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5)需通过外加酶制剂、酸、无机盐进行调节。
2.糖化时的主要物质变化
原料麦芽的无水浸出物,仅占17%左右,非发芽谷物更少。经过糖化过程的酶促分解和热力的作用,麦芽的浸出率提高到75%~80%,玉米的无水浸出率提高到90%以上糖化过程提高了原料和辅料的浸出率。糖化过程中原料和辅料的分解深度即分解产物的基本要求是:
淀粉被最大限度的分解成可溶性无色糊精和麦芽糖等可发酵性糖类,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淀粉的分解产物站到麦汁组成的90%以上。麦汁中以麦芽糖为主的可发酵糖类供酵母发酵产生酒精及副产物,低聚糊精是构成啤酒残余浸出物的主体,它给啤酒带来粘度和口味的浓醇性。啤酒原料的利用率主要取决于淀粉的利用率,优良的糖化工艺可使淀粉分解以后99%进入麦汁。
麦芽中高分子物质和肽类,在糖化时得到进一步分解,但分解程度及比例远远低于发芽过程。
本设计中采用二次煮出糖化法
二次煮出糖化法适合于淡色啤酒酿造,其特点如下:
(1)辅料加水比较大(1:6以上),并且尽可能外加α-淀粉酶,协助帮助糊化、液化,避免过多添加麦芽,在糊化煮沸时促进皮壳溶解形成焦糖、类黑精。
(2)辅料比较大,大米可占到总投料的30%~40%。 (3)辅料糊化醪分两次倒入糖化锅。
(4)大米糊化醪倒入时,调整pH至5.3。蛋白质休止温度为50~520C,时间为20分钟。
(5)采用二段式糖化温度,提高可发酵性糖含量。
(6)第二段700C糖化休止,由碘试至醪不变色时,再升温至750C时糖化结束。
二次煮出糖化法曲线如下:
7
第一章 全厂工艺论证
100 75
50 25
1 2 3 4 时间/h 各段曲线的操作:
1.麦芽粉投入糖化锅,与37度热水混合,并与35度进行酸休止保温30~60min 2.将1/3左右的浓麦醪通过倒醪泵送至糊化锅,加热至50℃,保温10min再以1℃/min 的速度升温到100℃;
3.煮沸醪泵回糖化锅边搅拌,边漫漫泵入,休止20~90min;
4.将糖化锅内1/3左右的浓醪第二次泵入糊化锅内至70℃,保温10min再以1℃/min 的速度升温到100℃,煮沸10min ;
注:实线为糖化曲线,虚线为糊化曲线 温度控制: 1.糊化阶段
麦芽粉可先用35?37℃左右的温水浸泡10min左右,有利于麦芽粉中的的酶的浸出,然后升温到50℃保温30-120分钟蛋白质分解。而糊化锅内的大米粉和少量麦芽粉在用温水浸渍后则升温到45-50℃。这个温度有利于蛋白质的分解,保温20分钟左右开始缓慢升温到70℃此过程约耗时10min.70℃是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这一温度保持20min
8
温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左右,大米淀粉大部分被糊化。然后经过15分钟左右加热到煮沸,糊化完成将醪液通过糖化锅。此时糖化锅内温度约为65-68℃。 2. 糖化温度的阶段控制
(1) 35-40℃浸渍阶段。有利用酶的浸出和酸的形成.并有利于β-葡萄糖的分解. (2) 45-55℃蛋白质分解阶段。温度偏向氨基酸生成量相对多些,温度偏向上限,可溶性氮生成多些;对溶解性良好的麦芽来说,温度可以偏 离一些,蛋白质分解时间可短一些,对溶解不良的麦芽。温度应控制偏低,并延长蛋白质分解时间,由于所先麦芽溶解性较高故选择蛋白质分解温度为50℃时间为60min,有利于充争分解。
(3) 62-70℃糖化阶段。在62-65℃下,生成的可发酵性糖较多,适于制造高发酵度啤酒;控制在65-70℃则麦芽的浸出率相对增多。可发酵糖相对减少。适于制造低发酵度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