经销商 D.下游经销商 多项选择题

1. 消耗在供应链系统中的成本有(ABCD ) A.物流 B.信息流 C.商务流 D.资金流 E.人才流

2. 关于运输模式的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E )。

A.运输批量很大时,选择固定成本高而单位变动成本低的运输模式 B.运输批量很小时,选择固定成本高而单位变动成本低的运输模式 C.运输批量很大时,选择固定成本低而单位变动成本高的运输模式 D.运输批量很小时,选择固定成本低而单位变动成本高的运输模式 E.运输批量居中时,选择中间的运输模式

3. 目标成本法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分别是(ABC ) A.倒扣测算法 B.比价测算法

C.本量利分析法 D.对比测算法 E.平均测算法

4. 用于身份鉴别的人体生物特征可分为(CD )两大类。 A.常态 B. 异态 C.动态 D. 静态 E.变态 5. 通用信道加密方式有( CD )

A.链条加密 B.通道加密 C.链路加密 D.端到端加密 E.门对门加密

6. 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的是跨企业的所有活动的协调与整合,专注于整合和改进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物流、(AB ) A. 信息流 B.资金流

C. 运输 D. 供应链技术 E. 物流管理

7. 以下对客户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有(CDE )

A.客户就是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接受者 B.客户就是用户

C.客户不一定是在公司之外 D.客户的含义比用户更广 E.客户不一定是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接受者

8. 从物流客户的角度来看,客户可以划分为(CDE ) A.赚钱客户 B.赔本客户 C.一般客户 D.潜力客户 E. 关键客户

9. 供应链管理中形成了两种最重要的关系管理.即(BC ) A.用户关系管理 B.客户关系管理 C. 供应商关系管理 D.分销商关系管 E.零售商关系管理

10. 以下属于供应商选择原则的是(ABD )

A.系统全面性原则 B.简明科学性原则 C. 距离最近原则 D. 学习更新原则 E.便宜方便原则 判断题

(√ )1.再订货点是用来明确启动补给订贷策略时的贷币单位数。

(√ )2.周期检查补给库存策略是按周期检查库存,按周期订贷,把现有库存保持到最佳库存水平。

(X ) 3.订货成本主要由缺货成本决定。

(√ )4.通信技术的最基本的利益并不是降低成本,而是改善顾客服务。 (√ )5.在信息社会中,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关键是要看企业能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生产经营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X )6.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需求和供应信息是逐级传递的。 (X )7. 公司内部不存在客户关系。

(X )8. 一般客户构成公司的最主要客户群体。

(X )9. 客户价值是指整体客户价值与整体客户成本之和部分。

(√ )10.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支持下,供应链的运作和臂理将企业诸如设计销售、履行和服务等业务过程,都扩晨到企业的围墙之外。 五、问答题

1.影响供应链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供应链成本的因素众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务流的业务流程改变,各种业务流程上的诸活动的作业方法的变化,效率的提高或降低,资源消耗的降低或提高,库存量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供应链成本。影响供应链成本的因素有:①缺乏透明性;②多变性;③产品设计;④信息共享。 2. 供应链成本的控制策略有哪些?

答:供应链成本管理是对供应链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对于供应链成本的控制决定了供应链自身的竞争能力,供应链成本控制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供应链成本的控制策略有:①物流一体化策略;②产销物结合化策略;③物流及时化策略。

电大天堂【供应链管理】形考作业四答案: (第10---12章) 一、名词解释 1. 敏捷制造 答:敏捷制造是一种每一个公司都能开发自己的产品和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的组织结构,包括有创新精神的管理组织、有知识且被适当授权的员工、采用柔性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制造技术。 2. 满意度指标

答:满意度指标是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即在一定时间内上层供应商对其相邻下层供应商的综合满意程度。 3. 标杆 答:标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那些出类拔萃的企业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分析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选取改进的最优策略。 4. 绿色供应链管理 答: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管理模式,即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从绿色设计开始,经过绿色材料的选用、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销售、绿色运输和使用,直到产品的废弃处置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单项选择题

1. 商场购物的全部活动“进入商场---挑选商品---开票---付款---提货---离开市场”,这些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先后次序。这就是我们理解的(D ) A.进程 B.行程 C. 冲程 D.流程

2. ( A )是衡量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速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着重追求的一种现代观念。

A.时间 B.空间 C. 质量 D.数量

3. 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 A )思想在重组企业业务流程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它强调整体最忧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忧。

A.系统 B.集成 C. 分割 D.组合 4. 为了做到对顾客负责,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采取的策略是(A )接触顾客。 A.单点 B.多点 C.二点 D.三点

5.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应该随着组织结构的改变而(C ) A.不变 B.可变也可不变 C.改变 D.不确定 6. 目前比较流行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 B )分析。 A.事前 B.事后 C.事前和事后 D.事前或事后 7. 标杆法是美国( D )公司确立的经营分析手法。 A.沃尔玛 B.微软 C. 通用 D.施乐

8. ( B )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副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A.绿色采购 B.绿色制造 C. 绿色物流 D.绿色消费

9.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必须成为一个动态的网链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的需要,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被淘汰。这体现了电子供应链管理(A )的特点。

A.动态性 B.集成性 C.简洁性 D. 集优化 10. 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一般都在海外的某一地区,成品最终运回到国内仓库进行销售与配送。这是全球供应链中的(C )形式。

A.国际配送 B.国际供应商 C.离岸加工 D. 全球化供应链 多项选择题

1. 实施BPR,就是要有全局的思想,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企业的作业流程可分为( AD )。 A.核心流程 B.作业活动 C. 作业活动 D. 信息系统 E. 支持流程

2. 业务流程重组的技巧主要有(DE )

A.纵向集成活动 B. 横向压缩组织 C. 增加核查和控制 D. 单点接触顾客 E.推行并行工程

3. 在供应链管理模型中主要包含(ABC )三个基本要素。 A.活动 B. 资源 C.产品 D. 劳动者 E.劳动对象

4. 业务流程重组的三个方向分别是( ABC)

A.基于时间的业务流程重组 B. 基于成本的业务流程重组 C. 基于绩效的业务流程重组 D. 基于质量的业务泣程重组 E.基于产品设计的业务流程重组

5. 综合供应链绩效衡量主要从(ABCD )等几个方面展开。 A.顾客服务 B.时间 C.成本

Si?Pi?D.资产 E. ?生产率 ,n6. 平均产销绝对偏差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供应链总体库存水

平,其值越大,说明(CE )

A.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 B. 库存费用越低

C.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 D. 库存费用保持不变 E.库存费用越高

7.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满意度指标,满意度指标由(ABC )三个指标按照一定的权数形成。

A.准时交货率 B. 成本利润率 C. 产品质量合格率 E.生产率 D. 产需率

8. SCPR的指标构成共包括(ACE )

A.5个一级指标 B. 3十二级指标 C.18个二级指标 D. 10个三级指标 E.45个三级指标

9. 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ABDE )设计上进行研究。

A.标准化 B.模块化 C.可维护 D.可拆卸 E.可回收

10. 成功地实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即(ACDE ) A.实时的全球化可视性 B.订单履行 C.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E.快速响应能力 D .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性 判断题

BPR等于自动化,它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全新的目标,完成从未做过的工作。(√ )

BPR与TQM在实施方式上是不同的,BPR是自上而下,TQM则是自下而上的实施过程。(√ )

决策权力下放,必然压缩管理层次,减少不必要的控制监督人员,也意着管理人员无事可做。(X )

无论评估的结果是过低还是过高,其结果都会导致业务流程重组成本的增加。(√ )

目前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相对比较完整和系统,因此可以把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直接移植到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中。(X )

供应链节点企业产需率指标越接近于1,说明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不协调,准时交货率低。(X ) 产需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与其下层节点企业(或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X )

全球供应链与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相对应。(X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界限、时间和地点的界限、信息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清晰。(X )

国际化供应链的运作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利用国际化供应链网络,实现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分配、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 ) 第六 第一章

1.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物流是指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世界上的位移,而现代物流管理就是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信息、运输、库存、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在由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并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合作企业和部门所组成的网络。

2.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共同处:它们都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组成的,都是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都是跨越企业、部门甚至是国别的,等等。

不同处:①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商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②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③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核心竞争力)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企业中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企业来完成。④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型,因此,它可以利用信息共享(透明性)、服务支持(协作性)、并行工程(同步性)、群体决策(集智性)、柔性与敏捷性等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企业的流程再造。⑤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具有自己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还有自己的理论模型、设计原则以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⑥两者目标不一致。

3.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何在? 答:①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则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采购、生产、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的全部过程。②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很少考虑其他企业和最终用户的利益和要求;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即供应链中所参与者的首要目标是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效率最高,共同以使最终消费者满意为己任,这是所有参与者制定决策的首要标准。③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它们与那个支配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倡供应链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④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都是独立运作的,体现得更多的是竞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强调得更多的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与协调,提倡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变过去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二十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4.简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兴起。

答:多少年来,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即某核心企业与其他企业是一种所有权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这种经营模式,随之的是“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分销商到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

5.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何种关系?

