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页 共 9 页
2、用吡虫啉防治麦蚜,施药前检查的虫口密度(平均每穗蚜量)为:对照区 130 头, 施药区 155头;施药后 5 天检查,平均每穗蚜量对照区为 145 头,施药区为 35 头,请计算 防治效果。
六、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在进行害虫防治时,对“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一般应注意掌握哪些原则? 2、影响农药药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七、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试述昆虫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在构造和为害状上的不同特点及其在防治上的意 义。2、试述常见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以外,在体形、色泽等其他方面存在的差异,称为性二型。 2、昆虫羽化为成虫后为完成性器官发育而继续取食获得的营养物质,称为补充营养。 3、在病原物种内形态上相同,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 类型。4、指植物在先接种一种弱致病力的微生物后不感染或少感染强致病力病原物的现象。 5、由于植物萌发出苗的时间差异而造成的选择性。 二、填空题
1、植物组织内 土壤中 物体表面 幼虫的寄主上或其附近 2、前肠 中肠 后肠 中肠
3、繁殖和传播 度过不良环境,是许多病害每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4、大面积单一种植感病品种 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适宜的环境条件 5、高容量(常量)喷雾 低容量喷雾 超低容量喷雾 6、生态学 经济学 环境保护学 7、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8、安全,有效,经济,简便 9、针对性 普遍性 诱惑性
10、农药有效成分用量 农药商品用量 稀释倍数 百万分浓度 三、单选题
1、B 2、D 3、C 4、A 5、B 6、B 7、D 8、A 9、A 10、B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计算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六、简答题 1、防治适期的掌握原则: 钻蛀性为害的害虫,应在蛀入前防治,通常在卵孵盛期用药(1 分)。 一般害虫应在低龄期防治,多数在二龄高峰期用药(1 分)。 害虫发生量大或气候适宜害虫发生时,防治适期应适当提前,反之则适当推后(1 分)。 防治指标的掌握原则: 作物生长前期宽于后期(1 分);抗虫性强的品种宽于抗虫性弱的品种(1 分);对暴 食性害虫、繁殖速率高的害虫应从严掌握(1 分)。
2、 (1)农药的理化性能(1 分) (2)施药器械的性能(1 分) (3)气候因子(1 分) (4)施药技术(1 分) (5)生物体表面的结构(1 分) 七、论述题 1、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5 个部分组成(2 分) 。刺吸式口器构造 上与咀嚼式口器的主要不同点是: 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 上、 下颚特化成两对细长的口针, 下唇延长成收藏或保护口针的喙,食窦部分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3 分) 。 咀嚼式口器害虫为害植物后表现如穿孔、缺刻、蛀洞等明显的残缺破损状(1.5 分),可 选用胃毒剂防治(1 分);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植物后没有明显的残缺破损,仅表现变色、 斑点、皱缩等被害状 (1.5分),可选用触杀或内吸性杀虫剂防治(1 分)。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1)变色 植物感病后,局部或全株的叶绿素形成受到抑制 或破坏,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花叶、黄化、褪绿、红叶等(1.5 分) 。(2) 坏死 植物感病后,引起细胞或组织的死亡,多发生在茎、叶、果、种子上。如发生在叶片 上的坏死表现为各种病斑(1分) 。(3)腐烂 病组织的细胞受破坏而离解,引起组织溃烂。 腐烂分湿腐和干腐两种(1.5 分) 。(4)萎蔫 根部或茎部的输导组织被破坏,使水分不能正 常运输而引起凋萎枯死。萎蔫急速,枝叶初期仍为青色的叫青枯。萎蔫进展缓慢,枝叶逐渐 干枯的叫枯萎(1.5 分) 。 (5)畸形 受害植物的细胞或组织过度增生或受到抑制变为畸形。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