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异抄导读

念佛的“自主性”

地狱的“自主性”同时也就是净土的“自主性”。

我的念佛会带我到净土,这样的表现有欠正确。念佛是因为我已经被阿弥陀佛救到净土了,所以我感谢而念佛。虽然如此,可是,那净土却是我自己的净土。是为了我而有的净土。是-- “专为亲鸾一人而有的”

净土必须是“为我一人”的净土。净土的“自主性”就在这里。 这就是我想说的一句话。相信你能明白了吧! 念佛是我自己的念佛--。 净土是我自己的净土--。

所以说,没有什么好在意,念佛就念佛。

“自主性”这个名词,换句话讲,就是“不在意(乎)”。

一点不错。我一直都在意这、顾虑那的。道德、伦理只是一种商品。“日行一善,孝顺父母”人家这么说,不这么做,就觉得过意不去。做个好父亲、做个好丈夫、做个好公民------种种规范都得顾忌。还有法律、道德、常识、口无遮拦、别人的意见等等,都得小心翼翼地过活。以这样的心情念佛的话,一定会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妥协。我们会傻得想籍着读《叹异抄》来了解现代生活。

这些都可以不管,毫不在乎地念佛就对了。现在我终于能说出这句话。把《叹异抄》了解,看成是一本鼓励杀人、抢劫的书也没有关系。只要因之而能毫不在乎地念佛,就是最高的理解、读法。

还有最后一点--。我终于找到了头绪,相信净土确实存在。在本文中,我说过,我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相信净土确实存在的人。想要相信而无法相信------不,不是无法相信,只是因为顾忌了世间常识,在乎那些无用的科学常识,所以不敢断言“净土明明存在”而已。因为觉得要这样断言,必须要有相当的理由才行。

那些说“那有什么净土”的人,正是名为“科学教”这门宗教的信徒。那些人要往生的是他们的地狱,我的净土是我自己的净土,所以没有什么好客气。你吃你的牛,我吃我的猪--。 现在我能毫不在乎地念佛了。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我自己的念佛。 还有,我自己的净土。

这是我读《叹异抄》的结论。我谈我自己的念佛,其余的都“悉听尊便”。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叹异抄(新译) 前 序

窃回愚案,粗堪古今,叹有异先师口传真意,思后学有相续之疑惑,非有幸而依有缘知识,争得入易行之一门哉!莫全以自见之觉语,乱他力之宗旨。乃聊注耳底所留,亲鸾圣人物语之趣,偏为散同心行者之不审也。 第一段

相信依赖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之本愿,可得救往生,而念佛之心生起时,既已获摄取不舍之利益。弥陀本愿不择老少善恶,唯信心为要,誓愿本为罪恶深重烦恼炽盛之众生所立。相信本愿,不须其它善行,因无可胜念佛之善故。罪亦非可惧,无可碍本愿之恶故也。云云。 第二段

诸位不顾身命,越十余国境来访,意在求往生极乐之道。然各位心存怀疑,思我念佛之外,别有往生之道、经典法文等,大错也。南都北岭,著名学者众多,存此怀疑即应前往拜会,详问往生法要。至于亲鸾,唯然遵从吾师教导,相信念佛可得弥陀救度而已,别无其它秘诀。念佛诚然可为往生净土之因,亦或可为堕落地狱之业,全然非我所知。使我被骗于法然,因念佛堕落地狱,亦更无悔。设我力修他行,原可成佛,却因念佛堕落地狱,方有被骗可言,而我本行行难及之身,栖处地狱原是一定。弥陀本愿若是真实,释尊说教自非虚言;佛说若是真实,善导御释不致虚言;善击御释若是真实,法然所说,焉为空言;法然所言若是真实,亲鸾所申,岂是虚欤?总之,愚秃之于信心,如此者也。而今而后,取念佛而信之或舍念佛而弃之,悉听各位尊便。

