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论道

三 ?五行?的第二项内容是义。 ?闻道而畏者,好义者也。? ?不直不肆,不肆不果,不果不简,不简不行,不行不义。? 就是说,义要求真诚坦荡,有始有终。如此,就会获得成就;有成就,行事就会简。简,有宽容,大度的意思。这样的人称为有行,就是义。 ?不直不肆。直也者,直其中心也,义气也。??襟怀坦荡,是义之气。? ?不藏欲害人,仁之理也;不受吁嗟者,义之理也。弗能进也,则各止于其里耳矣。充其不[藏]欲害人之心,而仁覆四海;充其不受吁嗟之心,而义襄天下。仁覆四海,义襄天下,而诚由中心行之,亦君子已。? ?不受吁嗟?,这也就是孟子的?羞恶之心?,与孟子的?义端?不同,《五行》称之为义之理。 ?圣人……立之以义。?自孟子以后,儒家总是仁义并举的。?义?必须符合?仁?。 义是仁的外化,是仁在行为上的体现。义的标准是中庸。《六德》说:?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 ?信近于义?,不守信用是为不忠,是不义;偷窃杀人,不合恕道,是不义;做事苟且,不中庸,也是不义。

- 13 -

《性自命出》说:?义也,出性者,势也。??义也者,群善之绝也。?《忠信之道》说:?忠,仁之实也。信,义之期也。? ?义,宜也。?义就是做事适宜,合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君子,你只要告诉他,什么事合适,应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就行了,他心悦诚服;对于小人,你就必须告诉他,做什么事有利,做什么事有害,也就是功利主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里的有利、有害,并不一定是对本人而言的,也包括对于他人的利害。孔子虽然贱视小人,却未必轻薄和贬低小人。在孔子的时代,小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的贵族以外的一般下层民众。?孔子曰:丘,小人也,不足以知礼。(礼记哀公问)?孔子对鲁哀公自称小人,至少,小人这个词在那时还没有道德上的贬义。

合乎义的行为,必然合乎中庸,合乎中庸也就必然合乎礼。?仁与义戚矣?。但是也有例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看似逾礼,看似不合乎制度,不合乎规矩的事,实际上却是出于仁慈和符合中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这时候就要超越礼制。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狷近于仁,狂者轻薄,狷者耿介,都离中庸较远,当然不合礼制。但是与其合于礼制而成为?乡原?,倒不如狂狷的好。

在多数情况下,行事过分就会陷于不义。必须要用礼来节制、约束行为,不使事情过分。而一个人所做的事都达到了无过与不及,都达到了中庸,就是圣人了。

- 14 -

中庸,也叫中和,是一种智慧,西方译为黄金法则,是不偏执,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而非折中主义,首鼠两端,更不是畏首畏尾的缩头主义。

?中?是中正,?执其两端而用中?,?过犹不及?,君子无过与不及。做事做得过分了,与做事做得不够,没到火候,效果是一样的。中庸就是不走极端,?执其两端而用中?。好像是说?折中主义?,其实不然,?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礼记》)?。没有权量,执中和偏执一端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权,就是杆秤的秤砣,用一根细绳挂在秤杆上。提起秤纽以后,必须移动秤砣,秤杆才能平衡。称量重物,一靠准星,二靠秤砣的移动。重物的分量不同,秤砣放臵秤杆的位臵也不同。这就叫权衡,有权衡才是中庸。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才是中庸的真确含义。

那么什么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呢?什么是?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呢?因为喜怒哀乐在没有表现出来以前,是没有偏向的,所以是中。如果?发?出来,表现得恰到好处,就是和了。禅家讲,什么是禅?禅师说了,?吃饭睡觉,拉屎放尿。?也就是说,对于得道者,日常生活无处不是禅,无时不是禅。佛教戒贪嗔痴,禅师为何会发怒?回答说:?喜其所当喜,怒其所当怒。?这个?喜其所当喜,怒其所当怒?就是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就像打枪,一枪正中靶心。所以真正的中庸之道是?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是不偏不倚正合适,而不是折中。还可以补充一句,?先

- 15 -

一分则太速,后一分则太迟?。 需要说明的是,喜怒哀乐未发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组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种境界,例如禅。这是一种内心的平衡状态,是平静,是暂时的心里没有激动,不是心如止水,不是?如如不动?。而且,喜怒哀乐未发并非是没有感情的状态。这种未发状态也不是孟子所说的?四端?——?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但是这个?未发之中?包含有?四端?,有?四端?才有喜怒哀乐。

喜怒哀乐发之皆中节,虽说即是喜其所当喜,怒其所当怒。但是何者当喜,何者当怒?这却是一个大问题。比若庄子所谓?不遣是非?,本身就是一个大是非。这里就需要用另两个字来补充说明了,这两个字就是仁者?爱人?。

再说中庸的庸,庸者用也,容也。百姓日用就是庸,所以也叫庸常,就是平常的意思,也叫容常,宽厚,大度,有海纳百川的气量。你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中庸,无时不中庸,你就做到了中庸。你做到了中庸,你就是圣人。《庄子》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把一件事情做得精熟,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就算是得了道,就是这方面的圣手。如果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恰到好处,就是圣人。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圣人。孔子总共活了七十八岁,?大成至圣?如孔子,也仅仅作了八年的圣人。

回过头来再说?中和?。?和?,就是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

- 16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