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 和 。 2、从统计发挥作用的层次来看,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信息职能、______和______。

3、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 和______。 4、统计资料按是否直接取得,分为_______和______。 5、统计资料按时间属性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6、统计资料按所覆盖的范围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7、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_______,“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_______。

8、凯特勒是_______的先驱者,同时也是_______的奠基人。

9、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_______和______的方法论科学。

10、统计学按其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

11、统计学按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12、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客观性,总体性、______和______几大特征。

13、统计是随着_______的发展和适应_______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4、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_______世纪中叶,距今有_______多年历史。

15、统计学是一门_______科学,而不是研究_______问题的科学。 16、在统计研究方法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______、综合指标法和_______。

17、统计研究方法中的归纳法是一种从______到______的推理方法。 18、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整理后的数据进行______和______的过程。 二、单选题

1、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反映职能 D.监督职能

2、统计学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概括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 )。 A.15世纪末叶 B.16世纪末叶 C。17世纪末叶 D.18世纪末叶 3、历史上最先提出统计学一词的统计学家是( )。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 4、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5、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6、统计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 )。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 7、“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8、统计活动的特点是( )。

1

A.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和客观性 B.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 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和客观性 D.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9、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多选题

l、统计资料或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 )( )( )( )。

A.客观性 B.总体性 C.社会性 D.数量性 E.扩展性 2、在统计研究方法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 )( )( )( )( )。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归纳推断法 E.相关分析法 3、统计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 )( )( )( )(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E.统计决策 4、统计一词的涵义通常包括( )( )( )( )( )。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 C.统计学 D.统计研究 E.统计分析 5、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有( )( )( )( )( )。

A.数量性 B.总体性 巳同质性 D.可比性 E.阶段性 6、统计在管理中的功能有( )( )( )( )( )。

A.提供信息 B.实行监督 C.提供咨询 D.参与决策 E.科学研究 7、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为( )( )( )( )( )。 A.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发展 B.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 C.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 D.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前提 E.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是统计学的两大基本内容 8、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具体包括( )( )( )( )( )。

A、数量多少 B.数量关系 C.数量界限 D、数量变化 E.数量计算 四、名词解释

1、统计工作 2、统计资料 3、统计学 4、大量观察法 5、统计分组法 6、综合指标法 7、归纳推断法 8、统计设计 9、统计分析 五、简答题

l、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统计学的性质。

2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过程。 六、判断题

1、在统计的三种涵义中,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 )

2、统计活动过程的实质是统计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利用的过程。( )

3、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 ) 4、统计学一词最早出自亚洲。( )

5、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8世纪中叶。( ) 6、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 7、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开始的。( )

8、统计主体是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统计信息的承担者和信源地。( ) 9、统计学既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又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

10、一般来说,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学是描述统计学的拓展,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 )

11、统计研究现象的量,不能脱离现象的质。( )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计量

一、填空题

1、统计总体按其所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计量水准(标志)是指对客观现象总体内各个个体单位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测量所依据的标准。

3、间隔水准和比例水准的差别在于:间隔水准使用一个_______零点作为起点,而比例水准则使用一个_______零点作为起点。

4、统计指标是指对总体数量特征进行计量的_______和_______。

5、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6、数量指标按其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7、数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8、数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计量特点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9、质量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0、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形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1、统计指标按其取得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2、统计指标按其是否作为管理中的考核之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3、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4、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5、变量按其取值是否确定,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6、变量按其因果关系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7、变量按其是否由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8、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实在性,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9、统计数据的计量单位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20、统计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_______和_______。 二、单选题

1、各项统计数据最原始的承担者是( )。

3

A.总体 B.总体单位 C.填报单位 D.法人单位 2、最原始、最低级或最有限制性的计量水准是( )。

A.列名水准 B.顺序水准 C.间隔水准 D.比例水准

3、同时具有区分类别、排出顺序、相等单位、算出比例和绝对零点五个基本特性的计量水准是( )。

A.列名水准 B.顺序水准 C.间隔水准 D.比例水准 4、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情况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所有工业企业

C.工业企业每一单位生产设备 D.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6、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 A、总体全部单位的所有性质都相同 B、总体全部单位至少有一个共同性质 C、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相同 D、总体各单位的指标值相同

7、研究某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时,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8、总体有三个人,其某月工资分别为1445元、1650元和平共处950元,其平均工资“681.67”元是(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 D、变异

9、某地区有1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了解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时,总体单位是( )。

A、每个企业 B、每一单位产品 C、全部企业 D、全部产品

10、某班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92分,这三个数值是( )。

A、指标 B、标志 C、指标值 D、标志值 11、人口自然增长率3.45?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12、下列指标中,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的是( )。

A、国民收入总额 B、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C、进口总额 D、货币支出总额 13、统计指标的三个特点是( )。

A、数量性、综合性和完整性 B、数量性、综合性和具体性 C、数量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D、数量性、综合性和统一性 14、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D、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15、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其构成要素包括( )。 A、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B、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和计量单位

C、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D、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和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

4

16、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功能不同分为( )。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评价指标

E、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F、描述指标、评价指标、监测指标和预警指标 三、多选题

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点包括( )( )( )( )( )。 A.同质性 B.大量性 C.差异性 D.数量性 E.社会性

2、比例水准的基本特征包括( )( )( )( )( )。 A.区分类别 B.排出顺序 C.相等单位 D.算出比例 E.绝对零点

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 )( )( )。 A.劳动效率 B.经济类型 C.职工工资 D.人均收入 E.所属行业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 )( )( )。 A.平均工资 B.工资总额 C.职工人数 D.产品产量 E.商品价格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 )( )( )。 A.学生年龄 B.公路里程 C.耕地面积 D.产品产量 E.产品成本 6、统计指标的特点包括( )( )( )( )( )。 A.同质性 B.可量性 C.综合性 D.具体性 E.总体性

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 )( )( )。 A.工业总产值 B.商品库存额 C.人口总数 D.人口出生数 E.国内生产总值 8、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 )( )( )。 A.性别 B.年龄 C.身高 D.民族 E.文化程度 9、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 )( )( )。 A.企业经济类型 B.企业规模 C.成本利润率 D.单位产品成本 E.产品产量

10、影响学生学习成绩高低的品质标志有( )( )( )( )( )。 A.学习风气 B.师资水平 C.出勤率 D.入学成绩 E.听课效果 11、指标和数量标志的关系包括( )( )( )( )( )。 A.指标可转化成数量标志 B.数量标志可转化为指标 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二者可相互转化 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二者可相互转化 E.在任何条件下,二者都可相互转化

1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 )( )( )。 A.产品产值 B.设备台数 C.职工人数 D.劳动生产率 E.单位产品成本

1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 )( )( )。 A.商业网点数 B.产品销售额 C.产品销售量 D.经营品种数 E.职工人数

5

14、离散变量的值是( )( )( )( )( )。

A.连续不断的 B.以整数计的 C.相邻两值间不能插入任何数 D.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的 E.用计数的方法取得的 15、连续变量的值是( )( )( )( )( )。 A.连续不断的 B.以整数计算

C.相邻两值间可插入数值 D.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的 16、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 )( )( )。 A.每个人是调查单位 B.男性是品质标志 C.年龄是数量标志 D.人均寿命是质量指标 E.人口总数是数量指标 17、在工业普查中( )( )( )( )( )。

A.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B.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 C.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温表 D.工业总产值是统计指标 E.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 18、统计指标按反映现象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 )( )( )( )( )。 A.实体指标 B.时期指标 巳客观指标 D.价值指标 E.时点指标 19、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性质不同分为( )( )( )( )(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E.价值指标 20、产品产量属于( )( )( )( )( )。

A.实物指标 B.客观指标 C.时期指标 D.实体指标 2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 )( )( )。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总数 C.人口密度 D.劳动生产率 E.资金利润率

22、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国民生产总值5000亿元迩缺少下列哪些要素( )( )( )( )( )。

