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论道

和衰落的时代到中国来学习的,所以才学去了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并且一直保守到现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做事中于礼,就是为了达到仁。喜不过乐,丧不过哀。丧过哀而至于伤身,就不是仁了。

《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也。?孔子引申这节诗是说,即使有美质,也要以礼成之,才有真正的美。所以孔子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礼,是以情和理作为基础的。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阮籍为了表示自己不拘于礼法,越名教而任自然,母亲去世了,照样与人下棋,刚停下棋,即哀伤吐血。其实,他是?家世儒学?的,对于儒学看得太重、太认真,实在耻于与汉末那班虚伪的家伙为伍,因此未免矫枉过正,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狂狷一类人吧,并非真正的老子之徒。否则,司马昭们也不至于那样盯着他了。

儒家重礼,是为了达到中庸,也就是义,并非为了重礼而重礼。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当然?礼尚往来?,重要的还是人际关系。

礼规定的秩序,可以保障社会的相对平稳。这不仅是儒墨两家的追求,也对于统治者有利。朝仪是礼的重要一环。秦始皇改变了

- 21 -

很多东西,但是?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刘邦平生讨厌儒生,见到儒服的人,就把人家的束发的头冠拿下来,在里面撒尿。当了皇帝,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群臣在朝堂上饮酒争功,吆五喝六,竟然拔剑砍柱子。后来叔孙通领了一班儒生制定了朝仪,刘邦感慨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了。 礼是要和社会普遍的风俗相适应的。周公的儿子鲁公伯禽受封后就国,三年后才到周公那里回报政务。周公问:?何迟也??伯禽说:?要改变当地的习俗,变更他们的礼制,丧礼要经过三年然后卸除,所以来迟了。?太公当时封到齐国,五个月就回去汇报工作。周公问:?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他是?因其俗,简其礼?。周公见了伯禽,感慨地说:?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后来果然齐国成了强国。 礼也关乎一个社会的成败兴衰。《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扎出使鲁国,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最后观看《韶箾》舞,他赞叹:?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郑国后来确实首先灭亡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礼,有属于该时代的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记》)?,恢复旧时代的礼并不是孔子的本意。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

- 22 -

今拜乎上,泰也, 虽远众,吾从下。?检则从众,敬则从下,孔子并完全不拘泥于礼。孔子说:?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可见,他认为,礼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他说:?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那是因为,周礼是他那个时代所知的最近的典章制度。 孔子所处的时代,恰恰是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在他之前,除了周礼之外,还没有任何可以为整个?天下?所接受的礼仪制度,各诸侯国多数还没有定制度,而一些豪强竟然僭越天子之礼。个别国家即或有制度,因为不合于周礼,也不为他国所接受。而自管仲开始,诸侯称霸总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号称尊王攘夷。正因为如此,周室和周礼,至少在名义上,仍然为所有的诸侯国所尊敬和接受。孔子所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实是不自觉地受到了管仲的影响,把周礼顺手拿来,当作制约言行,达到仁道的工具罢了。如果孔子自我作古,自己去做一个立法者,则第一,他没有立法者的地位,不会有人响应,第二,即使他能够当一个立法者,他另立新制的行为也必然会引起反感,增加天下的混乱,就像商鞅变法一样,这与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不相容的。我们可以批评孔子不识时务,批评他开历史倒车,但是作为孔子,他要制止社会的动乱,恢复秩序,只能提倡恢复周礼,否则他就是倡乱。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执著可以想见。

在孔子去世数百年后,中国的社会秩序确实恢复了,或者不如说是重新建立了。建立这个秩序的人是秦始皇。正是这个人,把他

- 23 -

的前人商鞅建立的法律制度推向了全国。孔子的理想并没有实现,而且从来也没有实现过。 礼只是一种工具,儒家并不把礼本身当作目的。《乐记》认为,礼是为了节制感情而制定的。?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楚简《语丛一》认为:?礼因人情而为之,善礼而后乐生。?儒家常以礼乐并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乐并不仅仅是指音乐,也包含有快乐的意思,合乎法度,音乐才使人快乐。反过来说,正是为了快乐,才制定了法度。法度是依据人情——人的性情制定的。 南宋以降,朱子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礼?不再因人情而为之?了。到了末流,竟弄成了?礼教杀人?。本末倒臵,伤天害理,伤害到了?天理?,恐怕连朱子本人知道了也不会安心的。 谈到礼,有必要提起孔子的另一大命题:?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在其位当谋其政。?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争论,催生了专门从事逻辑学研究的名家,以及《墨经》、《荀子〃正名》这样的哲学著作。然而,到了战国中期,这场争论就结束了,《老子》一句?名可名,非常名?,终结了一切争论。我们说,《老子》是对的。只是中国刚刚萌芽的思辨哲学之火就此熄灭,要等到佛教传入后,才会重新燃起。

- 24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