答:在企业运作中,物流贝看成是企业与其供货商和客户相联系的能力。一个企业的物流,其目的在于帮助按最低的总成本创造客户价值。

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快速回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和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

关系: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从财务上更加倾向于企业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而在具体运作上则侧重于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则更加侧重于企业发展与综合实力的增强,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审视目标的达成与否。实际上,物流是从财务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都可以归结到满足客户服务要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上面来。

6.事实供应链管理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

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

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物流网络,保证物流网络设计的经济性和灵活性

监听市场信号,并相应地统一整个供应链的需求计划 采取时间延迟策略

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 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

制定整个供应链的衡量标准,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

7.学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何在?

答:为了大幅度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其适应当今国际市场的“超竞争”环境,并能够在竞争中获胜,作为企业管理者和尚在校学习并即将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学生,应该尽快学习和掌握未来企业竞争获胜的利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振兴国家,也为增加个人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第二章

1.什么是物流系统,它与物流有何区别?

答: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料、包装设施、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相关人员以及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下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事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系统:指在供应链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并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统。这种系统大致由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组成。

简单的说,物流是实体流动的整个过程的综合表现,物流系统则是实体在流动过程中的一整套有记录的流程。

2.物流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其特征有哪些? 答:

人事物流的主要因素,是物流系统的主体 财是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资金要素 物是物流系统中的基础要素 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的决策要素 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系统的支持要素

物流系统即具有一般系统所有共有的特征,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性。还有“目的指向性、时空序列性、开放动态性、人机复合性、大跨度性、复杂性、多目标函数性”。

3.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物流系统分析?

答:主要目的在于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优方案的信息和资料。它把任何研究对象均视为系统,以系统的整体最优化为工作目标,并力求建立数量化的目标函数。

物流系统分析过程: 界定系统问题的范围 决定系统目标和标准 收集资料,提出可行方案 建立分析模型

系统优化及方案选择 系统综合评价

4.物流系统建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物流系统建模?

答:物流系统模型更深刻、更普遍地反映所研究物流系统主题的特征。在物流系统工程中,能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抽象模型化,反映了人们对物流系统认识的飞跃。

弄清问题,掌握真实情况

收集资料

确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构造模型 求解模型

检验模型的正确性

5.为何要进行物流系统评价,如何进行物流系统评价?

答:为了详细比较各方案的优劣,从而选择最优方案付诸实施,以确保项目经济可行地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物流系统评价步骤: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 确定评价因素 确定评价指数体系 制定评价准则 确定评价方法 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

第三章

物流环节包括哪些?

答:物流活动基于作业功能可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援活动,基于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支援活动则有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活动,它们共同构建了物流的环节。

为什么说运输环节是物流过程的关键?

答:运输的任务是对物品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物流部门通过运输解决商品在生产地点和需求地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从而创造其空间效益,实现使用价值。没有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生产就失去了意义。

3.如何理解流通加工环节的性质和定位?

答:流通加工是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流通和加工的概念本属于不同范畴,加工是改变物质的形状或性质,流通则是改变物质的空间与时间状态。

流通加工多发生在保管环节前后,它可以完善运输、保管、装卸等活动对象的使用价值,增加其附加价值,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要,同时也提升了物流活动本身的价值。

4.说明物流过程的合理化与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的关系。

答:所谓物流过程,是指商品实体从生产地至消费地的转移过程,或者由生产地经过物流据点中转,然后再至消费地的流转过程。为保证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和物流过程的迅速、畅通,需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创造一定的基本条件,这就是对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 物流过程不能仅仅追求单个环节的合理化,更重要的是追求整个过程的透明和优化。单个环节合理,不一定会使得最终的结果合理。所以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是物流过程合理化的前提,物流过程合理化则是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的结果表现。

5.什么叫配送?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有什么区别?

答: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运输和配送两者存

在区别。所有物品的移动都是运输,而配送则专指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因此,可以说运输是指整体,配送则是指整体中的一部分,而且配送的侧重点在于一个“配”字,它的主要意义也体现在“配”字上,“送”只是为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配”而服务的。

6.配送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为了满足用户在货物处理的内容上、时间上以及服务水平上不断提高的要求,运输上必须引进先进的分拣设施和配送设备,用以建立正确、迅速、安全、廉价的作业体制。

在新型配送中心未出现前,配送中心承担了某些转运的职能,以后一部分这类中心向纯粹的转运站发展以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规模的运输,另一部分则增强了“送”的职能,而后向更高级的“配”的方向发展。

7.配送中心的功能是什么? 答:(1)集货功能 (2)储存保管功能 (3)流通加工功能 (4)分拣功能 (5)配送功能 (6)信息处理功能

8.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是怎样的?

答:配送作业的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6个阶段:进货入库作业、在库保管作业、加工作业、理货作业、配货作业和送货作业。

9.什么是业务流程再造?

答:业务流程称为“公再造通常也被司再造”、“再造工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企业再造革命,被喻为“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也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后的第二次管理革命。

10.物流管理中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答:企业“再造”就是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和经营过程,使之合理化。通过对企业原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对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的变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

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 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 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

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实施企业再造方案,必然会触及原有的利益格局。

11.你认为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什么因素最重要,为什么?

答:管理层支持最重要。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再造势必将引起工作领域内相关流程技术、工作角色和文化等的变革。高级管理层对再造坚定不移的信心是这些变革能够持续获得必要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基本保障,高级管理层强有力的、持续的支持也是再造能够克服各种阻碍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2.如何结合企业的IT技术能力帮助企业开展业务流程再造?

答:首先,信息技术经常被用于自动化工作,而不是真正被用于改变生产过程。

如果只是让工作自动化,而没有改变其过程,比如没有把每个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就不可能在生产率上取得大的提高。

其次,是在还没有搞清要使什么自动化的时候就采用了自动化。在决定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之前,没有用疑问的目光看待商业过程的再设计和工作的方式,过于夸大了信息技术的功用,却忽略了与之相配套的系统变革。事实上,实施信息技术战略,还必须改变人力系统,必须考虑角色、职责、奖励、品性等所有这些正改变着一个体系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

最后,常孤立地看待信息技术。实际上信息技术起到的是推进作用,而不可能是全部作用。因此,如果不改变人力系统和过程,那么通过使用先进技术,只可能获得某种微小的改进。

(1)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2)IT/流程分析技术 (3)过程模拟技术 (4)数据建模技术 (5)再造工程技术

13.为什么一个企业要建立物流组织?

答:传统企业一般围绕财务、生产和营销三个基本职能部门来组织企业活动。从物流的角度看,由于与物流的基本目标不同,传统组织形成会导致物流活动的不连贯。事实上运输可能由生产部门负责,库存由三个部门分管,而订单处理由营销部门负责。生产部门追求的目标是单位成本最小,营销部门希望利润最大,财务部门最关心的则是资金回报率。这些目标的矛盾会导致物流运作的非优化,甚至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

14.功能集合的变化过程有哪些?为什么它是重要的?