A.指标名称 B.指标数值 C.计算方法 D.时间限制 E.空间限制 23、下列指标中属于流量的有( )( )( )( )( )。 A.国民收入 B.固定资产投资 C.货币支出 D.国民财富 E.固定资产总值 四、名词解释

1、总体

2、总体单位 3、标志 4、指标 5、变量

6、计量水准 7、列名水准 8、顺序水准 9、间隔水准 10、比例水准 11、数量指标 12、质量指标 13、指标体系 15、连续变量

6

16、离散变量 五、简答题

1、计量水准的设计原则。 2、统计指标的设计原则。

3、设计和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 4、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5、比例水准的基本特征。

6、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六、判断题

1、标志和指标都可用数值表示。( )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

3、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而指标则说明总体的特征。( )

4、一般来说,低级测量水准可变换为高级测量水准,而高级测量水准不能变换为低级测量水准。( )

5、对于一个确定的总体,其单位总量是唯一的。( ) 6、产品产量可以是连续变量,也可以是离散变量。( )

7、变量与变量值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8、在一定条件下,指标和标志可相互转化。( ) 9、度量衡单位中的“度”指长度,“量”指体积、容积,“衡”指重量。( ) 10、百分点是指百分率中相当于1%的单位数。( )

11、某市所有职工是一个总体,该市某职工的年龄“27岁”是一个可变的数量标志。( )

12、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数量指标能用数值表示。( ) 13、不变标志是构成总体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是统计研究的对象。( ) 14、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必须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表现或数量标志值。( ) 15、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情况时,统计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

16、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每一个家庭是一个总体单位。( ) 17、职工人数、职工工资均属于离散变量。( )

18、总体有三个人,其月工资分别为445元,650元和951元,则其平均月工资682元是一个指标值。( )

19、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各单位同一标志的标志表现上不应有差异。( )

20、国内生产总值属于流量指标。( )

21、期初人口数是的点指标,本期出生人口数是时期指标。( )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填空题

l、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统计调查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其_______占_______绝大比重的单位。 5、抽样调查又称抽样推断,是指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

7

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_______调查数据从数量上推断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

6、配额抽样的具体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配额抽样,另一种_______配额抽样。

7、统计资料搜集的技术工具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8、调查表的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9、问卷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预先设计的有详细问题及备选答案的供调查_______和_______用的清单。

10、统计资料搜集方案即统计调查方案,是指在正式调查之前,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统计资料搜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_______和_______。 11、统计资料搜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_______和_______。 12、普查是一种_______的________的全面调查。

13、所谓典型调查,是指在被研究总体中,_______地选择一部分有_______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14、典型调查如果选择中等水平的单位作为调查单位称为_______,如果作深入细致的凋查工作,称为_______。

15、抽样调查是指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按照_______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_______进行调查。

历、任意抽样是指调查者依据_______原则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一种_______抽样方式。

17、次级资料搜集的渠道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18、在一份表中只能登记一个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是_______,可同时登记若干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是_______。

19、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_________表搜集资料,调查项目较少时,应采用_______表搜集资料。 二、单选题

1、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中的“全面性”是指( )。

A.调查内容全 B.调查单位全 C.调查时间全 D.调查地点全 2、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3、规定普查的标准时点旨在保证调查资料的( )。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全面性

4、调查几个铁路枢纽站,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5、对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宜采用(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6、统计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是( )。

A.调查单位 B.填报单位 C.调查表 D.调查问卷 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8、某市工业企业1999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0年1月31 日,其调查期限为( )。

8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9、可同时搜集若干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是( )。

A.简单表 B.复合表 C.单一表 D.一览表 10、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 )。

A.收入调查 B.成本调查 C.产量调查 D.资产调查 11、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 )。

A.调查项目(标志)的承担者 B.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 C.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资料的单位 D.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单位 1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 A.是一致的 B.是毫无区别的

C.是无关联的两个范畴 D、一般是有区别的,但有时又是一致的

13、调查鞍钢、武钢、首钢、宝钢、包钢、马钢、攀钢、太钢、本钢等大型钢厂,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4、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5、统计调查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 )。 A.普查与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16、统计调查按其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17、了解某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调查人员到现场进行观察、检验,这种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是( )。

A.直接观察法 B.采访法 C.报告法 D.通讯法 18、下列适宜于连续登记的是( )。

A.产品产量 B.厂房面积 C.职工人数 D.生产设备数 三、多选题

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包括( )( )( )( )( )。 A.准确性 B.总体性 C.及时性 D.同质性 E.系统性(全面性)

2、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统计专门调查的有( )( )( )( )(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3、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 )( )(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4、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代表性调查”的有( )( )( )( )(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5、非概率抽样的具体方式有( )( )( )( )(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判断抽样 D.任意抽样 E.配额抽样

9

6、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包括( )( )( )( )( )。 A.直接引用法 B.间接引用法 C.参考文献查找法 D.直接观察法 E.检索工具查找法 7、普查是一种( )( )( )( )( )。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8、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包括( )( )( )( )( )。 A.参考文献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 C.直接观察法 D.访问法 E.报告法

9、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包括( )( )( )( )( )。 A、原始资料 B、次级资料 C.全面资料 D.综合资料 E、系统资料

10、对某大学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 )( )( )( )。

A、调查对象是该大学 B、调查对象是该校所有在校学生 C、凋查对象是该校每一名学生 D、调查单位是该校每一位学生 E、填报(报学)单位是该大学

11、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 )( )( )(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E、统计报表

12、重点调查( )( )( )( )(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只能是一次性调查 C、可据所有重点单位的数量特征推断总体特征 D、适用于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的对象 E、可以是经常性调查也可以是一次性调查 13、概率抽样调查( )( )( )( )(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不存在抽样误差 C、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D、始终存在抽样误差 E、可用样本指标值推断总体指标值 14、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包括( )( )( )( )( )。

A、直接观察法 B、采访法 C、报告法 D、实验法 E、网络法 15、下列调查中,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 )( )( )( )( )。 A、土地面积调查 B、库存商品调查 C、森林资源调查 D、商品购进调查 E、流动资金调查 16、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指( )( )( )( )( )。 A、需要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全体 B、需要调查的每一单位社会经济现象 C、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资料的单位 D、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

E、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具体单位 1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有( )( )( )( )( )。 A、工业企业设备普查 B、零售商业网点调查 C、人口普查 D、高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E、工业企业普查

10

四、名词解释

1、统计调查 2、普查

3、重点调查 4、典型调查 5、抽样调查 6、统计报表 7、调查表 8、问卷

9、调查时间 10、调查期限 11、任意抽样 12、判断抽样 13、配额抽样

14、独立控制配额抽样, 15、相互控制配额抽样 16、原始资料 17、次级资料 18、调查项目 19、调查对象 20、调查单位 21、单一表 22、一览表 23、重点单位 24、专门调查 25、全面调查 26、非全面调查 27、经常性调查 28、一次性调查 五、简答题

1、统计资料搜集应注意的问题 2、普查应遵循的原则。 3、抽样调查的作用。

4、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5、选择典型单位的原则。

6、次级资料搜集的渠道和方法。 六、判断题

1、统计资料搜集的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采集统计数据。( ) 2、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单位的所有问题都进行调查。( ) 3、统计报表一般都属于全面调查。( )

4、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调查一次,以后不再进行的调查。( )

5、—般来说,掌握了重点单位的基本隋况,就可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

6、通过典型调查,可以研究新生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

11

7、统计调查方式即统计调查方法。( )

8、在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收集调查资料。( ) 9,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始终是一致的。( )

10、调查时间是指一项调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所占用的时间。( )

11、有意识地选取几十块小麦地来估算某县小麦总产量,这种调查方式是典型调查。( )

12、对于工业企业的产品产量适宜采有连续登记。( ) 13、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是工作中的重点。( )

14、要了解某市第二季度棉布生产的基本情况,调查年产量最大的几家棉纺厂,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

