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论道

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什么是?同??你干什么,我也干什么,我和你一起干,这叫做?同?。用音乐作为例子来说,?同?是齐唱,?和?是合唱。几件乐器同时演奏同一个调子,是同。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你弹贝多芬,他拉莫扎特,吵成一锅粥,那是混乱。?和?,成语讲一唱一和,前者唱于,后者唱喁,像交响乐,一开始,管弦乐队一起上,接着,第一小提琴开始独奏,慢慢的,第二小提琴,中音提琴都加入进去,钢琴在一边伴奏,长号偶然也会插进一两句,突然,小号出来了,奏出一段明亮的主题。每一种乐器都参加了演奏,但不是同时,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谁也不能代替谁。大家演奏的并不一定是同一个乐句,但属于同一首曲子。

另一个比喻是做饭。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儒家将治理国家比作?调和鼎鼐?。好比煮肉,先倒上水,把肉切好放进去,加上盐和各种佐料。但是每种佐料都应该适量,恰到好处,放多了或放少了肯定不好吃,还要把握好火候,放早了不行,放晚了味道进不去。

过去一些著名的中医治病就像画家画中国画,也是一种艺术。同样的病,不同的医生会开出不同的药方。同一个医生对于同一种病,也会根据不同的病人开出不同的药方来。药分君臣主使,各种药的配合使用,剂量的增减,既与病情有关,也视病人的体质,性格,生活习惯,季节等等的不同而有变化,而且也和医生本人的性格,习惯,甚至当时的心境有关。所以中医是艺术,不是技术。

- 17 -

中和要求我们做事有分寸,有节制。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脚色,无论做自己的事还是与人相处,都要与环境相适应,与自然条件相适应。要掌握好生活的艺术,与万物和谐,顺应自然。不是消极适应,而是积极回应。不是征服自然,也不是象道教那样窃天地之功为己用,而是要与自然、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做社会齿轮的润滑油,不要做沙子。

中庸是一种智慧,是不偏执,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而非折中主义,首鼠两端,更不是畏首畏尾的缩头主义。

义行依靠礼来节制,依靠智慧来保证。有子说:?有所不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礼,就是用来约束人,使人无过与不及的。 义还须有智,一个无知愚蠢的人,做出的事是不会恰到好处的。 《论语》里有一个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错误地解释着。?叶公语于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叶公的朋友是正直的,没有人不同意。但是孔子看出了其中的诡吊:儿子举证父亲的偷窃为正直,会使人不再把攘羊这样的行为当作可耻。儿子认为,他的正直,足以抵消掉拥有一个作小偷的父亲的耻辱。 于是孔子提出了相反的一种情形:?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因为对这样的人?行己有耻?。孔子当然不是说,他的门人真的会去攘羊。在他看来,一个?行己有耻?的人,是不可能作那种事的。所以说?直在其中?。但是同样的诡吊又出现了:作了错

- 18 -

事互相包庇,将危害公共秩序,使?义?的行为失效。

可惜读《论语》的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故事当成了?亲亲?的例证,以至于统治者立下法律,禁止人民告发犯罪的父母尊长。如有这类案件,在惩处罪犯的同时,还要治原告的不孝罪。 还是读一下《五行》吧,,?仁覆四海,义襄天下,而诚由中心行之,亦君子已。?

《五行》曰:?不远不敬,不敬不严,不严不尊,不尊不恭,不恭无礼。??不远不敬。远心也者,礼气也。……远者,动敬心,作敬心者也。?

无论是作为礼仪,还是作为法律,或者作为习俗,礼都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贵族社会培养了一种高尚的文化。这一段佚失了两千余年的文字,在我们看来还是那么鲜活。在这篇文字被人遗忘的两千多年里,人们恰好丧失了这样一种?礼气?。直到有一天,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上居然到处充斥着?戾气?。 礼,就是对人的尊敬。尊敬,最好是在相互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学礼,无以立。?

音乐能够和谐,要看指挥。中国音乐没有西洋乐队那样的专门的指挥,不同乐器的协调要听鼓板的节奏,古代则有钟磬或者建鼓,并且每个演奏的人心里已经有了和谐的音乐。

- 19 -

对于社会来说,每个人,每个社会单元的行为都要遵循一定的仪节。竹子由下到上,由粗到细,每长一段,就有一个突起的横节。一年被八节十六气平均地分为二十四段,每一个节气都对应着相应的气候和物候,指示着人类在这一段时间应该有的活动,这就是节。人的行为,也要用礼仪来约束调节。礼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经过周公的整理和颁行被制度化了。所以周代的礼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法律一种制度,规定了各种社交活动的仪式,并且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

流传到现在的《周礼》是一部关于国家组织制度方面的书。 《仪礼》十七卷,从成年仪式到宴飨婚丧、迎来送往,指导着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大概是孔子最为用力,孔门弟子最乐于学习的学问了。

今天看来很繁琐的礼仪,在当时却是很平常很实用的,是上层社会最起码的行为规则。比如,立不中门,你进屋时挡在门中间,就会影响屋里人的视线,因此是不礼貌的。比如叩头的礼节,在那个时候,中国人不坐椅子,大家席地而坐,见面弯下身子,与现在的鞠躬并没有什么不同。椅子传入中国之后,人们的起居由地面升高了几尺,跪地叩拜有自然状态变得不那么自然了,成了所谓的大礼。?礼从宜,使从俗(《曲礼》)?,任何礼都不是无缘无故制定的。 我们不妨拿《仪礼》中的礼节与现代日本的礼节比较一下,看一下它们的社会环境,就会发现,直至汉代,中国的礼节并无多少繁琐之处,也决非太过分。日本人是在专制时代,也就是儒家僵化

- 20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