答:阶段1:市场营销部门负责物资配送、生产部门负责物料管理。 阶段2:物资配送部门独立 阶段3:物流部门完全独立

最终目标:实现功能一体化物流组织形式

组织机构是实现物流一体化的保证,是功能一体化的典型物流组织机构形式。总的计划与控制在最高运作层次上,对实现一体化起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计划立足与长期、长远的战略定位,同时对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势进行评价、改进、再造,以达到物流系统合理化。 15.如果一家企业处于其物流组织发展的第2阶段,它如何才能向第3阶段发展? 答:(1)物资配送部更名为物流部

(2)物流管理部门从生产部转移至物流部

(3)物流部分管:成品管理、订单处理、顾客服务、运输与配送、物料管理 (4)成品管理分管:成品库存控制、成品场地仓储、成品工厂仓储

16.一家生产性企业与一家服务性企业的物流组织机构应管理哪些活动(如采购、运输、库存管理)?它们之间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答:制造业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多处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再组合加工成为具有更高价值的商品。其物流活动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都涉及许多物流活动,因此一般来说应设置物料管理和物资配送的独立性较强的物流部门。 服务行业则将有形的输入转化为无形的服务产出,并且这些采购来的输入品一般要被完全消耗。因此服务业企业要关注自身的供方物流活动,采购和库存管理最为重要。由于很多时候要求供应商按时运到价格供货,因此运输管理并非其考虑的内容,较高的物流成本多发生在供货方。服务业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主要涉及

物料管理。

生产性企业因供求关系物流方面更多的涉及物料管理和物资配送;而服务形企业则主要关注自身的供货方物流活动,采购和库存最为重要。

第四章

1.什么是物流系统控制?

答:物流系统控制,就是对物流的运行系统进行控制管理,以期达到希望获得的运行绩效。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结合而成;元素和元素、元素和整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系统的结构和秩序;任何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控制:按照预定的条件和预定的目标,对过程施加某种影响的行为。物流:物流活动从整体上来说,具有其内在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机制,以及需要实现的一定功能;物流活动整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可以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有关物流活动的各种决策可以进行分析和优化。目标:关于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及其指标的确定。

2.如何分析物流系统?从哪些角度来进行讨论?

答:物流系统控制就是通过对物流的运行系统进行控制管理,以期达到希望获得的运行绩效。在这个问题中的关键概念是:系统、控制、物流、目标。对于物流系统运行过程来说,其管理控制手段可以分为3类: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过程控制。

从物流系统的功能角度来说,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存储系统和运输系统。存储系统是针对物流的储备而存在的,它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物流的交货响应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存储成本,包括场地成本、资金占用、人工成本等;运输系统是针对物流的移动而存在的,它的作用就是使物流在某一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到达一个恰当的地点。运输系统的成本和效率与运输批量大小、批次、运输方式等直接相关。从企业运营环节来说,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与物流的存储和运输有关。从管理内容来说,可以从成本、质量和价格等多个角度进行管理。

3.物流系统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成本时,要有总成本的概念。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成本最小化策略。在也起物流业务的外包决策中,应该基于战略思路,来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决策。人们往往注意比较明显的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而对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往往容易忽视。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讨论物流系统成本管理的时候,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总的物流费用成本。

4.运输管理的基本原来是什么,在物流系统管理中,主要通过什么手段来降低运输成本?

答:运输节约来自于集中运输,其手段就是通过建立仓库来调节运输流量。这些仓库包括单一的仓库,也包括仓库网络。当通过仓库集中转运的运输成本低于直接运输的时候,就需要建立仓库点。随着运输网络中仓库集运点的增加,总运输费用会减少,但是在超过一定数量的仓库设置后,总运输成本会上升。这种成本上升的原因在于能够被转运的数量减少。因此从仓库集运的角度看,应该存在一个运输成本最小化的仓库布置的合理数量。

5.仓库的部署与物流成本的关系如何?

答:在物流系统中提前部署库存可以改进服务响应时间。随着仓库部署的增加,总库存成本会上升,但是同事由于仓库网络的布置,使得单个仓库的临时库存储

备要求降低,从而使总成本的升速降低。

6.物流质量包括哪些方面?

答:物流质量包括物流对象。物流手段、物流方法、物流过程的质量。物流管理的质量管理指标,可以分为总体质量指标、存储质量指标和运输质量指标。

7.确定型存储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确定型存储模型,就是假设货物需求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是已知的相对确定的值。实际上,当我们所面临的货物需求问题,其参数波动性不大时,一般可以适用确定型存储模型。具体如经济订货批量(EO Q)模型、非瞬间进货模型、允许缺货的(EOQ)模型等。随机型存储模型的几个主要问题是订货点的确定、安全库存量的确定等。

第五章

物流业务主要有哪几种模式?他们各有何特点? 答:

自营模式,主要指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体系。 第三方物流,指企业利用一家外部的物流公司完成其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物流联盟,指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长时间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与之形成长期互利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自的物流目的和战略。

第四方物流,指一个物流集成商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它是建立于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基础之上并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均属于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区别在于外包业务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存在差异。

企业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业务模式?

答:究竟是采用自营物流形式还是外包物流形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决策标准。从企业竞争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最重要的决策变量之一是对渠道的控制力要求。越是竞争激烈的产业,企业越是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因此,往往就会倾向于自营物流。

从企业竞争战术的角度来考虑,决定企业采用自营还是外包物流最重要的决策变量有两个:一是物流外包和自营的比较,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物流运营效率;二是物流外包和自营比较,是否能够降低企业物流运营成本。

决策标准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即物流对于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度(与战略考虑一致)和企业管理物流的能力(与战术考虑一致)。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应该采用怎样的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具有什么经济效益?

答: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第三方物流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流作业成本;可以减少对物资设施的投资,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技术,克服内部劳动力效率不高的问题;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方物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

基于运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海陆空运输部门建立起来的物流能力

基于仓储/配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此类公司尤其擅长为食品杂货、零售和消费类产品提供增值服务。

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此类公司主要侧重货运过程的协调,寻求通过管理实财务和海关/管制制度来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

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类公司主要基于终端运作服务,并将业务延伸至运输和配送。

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类公司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包业务。

试阐述第三方物流的演变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答:

运输/合同分销阶段,特点: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只具有单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这种非一次性合同物流服务往往带有客户的一些附带要求;物流提供者与客户之间通过长期合同或非一次性交易实现物流服务,兑现对客户要求的承诺。

物流外包阶段,特点:业务量大,按客户要求提供定制的个体化服务,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供需企业之间建立了在长期合同基础上的战略联盟关系。

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阶段,特点:此模式强调了基于互联网或局域网平台的电子信息及时支持的面向客户全过程的集成物流服务。

试论述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并请提出相关对策。 答: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也不够完善 国际态势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 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

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

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从物资流通行业退出是必然趋势。

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

物流联盟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答:优势:

大企业可以通过物流联盟迅速开拓全球市场,完成其全球物流配送,从而使其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长期供应链关系发展成为物流联盟形式,有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物流服务提供商,结成联盟,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不足:

担心被置于物流管理之外,失去对物流渠道的控制能力; 担心风险提高并导致物流失败,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难以衡量共营物流所获得的收益,很难判断联盟是否实现了成本节约;

担心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外泄,从而可能影响并削弱企业未来的市场地位。

请说明第四方物流的起因和特点。 答:起因:

第三方物流由于缺乏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决策规划,缺乏对整个物流系统及供应链或其部分进行整合规划所需的技术战略知识,无法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瓶颈,所以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能够为物流系统提供战略决策的服务商来参与、规划并整合物流系统,于是第四方物流便应运而出。 特点:

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且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能力。

第四方物流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因而能够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客户带来利益。

第四方物流可以实现供应链过程协作和供应链方案的在设计。

第四方物流有哪几种工作方式?请逐一予以说明。

答:工作方式:正向协作、解决方案整合、行业革新。

正向协作的工作方式依赖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工作联系,在该工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通过合作对物流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与整合。

解决方案整合工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为一个客户管理和运作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

行业革新工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为同一行业中的多个客户发展和执行一套聚焦于同步化合作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集装单元化技术有哪些好处? 答:

应用集装技术的优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便于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装卸、运输效率和整个系统的作业效率

提高货物运输质量,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货损和货差 便于堆垛,提高单位面积的储存能力 便于物资储存,减少库房需要量

有利于组织联运,加速物资周转,实现“门到门”运输 节省包装费用,降低运输成本 便于清点件数,简化交接手续

装卸托运作业不受气候影响,保证车船正常运输,加速物资周转速度 对散装和液体货物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托运活性,加速物资周转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有什么区别?