第三段

善人尚且得以往生,何况恶人。然,世人常曰恶人尚且往生,何况善人;此说似合道理,其实违背本愿他力意趣。盖自力作善者,缺乏他力唯赖之信心,并非弥陀本愿。然若改其自力之心,相信他力亦得往生真实报土。我等烦恼具足,任何修行,皆难脱离生死,弥陀怜而立誓,本意实为恶人成佛,是以相信他力之恶人,方为往生正因。故曰善人尚且得以往生,何况恶人。云云。 第四段

慈悲有圣道、净土之别,圣道之慈悲者,民胞物与也,然能遂心救助者极为难有。净土之慈悲者,以念佛急速成佛,以大慈大悲之心,如愿利益众生也。于今生,任令对人同情爱怜,奈难相助,究无慈悲可言。是以,唯有念佛方为真正大慈大悲之心。云云。 第五段

亲鸾未曾一遍为孝养父母念佛。盖一切有情尽皆生生世世父母兄弟,须于次生成佛悉皆救度者也。念佛果系自力之善,始得回向救助父母。是故唯有舍弃自力,急开净土之悟,方可以神通方便,自四生六道中,救度沉沦任何业苦之有缘。 第六段.

专修念佛之辈,竟互相争论,云我弟子,他从弟子,悖理也。亲鸾无一弟子。人之念佛,诚我所致者,方为弟子,人之念佛,唯佛所赐,谓我弟子,谎缪极矣。有相随之缘则聚,有相离之缘则散;背师而事他人念佛者不得往生,此事不可言也。如来所赐之信心,妄视为我有而欲讨返,万万不可有也。若合自然理则。既知佛恩,又知师恩矣。云云。 第七段

念佛者无碍之一道也。因信心行者,天神地只敬伏,魔界外道,无可障碍。且罪恶业报亦不感,诸善能及之,故曰无碍一道也。云云。 第八段

念佛之于行者,非行非善也。非因我意而行是为非行,非因我意而作之善,故云非善。云云。 第九段

(唯圆)问师:虽然念佛,苦无踊跃欢喜之心,又无急欲往生净土之心,应如之何?师曰:亲鸾亦曾有此疑问,唯圆果同心耶!细思之,有跃天之喜不喜,愈见往生一定。抑压该喜之心,使之不喜,烦恼所为也。然,佛素知之,故曰烦恼具足凡夫;可见他力悲愿正为我等,应愈更觉可信。无急欲往生净土之心,些微病劳,惧死而忧,亦系烦恼所为。久远劫起流转至今,苦恼之旧里难舍,未曾见之安养净土,不兴思念,诚烦恼炽盛所致。然,娑婆之缘既尽,无力而终时,亦得往生彼土。又无急往之心,佛所殊怜者也。是以应知往生已经决定,大悲大愿愈可赖矣。有踊跃之喜,又欲急往净土者,得无烦恼,却有不预本愿之疑乎。云云。 第十段

师曰:念佛以无义为义;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故。

第十段(下半段)

亲鸾圣人在世往昔,意志相同,步行远来京城,以同一信心,祈愿当来报土之同辈,虽同时承领同一意趣,然,随众念佛之老者不知其数。近闻其中有人传述甚多并非圣人所教异义。特将无谓之说详细条陈如下。 第十一段

遇有一文不通之侪念佛,惊吓之曰:“汝信誓愿不思议念佛,或信名号不思议耶?”又不为之解说二种不思议之详细意义,而令其疑惑。此事务必留心分辨清楚。弥陀依誓愿之不思议,创制易称之名号,又有“迎取称此名字者”之约束。因此,相信“任由弥陀大悲大愿之不思议救度,则可出离生死”,而心想“念佛乃如来意图”则毫无自己意谋挟杂,故亦本愿相应,得以往生真实报土。既已相信此乃誓愿不思议意旨,则名号不思议亦已具足,誓愿、名号之不思议同一,更无所异矣。夹杂自己意谋,以为善恶有别,助障往生,则是不信誓愿不思议。居于已意之念佛,乃自力之行,实乃不信名号不思议者也。虽然不信仍能往生边地、懈慢、疑城、胎宫等地,再依果遂之愿,遂生报土,此乃名号不思议力,亦即誓愿不思议,故二者一也。 第十二段