15、了解某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调查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观察、检验,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直接观察法。( )

第四章 统计资料整理

一、填空题

l、统计整理是实现对社会经济现象由个别单位的_______到总体_______过渡的必要阶段。

2、统计分组同时具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涵义。 3、统计分组必须贯彻_______和_______两大原则。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_______和划分_______。 5、统计汇总技术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种。

6、频率是指各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任何频率都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1)_______;(2)_______。

7、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个是_______,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_______。

8、次数密度是指异距数列中,各组_______与其_______的比值。 9、频率密度是指异距数列中,各组_______与其_______的比值。 10、 “两头大,中间小”的统计分布称为_______,“两头大,中间小”的统计分布称为_______。

11、统计表从内容上看,由_______和_______两大部分构成。

12、统计表按其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分组的情况不同,可分为简单表、_______和_______。

13、一般来说,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应_______,连续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应_______。

14、累计频数(频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一种是_______。 15、径叶图是一种将_______与_______结合使用的表现统计资料的方式。 16、指标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联系的是_______数列,没有直接联系的是_______数列。

17、宾词是指统计表所要说明的统计指标的_______和_______。

18、按功能作用划分,统计表可分为设计表、_______、整理表和_______四种。 二、单选题

1、统计整理的核心问题是( )。

A.审核 B.分组 C.编码 D.汇总 2、对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体现了( )。

12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被平均的数值是各组的( )。 A.组限 B.组距 C.组中值 D.频数

4、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组成部分称为统计表的( )。 A.主词 B。宾词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5、统计表中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各个统计指标称为统计表的( )。 A.主词 B.宾词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6、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组中值为( )。

A.510 B.520 C.500 D.490

7、对某一总体同时选择三个标志进行复合分组,各个标志所分组数分别分2、4、3,则最后所得组数为( )。

A.3 B.9 C.24 D.27 8、统计资料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是( )。

A.统计表 B.统计图 C.统计报告 D.统计公报 9、划分连续变量组距数列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 A.重叠 B.相近 C.间断 D.不等

10、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 )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 C.分组标志的选择 D.各组界限的划分 11、下面属于变量数列的是( )。

A、学生按班级分组 B、电站按发电能力分组 C、商业企业按所有制类型分组 D、企业按经济部门分组

12、一单项数列中,若某组向上累计频数为80,则说明总体中( )。 A、小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B、等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C、大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D、小于和等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13、异距分组适用于( )。

A、变量值分布较均匀的总体 B、变量值分布不均匀的总体 C、变量值按一定比率变动的总体 D、变量值按一定差率变动的总体 14、成年男性按身高分组一般呈( )。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15、人口死亡率按年龄分组后一般呈( )。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16、利润率按投资额大小分组后一般呈( )。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17、流通费用率按销售规模大小分组后一般呈(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三、多选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 )( )( )( )。 A.设计整理方案 B.审核统计资料 C.统计分组 D.统计汇总 E.表现统计资 2、统计资料表现或陈示的形式有( )( )( )( )( )。 A.统计表 B.统计图 C.问卷

13

D.统计指标 E.统计报告 3、统计分组的作用包括( )( )( )( )( )。

A.划分现象的类型 B.揭示现象的结构 C.说明总体的特征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E.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4、品质数列的编制步骤包括( )( )( )( )( )。

A.选择分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决定数列的形式 D.统计汇总 E.编制统计表 5、编制变量数列的关键有( )( )( )( )( )。 A.确定组数 B.确定组限 C.确定组距 D.确定组中值 E.计算各组频数和频率 6、常用的次数或频率分布图有( )( )( )( )( )。 A.直线图 B.直方图 C.折线图 D.平滑图 E.径叶图

7、次数分布或频率分布的主要类型包括( )( )( )( )( )。 A.钟型分布 B.x2分布 C.F分布 D.U型分布 E.J型分布 8、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包括( )( )( )( )( )。 A.时间长短统一 B.总体范围统一 C.指标内容统一 D.计算方法统一 E.计量单位统一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的构成要素包括( )( )( )( )( )。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列标题 D.指标数值 E.填表说明 10、统计汇总的组织方式有( )( )( )( )( )。 A.手工汇总 B.计算机汇总 C.逐级汇总 D.集中汇总 E.逐级与集中相结合汇总 11、统计分组的关键有( )( )( )( )( )。 A.选择分组标志 B.确定组距 C.确定组中值 D.划分各组界限 E.确定组数 12、统计分组的含义包括( )( )( )( )( )。

A.对个体来说是分 B.对个体来说是合 C.对总体来说是分 D.对总体来说是合 E.对个体来说有分有合 13、下列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 )( )( )(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人口按民族分组 C.人口按地区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专业技术人员按职称分组 14、下列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 )( )( )( )。

A.工人按产量分组 B.职工按工龄分组 C.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D.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 E.专业技术人员按职称分组 15、统计分类标准按适用范围不同分为( )( )( )( )( )。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E.企业标准 16、组中值的计算公式包括( )( )( )( )( )。

L?UiddA.Xi?i B.Xi?Li?i C.Xi?Ui?i

222 14

dd2 E.Xn?Ln?n?1 2217、组距的大小与( )( )( )( )( )。

A.组数的多少成正比 B.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C.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D.全距的大小成反比 E.总体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 四、名词解释

1、统计整理 2、统计分组 3、复合分组 4、分配数列 5、品质数列 6、变量数列 7、空间数列 8、时间数列 9、简单分组 10、全距 11、组距 12、组限

13、频数(次数) 14、频率

15、累计频数 16、累计频率

17、频数(次数)密度 18、频率密度 19、主词 20、宾词 五、问答题

1、统计整理的一般程序。 2、统计分组的含义和作用。 3、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4、空间数列的编制步骤。 5、统计表的构成要素。 6、组距数列的编制步骤。 六、计算题

1、某车间3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单位:台): 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 6 4 4 2 2 3 4 5 3 2 4 3 4 5 3 要求:按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分组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并计算出各组频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D.X1?U1? 15

2、某班50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50 70 71 72 73 73 72 71 60 68 69 70 70 81 82 75 76 78 78 81 81 83 84 86 91 92 96 86 88 84 89 90 92 93 95 78 79 80 76 74 56 72 69 70 80 81 84 48 53 68 要求:按考试成绩分组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并计算出各组频率和组中值。

3、利用第2题的资料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径叶图。

七、判断题 1、统计整理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连接点。( )

2、统计分组就是将统计标志分成若干组。( ) 3、分配数列中,各组频率的和恒等于1或100%。( ) 4、复合分组是指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 5、一般来说,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 6、“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的分组原则适用于所有现象。( ) 7、对于连续型变量一般只能编制组距数列。( )

8、当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时一般应采用不等距分组编制异距数列。( )

9、当标志值中有极值出现时,应使用开口组编制开口数列。( ) 10、主词是指统计表中表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 ) 11、将企业将国民经济部门分组后,可形成变量数列。( ) 12、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唯一依据是分组标志的多少。( )

13、单项数列中,某组的较小制累计频数(次数)是80,这说明总体中小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

14、用组中值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各组组距相等。( ) 15、统计分组对总体和总体单位来讲都是“分”。( )

16、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不论是否经过整理,都能反映总体特征。( ) 17、统计整理的核心工作和关键工作是统计分组。( )

16

18、不管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还是按数量标志分组,都能形成分配数列。( ) 19、不管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还是按数量标志分组,都能形成变量数列。( )

第五章 统计比较分析法

一、填空题

1、统计比较的基本方法通常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2、动态相对指标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3、某现象的某一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4、同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各部分数值相互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_______占_______的比重。 6、基尼系数的取值越接近于_______,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越接近于_______,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7、相对指标一般都采用______的形式来表现,有些特殊的相对数,则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

8、比例相对数一般是一种_______比例,而强度相对数则是一种_______比例。 9、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一般可以互换,因而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 10、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当计划任务是按最低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当计划任务是按最高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

