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理解性默写 (2) 下载本文

.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3、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还表现在他的悲剧性的执著上。为了达到目的,他百折不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当仁,不让于师》

4.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子贡用对比比喻手法,赞美了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崇高地位的句子是: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7、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

8. 《论语》强调面对自己的无知,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聪明人能正视它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夏认为,人格低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的句子是:小人之过也必文。

9. 孔子阐释“道”与“人”的关系是人能够弘扬大道,而不是大道使人显扬,对应的句子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 10、 孔子教导我们(自处和处世)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则远怨矣 。 11、《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

12、孔子认为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4、孔子认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或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

15、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孔子在《论语·子罕》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形容时间的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孔子认为,讲诚信,前提是不违背道义,德行高尚的人,不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17、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孔子理想的人格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对“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19、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承受。 20、孔子在《论语》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确地表述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21、 一个士人必须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或者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

.

22、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论,孔子有“杀身成仁”之说,其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孔子在谈及义与富贵关系时说,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道义,安贫乐道的语句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 24、孔子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5、孔子说君子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艰难境地即使在慌乱或苦难中,都不会舍弃仁,要践行仁德的语句是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26、同时,君子立身处世,无可无不可,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一定不要怎么做,义是衡量的标准的句子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di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义之与比。 27、孔子在《论语 季氏》主张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原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28、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