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语言研究的发展历程:
各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提出对语言的一般看法。
语文学研究,为解经服务。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 语言学研究:独立的学科。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印度:梵语研究,语音和语法研究很有成就。
西欧:印欧语言的研究,早期有希腊语,后来是拉丁语。主要研究语法。 中国: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3、语言学——现代的语言研究
对象:当代共同语和新出现的书面语,兼顾口语和书面语;语言比较和外语教学
任务:为语言本身而研究语言。描写各种语言的现状、追溯它们的历史、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 《普通语言学教程》: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4、语言系统的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子系统 5、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 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非常卓越,可以跨越时空。
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 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了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认识事物所形成的概念要用固定的语言形式确定下来,使今后的思维认识过程得以简化。 逻辑学把概念、判断、推理看作思维的基本形式。 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神经生理学的实验根据:
大脑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
控制语言活动的左半球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这就说明思维不一定要靠语言)。 说话中枢,布洛卡区 (Broca’s area) 视觉性语言中枢:无视觉障碍,
(speech cortex) 但不能理解文字。失读症
失语症 书写中枢;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维尼克区 (Wernicke’s area);感觉性失 语症 三、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四、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聋哑人能够思维:也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一旦获得听觉,可以学会语言。
五、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语言和言语(说话)
首先区别语言和言语的是索绪尔。
1、区别: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说话是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行为。 言语=语言成分(被社会使用)+语余成分(未被社会承认)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从运用角度来说,自由(言语)/不自由→有规则(语言) (2)从语言学角度看,包含内容不同:
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 说话代码(语言), 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 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语音系统、语义系统)
(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 语言是社会的,语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