12、结构相对数的取值介于_______之间,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和恒等于_______。 13、国际上通常认为_______人口数占总人口数_______以上者的国家为年轻型人口国家。

14、国际上通常认为_______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_______以上者的国家为老年型人口国家。

15、比例相对数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而比较相对数则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 16、霍夫曼系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工业净产值与_______工业净产值的比值。

17、劳动者负担系数等于_______年龄人口数与_______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二、单选题

1、统计比较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 A.总量指标分析法 B.相对指标分析法 C.平均指标分析法 D.变异指标分析法

2、计算年距增长量或年距增长率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下列哪一因素变动的影响(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随机波动

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仅提高4%,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

A.4% B.50% C.96.30% D.103.85%

4、某厂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

17

A.97.9% B.140.0% C.102.2% D.71.4%

5、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提出的富裕标准是恩格尔系数为( )。

A.30%以下 B.30%—40% C.40%—50% D.50%—59% 6、一般认为,收入分配合理时的基尼系数为( )。

A.0—1 B.0.2—0.6 C.小于0.2 D.大于0.6 7、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的和应( )。

A.等于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小于或等于100% 8、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其霍夫曼系数应( ) A.趋近于1 B.呈稳定趋势 C.呈上升趋势 D.呈下降趋势 9、根据组平均水平或组相对水平计算出的比例相对数是一种( )。

A.结构性比例 B.差异性比例 C.依存性比例 D.关联性比例 10、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通常是计算( )。 A.平均增长水平 B.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 D.增长1%的绝对值

11、反映总体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协调平衡状况的综合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 比例相对数 12、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是( )。 A.系数 B.成数 C.倍数 D.百分点 13、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

A.废品量与产量之比 B.国民收入与人口总数之比 C.积累与消费之比 D.不同国家的粮食产量之比 14、某国某年的钢产量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

A.比较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平均数

15、已知2002年甲国人均粮食产量为1712公斤,乙国为129公斤,甲国为乙国的13倍,以上指标中( )。

A.有两个总量指标,一个相对指标

B.有两个强度相对指标,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C.有两个平均指标,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D.有两个平均指标,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三、多选题

1、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属于两个不同,总体的有( )( )( )( )( )。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动态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2、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 )( )( )(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动态相对数

3、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 )( )( )。 A.全国人均国民收入 B.某地区人口密度 C.某市人口就业率 D.某单位职工平均工资 E.某省人口出生率 4、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包括( )( )( )( )( )。

A.保持分子与分母的可比 B.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C.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

18

D.各种相对指标结合应用 E.与定性分析结合应用 5、分子、分母属于同类现象对比的相对指标有( )( )( )( )(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6、下列属于同一时期指标值对比的相对指标有( )( )( )( )(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7、比较相对数可用于( )( )( )( )( )。

A.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水平之间的比较 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 C.不同时期水平的比较 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 8、强度相对指标可作用于( )( )( )( )( )。 A.经济实力 B.经济效益 C.普遍程度 D.服务状况 E.密度和强度

9、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资金利税率 B.流通费用率 C.人口密度 D.人口出生率 E.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0、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对比基数从形式上说有( )( )( )( )(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总体指标 E.样本指标

11、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包括( )( )( )( )( )。 A.水平法 B.方程法 C.累计法 D.几何平均法 E.最小平方法 四、名词解释

1、相对指标 2、百分点 3、动态相对数

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5、结构相对数 6、比例相对数 7、比较相对数 8、强度相对数 9、恩格尔定律 10、恩格尔系数 11、基尼系数 12、霍夫曼系数

13、增长1%的绝对值 五、简答题

1、相对指标的作用。

2、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3、结构相对指标的作用。 4、比例相对指标的特点。 5、比较相对指标的特点。

19

6、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 7、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

8、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六、计算题

1、某公司所属甲、乙、丙三个工厂有关资料如下表: 工厂名称 2000年实际产计划数值(万元) (万元) 90 100 150 230 2001年产值 比重(%) 实际数(万元) 100 比重(%) 甲 乙 丙 Σ 计划完成程度(%) 100 95 2001年产值为2000年产值的百分比(%) 240 450 要示:依据表中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填写表中空白处数值。

2、我国人口和国土面积资料如下表: 单位:万人 项目 1982年 1990年 人口总数 101654 114333 其中:男性 53352 58904 女性 49302 55429 又,我国国土面各为960万平方公里。 要求:根据表中资料计算全部可能的相对指标。

3、某产品“九五”计划规定,最后的产量应达到54万吨,各年实际产量如下表: 时间 产量 (万吨) 1996年 40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1997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43 20 24 11 11 12 13 13 14 14 15 要求:计算该产品产量“九五”计划完成百分数,并计算提前完成“九五”计划的时间。

20

4、(1)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期增长5%,试计算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期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本为372元,试计算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2)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实际为年年的114%,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

(3)某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完成102%,这一年劳动生产率为2000年的107%,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2000年增长百分数。

5、某市某年城镇居民收入抽样调查资料如下表: 按人均收入分组(元) 人口比重(%) 收入比重(%) 2500以下 8.2 3.4 2500-3500 20.7 13.6 3500-4500 42.2 29.2 4500-5500 17.0 20.2 5500以上 11.9 33.6 100.0 100.0 Σ 要求:计算该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

6、某地某年各县有关经济指标如下表: 项目 甲县 乙县 丙县 丁县 戊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4899 6511 5227 6818 4264 职工平均工资(元) 6567 6846 7222 8143 6158 农民人均收入(元) 2567 2871 2933 4532 2751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4533 5234 5855 8205 5648 人均储蓄额(元) 3822 4810 4280 7438 3112 要求:通过计算综合比较相对数(以甲县经济指标值为100)对该地各县经济实力进行排序。

21

7、湖南省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资料如下表: 年份(年) 其中:食品支出(元)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生活消费支出(元) 3886.00 4098.00 4137.20 4371.00 4800.00 5218.80 5546.20 5574.72 1898.10 1986.60 1972.80 1907.60 1942.20 1943.60 1943.60 1985.88 要求:计算湖南省城镇居民各年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系数,并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贫富标准,指同到2002年底,湖南城镇居民的生活整体上已达到什么水平。

8、某地“九五”计划规定,整个“九五”期间应完成基建投资80亿元,各年实际完成情况如下表: 时间 基建投资(亿元) 1996年 1997年 22 18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5 9 4 8 3 7 10 6

要求:计算该地基建投资“九五”计划完成百分数,并计算提前完成“九五”计划的时间。

七、判断题

1、相对指标是指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得之比值或比率。( ) 2、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找到对比的基础。( ) 3、计划完成百分数大于100%,就表示超额完成计划。( ) 4、恩格尔系数的大小与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成正比。( ) 5、基尼系数的大小与收入(或财富)分配的均等程度成正比。( ) 6、霍夫曼系数的大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成正比。( ) 7、全国人口出生率是一个强度相对数指标。( )

8、在一定条件下,比较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可相互转化。( )

9、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就业率的提高,劳动者负担系数将呈上升趋势。( ) 10、比例相对指标是一种结构性比例,而强度相对数则是一种依存性比例。( ) 11、某企业生产某型号电视机,本年计划每台成本降低4%,实际降低了5%,则其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为98.96%。( )

22

12、生产工人人均产值(量)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 13、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

14、某企业产值计划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04.55%。( )

15、每千个居民拥有的医生数属于逆指标。( ) 16、产品合格率属于结构相对数。( ) 17、男女性别比属于结构相对数。( )

第六章 变量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变量数列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测度与_______测度。 2、算术平均数是_______与_______对比所得之比值。

3、调和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_______的算术平均数的_______。

4、对于加权算术平均数,由于各组标志值的频率不同,所以平均数同时受_______和_______两个因素的影响。

5、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和为_______,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和为_______。