答:生产是使一件物品产生某种形态或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活动。产生场所效充和时间效能的是物流,加工是通过改变物品的形态或性质而创造价值,因而属于生产活动。但是流通阶段的加工即物流加工,处于不易区分生产还是物流的中间

领域,而且目的在于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尽管它也可以创造性质和形态的使用效能,但还是应该从物流机能拓展的角度将其看作物流的构成要素为宜。

试谈谈你对物流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生产形态也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同时国际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因此,对物流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在物流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将向集成化、柔性化、虚拟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第六章

什么是供应链,其关键特点是什么? 答:“横向一体化”的企业中包括许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这些企业相互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了一条合作的“链”,这条“链”上的相邻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和供应的关系,这条“链”通常被称为“供应链”

关键特点是: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成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供应链中有哪些要素的流动?

答:供应链流动的要素有:物质、资金、信息。

一个有效的供应链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应具备有良好的客户价值创造能力以及柔性、响应度、市场渗透力等。

供应链有哪些重要模式和运作机制? 答:(1)后推模式 (2)前拉模式

前拉模式的市场反应比较快,库存水平较低,但对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并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

后推模式的库存量较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但是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管理成本较低。

在网络环境中,供应链的管理机制有什么特点? 答:

(1)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材料或成品; (2)全球战略与地方执行能力的结合; (3)在线实时的信息处理能力;

(4)跨越部门、产品、企业的信息管理; (5)供应链上的作业流程和方法的完全整合; (6)有效的成本管理; (7)形成高效能团队。

供应链系统中的库存管理特点是什么?

答:缓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供应链不同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和不确定问题。

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

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 这种现象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显示了一个销售商实际的销售量和订货量的差异,实际的销售量与订货量不同步。在供应链中,每一个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的信息都有一个信息的扭曲,这样逐级而上,即产生信息扭曲的放大。

传统的采购模式有什么问题? 答:

(1)采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质量控制难度大;

(3)供求双方竞争对于合作; (4)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较慢。

供应链中的物流渠道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答:关键是同时考虑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选择和下游的经销商选择问题。在上游的渠道设计中较多考虑运输费用、技术合作、供货可靠性和协作管理成本等。下下游的渠道设计中还要考虑消费者市场特点等。

如何实现供应链中的生产协同?

答:做好“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节奏控制、准时交货管理、库存管理”

(1)在供应链系统中建立良好的信息跟踪和快速反应机制来缓解因供应链中的协作生产和外包业务特点而引起的生产进度控制的难度。

(2)按照同步化原则,协调供应链各企业的生产节奏是保证供应链良好运作的重要途径。

(3)准时交货管理,通过减少供应商交货的不确定性和缩短交货周期来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

(4)从生产协调控制的角度来降低库存。

第七章

什么是整合物流系统,它的管理特点是什么?

答:整合物流系统就是将与物流有关的各项活动、角色和信息等综合在一起,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管理。

特点:分为内部整合物流部分和对外整合物流部分,内部链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单位,对外则是将物流系统的管理扩充到整个供应链来进行考虑,从而在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层次上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绩效。

整合物流系统中有哪些环节,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整合物流系统有两个重要因素,即存货流和信息流 存货流包括:销售配送、制造支持、采购获取 信息流包括:协调流、作业流。

存货流从供应商流入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流动,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种增值活动,最终流向顾客。

信息流同样在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之间流动,这些信息的流动使得企业的各项物流活动能协调运作。

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流有什么特点?

答:信息流的特点在于通过对订货数量、存货的可得性、运输的紧急性等方面的运输要求的信息的共享,降低不同环节之间的不协调性,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物流系统的周期是如何组合的?

答:整个物流系统就是有多个完成周期组成。 (1)配送完成周期 (2)制造支持周期 (3)采购完成周期

物流系统的管理目标包括哪些? 答:

(1)快速响应 (2)最小变异 (3)最低库存 (4)整合运输 (5)质量改善 (6)物流循环

如何管理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答: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得实际表现在平均时间点附近,不能偏离太远。当发生偏离较大时,需要作出相应的运作方式调整或资源配置调整。通过这些努力,管理者可以在较低的库存条件下降低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整合的物流系统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什么关系?

答:企业整合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扩充企业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内容,而使企业核心能力得到增强。

(1)企业组织资本与内部物流整合

从协调能力作为组织资本的本质来讲,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各个部分,特别是生产与物流之间的整合,也是企业对于其所承担任务的有效协调能力的突出表现。因此,企业内部物流的整合也是企业组织资本的基本源泉之一。 (2)企业社会资本与外部物流整合

因为在物流链上的所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企业外部环境,直接对物流链上的节点企业的获利能力产生影响。所以企业对外部物流的整合也正体现出企业通过社会资本获利的能力。

(3)企业核心能力-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耦合

核心能力并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有是社会资本。企业的内外部物流整合有机地将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结合在一起,通过给企业核心能力注入新鲜血液,使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增强

第八章

Interner技术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变化?

答:Interner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非常友好的人人乐于接受的访问方式。Internet使计算机工具、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不仅被科学家、工程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服务,进入非技术领域、进入商业、进入千家万户。Internet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有用的工具,它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Internet的迅猛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它实现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全球个人通信,使社会的运作方式、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什么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

答: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交易平台和环境,有效地拓展了服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可以形成从政府到市场、从市场到企业生产、从企业生产到消费者的多方网络化连锁关系,打破行业间的界限,行业之间联手引入各自的消费群体,交叉推介,互为代办,形成成本低、花费少、见效快、效率高的电子商务活动网络,形成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的模式,最大可能地实现生产需求、交换的一体化、透明化。

电子商务和Interner技术在哪些方面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答: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客户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非常简捷地完成过去复杂的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从洽淡、签约、货款的支付以及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通畅、快捷的信息传递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减低。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特征? 答:

(1)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2)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

(3)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 (4)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企业对各功能层次的信息的管理焦点是什么? 答:企业整体最优。

简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信息特征。 答:

(1)信息量大,分布广 (2)信息种类多 (3)信息动态性强

如何解决部门效率和整合最优的目标冲突?

答:要实现整体最优,必须采用信息技术,将包含信息在内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才能有效协调传统方式下企业部门之间的矛盾,协调企业上下游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整体而不是局部最优。

分析描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答:基本结构包括:订货子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进货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

如何理解信息处理能力是评价信息系统的重要标志?

答: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基本目标,就是将输入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信息。信息处理可以是简单的查询、排序,也可以是复杂的模型求解和预测分析。通过复杂数据的处理,可以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内部管理信息,所以说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标志。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计划和运作的要求是什么? 答: 可用性

精确性 及时性

异常处理能力 灵活性

适当的形式化

第九章

1.描述国际物流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

答:国际物流,在某些情况下又被称为“全球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国际物流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即货物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的物流,货物的运送超越国界。

特点:地域广泛性;环境差异性;系统复杂性;风险国际性;技术先进性;业务多样性。

2.简要叙述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 答:

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提高了货物在国际间转移的效率,改善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国界范围,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以伴随着国际多式联运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运用为标志,国际物流进入了新一阶段的发展,物流国际化趋势开始得到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加速了物流国际化的发展,因特网、条形码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3.为什么说国际物流系统是国内物流系统的延伸?

答:系统模式一般包括系统的输入部分、系统的输出部分以及将系统的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转换部分。在国内物流系统中这三种系统阶段模式得到了简单明了的体现。货物由卖方提供,经由国内运输抵达买方,其间设计到诸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活动。国际物流系统,遵循一般系统模式的原理,但其复杂性使其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物流系统模式。

4.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模式有什么特点?

答:国际物流系统作为一个涵盖范围广泛的开放系统,其有效运行,是通过以上介绍的、具有独特功能的、相互关联的各子系统有效运作和密切协调来实现的。它们相互协同,以系统化的服务,满足国际贸易活动的需要,实现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运行目标——高校的商品实体转移、低廉的国际物流费用、良好的顾客服务,推动国际贸易和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

5.国际竞争环境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物流决策? 答:整体有机、宏观参照、关联协调、软硬兼备。

6.国际物流系统可以向那几个方面进行整合? 答: 功能整合 领域整合 地理整合

7.影响国际货运方式选择因素有哪些?你认为什么是最主要的因素?

