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在古代称之为九九歌。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得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得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教学精彩片段: 四、巩固练习 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数一数我们自己的手指。
问:1只手有几根手指?2只手有几根手指???5只手有几根手指?(边问边出示课件并板书) 1、师:1只手有5根手指,你可以列出乘法算式吗? 2、师:为了让我们记得更牢,我们把它编成了一句口诀? 生反馈(边说边板书)
3、师:那3只手、4只手、5只手的乘法口诀又能怎么列呢?你能把它们编成乘法口诀吗?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请小组长按照老师的板书记录下来。 生反馈(边说边板书)
师:2只手有10根手指,你可以列出乘法算式吗? 板书:2×5 5×2
问:你们能照着一五得五的口诀自己来编口诀吗? (能)板书:二五一十 为什么呢?(2个5等于10)
师:那3只手、4只手、5只手的乘法口诀又能怎么列呢?你能把它们编成乘法口诀吗?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请小组长按照老师的板书记录下来。 生反馈(边说边板书)
师强调:1、按照规定编口诀的时候是把小的数放在前面。 2、指着四五二十,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这句口诀的? (4个5等于20)
师:小朋友真不错!5句口诀都编完了。齐读一遍。 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5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1、5的乘法口诀一共有5句。
9
2、口诀前半句表示几个5,后半句是得数。 3、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4、任何一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0或者5。 5、“得”字是在没满十,才出现“得” 6、一句口诀有两个算式。
问:为什么?五五二十五却只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呢? (因为两个因数相同)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问:你有办法记住它们吗?(生:只要记住上一句,加5,就是下一句口诀??等等) 师: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们,看谁记得又牢又快?(师擦口诀板书)
师:现在你们看,老师的板书不完整了,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补充完整呢? 一五( ) ( )一十 三五( ) 四五( ) ( )二十五
师:真棒!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全班一齐背一遍。 师:真棒!小朋友们都学会了。
老师不记得四五( )?你有办法帮我想起来吗? 生:用三五十五来加五,或者用五五二十五减五) 学生自主改写算式,汇报订正。 学生伸出小手,边看边想,边汇报。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1×5=5 5×1=5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请小组长按照老师的板书记录下来。 生反馈(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手 1 2 3 4 5 手指 5 10 15 20 25 1×5=5 一五得五 5×1=5
10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说课设计
《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要讲的是《5的乘法口诀》,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第12~14页的信息窗1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乘法口诀从小到大的顺序,而是直接从中间5的乘法口诀开始学。把5的乘法口诀做为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对5个5个地数比较容易理解又有生活经历,同时也易于凸现乘法口诀的教学。5句乘法口诀不会太多,也不会少,当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2、3、4等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根据举例继续编写口诀,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形象理解、动手操作与逐步归纳相结合来组织教学。
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5的乘法口诀,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并与他人交流,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虽然本班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接触,但由于5的乘法口诀是编制口诀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口诀还不是很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11
教学难点: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二、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开始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从学生喜欢的杂技入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