6、变量值的方差等于其平方的_______减去其_______的平方。 7、全距是变量数列中_______与_______之差,又称极差。

8、根据方差的分解定理(加法定理)有:一个分组数列的总方差,等于其各组_______的平均数与其_______的和。

9、成数P的平均数为_______,方差为_______。

10、当成数为0或1时,其方差有最小值为_______;当成数为0.5时,其方差有最大值为_______。

11、根据标志值的大小而计算出来的平均数称为______________,根据标志值的位置而确定的平均数称为_______。

12、权数对平均数起权衡轻重的作用,不取决于它的________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_______。

13、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需用_______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其前提是各组变量值在其所在组内是_______分布的。

14、几何平均数最适宜于求数列的_______和_______。

15、对一组变量值而言,若同时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则其中最大者是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

16、中位数是变量数列居于数列_______的变量值,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_______的变量值。

17、标志变异指标值越_______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_______,事物或现象的变动就越均匀。

18、统计上为消除X对X的正负离差相互抵消为0的不利影响,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二、单选题

1、反映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是(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标志变异指标 2、反映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是( )。

23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标志变异指标 3、比重权数也叫相对权数,指的是( )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动态相对数 D.结构相对数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被平均的数值是( )。 A.组限 B.组距 C.全距 D.组中值

5、用组中值作为被平均数值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其假定条件是( )。 A.总平均数与组平均数相等 B.各组平均数相等 C.各组平均数与其组中值相等 D.各组组中值相等 6、如果一组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7、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已知2000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820元和900元,又知2001年甲车间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比重上升,乙车间的下降。若2001年两车间工人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将(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升降不定

8、某生产小组有35名工人,每人生产的产品数量相同。其中有13人每件产品耗时8分钟,16人每件产品耗时10分钟,6人每件产品耗时5分钟。计算该小组工人平均每件产品耗时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调和平均法 D.加权调和平均法

9、某老人院里11位百岁老人的年龄分别是:101、102、110、105、102,据此计算的结果是( )。

A.X=Me=Mo B.Mo>Me>X C.Me>X>Mo D.X>Me>Mo 10、已知三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5%、90%和95%,则其平均合格率为( )。 A.89.9% B.90% C.89.81% D.68.40% 1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意义不同 B.计算条件不同 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计算结果不同 12、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222222??组间??组内??组间??组内A.?总 B.?总

222222??组间??组内??组间??组内C.?总 D.?总

13、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

其末组组中值为( )。

A.520 B.510 C.500 D.490 14、在标准正态分布条件下,有( )。

A.X=Me=Mo B.Mo>Me>X C.Me>X>Mo D.X>Me>Mo 15、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和为( )。 A.0 B.1 C.最小 D.最大

16、加权算术平均数( )

A.只受各组变量值的影响 B.只受各组频数(频率)的影响 C.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D.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17、如果众数组前后两组的频数相同,则( )。 A.众数等于众数组下限 B.众数等于众数组上限 C.众数等于众数组组中值 D.众数等于中位数 18、根据同一资料计算出的X、H和C有( )。

A.H≤G≤X B. H≤X≤C C.X≤G≤H D.G≤H≤X

24

19、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 A.X B.H C.Mo D.Me

20、A、B两个总体,若A的平均数大于B的平均数,且A的方差等于B的方差,则( )。

A.A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B.B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不能判断哪个平均数代表性大

2l、用标准差系数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主要消除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总体标志总量 B.总体单位总量 C.总体标准差 D.总体平均数 22、平均差的主要缺点是( )。

A.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计算太复杂

C.不适合代数方法的演进 D.未将全部标志值考虑进来 23、下列变异指标中,消除了量纲影响的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4、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5、是非标志标准差的最大值为( )。

A.0.5 B.0.25 C.1 D.0.75 26、下列分布中,集中度最大的是( )。

27、下列分布中,离中度最大的是( )。 三、多选题

1、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有( )( )( )( )(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调和平均数 D.中位数 E.几何平均数

2、下列平均数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有( )( )( )( )(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调和平均数 D.中位数 E.几何平均数 3、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包括( )( )( )( )( )。

?XNA. B. C.n?X

1N?X1?XFD. E.?X?

?f?F4、下列指标中,反映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有( )( )( )( )( )。 A.众数 B.全距 C.平均差 D.标准差 E.中位数

5、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有( )( )( )( )( )。

A.各组频数相等 B. 组变量值相等 C.各组频率相等 D.行组次数为1 E.各组频率为1 6、成数P的方差可表示为( )( )( )( )( )。 A.P B.Pq C.P(1-P) D.Pq E.P(1?P)

25

7、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包括( )( )( )( )(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8、变量数列分析的作用包括( )( )( )( )( )。 A.认识作用 B.比较作用 C.数量标准作用 D.推断作用 E.同度量作用

9、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众数的方法包括( )( )( )( )( )。 A.金氏插值法 B.水平法 C.切伯插值法 D.累计法 E.皮尔逊经验法 10、变量值方差的计算公式包括( )( )( )( )( )。

?|X?X|?(X?X)2f?(X?X)2A. B. C.

?fNfD.?(X?X)2 E.X2?(X)2

?f11、平均指标的作用包括( )( )( )( )( )。

A.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 B.反映变量值分析的集中趋势 C.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D.可反映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一般水平 E.可反映现象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一般水平 12、下列属于数值(计算)平均数的有( )( )( )( )(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13、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包含有( )( )( )( )( )。 A.分子与分母属于同一总体 B.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 C.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 D.分子附属分母 E.分子与分母都是总体标志总量

1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应具备的条件有( )( )( )( )( )。 A.权数与标志值的乘积等于标志总量 B.权数一般为标志值的承担者 C.权数与标志值的乘积有经济意义 D.权数一定是总体单位数 E.权数一定是单位数比重

a15、若C?,则有( )( )( )( )( )。

b?a?cbA.若已知c和a,则C? B.若已知c和b,则C?

a?b?c?b?caC.若已知c和a,则C? D.若已知c和b,则C?

b?a?bcE.若只知c,则C?n?c

16、几何平均法主要适用计算( )( )( )( )( )。 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 B.具有等比关系的数列

C.变量值的代数和等于总速度的现象 D.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现象

E.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现 17、中位数的特征包括( )( )( )( )( )。

26

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 B.根据全部变量值计算 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D.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E.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影响

18、在偏斜适度时,X、Mo和Me之间有( )( )( )( )( )。 A.X、Mo和Me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B.X、Mo和Me间不存在任何联系

C.X=Mo=Me D.Mo=3Me-2X E.Me=3Mo-2X 19、应用平均指标时应注意( )( )( )( )( )。 A.总体的同质性 B.极端值的影响

C.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D.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E.将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

20、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包括( )( )( )( )( )。 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B.说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C.说明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D.说明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E. 反映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均匀性、均衡性和稳定性 四、名词解释

1、平均数 2、算术平均数 3、调和平均数 4、几何平均数 5、众数 6、中位数 7、四分位差 8、全距 9、平均差 10、方差 11、标准差 12、成数 13、偏度 14、峰度 五、简答题

1、变量数列分析的原则。 2、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

3、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4、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5、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 6、变量数列分析的主要内容。 7、变量数列分析的作用。

8、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的种类。 六、计算题

1、已知甲、乙两个班组各10名工人日产量(件)如下: 甲组:24 26 32 34 34 35 37 38 42 44 乙组:28 30 31 33 33 34 36 38 40 42

要求: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工人日产量的平均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

27

准差系数,并通过标准差系数的大小比较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日产量代表性的大小。

2、某车间工人操作机床台数资料如下表: 按操作机床台数分组(台) 5 6 7 Σ 各组工人数占工人总数比重(%) 10 60 30 100 要求:计算该车间工人操作机床台数的平均数、平均差和标准差。

3、已知甲、乙两农贸市场某种农产品分等级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产品等级 甲 乙 丙 Σ 成交价格(元/公斤) 1.2 1.4 1.5 —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1.2 2.8 1.5 5.5 乙市场成交量(万公斤) 2 1 1 4 要求: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农贸市场哪一个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两市场平均价格不一致的理由。