答:影响因素:运输成本、运行速度、货物的特点及性质、货物数量、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在国际物流中,运输方式选择不当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远甚于国内一般物流。出于竞争战略的考虑,选择国际物流货运方式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力求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选择。

8.国际多式联运有什么优势?

答:它能集中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国际货物运输既快捷又安全。同时它简化了手续,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货运速度,降低了运输成本,并提高了货运质量,为实现“门道门”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

7.根据国际贸易的现状论述国际物流的基本格局。

答: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紧密。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而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并对其提出新的要求。对应地,国际贸易的空间格局很大程度上觉得了国际物流的空间格局。近年来世界贸易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一直快于世界经济总体的增长。第二,国际贸易基本维持了过去的主要格局。第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中国贸易增长加快。第四,世界各国开放程度不断增强。第五,世界贸易中的区域集团化倾向加剧。

第十章

1.中国物流基础设施的现状如何? 答:(1)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物流的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域进行的。物流活动主要限于对商品的储备和运输,经济效益并不被看成是重要的指标。物流活动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线计划的落实,物流环节相互分离,所以产生经济效率整体性较差的情况。

(2)20世纪初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逐渐打破了部门和地区的界限而转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嘎子,物流活动开始考虑整体的经济效益,运输、仓储、保证、装卸、流通加工的系统化和全过程优化的思想和时间活动已经开始,导致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

(3)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有两件事:一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而是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前者是在大环境方面给我们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契机,后者使我国现代物流业真正开始发展。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网络。

2.物流产业发展中制度方面主要的约束因素有哪些?

答:物流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政策、法规、发展战略、组织协调工作需要统一管理,相互协调。

物流企业存在政企部分的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港政管理和码头经营合一。 物流业设计外贸、内贸、仓储业、流通加工业、信息产业、海关、工商、税收等部门,目前缺乏统一协调管理,而是采用分段式管理的模式。 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不够理想。

3.浅谈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 答:

通过调查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国家教育和科研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中长期人才

培养目标和学科设置规划。

继续重视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通过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建立物流经营、管理人员和运作人员的上岗培训机构制及资格认证制度。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与国际先进企业、地区联合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4.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哪些主要因素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

答:消费者行为改变;向多品种、少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无在库经营的倾向;信息技术的革新;新物流需求的产生。

5.总结现状世界十强物流企业的业务结构和运作模式。 答:

经营特点:

美国物流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十大成功企业中,以空运、快递、陆运等业务为主要背景的公司居多。 本土化程度越来越高,即地区性机制化程度越来越高。

10大企业中大部分是资产密集型企业,拥有一流的物流设施和网络。 运作模式:

组织结构大多采用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即总部集权式物流运作,广泛业务垂直管理的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

赢利模式与竞争手段发生变化,企业非常重视竞争力的构建。

6.分析物流企业四种典型的经营战略。 答:先驱型企业的战略——综合物流 机能结合型企业的战略——系统化物流 运送代理型企业的战略——柔软性物流 缝隙型企业的战略——差别化、低成本物流

7.中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是什么?

答:发展:MIS——MRP——MRPⅡ——DRP和LRP——ERP——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E-Business)

中国物流企业管理范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答:

服务化物流:消费者物流机能的扩大;零售业物流机能的扩大;物流服务的多样性会提高;物流企业必须消除物流信息化真空。

互联网物流: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和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和合作;便于企业对消费者需求把握更准确和全面,坐垫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可以大量降低交流成本和顾客支持成本;可以扩展新的市场。

绿色物流:通过绿色物流的政府规制和民间倡导,进行绿色物流运动。 第七

试述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讨论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关系。

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基础,信息流伴随着商流和物流。 物流有何效用?又有何价值?

物流活动创造价值在于它在物资流转、运动过程中形成了时间效用、场所效用、形质效用。物流的价值可以归纳为:获得第三利润源泉(3rd profit resource)、降低成本 (reducing cost)、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increasing asset efficiency)、满足需求(meet demands)、规避风险(avoiding risks)、增强竞争力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或者物流的七次价值发现:物流系统功能价值的发现、物流经济活动价值的发现、物流利润价值的发现、物流成本价值的发现、物流环境价值的发现、物流服务价值的发现、物流国民经济价值的发现。 4.眼下有些个体户买辆运输车就自称为物流公司,对吗?

物流公司应该具备物流的功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配送),如果只有运输功能就是运输公司,只有仓储功能就是仓储公司,只有能实现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形质效用的才是物流公司。 5.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区别项目 传统物流 现代物流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范围 重视销售物流与生产物流 强调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等 与边界 全过程的“大物流” 系统概念 重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强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经营系统的流通加工、信息等构成要素的系“大系统”最佳 统最佳 性质 企业或组织体的“后勤”, 企业或组织体的“先锋”, 与地位 “内部事务”;成本支出项目 “外部事务”;价值创造事业 目标 效率与成本的均衡 与理念 服务对象 企业或组织体内部 效率、成本、服务 与效益的均衡 企业或组织体外部顾客 功能定位 节约成本的“手段”与“策略” 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战略” 6.物流的构成要素?

基础要素: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人、财、物”;

功能(活动)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

7.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物流:实物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转移,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

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谁先谁后、需求与实际操作的区别) 局部环节独立发生、全局上总是相伴发生。

8.物流的种类 分类标准 物流种类或名称 其他名称 或方法 空间范围 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 企业物流 制造商物流、批发商物流、零生产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物流、专业化物流、物流主体 售商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消费者物流 方物流 铁路物流、公路物流、航运物流、航空物流、物流业种 行业物流 邮政物流 物流阶段 物流客体 其他 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采购物流、厂内物流、 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正向物流、逆向物流 生产资料物流、消费品物流、 散装货物流、包装货物流 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微观物流 — 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9.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对商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产出点到消费点的合理、有效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10.物流管理在服务上体现为“7个R”(right---) 恰当的时间 time

恰当的地点 place

恰当的条件 condition 恰当的费用 cost

恰当的物品/服务products/service/quality 恰当的数量 quantity 恰当的顾客 customer 11.物流服务的特性

⑴ 从属性--伴随商流,从属于货主企业物流系统

⑵ 及时性--非物质,伴随销售和消费发展的及时服务 ⑶ 移动性和分散性--对象不固定

⑷ 需求波动性--对象不固定,需求的方式和数量多变 ⑸ 可替代性--自营物流功能能力,富于替代性 12.建立客户物流服务战略的五种常用有价值的方法

(1)产品的可得性(在零售层次上,根据客户对缺货的反应,决定服务水平); (2)成本/收益权衡;

(3)客户服务的ABC分析; (4)客户服务审计;

(5)从客户服务到客户成功。

13.与物流运作绩效相关的客户期望(10项)

可靠性――――供应商对客户作出的所有承诺的兑现情况

快速反应―――客户希望供应商的工作人员具备快速提供服务的主观意愿并具有这种能力

可接近性―――客户希望供应商具有很容易接触、联系的特点 沟通―――――供应商能够及时的向客户提供最新信息

可信度――――客户期望供应商在与其相互沟通所提供的信息是可信的、真实的。

安全性――――涉及客户在与供应商打交道过程中感觉到的风险和疑虑。 礼貌―――――供应商的联系人是否有礼貌、是否友善和尊重他人。 胜任能力―――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工作能力)

硬件―――――客户对企业的设施、设备及其工作人员表象方面的期望。 了解客户。 14.物流信息的特点

量大多变-----------物流信息随着物流活动以及商品交易活动的展开而大量发生。

来源多样-----------物流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如采购信息、库存信息等),还包括企业间的物流信息和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基础实施的信息。 难以处理-----------物流信息要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处理,才能成为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而在大量的多种信息面前,分析其与物流活动的相关程度,再把处理后的信息拿去指导物流活动,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是由物流信息来源的多样化造成的。

关联复杂-----------来自于物流过程的各种信息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15. 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

决策分析 管理控制

业务处理

数据管理16.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有: 采集技术:人工采集、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 空间数据管理:GPS/GIS 电子数据交换EDI

17.实现EDI的环境和条件:

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 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

EDI立法―――是保障EDI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 18.EDI

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即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再通过计算机系统传递的数据传输方法。 19. 运输的关键要素:

