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新农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掌握一项农业实用技术或一门职业技能。

7.民主建设有新进展。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提高村级组织执行政策、领导发展、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能力。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85%以上,对两委会班子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1.加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依托水源涵养区建设,以生态环境改善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以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重点治理后十年项目调整到前五年集中实施为契机,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配置保障等重点治理,巩固重点治理成果。完善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抓好末级渠系配套,圆满完成重点治理规划任务。

2.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以生态建设项目为抓手,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特色林果业建设和生态防护屏障建设,强化服务,提质增效,扎实有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大农田林网、通道绿化、特色林果、工程治沙造林、封(山)沙育林(草)、林政资源管理的建设力度,着力加快南部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地生态治理、中部绿洲区绿化美化和八十里大沙红水

- 5 -

河东岸绿色防护屏障建设。

3.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节水为重点,不断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建立促进节约用水价格机制,优化各行业水权配置,培育完善水市场,健全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和水价制约体系。以水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扩大低耗水高效益作物种植比例,形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调控、节约、计量、监测设施,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体系,重点推广以滴灌为主的高效农业灌溉新技术。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稳定增收。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节水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暖棚养殖和特色林果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大幅度压减小麦等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大幅度提高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中农、林、牧比重调整到49:11:40,粮经比调整到35:65。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2.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建设设施农业、特色制种业、特色林果业、特色高效经济作物4个30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特色产业扩规模、上档次、提水平、增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建设日光温室万亩乡镇、千亩村和千亩示范园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广集约化生产,发展“一村一品”、“数村一品”,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和标准化养殖

- 6 -

场,推动畜禽规模化经营。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黄)贮技术和牛、猪、羊杂交改良技术,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调整优化制种产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瓜菜制种。分区域确定主推品种和发展重点,加快发展葡萄、枸杞等特色林果业。大力发展加工型马铃薯、高原夏菜、番茄、中药材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完善质量监测、认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提高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3.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发展加工型马铃薯、高原夏菜、制干辣椒、脱水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全面推广全膜垄作、膜下滴灌等大田节水技术。特色高效大田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推广高效农业节水技术面积100万亩。

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荣华、威龙、达利、天祥等龙头企业,建成20万亩瓜菜基地、10万亩酿造葡萄基地、30万亩农作物制种基地、5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1043万头(只)畜产品生产基地

>>闂備浇顕х换鎺楀磻閻愯娲冀椤愶綆娼熼梺纭呮彧缁犳垹绮堥崒鐐寸厪濠电姴绻樺顕€鏌f惔顖涘<<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