4、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已知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93%和98%。要求:计算该零件在各道工序的总合格率和平均合格率。

28

5、某商业局系统所属20个商店2000年的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资料如下表: 按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Σ 企业数(个) 组销售额(万元) 3 4 8 5 20 459 648 1380 943 3430 组流通费用率(%) 14.6 13.2 12.0 11.0 — 要求:计算该系统所属商店的平均流通费用率和销售额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数。

6、(1)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求标准差;

(2)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求标准差系数;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求平均数; (4)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求变量值对90的方差; (5)设y = x ± a,若?y=28,求?x; (6)设y = 0,若?y=12,求?x。

7、已知某企业某年某月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数(个) 生产工人数(人)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Σ

5 7 10 2 1 25 70 100 150 30 16 366 29

要求:计算该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的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8、某农贸市场某种蔬菜早市、中市和晚市的价格(元/公斤)分别为0.5、0.45和0.30。要求计算:(1)早、中、晚销售量相同时的平均价格;(2)早、中、晚销售额相同时的平均价格。

9、设甲县农民人均收入为5880元,标准差为680元,农业人口为88.2万人;乙县农民人均收入6240元,标准差860元,农业人口89.50万人。要求:计算甲、乙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系数。

10、某公司所属生产同种产品的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企业名称 工人人数(人) 产量(吨) 总成本(万元) 甲 500 32500 169 乙 550 38500 192.5 丙 650 46800 257.4 Σ 要求计算: (1)各企业及全公司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成本;

(2)各企业劳动生产率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增加的产量; (3)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节约的资金。

11、在过去的5年中,某国因受严重通货膨胀的困扰,银行为吸收存款而不断提高利率,5年的年利率分别为25%、100%和15%。问:(1)若存入1000美元,按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率,则第5年末的实际存款额为多少?(2)若存入1000美元,按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利率,则第5年末的实际存款额为多少?

30

12、某工厂某月采购了某材料四批次,每批次采购资料如下表: 采购批次(批) 1 2 3 4 Σ 采购价格(元/千克) 35 40 45 50 — 采购金额(元) 98000 20000 144000 500000 要求:计算四个批次采购价格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13、已知甲班5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为80分,标准差为10分,又知乙班成绩资料如下表: 按成绩分组(分) 学生人数(人) 60分以下 3 60-70 10 70-80 20 80-90 15 2 90分以上 50 Σ 要求: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的大小。

14、设甲、乙两钢铁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表:

单位:吨 1 2 3 4 5 6 7 8 9 10 供货日期 甲企业 260 260 180 180 190 300 300 300 230 260 供货量 乙企业 150 150 170 180 190 190 180 160 160 170 要求: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企业的供货哪一个更均匀一些。

15、某农科院研究出A、B两个水稻新品种,分别在5个生产条件相同的地块上试种,已知A品种亩产量的平均数为500公斤,标准差为35公斤。B品种有关资

31

料如下表: 亩产量(公斤) 播种面积(亩) 350 9 450 13 560 15 500 13 600 10 60 Σ 要求:通过计算比较A、B两个品种哪个的产量较稳定,更具有推广价值。

16、已知甲、乙两乡某年小麦生产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乡名 甲 乙 平均亩产(公斤) 亩产标准差(公斤) 播种面积(亩) 450 480 40 50 20,000 15,000 要求:计算甲、乙两乡小麦亩产量的平均数、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平均数。

七、判断题

1、平均数可以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

2、算术平均数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的一种平均数。( )

3、根据分组数列计算出的平均数只是原来平均数的一个近似值。( 4、对一组变量值而言,总有X≥G≥H。( )

5、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在权数相等时的一个特例。( )

6、对于同一原始资料而言,采用f作为权数与采用f/∑f作为权数计算出的平均数总是相等的。( )

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 8、标志变异指标值的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成正比。( 9、成数的平均数就是成数本身。( )

10、当总体呈右偏(正偏)分布时,有X>Me>Mo。( )

11、若各组标志值不变,而每组频数均增加10%,则标志值的平均数也增加10%。( )

12、在标准正态分布下,有X=Me=Mo。( ) 13、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

32

( )

14、算术平均数总是大于众数。( )

15、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与变量值中的极值无关。( ) 16、若A、B、C三个企业去年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85%、100%和115%,则其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

17、几何平均数不易受数列中极端值的影响。( )

X 18、若平均数为X,标准差为σ,则标准差系数为V?。( )

?19、所有标志变异指标中,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全距。( 20、是非标志标准差的最大值为0.25。( )

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时间数列是由相互配对的两个数列构成的:一个是反映_______变化的数列,一个是反映_______变化的数列。

2、增长量按其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平均增长量的计算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不同方法。 4、年距增长量_______—_______。

5、发展速度按其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称为_______;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称为_______。

7、增长速度是_______与_______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的百分数或倍数。

8、年距发展速度=_______÷_______。 9、年距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_。

10、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法。

12、用同季(月)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法。 13、发展水平按对比关系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14、平均发展水平又称为_______,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各期发展水平求得的_______。

15、逐期增长量_______等于累计增长量,相邻两个累计增长量的的影响,正确反映现象的_______。

16、计算年距增长量的目的在于消除_______

17、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18、增长1%的绝对值是_______与_______之比,用以说明增长速度与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19、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理论依据是总发展速度不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_______,而等于其_______。

20、利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一般来说,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多,移动平均数的跨越时间就越_______,所揭示的长期趋势也就越_______。 二、单选题

1、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各个逐期增长量的( )

33

A.和 B.差 C.积 D.商

2、计算年距增长量的目的在于消除下列哪一因素变动的影响(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随机波动 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 A.和 B.差 C.积 D.商 4、根据时期数列求平均发展水平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调和平均法 D.加权调和平均法

5、根据间隔相等的非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f?af?a?aA. B. C. D.

?f?fnn6、下列时间数列中,各期指标值可直接相加的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数列 D.平均数数列 7、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a?a?aA. B. C. D.

?b?b?b?b8、现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趋势是(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随机波动 9、以年度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动是(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随机波动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球比增长速度( )。

A.年年下降 B.年年上升 C.年年相同 D.升降不定 11、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产量( )。

A.年年减少 B.年年增加 C.保持不变 D.增减不定

12、移动平均法之所以能用来测定长期趋势,是因为由移动平均数形成的新数列剔除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短期偶然因素 B.短期基本因素 C.长期偶然因素 D.长期基本因素

13、计算移动平均数所采用的移动平均项数越多,则数列所表现的下列哪一因素值就越明显。(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随机波支动 14、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趋势线能使下列哪一项为最小( )。

?)2 C.?(Y??Y)2 D.?(Y?Y?)2 A.?(Y?Y)2 B.?(Y?Y 15、用几何平方法计算的平均速度( )。

A.只受a0的影响 B.只受an的影响

C.同时受ao和an的影响 D.同时受ao、a1、a2??a(n-1)、an的影响 三、多选题 1、时间数列发展水平按其在数列中所处位置不同分为( )( )( )( )( )。

A.基期水平 B.报告期水平 C.最初水平 D.中间水平 E.最末水平

34

2、求平均发展水平的公式包括( )( )( )( )( )。

?af?a?aA. B. C.

?fnn?af?aD. E.