运输成本: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款项,以及管理和维护转移中存货的有关费用。

运输速度:为完成特定的运输作业所需花费的时间。

运输的一致性: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或与前几次运输所需时间的一致性;它是运输可靠性的反映。 20.运输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规模经济: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距离经济: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减少。 21.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一般原则及要求: 安全、迅速、经济、便利 22.运输方式:

水上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3.运输的作用与意义

(1)运输是在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a,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

b,在社会经济中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4)产品储存。运输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在运输期间进行临时储存。 (5)运输“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24.合理运输的六要素:

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运输规模 25.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满载超轴、水运拖排和拖带法、顶推法、汽车挂车) 发挥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开展中长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配载运输

“四就”直拨运输(就厂直拨、就车站直拨、就仓库直拨、就车船过载) 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专用散装和集装车船) 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路线的选择优化 26.运输节点功能:

衔接---多个运输线路的连接、干线与配送、供应与需求 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发送 管理---管理和指挥、优化 27.运输成本的相关因素:

距离: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力、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 装载量 产品密度 空间利用率 搬运的易难度

责任--------(以上为产品相关因素) 市场相关因素:

——同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竞争 ——市场位置;

——政府对承运人限制的现状和趋势 ——运输活动的季节性等 28.运输的定价策略:

按服务成本定价:承运人根据提供这类服务的成本加上毛利润来确定运输费率 按运输价值定价:根据托运人所能感觉到的服务价值确定运输费率

综合定价:在最低的服务成本和最大的运输(服务)价值之间来确定某种中间水平的运价。

另外有政策性定价 29.库存的功用及来源

顾客要求的供货期与制造周期不匹配。企业用库存缩短交货期,快速满足用户期望;

顾客的需求变化不易预测。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来应付突然增长的顾客需求;

供应的数量、质量、成本及供应能力不稳定,企业用库存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经营风险;

物流服务的经营规模鼓励库存。大批生产和整车运输可以降低成本,以及采购上争取数量折扣;

保证生产与运作的正常进行,减少计划不周的经营风险。 总的来讲:库存是不可预测风险的代价 30.库存的弊端:

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企业费用支出、腐烂变质的损失、麻痹管理人员的思想 31.库存控制的目标

就是在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以最低的费用防止超储和缺货。 32.为达到有效库存管理,管理必须具备:

(1)一个系统,用于确定持有的和订货中的库存;

(2)可靠的需求预测,其中包括对可能预测失误的说明; (3)对生产提前期与提前期变化幅度的了解;

(4)对库存持有成本、订货成本与缺货成本的合理评价; (5)库存细项的分类系统。 33.库存管理的决策变量:

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补货水平、检查间隔期、安全库存

34.计算题:某公司以单价10元每年购进某产品8000件,每次订购费用为30元,资金年利息为12%,单位库存维持费用占存货资金的18%,订货提前期为2周,试求EOQ、年最低总成本、年订货次数、订货点。

解:已知:P=10元/件,D=8000件,S=30元/次,LT=2周,H由两部分组成:资金利息、仓储维持费用

H=10×12%+10×18%=3元/(件年) 所以:EOQ=

?8000?30=年总费用CT=2PDS×D+(2D/EOQ)×S+(400EOQ/2)×3=81200(元) ?订货次数=D/EOQH=8000/4003=20(次)

订货点RL=(D/52)×LT=(8000/52)×2=307.7≈308(件) 35.安全库存

是一种额外持有的库存,它作为一种缓冲器,用来补偿订货提前期内的实际需求超过期望或者订货提前期超过期望提前期所产生的需求。 36.目前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联合库存管理---JMI (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 协同计划、预测与补充管理---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37.仓储的概念与性质

概念: 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

性质: 仓储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持续 是静态和动态的储存 必须是特定的场所 仓储对象是事物的动产 38.仓储的功能

仓储是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过程。产品剩余,需要仓储,另:原料也需有一定的储备

调整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别,维持市场稳定。(1)全年性生产,季节性消费和季节性生产,全年性消费。(2)供求不平,造成价格失衡,需用仓储来调节供求,维持市场稳定。

劳动产品价值维持和增加的作用。如:肥皂不能干裂,服装不能发霉生虫,菜刀

不能生锈变形,塑料制品不能老化变色;还有检验等。又如:服装缝商标,贴条码,包装,组装,钢板统一剪切等。 流通过程的衔接。生产——流通——消费 市场信息的传感器

开展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 提供信息保证(仓单):( 1.是供货方供货的保证;2.用仓单作为融资工具) 现货交易的场所:如:批发交易市场和仓储式商品(1万平方米以上) 39.仓储按仓储经营主体划分:

(1)企业自营仓储-生产企业,自用仓储,不对外经营

(2)商业营业仓储—专业仓储单位,提供仓储服务或场地租赁服务,收取仓储费

如:中储公司(中国物资运输公司)占地1300万平方米,货场450万平方米,库场20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居全国同类企业之首。

(3)公共仓储———公共事业单位:具有内部服务的性质:是车站,码头的运输和作业,具有营业仓储的性质(无仓储合同,仓储费包含在运费中) (4)战略储备仓储——国家政府 40.仓储管理的概念

就是对仓库及仓库的物质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包括仓库、机械人、资金、技术)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41.仓储管理的任务

(1)利用市场经济(非计划经济)的手段获得最大的仓储资源的配置(1、选址、规模 2、专业性和功能 3、布局 ) (2).以高效率为原则组织管理机构

(3)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则开展商务活动 。包括市场定位(调查、分析)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媒体、政府)交易合同关系(与消费者、存货人)、客户服务(与存货人,如信息反馈与提供查询)争议处理等。 (4)以高效率,低成本为原则组织仓储生产。 (5)以优质服务,诚信建立企业形象。

(6)通过制度化、科学化的先进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仓储管理的动态化和管理变革。

(7)从技术到精神领域提高员工素质 42.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效率原则:——是经营效益的基础

效率:作业效率:快进 快出 出入库时间和装卸时间 仓容利用率:多存储 破损率 差错率:保管好

(1) 高效是仓储生产管理的核心 (2) 高效是管理艺术的体现

(3) 高效需有效过程管理的保证 (实际操作) 2)经济效益的原则——利润是其表现 利润 = 经营收入 — 经营成本 — 税金 3)服务的原则 ——影响经济效益

仓储活动本身就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产品、围绕服务定位 如提供服务、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要在经营成本和服务水平间寻找平衡。 43.储存业务的具体原则——五三五防:

“三化”;仓库规范化、存放系列化、养护经常化; “三保”:保质、保量、保安全; “三清”:材料清、规格清、数量清;

“三齐”:库区整齐、工位整齐、货品整齐; “三一致”:账卡物一致;

“五防”:防火、防盗、防汛、防虫和防变型工作。 44.存储规划中分区分类规划的原则: 存放在同一货区的物品必须具有互容性 保管条件不同的物品不应混存 作业手段不同的物品不应混存 灭火措施不同的物品决不能混 45.货区布置的形式

(1)垂直式布局:横列式布局、纵列式布局和纵横式布局 (2)倾斜式布局:货垛倾斜式布局和通道倾斜式布局。 46.配送定义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47.定义的理解:

(1)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用户的要求,包括品种、数量、送达时间、送达地点、物品安全、经济性、环保、方便等多个方面。 (2)“配”与“送”的有机结合,以“送”为主。 (3)是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的。 (4)处于末端的线路活动。 47.配送的业务流程是怎样的? 配送的主要流程

(1)划分基本配送区域 (2)车辆配载

(3)暂定配送先后顺序 (4)车辆安排

(5)选择配送路线 (6)确定配送顺序 (7)完成车辆积载 48.配送中心概念

配送中心是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城所的物流节点设施。

50.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活动 (一)拣选

(二)分货(货物分组) (三)流通加工 (四)保管 (五)配送

(六)订单处理 (七)信息管理

51.按时间和数量分类,物流服务方式主要有: 定时配送

定时定量配送

准时配送 定量配送

定时定线配送 即时配送

52.配送策略主要有:

(1)转运策略(2)延迟策略(3)集运策略(4)共同配送(5)标准化 53.判断配送合理化的标准

库存标志、资金标志、成本和效益标志、投资回报率标志、供应保障标志、客户物流合理化标志、战略发展意义标志、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54.配送合理化措施

推行专业化配送;推行加工配送;推行共同配送;实行送取结合;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55.“六不改善法”的物流原则

