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将直接影响巷道成型质量。其中底眼还控制着底板标高。
43.垂直掏槽有何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垂直掏槽的特点是:
(1)所有炮孔都垂直于工作面且相互平行,技术易于掌握,可进行多台凿岩机平行作业;
(2)岩石抛掷距离小,爆堆较集中;
(3)眼深不受井巷断面限制,可增大循环进尺;
(4)需要不装药的空孔,总炮孔数目多,且炮孔间距小,平行度要求高。 垂直掏槽适于任何断面,尤其是小断面巷道使用。 44.倾斜掏槽有何特点及适于范围?
答:倾斜掏槽的特点是:
(1)掏槽体积大,需眼数相对较少;
(2)适应于各种岩石并能获得较好的掏槽效果; (3)槽眼的位置和倾角的精度对掏槽影响较小; (4)掏槽眼深受巷道断面的限制,且钻眼方向难以掌握; (5)爆后岩块不均匀且抛距较大,不利于装运等。 倾斜掏槽适于在中等以上断面巷道使用。 45.如何提高井巷掘进的炮眼利用率?
答:(1)优选爆破器材,合理确定爆破方法和爆破参数; (2)保证炮眼数量、位置和质量;
(3)保证装药、堵塞和联网质量,并采用可靠的点火方式; (4)按实际合理调整布孔和装药参数,并精心施工,不断总结经验。 46.在爆破中发生冲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1)炮眼布置不当或质量不合格;(2)装填不良或爆序不对;(3)爆力不足,如装药量少、炸药变质或威力下降。
47.什么是爆破根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所谓根底,就是爆破后电铲难以挖掘的凸出采掘工作面一定高度的硬坎、岩埂。对于台阶高度12米的矿山,凸出采掘工作面标高1.5米以上的硬坎、岩埂,称为根底。根底产生的原因是孔网参数选择不当;起爆顺序和毫秒间隔时间不合理;底部装药不足等。
48.早爆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早爆的原因主要有:
(1)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格。如导火索速燃、雷管速爆、炸药自燃导致的自爆; (2)违章操作、现场管理混乱。如雷管或炸药受机械能、热能作用引起的早爆; (3)作业环境不安全。如各种外来电流引起的早爆。
49.爆破产生的有害效应有哪些?能否消除?
答:爆破产生的有害效应主要有振动、空气冲击波、飞石、有毒有害气体、噪声和爆尘。这些有害效应主要与爆破类型和规模,爆破方法和顺序,炸药和爆破对象以及爆破环境等有关,一般均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50.怎样防止或避免爆破有害效应其对社会造成危害? 答:防避办法主要是:
(1)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按规定合理确定一次起爆药量 , 确定合理起爆顺序和微差间隔时间;
(2) 现场勘察,定出安全警戒范围;
(3) 对重要保护物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包括覆盖、遮挡, 减震隔震等; (4) 对特殊重要建筑结构进行必要的爆破监测; (5) 加强警戒,并做好消防、抢险和救护准备工作。 51.在城镇实施爆破时,怎样控制爆破噪声?
答:《爆破安全规程》规定,城镇爆破时噪声应控制在120dB以下。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不用导爆索起爆网路,不用裸露爆破;
(2)严格控制炸药单耗、单孔装药量和一次起爆总药量; (3)实施多段毫秒延期爆破;
(4)保证堵塞质量和长度,并加强覆盖。
52.在有瓦斯或矿尘爆炸危险矿井爆破,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爆破安全规程》对不同危险程度矿井的爆破均有具体规定,主要是除使用安全炸药和安全雷管外,还必须采取其它安全措施。例如:严禁炸药、雷管、导爆索等裸露爆破,保证W的大小及炮孔堵塞长度和质量;加强通风,保证工作面危险介质浓度不超过规定等。
53.为什么炮响过后不能立即进入工作面检查?有何规定?(检查内容参规程4.13.2.1)
答:从爆破安全事故的种类看,迟爆和爆破有害效应占很大比例,如何炮响后立即进入工作面检查,一是存在迟爆的危险;二是容易发生炮烟中毒(尤其是地下爆破)。因此,《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炮响后,露天爆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