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辅导资料 请勿网上流通 第一讲
下面我们再通过教证来宣说,为什么基般若是真实般若?道般若中,菩萨入定的智慧为什么是真实的般若?我们认定般若的真,以及她的假。什么是假的般若?为什么叫假般若?什么是真般若?为什么叫真般若?我们来了解一下。
认定真般若
我们说所诠义的般若有三种,一个是基般若、一个是道般若、一个是果般若。
第一个,基般若。
为什么她叫实相般若?为什么她决定是真般若呢? 教证一:《心经回遮仪轨》中第一个顶礼句,也即《罗候罗赞般若母》里的教证:“无可言思般若度,无可言说虚空性,各别自证智行境,三世佛母我顶礼。”
这个教证当中,第三句说:“各别自证智行境”,就是各别自证智所行的境,那么他所行的境是什么?就是基般若、实相般若。这样的实相般若是三世佛母,我来敬礼。所以就可以决定。《罗候罗赞般若母》也是般若经之一,可以决定说这部经当中所宣说的是基般若。
教证二:《大乘起信论》中说:“真如自体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必竟常恒,从本以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
这个教证给我们诠释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呢?就是说实相般若它是本来如是,圆满具足的。就是说这个功德本来就
13
第一讲 内部辅导资料 请勿网上流通
具足的,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乃至于佛陀,在佛陀位没有增,在凡夫位没有减。
这样的殊胜智慧它没有前际没有后际,没有一个前际生,没有一个后际灭,是必竟常恒、性自满足的一种大无为法。本来就是这样性自满足一切功德,就是在这样的实相般若里本来具足一切功德。
也就是说,我们凡夫,能够证悟少分这样功德的圣者,比如说声闻、缘觉,证悟少分,圣者菩萨证悟多分功德;乃至于佛陀他圆满显现这样的功德。依靠什么?就是实相般若的妙力所致。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实相般若,我们通过修道把这样的实相般若开发出来、显发出来、显露出来,仅仅如是而已。
这样的实相般若,并不是一个造作的有为法。它是必竟常恒的。也就是说,她不是一个新生的、后面会灭的,它是属于一种大无为法。我们通过修道,只是把本来具足的,这样的基的实相本性显发出来而已。她本来就是存在的,这些功德也是本自具足的,我们只是通过修道,把这样的真实的般若显发出来。这是基般若决定是真实的般若。
第二个,道般若。
为什么说道般若当中有真般若和假般若?为什么道般若当中,见道位和修道位的菩萨入定位的智慧决定是真实的般若呢?我们通过教证来了知,来生起这么一种决定,就是
14
内部辅导资料 请勿网上流通 第一讲
了知圣者入定的智慧决定是一种真实的般若。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般若从能到彼岸这个侧面来讲,大乘的见道菩萨、修道菩萨入定位的甚深无分别的智慧,就是真实的道般若。
《六种坛经》说:“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这个教证也就是告诉我们,远离一切形相的无分别智慧,就是般若智。
还有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中也说:“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
龙树菩萨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说菩萨从最初发心求一切种智,在之间,了知诸法实相,与诸法实相相应的智慧,唯一就是菩萨入定的无分别智慧。所以这样的智慧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真实的般若。我们就可以了知,见道位、修道位菩萨入定位的真实智慧是真实的般若智慧。
第三个,果般若。
果般若唯一是属于无学道现前的果德,是这样的智慧。《入中论自释》当中说:“彼岸为生死大海,即是尽断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佛果。”
彼岸是什么呢?这个般若的彼岸是什么呢?就是生死大海的彼岸,也就是断尽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佛果,这个就是彼岸,就是佛果。从已经到达彼岸的这个角度来说,佛陀果德的这个智慧就是果般若,是真般若,是究竟的般若。这样
15
第一讲 内部辅导资料 请勿网上流通
来了知,这个果般若决定是真实的般若。
不论是在印度也好,藏地也好,对于基般若分别有不同的认定。有的承认基般若是真实般若,通过教证理证来说明;有的承许道般若是真实的般若;有的只承许果般若是真实的般若。有这样种种不同的讲法。
那么,我们自宗来安立基道果这样的真实的般若的时候,是圆融的、是一味的。也就是说,基般若,这样的实相般若;道般若,见道位和修道位的真实般若;以及果般若,无学位的佛果的智慧,这三个般若、这三个法,只是从一个本体的三个不同侧面来宣说的。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如来藏性,这个法界实相,从还没有显露的这个角度来讲安立它是基般若;从显露一部分这个角度来讲安立它是道般若;从这样的实相本性全分显露的这个侧面安立它是果般若。
这样来分析的时候,就是这三个真般若它只是讲一个法的不同的侧面。有的是从基的本体的角度来讲;有的是从显露一分,显露一分是不是真实的呢?是真实的;有的是从全分显露这个侧面来讲的。所以承许她是基道果,而且都是真实的般若。
就比如摩尼宝珠。现在我们举摩尼宝珠的比喻有点不形象,有点像神话故事当中的比喻一样。但是在古代,我们中国也会有聚宝盆、如意树等等这样的神物。在印度比较常见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