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苏美尔古文字
一直处于不完善的意音文字阶段。没有出现一符一音的固定声符,也没有创造大量形声字。 苏美尔语为黏着语,有不少单音节词。 三、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
他源文字指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借用其他文字时往往要根据自己语言的特点进行改造和创新。
引进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和引进汉字的他源文字系列。 1、引进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
主要向表音文字发展。三个类型:意音表词文字、辅音文字、音位文字。 1) 意音表词文字。
苏美尔人之后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继承与苏美尔后期文字相似的楔形文字。 但语言与苏美尔语言类型不同,与古埃及语同属辅音表示词根义的多音节语的闪-含语系。 专门表音的声符逐渐增多 而字符总数逐渐减少。声符与辅音逐渐形成固定的一一对应。 成为与后期埃及文相同的文字:声符对应辅音,词末位置加上意符。 属于意音文字,表词文字。这一类型没有流传到现在。 2)辅音文字
腓尼基人,受两边苏美尔、埃及两系文字的影响,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创立了北闪米特字母。用22个字符表示语言中所有的单个辅音,不再用表义字符和双辅音声符。这大大减少了字符的数量,更好达到了字符与辅音的对应。 3)音位文字
公元前1100年左右,希腊人从腓尼基借来北闪米特字母记录自己的语言。把北闪米特字母中几个自己用不着的辅音字母改为表示元音,并通过字形分化增加了几个字母。最后定型为26个字母。沿用至今。
2、 引进汉字的他源文字系列
引进汉字同时引进大量汉语借词。日本、朝鲜/韩、越南等的文字。后来又创制了另外一套字符或文字系统。
日文:假名 朝鲜/韩:谚文 越南:喃字 四、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要适应语言的特点。
2、古埃及文、阿卡德文、巴比伦文、亚述文的表音字符向辅音序列的方向发展、腓尼基文借用后创制完善的辅音文字、阿拉伯文至今使用辅音文字,都与这些语言是辅音表词根义、元音表形态范畴的多音节语有密切关系。
3、希腊文借用辅音文字却创制音位文字并传遍欧洲,也是适合欧洲语言以元辅音的排列表词根义并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特点有关。
4、汉字停留在方块字阶段,与汉语的特点关系密切:古汉语单音节占优势,没有形态变化、没有太多词缀,所以有利于一音节一词根一形,这样就使汉字停留在方块形上。如果汉语也有丰富的形态变化,那么汉语也可能会选择类似俄语那样的文字体系。日语借用汉语,但为了记录特有的词形变化,就产生了假名。
5、语言的特点制约文字的特点,但文字与语言并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文字有一定独立性。
6、不同的语言可以用同一文字形式,同一语言也可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 英、法、德等同用拉丁字母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文有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种拼写。 朝越等原来用汉字,后来用表音文字。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部原因 1. 社会由低到高的发展带动语言的发展
2. 社会的统一、分化或接触导致了语言的发展 美式英语的分化、客家方言
3. 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略要求也必然会使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内部原因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要素经常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的一个要素因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平衡受到破坏,其他各要素就得随之做出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打破→平衡过程的不断出现,就促使语言不断地发展。 例如:
古藏语无声调——有声调的现代藏语 浊音清化、前缀辅音脱落、韵尾辅音简化
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现汉:双音词占优势 浊音清化、韵尾辅音简化
上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数词+动词。 七遇皆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中古时期量词涌现:动词+数词+量词。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三、 语言演变的特点
(一)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渐变性指语言的发展非常缓慢,它的变化在当时很难被感知。 稳固和变化,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所决定。
1、语言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要能让交际各方共同理解,这制约着语言不能经常变动,不能突变。
2、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质要素逐渐积累,旧质要素逐渐死亡,语言缓慢地发生演变和发展。 汉语的判断句: 不平衡性主要指:
1.语言构成的各个要素发展速度不平衡。 词汇、语音、语法的变化速度不同。
2.在语言的同一要素内部各成员发展速度不平衡。 3.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发展速度不平衡。
语言发展的渐变规律和不平衡规律使语言既能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又能确保基础的稳固、使语言的发展和稳定始终维持着平衡的态势。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社会的分化有三种发展情况,语言相应的也有三种不同的发展情况。
1、社会方言
1)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主要特点体现在词汇的不同上。
3)同一个人可以交叉生活于不同社会方言社团中,掌握几种社会方言 4)一个言语社团中的人并不固定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2、地域方言
1)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2)通常称“话”,江浙话、湖南话
3)语音差别大,词汇较小、语法最小。 例:苏州话与北京话的区别 P200
4)确定方言的考虑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人们 的认同心理。
5)划分方言不能光看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者是否同民族,方言之上是否还有一个共同语。
多大的差别才算方言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差别比较小,如英语、俄语内部的方言;有的比较大,如汉语。汉语同一方言内部次方言的差别可能比有些不同语言间的差别还大。 听不听得懂也不能做为划分标准。如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可以通话,却是不同的语言。
6)语言认同感是确定方言或语言身份的最终根据。 7)汉语方言的差异
语音:汉语方言的划分只能考虑语音上的几个重要特点而暂时不管其他细小的差别。 方言——次方言——土语
类别的名目不一定能反映实际的差别
如同调类不同调值;都有入声,但发音不同。 词汇:方言词汇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名异实同: 太阳—日头 月亮—月光 螃蟹—爬拐
青蛙—田鸡 砍柴—斫柴 吃饭—呷xia饭 8)现代汉语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官话方言) 以上海话和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湘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
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 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的闽方言 3、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指从同一语言分化出去的、已经独立为一个语种的各个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 亲属语言也是社会分化的结果。 二、语言的谱系分类
(一)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指的是以语言的亲属关系为标准给语言分类。 语系→语族→语支 (二)世界语言的谱系 世界语言的语系:
印欧语系、(分布面积最广) 汉藏语系、(使用人数最多)
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维吾尔语、朝鲜语、日语等)、 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马来语、高山语等)、 南亚语系(高棉语等)、 达罗毗荼语系、
乌拉尔语系(芬兰语、匈牙利语等)、 高加索语系(格鲁吉亚语等)、 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含语系)(阿拉伯语等)、 尼日尔-科尔多凡(也称“班图”)语系、 尼罗-撒哈拉语系、
科依桑(霍屯督、布须曼)语系
美洲印第安诸语言、澳洲土著语言、西伯利亚诸语言等语群。 日语、朝鲜语不明亲属关系(也有认为属阿尔泰语系)
原始印欧语:
日耳曼语族:英、德、荷兰、瑞典、丹麦语等
拉丁~(罗曼语族) :法、意、西班牙、葡萄牙语等
斯拉夫~: 西语支;南语支;东语支: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波罗的~: 印度-伊朗~ 希腊语
阿尔巴尼亚语 阿尔明尼亚语
汉藏语系: 汉语
侗台语族: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黎语 苗瑶~:苗语、瑶语
藏缅~:藏语、彝语、白语、傈傈语、纳西语、拉祜语、哈尼语、景颇语、土家语 汉藏语系语言与印欧语系语言的区别: 1语音方面:
声调、轻音←→无声调,有重音。 2词汇方面:
构词法词根复合←→附加法 3语法方面:
词序和虚词←→形态变化。 有类别词量词←→冠词
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个词,不改变其语音形式就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词类的单功能性,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对应的关系。
(三)我国境内语言系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