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2013年中考科学模拟卷好题汇编 实验探究题部分

实验次序 R/Ω I/A 1 10 0.6 2 20 0.3 3 30 0.2 4 40 5 50 0.12

(1)实验过程中,小华每次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后,通过调节 ▲ ,始终保

持 ▲ 示数不变。

(2)上表是小华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3)小华做第4次实验时,将电阻箱R的组织从30Ω调为40Ω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

这个示数可能是 ▲ 。

A.0.2A B.0.17A C.0.15A D.0.13A

(4)在初中科学实验中,与该实验中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实验是: ▲ 。(请举

出一例)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超氧化钾

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O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O2

A B C D E F G (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 ▲ 作CO2发生装置,在加药品前要先 ▲ 。 (2)为了除去O2中可能混有的CO2,F中可盛放过量 ▲ 溶液。

(3)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

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 。

13.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小明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

验,请你根据实验的过程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小明设计了如图甲 实验装置。其操作步骤是:取10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放在锥形瓶 (500毫升)中,向其中注入240克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该实验装置要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小时。

小明想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证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小明将盛放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除去瓶内CO2,然后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连通。请问小明“将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 。

(2)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又按下表完成了相关实验。

试管编号 A 55%的无菌葡萄糖培养水(mL) 液(mL) 20 10 新鲜酵母菌(g) 1 温度(℃) 28 足量饱和 碳酸氢钠溶液 超氧化钾 水

5

B 20 10 1 5 ①C 0 10 1 28 A、B

两组实验中,小明要验证的假设是 ▲ 。 ②如乙图是三只试管中,不同时间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 化图。请你预测一下试管A 中6天后,酵母菌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 。

14.小虎妈妈把用了好几年的砧板不小心打破了,便叫小虎去扔掉,小虎拎在手里感到十分沉重,

他心一动,把其中的一小块碎木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小木块下沉,他感到奇怪,老师说木头的密度比水小,应该上浮啊,于是他上网查找到资料:铁木又称“木宪木”“枧木”、“蚬木”原产于我国广西南部与越南北部交界处的石炭岩山地密林中或石山的悬崖峭壁上,由于生长缓慢,高大挺拔,木材赫红,细胞组织致密,且吸收了山地的许多含钙矿物,所以木质坚硬如铁,平均容重每立方厘米1.089克,韧性大,入水即沉,极耐腐,历千年不朽,为著名高密度、高硬度、高质量木材,是广西五大硬木之一,是我国禁止出口的特类木材之一。由于查找资料,他忘记去处理杯子里的水的和小木块,过了二天,他惊奇的发现:杯子里的铁木浮起来了。他决心揭开这个迷,据此进行了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铁木为什么会浮起来呢? 小虎猜想:

猜想1:可能是铁木在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铁木上浮; 猜想2:可能是铁木在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大,导致铁木上浮;

于是在选择了一块小木头带到了学校,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借到了相关器材,他和同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几天测量了如下数据: 实验数据如下表:

质量/g 12.3 15.2 体积/cm 11.2 15.3 3放入水前 几天后 放入水前 几天后 (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小虎的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 。

(2)接着他们通过分析上述数据认为小虎的猜想2也有一定的不足,请你帮他分析小木块上浮的原因是 ▲ 。

(3)你认为小虎的实验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 ▲ 。 15.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变 。甲同学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 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乙同学认为力使玻璃瓶发生的形变并不是水面上升的唯一原因,该装置不能实现实验目的。丙同学却认为可以实现,只需修改实验步骤。主要步骤如下:用较大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1,松手,水面落回原处。再用较小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2。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同学的操作,你认为使水面上升除了玻璃瓶形变还有可能是: ▲ 。 (2)丙同学两次挤压需要控制 ▲ 相同

(3)若实验结果能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则h1和h2的关系是 ▲ 。

16.研究发现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都有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实(留下里面幼苗

6

足够的生长空间),放在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一小口,在它的侧面用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一同样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处用同样的白炽灯连续照射,甲乙丙丁的其它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丙、丁背地生长,但与丁相比,丙的弯曲度要小一些。

(1)由甲乙装置中的幼苗生长情况可知,幼苗生长具有 ▲ 的特点。 (2)比较 ▲ 和丁装置,发现幼苗有背地生长的特点。 (3)该实验的结论是: ▲ 。

17.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工业上用到的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 某

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提示:碱石灰是NaOH

和CaO固体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① 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 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 ③ 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④ 再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⑤ 再次称量装置C。 请回答:(1)装置A的作用是 ▲ 。

(2)第②步骤中的“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3)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

18.如图所示仪器可用来测量种子呼吸所吸收的氧气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起对照作用的Q瓶内应放置20粒死种子,有孔的平台,和 ▲ 。 (2)一段时间后,有色液体会向哪边移动? ▲ 。

(3)再给你一个带刻度的针筒,如何来测量萌发的种子所吸收的氧气的体积? ▲

7

19.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⑴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a)和(b),小明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 ▲ (选填“有关”或“无关”)。根据图(c)和(d),小华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 ▲ 有关。

⑵探究:该小组同学继续实验,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然后改变管内外液体的种类和深度,使橡皮薄膜分别保持平整。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管外液体[来源:学科网] [来网ZXXK密度(×103Kg/m3) 深度(cm) ] 序号[来源] 1 2 3 0.8 1.2 1.1 10 8 7 管内液体 密度(×10Kg/m) 33深度(cm) 橡皮薄膜[来源:学*科*网] 1.0 0.8 0.7 8 12 11 保持平整 保持平整 保持平整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这三次实验,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

20.某科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

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

顺序为a→ ▲ 。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除去残余的二氧化碳。

(2)实验开始时,应 ▲ (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

加热”),目的是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