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之路。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课标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认同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在《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相关要求。
【学生分析】
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我们目前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女子。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们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感悟生命的多彩与可贵。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主题探究法和游戏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认识人类是具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的生命之路。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地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课前准备】
1. 学生四人为一组,准备树叶、橘子及核桃;收集本组同学左手大拇指的指纹。
2. 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 3.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获得新的发现。所以,在教学中通过猜测活动,可以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二)观察与探究
第一步:让学生分四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如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疏密、弯曲度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们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出不同点,实际上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地说明“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第三步: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