不学经释之辈,往生不定之说,其义实不足言。开说真实他力意旨之诸多圣教均言,信本愿而念佛则能成佛,其它何种学问为往生所要哉?于此理尚有疑惑之人,应多事学问以知本愿旨意。读学经释而不知圣教本意者最为可悲。名号乃为不知经释梗概之人易称,故称易行。以学问为旨者圣道门也,是名难行。证文曰:“误求学问,住于名闻利养之人,顺次往生,实有疑

问。”时下专修念佛之人与圣道门之人,迭起法论,为“我宗胜,他宗劣”而争,法敌因之而出,诽谤随之而生,岂非自谤也?设诸门相率揶揄“念佛乃为无能之人,其宗浅卑”如此亦更不与争,心平气和答以“我等皆系下根凡夫,不通一文者,但闻:信则得救 故而信之。于上根之人此宗固卑,为我等则此法最上。纵有其它殊胜教法,奈何我等器量不及,总难实践。人我皆离生死,方为诸佛本意,幸莫妨碍。”不愠不怒,则谁与为仇?证文日:“争论之处诸烦恼兴,智者远离”。圣人亦云:“佛说此法有信之众生,有谤之众生”。我既信而有人谤,则知“佛说乃真”,应思“往生愈益定矣”。若无人谤,反而应作“有人信何无人谤?”之疑。此说并非定要人谤,佛之豫示信谤,为防因谤而疑也。

今世有否其人,为学旨在问答止谤?学文在于知如来本意,知悲愿广大宗旨,遇到怀有“卑劣之身如何往生”之疑者,则应说以本愿旨趣,无善恶净秽,方合学之本义。对顺应本愿念佛之人而言:“为学方和往生”使起惊慌,乃法之魔障,佛之怨敌,自己既缺他力信心又欲迷惑他人者也。违背先师教旨,岂可无惧,宜谨慎也。 第十三段

或曰:“仗持弥陀本愿,为恶不惧,是谓?本愿夸?不得往生。”此乃怀疑,不知善恶宿业之谈。起善心乃宿业所催,为恶乃恶业所促。故圣人曰:“须知造恶小如兔毛羊毛端上微尘,无非宿业所使。”一时师问:“唯圆信我说否?”答以“然也!”师复问:“不违我言乎?”答以:“谨领旨。”师曰:“比如杀千人如何?杀则往生一定。”答曰:“师命难违,然,以此身器量,一人难杀。” 师诘曰:“前说不违亲鸾之言,何耶!”继曰:“知乎?若凡事可以任心,为往生杀千人,应杀也。奈何无杀一人业缘,欲害而不得。不杀,非因心善,无害人之心而杀百千人者有也。”师说是言,意为以心所善为善,以心所恶为恶,乃不知本愿救度真意者也。前有坠落邪见者,以为“佛愿在乎救度恶人”故意造恶,云乃往生之业。师闻状致书戒曰:“莫因有药服毒。”余意并非“恶障往生”,然,若持戒律始可信持本愿,吾等何得出离生死?虽卑贱之身,信之亦得往生,正是本愿所以可信。再者吾身所不具恶业,亦非随意可造也。圣人曰:“河海网钓渡世者、山野狩猎者、捕鸟维生之辈、从商作农过日之人亦同,皆随业缘所催而为也。”当今之人故作善人之状,以为善者方得念佛,或于道场张文云“为某某事者,不得进入”岂非外示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者乎?何况,仗持本愿所造之罪,亦是宿业所催故也。善恶归之业报,唯本愿是赖,方是他力。《唯信钞》云:“谓罪业之身难于得救者,何其低估弥陀力量乎?”有“唯本愿是赖”之心,他力信心方始坚定。若言恶业断尽,方可信持本愿,其人固可无所赖于本愿,然,烦恼既尽则可成佛,五劫思惟之愿,无意义矣。诫人莫赖本愿之人,同是烦恼不净具足者也,可得而不赖本愿乎?况何恶可信本愿?何恶不得信赖本愿?何思虑之不熟哉! 第十四段

