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地理意义:水循环使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得以延续,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从而永续利用。

2、水量平衡基本公式?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内在联系?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一区域(如一个流域)在任一时段(如一年)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和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w??w ???即:

内在联系: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则是水量平衡的三个重要因素。

3、全球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

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副高压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中低纬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4、世界大洋特征及主要分界?

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成为世界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最大、最深;其次,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征:具有连续性、广大性,具有独立的洋流系

统和潮汐系统,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分界:太平洋和北冰洋以白令海峡为界 太平洋与印度洋其界线沿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南岸、帝汶岛南岸、澳大利亚伦敦德里角,沿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到南极; 太平洋与大西洋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0°)为界;

大西洋与印度洋以通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经线(东经20°)为界;

5、海的种类?

分为地中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6、海水的化学组成、盐度和氯度?

①溶解物质,包括各种盐类、有机化合物和溶解气体; ②气泡;

③固体物质,包括有机固体、无机固体和胶体颗粒。氢和氧是主要的化学成分。

海水盐度指每千克海水中所含全部溶解的固体的克数表示。

氯度:指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表示。

7、海水密度、引潮力?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3。密度值约为1.022-1.028. 温度升高,密度减少;盐度增加时密度增加。 纯水密度最大在温度4 ℃时,海水最大密度则

随盐度增加而降低。

海水的密度,是盐度、水温和压力的函数。 万有引力定律: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比太阳的引力大一倍多。 地球中心所受引力是这两种引力的平均值。而不同位置所受引力不同,这种引力差使海面发生升中流。 (3)

河网汇流阶段

坡地汇流的雨水到达河网后,沿着河网向下游干流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称为河网汇流阶段

9、河流的水情要素有哪些?

水情要素是反映河流水文情势及其变化的因子。降,称为引潮力

*8、河川径流的形成

径流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而从地表和地下汇入河川后,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称为河川径流。由不同形式的降水(固态和液态)形成的径流,可分为降雨径流和冰雪融水径流。 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概述于下:

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总的说来,是降雨经植物截留、填洼和下渗等损失后,剩余的雨水(即净雨水)在流域上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再经过河槽汇聚,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故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l)停蓄阶段

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散发 (2)漫流阶段

降水产流后,便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地流动,叫坡地汇流,也称坡地漫流。

坡地汇流的形式,根据流态可分片流、沟流和壤

它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温和冰情等。

10、水系分类?

扇状水系:干支流呈扇状分布,即来自不同方向的各支流较集中地汇人干流,流域成扇形或圆形。我国的海河水系就属此类。

羽状水系:支流从左右两岸相间汇人干流,形呈羽状。如滦河水系。

平行状水系:几条支流平行排列。如淮河左岸的洪河、颖河、西浘河、涡河、浍河等。 树枝状水系:干支流的分布呈树枝状。大多数河流属此种类型。如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格状水系:于支流分布呈格子状,即支流多呈900角汇人于流。这是由于河流沿着互相垂直的两组构造线发育而成。如闽江水系。

一般较大的水系,难以用一种类型概括,大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系类型所组成。

*11、地下水的类型及特点?

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

中的各种状态的水。地下水包括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和固态水等状态。各种状态的地下水是彼此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包气带水 存在于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结合水(分吸湿水、薄膜水)

毛管水(分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分上层滞水与渗透重力水) 2.饱水带水 存在于饱和带中的地下水 潜水

承压水(分自流溢水与非自流溢水)(又名层间水 interlayer water) (一)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下图)。它是大气降水或地表水在下渗途中,遇到局部不透水层的阻挡后,在其上聚积而成的地下水。

特征:分布范围不广,水量小;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以蒸发、下渗或向隔水层边缘流散的方式进行排泄;动态变化不稳定,具有季节性,只能作暂时性和小型供水水源;易受污染,故作饮用水时应注意防止污染。 二)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

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我们日常用的井水一般都是潜水,井水面就是该点的潜水面。

潜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潜水具有以下特征:潜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动态变化较不稳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潜水的补给条件较好,水量丰富;潜水的水质随气候有季节变化,且易受污染。 三)承压水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具有压力的地下水。

若承压水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其天然露头或经钻孔,揭露了含水层时,产生自流现象的地下水,称为自流水。

承压水含水层出露于地表的位置较高,可直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的范围称为补给区。 承压水含水层在承压盆地边缘,地势较低的地段或含水层被切割,这地段便成为承压水的排泄区。

在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承压含水层之上被隔水层覆盖,并且含水层被水充满的这个地段,称为承压区。

由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特征:承压水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补给区与承压区不一致;动态变化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补给条件较差,若大规模开发后,水的补充和恢复较缓慢;水质随埋深变化大,有垂直分带规律,但不易受污染。

*12、湖泊按成因分类?并举例?

湖泊是指终年蓄积了水,又不直接与海洋相连的天然洼地。它是湖盆和湖水的总称。 1.按湖盆的成因分类

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而沿断裂(断裂、断层、地堑等)产生一些凹陷形成湖盆。其特点是: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例如,湖贝加尔、坦噶尼喀湖、滇池、洱海。还有一些是由于构造运动引起区域地壳下沉而形成湖盆,如维多利亚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 火口湖: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成为积水的湖盆。其特点是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较大。如白头山上的天池、雷州半岛的湖光湖。 堰塞湖:有熔岩堰塞湖与山崩堰塞湖之分。熔岩堰塞湖为火山爆发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镜泊湖、五大连池等;山崩堰塞湖为地巴山崩引起河道阻塞所致,这种湖泊往往维持时间不长,又被冲而恢复原河道。例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1932年地震山崩形成的)。此外,水库是一种人工堰塞湖,它由人工在河道上建坝蓄水而成 河成湖:由于河流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是弯月形或牛

轭形,故又称牛轭湖,水深一般较浅。例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风成湖: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旱地区。湖水较浅,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矿化度较高。例如,我国内蒙古的湖泊、甘肃敦煌的月牙湖。

冰成湖:由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蚀湖与冰债湖。其特点是大小、形状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芬兰、瑞典、北美洲及我国西藏的湖泊。

海成湖:在浅海、海湾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沿岸流的沉积,使沙嘴、沙洲不断发展延伸,最后封闭海湾部分地区形成湖泊,又称为澙湖。 溶蚀湖: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蚀了可溶性岩层所致。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水深较浅。例如,贵州的草海。

2.按湖水进出情况分类

可分吞吐湖(泄水湖)和闭口湖(不泄水湖)。前者既有河水注入,又能流出,例如,洞庭湖、鄱阳湖等;后者只有入湖河流,没有出湖水流,例如,青海湖、里海等。有时有河水注入,又能流出,有时只有入湖河流,没有出湖水流,他们呈间隙发生,称间隙湖

3.按湖水与海洋沟通情况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