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和写作方法导论》
( 讲 稿)
一、开设这门课的意义:
1.进行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的必修课,是我们研究生应该具有的重要“技能”,甚至也是从事其他各项工作的人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我们现在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在毕业的时候,只完成了学业上的一个方面的任务,就是对理论和知识的已经掌握了解了,而缺少对理论和知识的运用、创造。另一方面任务,形象的比喻:在学期间,你已经知道面粉可以蒸馒头,但是不会具体的蒸出馒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缺陷和积极弥补这种缺陷。否则,你的学业就是没有“圆满”完成。马克思就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可见,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2.能“说”会“道”应是有知识者的基本“?素养”。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就应该主要包括这个方面的韵意在其中。所谓会道,就是会写。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我认为,会说的和会听的都不如会写的,会写可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可以成为非常好的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本课不管能“说”的问题,只是试图提高你的会“道”能力。好象老祖宗这样说过:君子呐于言,敏于行。会说有时反倒不好,让人认为你是夸夸其谈,说多了还可能“暴露浅薄”。
3.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学,无疑在未来工作中会有更大优势,更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但是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不能指望通过学习一门这样的课,就长了多大的本事,而只能达到“师傅领进门”的目的。最理想的目标就是能调动你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趣,希望成为你开始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进行论文写作的起点。
1
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写作既有乐趣在其中,又要有准备吃苦的精神准备。据我观察,谁都这方面的能力,多数人是因“坐不了冷板凳”,或认为得不偿失,坚持不下去半途而废。
二、本课程采取的主要方法:
1.技术性的方法。从学开车说起。
2.经验性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一点体会和观察,给大家讲一讲这个题目,希望能对大家有启发性质的帮助,并不指望通过这门课程就使你会搞科研和写论文了,这也是办不到的。这里还须声明一点:我讲这个题目,并不等于在这方面有专门的研究, 更不等于我本人在科研和论文写作上有多大的成绩,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你自己不用去下蛋,但也可以知道鸡是怎样下蛋的。”当然,亲自下过蛋与没下过蛋毕竟有所不同,有些认识只能是感性的。为此,据说科学家阿基米德为取得理性认识,就曾作过这方面的实验,他不是实验下蛋,而是孵蛋。
3.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若干案例的分析,提高学习和掌握要领的效果。特别是通过人家的东西,从中得出有益的体会来。
三、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王力、朱光潜:《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2.张积玉:《学术论文写作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叶振东:《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4.王乾都:《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5.陈延斌等:《高校文科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指导》,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4. 6.徐有富:《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
2
2003. 7.高瑞卿:《学术论文写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8.顾宝艳:《毕业论文写作》,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7.
四、本课程的考察方法:
初步计划采用在网上公布一篇资料性的东西,由考试者组织成文章的办法,应考者根据给出的内容进行题目确定、结构设计、文字编排等。考核标准是看谁把材料组织得最具有逻辑性、学术性和符合论文规范。
3
第一章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去年看报,报道河南漯河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