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题 1

A 男性活动量大,组织相对缺氧 B 男性骨骼粗大,骨骼造血较多 C 男性体重大 D 男性雄激素多 E 男性苏红细胞生成素多 25 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是

A B淋巴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26 成年人骨髓中储存的中性粒细胞约为血液中的

A 1-5倍 B 10-20倍 C 50-150倍 D 500-1000倍 E 5000-10000倍 27 一般认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主要反映

A 循环池中性粒细胞 B 边缘池中性粒细胞 C 血液中中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 骨髓释放的白细胞 28 我国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是

A 500×109/L B (10-30)×109/L C (4-10)×109/L D (100-300)×109/L E (4-10)×1012/L 29 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释放细胞毒素 B 产生抗体 C 参与生理性止血 D 释放组胺 E 吞噬异物

30 某人白细胞总数为11×109/L,中性粒细胞为5×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3×109/L,可见于

A 急性化脓性炎症 B 正常人 C 血吸虫病 D高原反应 E 婴儿 31 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含有

A 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B 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 C 过氧化物酶和溶酶体酶 D 前列腺素E和多集落刺激因子 E 组胺酶,碱性蛋白溶酶体酶 32 调节白细胞增和分化的主要物质是

A 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集落刺激因子 D 调理素 E 甲状腺激素

33 促血小板生成素刺激的靶细胞主要是

A 巨核系祖细胞 B 粒系祖细胞 C 红系祖细胞 D 淋巴系祖细胞 E 巨噬系祖细胞 34 造血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A 增殖能力强 B 自我复制能力强

C 正常有50%处于细胞周期 D 形态学上不能被识别 E 细胞表面标志均为CD34+/CD38+/Lin+ 35 造血微环境是指

A 骨骼的黄骨髓成分 B 造血器官中的脂肪组织

C 造血器官中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造血调节因子 D 造血器官中的微循环,脂肪细胞 E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

36 某成年人的Hb为120g/L,红细胞为3×1012/L,红细胞体积为100μm3,此人可能是

A 缺铁性贫血 B 维生素B12缺乏 C 高原居民 D 急性化脓性感染 E正常血象 37 红细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

A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 B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减慢 C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减慢 D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加快 E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 38 欲准确测得血细胞比容值,应如何校正?

A 测得值×0.91(是各类血管血细胞比容差别的系数) B 测得值÷0.96(压积血细胞之间尚存3%-5%的血浆量)

C 测得值×0.99(占血量约1%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通常忽略不计) D 测得值×0.91÷ 0.96×0.99 E 测得值×0.91× 0.96 ×0.99 39 正常情况下出血时间为

A 0-0.5min B 1-3min C 5min D 6min E 10min 40 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为血小板 A 粘附 B 聚集 C 释放 D 激活 E 凝集 41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现象称为血小板

A 粘附 B 聚集 C 释放 D 凝集 E激活 42 参与血小板粘附最主要的血小板膜蛋白质是

A GPⅨ B GPⅠb C GPⅡa D GPⅢa E GPⅣ 43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A TXA2 B PGG2 C PGH2 D PGI2 E 凝血酶 44 引起血小板第二聚集时相的主要因素是

A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 PGI2与ATP C 血小板磷脂胶粒 D受损伤阻止释放的ADP与TXA2 E 受损伤阻止释放的ATP与TXA2

45 在生理止血中,血小板的磷脂酶A2激活,可导致血小板合成并释放

A 血小板活化因子 B ATP C TXA2 D ADP E 凝血酶敏感蛋白(TM) 46 血小板释放是指血小板内的

A 致密体释放PF4,vWF的等物质

B α-颗粒释放ATP,ADP,5-HT等物质 C 溶酶体释放凝血因子

D 致密体,α-颗粒,溶酶体各自释放不同的物质 E囊泡释放活性物质

47 目前认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是

A 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磷脂酶A2使血小板内血栓烷A2合成减少 B 通过血小板膜上相应受体使cAMP减少,IP3 ,Ca2+,cGMP增加 C 抑制血小板的磷酸二脂酶(PDE),使cGMP增加 D 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 E 与ADP代谢产物有关

48 目前认为引起血小板释放的可能机制是

A 血小板内Ca2+浓度增加及微管环状带和骨架的收缩 B 血小板内Zn2+浓度增加 C 血小板内cAMP浓度增加 D 血小板内cGMP浓度减少 E 血小板内IP3浓度增加

49 始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

A FⅢ B FⅦa C FⅨ D FⅪa E FⅫa 50抑制血小板粘附的物质是

A GPIb B vWF C纤维蛋白原 D Ca2+ E 蛋白激酶C抑制剂 51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共有的生化特征是分子中均含有

A 谷氨酸 B丙氨酸 C γ-羧基谷氨酸 D 天冬氨酸 Eγ-氨基丁酸 52 在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

A FⅢ和FⅦ B FⅤ和FⅧ C FⅨ和FⅩ D FⅪ 和FⅫ E PK和 HK

53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始于

A FⅤ B FⅧ C FⅨ D FⅩ E FⅪ 54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内合成依赖于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K 55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彼此相互联系是始于

A FⅤ B FⅧ C FⅨ D FⅩ E FⅪ 56 在凝血过程中最后起底物作用的因子是

A FⅠ B FⅡ C FⅨ D FⅩ E FⅫ 57 丙型血友病是由哪一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A FⅤ B FⅧ C FⅨ D FⅩ E FⅪ

58甲型血友病是 由哪一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A FⅦ B FⅧ C FⅩ D FⅪ E FⅫ 59 乙型血友病是 由哪一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A FⅡ B FⅣ C FⅧ D FⅨ E FⅪ 60 目前认为血友病中最主要的生理性抗性凝血物质是

A 蛋白质C B 肝素 C 抗凝血酶Ⅲ D蛋白质S E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61 TFPI可与 FⅩa结合的结构功能域是

A K1 B K2 C K3 D K1和K2 E K2和K3 62 能增强AT-Ⅲ的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A 肝素 B 蛋白质C C 凝血酶调制素 D 蛋白质S Eα-球型蛋白 63 参与体内抗凝作用的肝素主要来自于

A 肝细胞 B 肥大细胞 C 嗜酸性细胞 D淋巴细胞 E 巨核细胞

64 体内TFPI主要来源于

A 巨核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小血管内皮细胞 D 肥大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65 实验中常用的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是

A 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 防止血小板激活 C 中和酸性凝血因子 D 螯合血浆中的Ca2+ E 将强抗凝酶Ⅲ的作用 66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水解FⅡa和FⅩa B水解FⅤ和FⅧ C 水解纤维蛋白原与纤维蛋白 D 激活蛋白质C系统 E 抑制激肽系统 67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

A 促进凝血酶的活性 B 抗凝血 C 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D 抑制血小板聚集 E 抑制纤溶 68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

A 15个 B 23个 C 25 个 D 27个 E 29个 69 ABO血型系统凝集原特异性的决定簇是

A 脂蛋白 B 寡糖链 C 糖原 D 糖蛋白 E 磷脂 70 下列关于O型血的叙述,那一项是正确的?

A O型血无任何凝集原 B O型血无任何凝集素 C O型血含H凝集原 D O型血含抗H凝集素 E O型含血A,B凝集原与抗 H凝集素

7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可能是

A A1型 B A2型 C B型 D AB型 E O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