?fn3、求平均速度的公式包括( )( )( )( )( )。

aA.nn B.n?X C.nR

a0D.n?X E.X?(X)2?(X)3??(X)n??aa0

4、时期数列的特点包括( )( )( )( )( )。 A.各期指标值都为时期数 B.各期指标值不能相加

C.各期指标值可以相加 D.各期指标值是连续登记的结果 E.各期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 5、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包括( )( )( )( )( )。 A.发展水平 B.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平均增长水平 E.增长1%的绝对值 6、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 )( )( )( )。 A.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调和平均法 D.方程法 E.上下四分位法

7、影响时间数列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 )( )( )( )(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随机波动 E.时间变动

8、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 )( )( )( )( )。 A.时距扩大法 B.同季(月)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直接观察法 E.趋势模型法 9、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通常有( )( )( )( )( ) A.同季(月)平均法 B.序时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高次方程法 E.趋势与季节模型法 10、测定循环变动的方法主要有( )( )( )( )( )。 A.直接观察法 B.间接推算法 C.时间数列分解法 D.趋势与循环模型法 E.发展速度分析法 11、构成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有( )( )( )(

A.变量值 B.频数(频率) C.时间 D.空间 E.指标值 12、时间数列按其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 )( )( )( )。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空间数列 E.时空结合数列 13、时点数列的特点包括( )( )( )( )( )。 A.数列中各项指标值可以相加 B.数列中各项指标值不能相加 C.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 D.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E.数列中各项指标值是通过间断登记取得的。

35

14、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公式包括( )( )( )( )( )。

?(ai?a0)?(ai?ai?1)?(an?a0)A. B. C.

nnn

2?(ai?a0)?(ai?a0)D. E.

n(n?1) n(n?1)四、名词解释题

1、发展水平 2、平均发展水平 3、增长水平 4、年距增长量 5、发展速度 6、增长速度

7、增长1%的绝对值 8、长期趋势 9、季节变动 10、循环变动 11、随机波动 12、逐期增长量 13、累计增长量 14、环比发展速度 15、定基发展速度 16、环比增长速度 17、定基增长速度 18、平均发展速度 19、平均增长速度 20、年距发展速度 21、年距增长速度 22、平均增长水平 五、简答题

1、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别。 3、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4、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应注意的问题。 5、循环变动分析的作用。

6、影响时间数列水平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7、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8、时间数列的作用。 六、计算题

1、我国1990-1995年间各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如下表: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年 份 21618 26638 34634 46759 58478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18548 要求计算“八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年平均发展水平;(2)年平均增长水平;(3)年平均发展速度;(4)年平均增长速度。

36

2、我国1990-1995年间各年的出口总额如下表: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年 份 621 718 849 918 1210 1488 出口总额(亿美元) 逐期增长量(亿美元) 累计增长量(亿美元)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增长1%的绝对值(亿美元) 要求:(1)计算并填写表中空白。 (2)计算“八五”期间我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水平,总发展速度、总增长速度、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3、某工业企业2000年下半年各月的总产值和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72 75 76 85 90 110 总产值(万元) 800 810 810 830 850 900 月初职工人数(人) 又,该企业十二月末的职工人数为910人。要求计算该企业2000年下半年:(1)人均总产值;(2)平均每季人均总产值;(3)平均每月人均总产值;(4)平均每天的人均总产值。

4、已知甲、乙两省某种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年 份 甲省产量(万吨) 4567 5361 6483 7060 8716 40044 42904 45995 49100 51900 乙省产量(万吨) 要求:(1)分别计算甲、乙两省该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2)若今后两省仍

37

按所求平均速度发展,试计算多少年后甲省可赶上乙省产量;(3)若甲省想在今后15年内赶上乙省,则其平均发展速度应为多少(乙省速度不变)?

5、我国1985-1997年间有关年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资料如下表: 1985 1988 1990 1993 1995 1997 年 份 9949 11/828 14071 16851 18375 年末从业人员数(万人) 8350 要求:计算我国1986-1997年间平均每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

6、我国1992-1997年间各年从业人员资料如下表: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年 份 年末从业人员数(万人) 65554 66373 67199 67947 68850 69600 14071 15456 16851 17901 18375 其中:第三产业(万人) 12979 要求:计算我国1993-1997年间平均每年第三产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比重。

7、某农产品在甲、乙两市场的价格资料如下表: 日 期 甲市场价格(元/斤) 乙市场价格(元/斤) 一月一日 1.80 1.86 二月一日 1.76 1.80 三月一日 1.78 1.90 四月一日 1.76 1.88 又,该产品第一季度在甲、乙两地的成交额分别为45万元和25万元。要求:(1)分别计算该产品第一季度在甲、乙两市场的平均价格;(2)计算该商品第一季度在甲、乙两市场的总平均价格。

8、某地1996-2000年各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表: 年份 产量(万吨) 1996 320

38

1997 330 1998 345 1999 358 2000 370 ∑ 要求: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该地粮食产量的直线趋势方程(以1995年为时间原点),并据此预测该地2005年的粮食产量。

9、某地区1994-1998年间各年分季度的旅游业产值如下表: 产 值 ( 季 份 百 一 二 三 四 万 年 份 元 )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5.2 25.4 23.8 26.0 25.1 17.1 18.4 19.4 19.1 18.6 12.6 14.1 13.8 15.7 15.1 19.3 18.9 21.0 21.6 20.8 要求:用同季(月)平均法该地各季度旅游业产值的季节比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即可)。

10、某商场1996-1998年间各年分季度的空调器销售量资料如下表: 年·季 销售量(台) 1996·1 23 1996·2 140 1996·3 219 1996·4 35 1997·1 44 1997·2 200 1997·3 326 1997·4 54 1998·1 55 1998·2 234 1998·3 508 1998·4 62 要求:(1)建立趋势与季节模型;(2)预测该商场2005年各季度的空调器销售量。

39

11、某工厂工人数资料如下表: 月 份 月初工工人数(人) 月平均工人人数(人) 一 500 二 510 三 514 四 526 533 五 549 六 564 七 577 要求:(1)根据各指标值之间的关系填补表中空白;(2)计算该厂上半年及上半年各季度的平均工人人数。

12、某企业某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表: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 份(年) 产量(万台) 120 18 5 — 逐期增长量(万台) 0.28 — 10 累计增长量(万台) 20 — 环比增长速度(%) — 定基增长速度(%) — 增长1%的绝对值(万台) 要求:根据表中各指标值之间的关系填补表中空白。

13、某厂某产品的产量1997年比1995年增长15%,2000年比1997年增长22%,2003年比2000年增长40%,要求计算该厂该产品产量1996-2003年间的:(1)总发展速度;(2)总增长速度;(3)年平均发展速度;(4)年平均增长速度。

14、某地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991-1993年为10%,1994-1998年为15%,1999-2003年为12%。要求计算该地1991-2003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1)总发展速度;(2)总增长速度;(3)年平均发展速度;(4)年平均增长速度。

15、资料同第8题。要求: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该地粮食产量的直线趋势方程(以

40

1998年为时间原点),并据此预测该地2005年粮食产量。

16、某地1995年-2002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如下表: 年份(年) 年人均收入(元) 1995 4700 1996 5060 1997 5250 1998 5480 1999 5860 2000 6260 2001 6830 2002 7370 ∑ 要求: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该地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直线趋势方程(以1998年1999年的交界点为时间原点)并据此预测该地2005年的年人均收入。

七、判断题

1、发展水平一般指时间数列中的绝对数水平。( ) 2、最初水平、中间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划分是绝对的。( )

3、对于在研究期内有升有降、且升降不定的现象,应采用水平法计算其平均增长水平。( )

4、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5、计算平均速度的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现象最后一期的水平。( 6、发展水平只能是总量指标。( )

7、循环变动和季节变动都属于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动。( )

8、对于既受季节变动影响、又受长期趋势影响的现象,应采用趋势与季节模型法测定其季节变动。( )

9、测定季节变动时,至少要有连续两年分季或分月的统计资料。( ) 10、循环变动和季节变动的周期都是固定不变的。( ) 11、逐期增长量的连乘积等于累计增长量。( )

12、增长l%的绝对值等于前一期水平除以100。( )

13、某地各年人均国民收入按年份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数列是平均数时间数列。( )

14、在计算发展速度时,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计算年距发展速度。( ) 15、测定季节变动时,到少要有连续三年分季度或者分月份的时间序列资料。( )

16、某企业生产某产品,若其产量的逐期增长量保持不变,则其环比增长速度

41

也年年相同。( )