“一念可灭八十亿劫重罪”此乃十恶、五逆之罪人,日常不事念佛,待命终之时,始从善知识之教,一念称名,则八十亿劫之罪灭,十念称名则十八十亿劫重罪灭,得以往生之谓也。此说或为谕知十恶五恶五逆之轻重,而有所谓一念十念之事,或为示知念佛利益而发者,并非吾等所可信也。弥陀光明所照,一念发起之时,已获金刚信心,摄入定聚之位,命终则诸烦恼恶障,转悟无生法忍矣。心中应想“若无此悲愿,如此卑贱罪人,何得解脱生死。”一生之间所称念佛皆应视为“报谢如来大悲恩德”。若信每一念佛,皆为灭罪,即是自力消罪,励行往生。若然,一生之间,所思所念,无非皆是生死牵绊,须不退转念佛直至命终,方得往生。然,业报有限,遇不思议事死者有之,病恼苦痛,未住正念而命终者有之,皆难念佛,其间之罪,如何灭却?罪不灭却不得往生乎?我等所信者,摄取不舍之愿也,纵犯不思议罪,不念佛而终,亦得速遂往生。设使临终尚能念佛,然,开悟期近,自应更加相信弥陀,报谢恩德。企图灭罪是自力之心,临终正念,若系其人本意,是无他力信心矣。 第十五段

烦恼具足之身即可开悟,荒谬之论也。即身成佛乃真言秘教本意,三密行业之果证;六根清净,华严一乘所说,四安乐之威德也。此皆难行,是上根所务,是观念成就之觉。来生开觉,方是他力净土宗旨,是信心决定之道。此乃易行,下根所务,不简善恶之法。欲于今生断尽烦恼恶障,事属极难,修真言法华之净侣,尚且所求在乎次生开觉,何况我等戒行慧解均无者乎。我等所能,唯弥陀愿船是乘,渡生死苦海,到达报土彼岸。当烦恼黑云晴齐,速显法性觉月,尽十方无碍光明普照,利一切众生之时,即得开悟。以现身开觉之人,便如释尊,示现种种应化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说法利益众生,如此方是今生开觉之本。《和赞》曰:“待得金刚信心坚固时,为弥陀心光摄护,永远超隔生死海。”信心坚定时,一经摄取不舍,不于六道轮回,永离生死。既知如此,何须更言开悟,徒增纷扰哉。圣人曰:“净土真宗,今生信本愿,待于彼土开悟,是我所习。” 第十六段

信心行者,若自然生怒,或犯恶事,遇同朋同侣,而生口论,必须回心忏悔,云云者盖断恶修善之意乎?”一向专修之人,唯有一度回心。平日不知本愿他力之人,因弥陀赐以智慧,觉知“平日之心不得往生”,乃翻本心相信本愿,是为回心。若言一切事,必须朝夕回心,方得果遂往生,然,人之命终,不待呼吸之间,设若不及回心,未住柔和忍辱之前,命已尽,摄取不舍誓愿,岂非虚有?口云“相信愿力,心思解救恶人誓愿不可思议,却因善人得救之念绕心,始终怀疑本愿,缺乏他力信心,终致受生边地,殊属可叹。信心一经决定,一切依赖弥陀安排,无须自己操心,如有恶行,愈应仰赖愿力,柔和忍辱之心,自然顺理而生。往生无须贤巧,万事弥陀是赖。常念佛恩深重,念佛心口自开,无心自然,方是他力。谓自然另有别义之说,可悲也。