不让等、不让碰、不让动、不让想、不让找、不让写 56. 商品装卸搬运的合理化措施: 装卸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六不改善法”的物流原则 减少装卸次数 缩短搬运距离

提高物料的活性指数 实现省力化

57.商品包装的功能 保护商品

方便物流过程 促进销售 方便消费

58.商品包装的分类

按包装在物流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可以将商品包装分为商业包装或工业包装。 商业包装,或称消费者包装或内包装或销售包装;在B to C这种商务模式中,商业包装应该是最重要的 。

工业包装,或称运输包装或外包装;在B~B商业模式中,工业包装是最重要的。 59.影响商品包装的因素

①被包装商品本身的体积、重量以及它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性。

②被包装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的保护,或者称商品包装的保护性。 ③消费者的易用性。 ④商品包装的经济性。

60.流通加工与一般生产的区别

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不是最终产品; 流通加工程度大多是简单加工,是对生产加工的辅助和补充; 流通加工的目的不在于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情况下提高价值;

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 61.如何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 加工和配送结合 加工和配套结合 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加工和合理商流结合 加工和节约结合 62.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时间、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 63.降低物流成本的思路

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控制物流成本不单是本企业的事,应该考虑从产品制造到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全过程。

通过供应链管理、提高顾客服务。在供应链条件下,仅仅本企业的物流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需要协调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经营战略系统。 通过效率化的配送。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最近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一般来讲,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 削减退货成本。退货成本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等各种事务性费用。 利用一贯制运输。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以及运输管理的统一化,减少商品周转、转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并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

利用物流外委降低成本。即将先前企业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降低成本。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64.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

混合策略、差异化策略、合并策略、延迟策略、标准化策略 65.物流业中的环境成本体现在哪些方面

物流设备方面、商品保管方面包括、包装方面、流通加工和废旧物资回收方面、物流管理方面

66.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原材料供应 市场位置

地理环境和气候 当地政府的政策 社区情况 环境保护

能源供应和成本

劳动力因素:数量和质量 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

物流和设施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设施成本 67.供应链失调(牛鞭效应)的原因 供应链失调的原因:

A,供应链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库存管理和需求预测方法 交货周期 批量订货 价格波动

经济波动和预期性订货

B,不同节点的企业目标不一致 68,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四个领域: 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69.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模式一,以制造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

模式二,以批发商为主导的供应链 模式三,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

模式四,以3PL(集成物流供应商)为主导的供应链

70.根据驱动模式分类,供应链分为生产驱动 型和 需求拉动型。 71.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

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72.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的供应商是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73.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是由于突发性因素导致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的的特种物流活动,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 74. 供应链有哪些基本类型

A. 按照产品特点分类,可分为精益型供应链和敏捷型供应链

B. 按照供应链级数分类,可以分为二级供应链、三级供应链和多级供应链 C. 按照供应链所属行业分类,可以分为制造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 75. 物流战略的目标有哪些? 1)降低成本(Cost Reduction)

2) 节省投资(Capital Reduction) 3) 改进服务(Service Improvement) 76. 物流设施选址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1)重心法

2)运输规划法

3)Cluster法与CFLP法 4)Baumol-Wolfe法 5)混合0-1整数规划法 6)双层规划法

76. 业务外包有哪些方式?

1)临时服务(Temporary Service)和临时工(Contract Labor) 2)子网(Subsidiary Networks)

3)与竞争者合作(Collaborative Relation with Competitor) 4)转包(非核心业务)(Outsourcing all but the core advantage) 77. 供应链风险有哪些类别? 中断风险(Disruption risk) 延误风险(Delay risk) 系统风险(System risk) 预测风险(Forecast risk)

知识产权风险(Intellectual Property risk) 采购风险(Procuement risk)

应收帐款风险(Receivable risk) 库存风险(Inventory risk) 生产能力风险(Capacity risk)

78. 多式联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优点?

多式联运是指联运经营者受托运人、收货人或旅客的委托,为委托人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全程运输,以及提供相关运输物流辅助服务的活动。 多式联运具有许多以下优点: 1)统一化,简单化

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 3)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杂费用 4)能实现门到门运输

79. 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越库作业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稳定的市场需求情况 2)供应链各环节的协作

3)供应商较高的质量管理能力 4)较高的信息化程度

5)规范通用条形码和标准化包装的使用 80. 实施VMI的前提是什么

一方面,VMI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供需双方建立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VMI要求需求方(如制造商)向供应商提供足够透明的库存变化信息,以便供应商能及时、准确作出补充库存的决定。但是,公开库存信息是非常困难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制造商和供应商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实施VMI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VMI是不可能实施成功的。

另一方面,需求方要和供应商共同建立VMI执行协议框架和运作规程,建立起对双方都有利的库存控制系统;库存信息的管理在VMI中具有重要意义,仅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其要求,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的VMI运行平台。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物流的主要功能。

A.包装 B.装卸搬运 C.流通加工 D.储存或运输 2.物流概念最先由( A )提出。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3.生产季节性商品的企业,为了协调旺季和淡季需求的不均匀性,通常采用在淡季生产储备一定数量的商品以调节旺季的巨大需求,这种储备克服了( C )。

A.所有权间隔 B.场所间隔 C.时间间隔 D.使用权间隔 4.有关物流与商流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社会发展初期,商流与物流是统一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商流与物流逐渐分离

B.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物流发生的同时,物品所有权也随之转让了

C.在一定条件下,商流与物流分离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货物的交货速度 D.采取赊销购物方式,会引起物流在前,商流在后的物流、商流分离形式 5.当供应商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与其他企业交易商品,则会引起( A )。 A.物流在前,商流在后 B.商流在前,物流在后 C.商流与物流同时发生 D.商流迂回,物流直达 6.物流活动产生于( A )。

A.古代 B.20世纪初 C.二战期间 D.20世纪80年代 7.1954年,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是( A )。 A.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 B.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 C.中国经济学家樊刚 D.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

8.物流过程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各环节的改善,不能仅从单方面考虑,应将各环节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考虑综合效益。这在物料搬运中体现了( D )。

A.集装化原则 B.提高搬运活性原则 C.减少无效搬运原则 D.系统化原则

9.物流质量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商品的质量保证及改善;物流( B )质量;物流工作质量;物流工程质量。

A.管理 B.服务 C.综合 D.技术

10.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成功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D )。 A.可靠性 B.准时性 C.快捷性 D.为客户服务

11.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 C )。 A.内部物流 B.第一方物流 C.第三方物流 D.军事物流 12.目前的供应链系统正在朝着( A )的方向进行改革。

A.拉式市场 B.推式市场 C.产品中心 D.推拉式市场 13.( B )中,会导致“牛鞭效应”。

A.拉式市场 B.推式市场 C.产品中心 D.推拉式市场 14.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 B )。

A.价值功能 B.实物功能 C.机械功能 D.服务功能 15.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 C ),它决定和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

A.客户关系管理 B.需求管理 C.战略管理 D.生产成本管理 16.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部过程,主要涉及供应、(B )、物流、需求等四个领域。

A.采购 B.生产计划 C.制造 D.客户管理

17.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努力实现最小变异核心意义在于( C )。 A.提高运行效率 B.保证质量 C.降低风险 D.减少成本

18.在物流承诺完全履行之前,客户价值从( A )角度看并没有完全实现。 A.所有权让渡 B.使用权占用 C.时间 D.空间 19.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 D )。

A.运行手段 B.基本能力 C.实现目标的条件 D.基本结构

20.物流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基础活动,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在于( B )。

A.减少消耗,降低成本 B.增加利润 C.提高服务水平 D.提高效率 21.从理论上说,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的基本前提是( D )。 A.外包后能够分担风险 B.企业能够进行业务重组 C.外包方具备相应条件 D.企业能够确定核心业务 22.物流系统的设计应以( D )为中心。

A.库存战略 B.运输战略 C.设施分布 D.顾客服务

23.商品检验是国际贸易和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通行原则,对于装运粮油食品、冷冻品等易腐烂变质食品出口的船舱由( D )实施检验。

A.买方向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申请 B.卖方向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申请 C.承运人向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申请 D.检验检疫机构强制 24. 物流是由( C )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