第十七段

果遂往生边地之人,终必堕落地狱。此说有何证文根据?经、论、圣教,食古不化,书生之见可叹。欠缺信心行者,因疑本愿,受生边地,补偿疑罪后,仍得于报土开觉。我所学者如此。信心行者少,故劝生化土者多。谓之虚者,诬如来为虚妄矣。 第十八段

成佛有大小,依所捐佛寺财物大小而定,虚妄之言也。佛无大小可定,安养净土教主,有身量大小云者,就方便法身而而言也。法性开悟,无长短方圆,离青黄赤白之色,何可丈量大小。念佛见化佛,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 前理或许由此衍生,或言檀波罗蜜布施之行也。佛前师宿,供施宝物虽多,如无信心,全无意义。无一纸半钱捐献佛寺,全心信仰他力,信心既深,即合佛之本意矣。盖因世间欲心,假借佛事,恫吓同朋之词也。 后 序

前列各项,皆因信心相异所致,据亲鸾上人云∶法然上人在世之时,弟子颇多,其中信心与圣人相同者且甚少,圣人、同朋之间,有所争论。某日圣人云∶“善信信心与上人信心一也。”势观房念佛房等同朋,不以为然,诘问道∶“上人信心岂可一于善信信心?”圣人答曰∶“上人智慧,才气高超,善信与比固为狂妄,唯往生信心,全不相异,唯一也。”同朋责曰:“岂有此义”。争议未果,乃请示上人禀以详情,裁定谁是谁非。法然上人曰:“源空信心,如来所赐,善信信心亦如来所赐,故是一也。别具信心之人,将往之净土,恐非源空将往之净土。”时下一向专修之众,颇多所持信心与圣人信心相异。姑记赘言,聊表愚见。人命如露,我老矣,身如枯草。每承相伴诸众垂询疑问,向据圣人旨趣疑惑,我死之后,难免众说纷纭,届时宜多研读圣人爱用经典。经典之中,真实权假相杂。舍权取实,除假用真,方合圣人本意,切莫错解圣教。谨择少数重要证文添附本书,以供参考。圣人常述怀曰:“细案弥陀五劫思惟,专为亲鸾一人,解救业系之身,本愿诚然可贵。”今案善导之言:“须知自身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经常沉没流转,永无出离缘。”与圣人金言,了不相违。圣人不惜献其一生,晓谕我等迷惘,不知罪恶深重,如来恩高。而众人竟然争论善恶不休,如来恩德置若惘闻。圣人曰“我于善恶二者,全然不知。盖知彻如来心之所善,始能知善,知彻如来之心之所恶,方知何谓之恶。烦恼具足凡夫,火宅无常世界万事皆属空言,虚假而无真实,唯有念佛是真。”众人皆为空言争论,其中一事尤其可悲。与人争辩念佛信心,不许他人分辨,又为取胜,竟以圣人之所未述,伪称圣人之言, 卑鄙可叹,应当深加反省。本篇所记,皆非杜撰,然,我于经释,未知梗概,且于法文,不知深浅,谎谬之处,在所难免。仅就圣人旨意,忆记片段,未及百分之一。有幸念佛,而不能直往报土,须暂宿边地甚为可悲。泣泪染笔而书,唯祈一室行者,信心无异,名之曰《叹异抄》。幸勿见外。 奥 书

在斯圣教者为当流大事,于无宿善机、无左右不可许之者也。释莲如御判。

叹异钞 (旧译)

亲鸾圣人直弟子唯圆大师着

窃回愚案,粗勘古今,叹异先师口传之真信;思有后学相续之疑惑,幸不依有缘知识者,争得入易行一门哉。全以自见之觉语,莫乱他力之宗旨。仍故亲鸾圣人御物语之趣,所留耳底,聊注之,偏为散同心行者之不审也。 第一条(第十八愿意释)

若能信弥陀不可思议誓愿之悲救,必遂往生,而发心欲念佛之时,即蒙(弥陀)摄取不舍之利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