A.货物和火车 B.货物和汽车 C.物和流 D. 商品和运输工具 25.物流系统一般要素包括( A )。

A.劳动者要素、资金和物的要素 B.货和火车 C.仓库和运输工具 D. 买方与卖方 26.第三利润源泉是指( C )。

A.降低原材料成本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降低物流费用 D. 降低交易费用

27.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是( B )。

A.物流服务 B.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C.货物速递 D. 仓储

二、多项选择题

1.物流作业完成的衡量标准有( ABCD )。

A.速度 B.一致性 C.灵活性 D.故障与恢复

2.物流管理要求有若干相对标准化的分析来确认系统的特征和绩效,典型的是( ABD )。

A.运输线路分析 B.库存分析 C.决策分析 D.区段利润率 3.物流系统具有( ABCDE )特性。

A.整体性 B.层次性 C.相关性 D.目的性 E.适应性 4.物流系统按物品运动方式分类,可分为( AB )。 A.制造业物流 B.流通业物流 C.配送物流 D.生产物流 E.销售物流

5.物流系统按研究对象分类,可分为( AD )。

A.微观物流 B.第三方物流 C.现代物流 D.宏观物流 E.废弃物流

6.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包括( ABCDE )等几种。

A.有商流而无物流 B.有物流而无商流 C.有商流,也有物流 D.时间上不同步 E.商流与物流合一

7.制造领域的供应链关系的成功因素有( ABCD )。

A.信息共享 B.控制执行 C.资源贡献 D.相互利益认同 8.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不同,供应链可分为( BC )。

A.平衡的供应链 B.稳定的供应链 C.动态的供应链 D.有效性供应链 E.反应性供应链

11.绿色包装是指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或恶化的商品包装,按照国际通行原则,绿色包装要符合( ABCDE )的原则。

A.减量化 B.重复使用 C.再循环使用 D.可降解 E.集装化 12. 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是( AE )。

A. 采购活动 B. 物流活动 C. 分配活动 D. 销售活动 E. 加工活动

13. 物流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DE )。

A. 时间价值 B. 使用价值 C. 剩余价值 D. 空间价值 E. 加工附加价值

14.物流活动从职能上看包括( BD )。

A.运输管理 B.物流计划管理 C.储存管理 D.物流质量管理 E.物流技术管理 F.装卸搬运管理 G.配送管理 15. 目前运输工具发展的趋势( ABC )。

A. 智能化 B. 大型化 C. 精细化 D. 高速化 16. 铁路集装箱货物运送程序为( DECBAF )。

A. 空箱发放 B. 货物接受 C. 集装箱承运日期表的确定 D. 货运单的审核

E. 运单审批 F. 装车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习题 基础知识点一

1、物流概念最早出现在(B ) B、美国

2、物流概念最早出现在( A )

A、军事 3、( A )阶段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确保把产品有效地送达顾客。 A、产品物流阶段 4、( A )是指以制造、生产和组装来增加产品的价值。 A、形态效用

5、下列( D )不是包装在物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D、提高价格

6、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划分,包装可以分为( A ) A、商业包装与运输包装 7、( C )不是物流信息的质量要求。 C、信息的及时性

8、产品物流系统的计划中( D )是“防御性”计划。 D、应急计划 9、物流组织的构造有三个战略阶段,( C )强调把物流活动作为增值链来管理。 C、以渠道为基础 10、( D )指企业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 D、沉没成本 11、( A )管理的目标是与有着相同市场的企业在产品、服务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绩效与实践进行比较。 A、竞争性标杆

12、供应链是一个范围很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 C )加盟的节点企业。 C、所有

13、供应链的概念是在( C )提出的。 C、20世纪80年代 14、供应链是围绕( C )建立起来的。 C、核心企业 15、( A )技术可以形成结构化的事物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 A、EDI

16、业务流程重组的英文缩写为( D )。 D、BPR

17、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交易成本随着交易量的( A )而减少。 A、增加

18、( A )与提前期往往是通用的 A、订货完成周期

19、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取决于各成员间的协调,而协调的基础又依赖于信息( A )。

A、共享

20、( B )觉得在道义上有义务光顾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 B、道德型客户

21、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 D )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D、流程

基础知识点二

1、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答:供应链建模技术 ;供应链管理技术;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 2、供应链管理一度发展停滞的原因?

答:供应链管理后作用的影响;创新与权力的相互作用;追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产生的产销对立。

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模式?

答:工业采购者的采购与供应观;商业采购者的运输与物流观;供应链管理的集成观。

4、供应链的特征?

答: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 ;面向用户需求。

5、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 答:稳定的供应链;动态的供应链。

6、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 答:平衡的供应链;倾斜的供应链。

7、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可以将供应链分为? 答:有效性供应链;反应性供应链。 8、供应链形态结构包括?

答:以生产商为主体的供应; 以批发商为主体的供应;以零售商为主体的供应链。

9、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理解?

答:信息管理;客户管理;库存管理;关系管理;风险管理 10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包括?

答:总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成本最小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物流质量最优化

12、供应链战略匹配的要点?

答:理解顾客;理解供应链;获取战略匹配 13、供应链设计的内容?

答:网络结构设计;供应链运行基本规则;供应链成员及合作伙伴选择 14、供应链设计的评价指标?

答:柔性;稳定;协调;简洁;集成

15、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驱动力来自?

答:核心竞争力;外包战略;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 16、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包括?

答:传统关系;物流关系;合作伙伴关系;网络资源关系。 17、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包括?

答:高层态度;信任;企业战略和文化;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兼容性。 18、以下关于BPR的叙述,正确的有?

答:根本性的流程改变;彻底性;就是流程重组 19、系统改造现有流程的原则,可以概括为? 答: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 20、传统采购的主要模式有?

答:询价采购 ;比价采购;招标采购。

21、采购在传统模式与供应链管理下的差异?

答:从为库存采购向为订单采购转变;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22、订单驱动的采购方式的特点?

答:交易成本降低;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实现了供应链精细化运作;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面向过程的作业管理模式变化

23、生产计划的构成包括?

答: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 24、供应链生产管理决策环境的特点?

答:决策信息多源化;群体决策;信息反馈机制多样性;计划运行的动态环境。 25、面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计划模式的实施主要步骤包括? 答:计划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控制;计划考核。 26、实现延迟策略的条件?

答:零部件标准化;模组化设计;流程再造 27、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有?

答: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 28、运输决策的内容包括?

答:运输方式;路径和网络选择;资源整合;内部化还是依靠外部资源;反应能力与盈利水平的全面权衡。

29、供应链中的信息构成,从供应链环节的角度可划分为? 答:供应源信息;生产信息;配送和销售信息;需求信息 。 30、供应链中的信息构成,从层次结构角度可分为? 答:供应链信息;企业信息;工作组信息;个人信息。

三、判断题

( ∨ )1、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决定供应链内企业的市场地位。

( ∨ ) 2、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所有的供应链成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 × )3、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一体化的另一种说法。

(∨ )4、合作伙伴之间兼容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摩擦,但只要合作双方有合作的基础并且相互尊重,它们就能解决分歧。

( ∨)5、传统的ECR在实施后,只对部分企业有利,而不能达到“共赢”。 ( ∨ ) 6、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并不强调提前期的固定与否,重要的是交货期,准时交货。

(∨ )7、运用传统的库存控制系统不能解决库存控制策略的优化问题。

(∨ ) 8、联合库存管理是建立在经销商一体化基础之上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 × ) 9、周期检查补给库存策略是按周期检查库存,按周期订货,把现有库存保持到最佳库存水平。

( × )10、RFID技术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但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近。 ( ∨)11、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 (∨ )12、供应商评估是供应商关系管理中的一个核心应用模块。

(∨ )13、供应链协议为激励目标的确立、供应链绩效测评和激励方式的确定提供基本依据。

(∨ )14、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

( × )15、单个企业绩效评价能对企业业务进程进行评价,能科学、客观地评价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

(∨ )16、商业应用层是信息系统的目的,所有数据收集、储存、提取后,如果没有商业应用都是无效的。

(∨ )17、良好的供应链关系首先必须得到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协商。只有最高层领导赞同合作伙伴,企业之间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 × )18、应链管理使得各节点企业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可避免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 × )19、如果供应链与公司竞争战略不匹配,那么公司只有重新构建供应链以支持其竞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