17、某企业生产某产品,若其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年年相同,则其逐期增长量年年增加。( )

18、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值不能相加。( ) 19、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的划分是绝对的。( ) 20、逐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为环比增长速度。( )

第八章 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统计指数按所表明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统计指数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统计指数按是否反映现象的动态变化,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度量因素的作用有二,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_______。

5、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有二,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_______。 6、在分组的前提下,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同时受_______和_______两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7、综合指数的特点是_______,平均指数的特点是_______。 8、可变组成指数:_______×_______。

9、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_______作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_______作同度量因素。

10、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称为_______;反映总体各组水平变动对总平均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称为_______。

11、在我国统计实践中,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采用_______指数公式,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采用_______指数公式。

12、在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_______,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_______。

13、加权综合指数的公式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公式一般为拉氏公式_______和_______。

14、指数体系的含义有二:其一是总变动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_______。其二是总变动额等于各因素影响额的_______。 15、指数体系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有因素分析作用、_______作用和_______作用。

16、将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时,应以综合指数公式的_______为权数,将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时,应以综合指数公式的_______为权数。 17、作为综合指数变形应用的加权平均指数的权数有_______总量指标和_______的总量指标两个。 二、单选题

1、将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而编制出来的总指数统称为( )。

A.拉氏指数 D.帕氏指数 C.杨氏指数 D.费氏指数 2、将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而编制出来的总指数统称为( )。 A.拉氏指数 D.帕氏指数 C.杨氏指数 D.费氏指数 3、固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将指数公式中同度量因素的分子与分母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 C.同一时期 D.不同时期

42

4、交叉加权的综合指数又称为( )。

A.拉氏指数 D.帕氏指数 C.马埃指数 D.杨氏指数 5、构成一个指数体系的指数至少有( )。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6、在一个指数体系中,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 A.和 B.差 C.积 D.商

7、在—个指数体系中,对象指数分子与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分子与分母之差的( )。

A.和 B.差 C.积 D.商

8、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公式中的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 C.同一时期 D.不同时期

9、某百货公司本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商品价格上涨11%,则商品销售量增(+),减(—)的百分比为( )。

A.-3% B.-5% C.+4.7% D.+17.7%

10、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15%,单位成本提高10%,则总成本增 (+)、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1.5% B.+4.8% C.+26.5% D.+4.5%

12、某公司所属甲、乙两个分厂,今年与去年相比,由于两个分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使总公司的总平均成本下降了5%,由于产品结构变化使总公司总平均成本增长了10%,则该公司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13.6% B.+15.0% C. -4.5% D.+4.5%

12、某企业职工工资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比上年增长2%,则其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

A.10% B.7.1% C.7% D.11%

?Pq13、在综合指数公式11中,( )。

?P0q0A.P是指数化因素,q是同度量因素 B.q是指数化因素,P是同度量因素 C.P、q都是指数化因素 D.P、q都是同度量因素 14、同度量因素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

A.比较作用和平衡作用 B.比较作用和推算作用 C.平衡作用和加权作用 D.同度量作用和加权作用 15、可变组成指数( )。

A.专门反映组平均水平变动的影响 B.专门反映总体结构变动的影响 C.综合反映组平均水平变动和总体结构变动的影响

D.综合反映组平均水平和总体结构以我睥因素变动的影响

?xf?xf16、若用x表示组平均工资,f表示各组职工人数,则指数11/01反映的

?f1?f1是职工( )。

A.总平均工资的变动 B.总人数变动

C.构成的变动 D.组平均工资的变动 三、多选题

1、总指数的特点有( )( )( )( )( )。

A.绝对性 B.相对性 C.平均性

43

D.综合性 E.代表性 2、广义统计指数包括( )( )( )( )( )。

A.动态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3、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 )( )( )。 A.价格指数 B.产量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销售量指数 E.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4、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有( )( )( )( )( )。

A.基期加权综合法 B.报告期加权综合法 C.交叉加权综合法 D.固定加权综合法 E.连锁替代法 5、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包括( )( )( )( )( )。 A.平衡作用 B.比较作用 C.同度量作用 D.权数作用 E.稳定作用

6、统计指数按其编制方法不同,分为( )( )( )( )( )。 A.简单指数 B.个体指数 C.综合指数 C.总指数 E.加权平均指数

7、指数体系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包括( )( )( )( )( )。 A.推算未知数 B.指导单个总指数的编制 C.为因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D.同度量作用 E.权数作用 8、平均数指数包括( )( )( )( )( )。

A. 可变组成指数 B. 固定构成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 E.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9、下列指数公式中的拉氏指数有( )( )( )( )( )。

?qP?qP?qPA.11 B.01 C.11

?q0P1?q1P0?q0P0?q1P0?q1P1D. D.

?q0P0?q0P010、作为综合指数变形应用的加权平均指数的权数有( )( )( )( )( )。 A.∑qoP。 B.∑qlPl C.qoP0 D.q1P1, E.qlP0

11、指数按其所表明的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 )( )( )(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组(类)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12、编制综合指数的要点包括( )( )( )( )( )。

A. 引入同度量因素 B. 确定指数化因素 C.固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D.选择指数编制方法 E.明确指数的经济意义

13、已知某企业基期销售额100万元,报告期销售额比基期增长14%,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销售额为112万元,则( )( )( )( )( )。

A.销售量增长12% B、价格上涨12% C.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加2万元 D.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加12万元 E.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加20万元

14、指数体系的基本含义(基本原理)包括( )( )( )( )( )。 A.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连乘积 B.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44

C.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几何平均数

D.对象指数分子与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分子与分母之差的连乘积 E.对象指数分子与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他子与分母之差的代数和 15、适用于非全面资料编制的总指数有( )( )( )( )( )。 A.可变组成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结构影响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E.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16、设g表示产量,P表示价格,则在实际应用中,下列式子正确的有( )( )( )( )( )。

?gP?gP?gPA.11B.11 C.01

?g0P0 ?g1P0 D.?g1P0 E.?g1P1?g

0P0?g0P1四、名词解释题

1、广义指数 2、狭义指数 3、综合指数 4、同度量因素 5、平均指数 6、拉氏指数 7、帕氏指数 8、指数体系 9、因素分析 10、指数化因素 11、个体指数 12、总指数

13、数量指标指数 14、质量指标指数 15、定基指数 16、环比指数 17、动态指数 18、静态指数 19、杨氏指数 20、马埃指数

21、费氏指数(理想指数) 22、可变组成指数 23、固定构成指数 24、结构影响指数 五、简答题

1、指数的作用。

2、综合指数的编制要点和原则。

3、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4、指数体系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5、因素分析的步骤。 6、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g0P045

7、可变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的含义及其相关关系。 六、计算题

1、某企业A、B、C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量 单位产品成本(元)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q0 q1 Z0 Z1 (甲) (乙) 件 A 30 36 180 200 B 140 160 190 220 箱 C 100 100 150 160 个 ∑ — — — — — 要求编制:(1)三种产品的产量个体指数和产量总指数;(2)三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个体指数和单位产品成本总指数。

2、某商场甲、乙、丙三种商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量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销售量变动百分比(%)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甲 台 64 78 120 乙 件 266 354 114 丙 箱 150 166 100 ∑ — 要求计算该商甲、乙、丙三种商品的:(1)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总销售额;(2)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销售价格变动而增(+)、减(-)的总销售额。

3、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量(件) 单位成本(元/件) 出厂价格(元/件) 产品名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2,000 2,200 10.5 10.0 12.0 12.5 5,000 6,000 6.0 5.5 6.2 6.0 乙 ∑ — — — — — 要求编制:(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2)以出厂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3)单位成本总指数; (4)出厂价格总指数。

46

4、某企业A、B、C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量 单位成本升(+)、降(-)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幅度(%)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A 公斤 700 800 +5 B 吨 500 450 +3 C 米 400 500 -7 ∑ — 要求:对该企业A、B、C三种产品总成本的变动因素分析。

5、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量(件) 原材料单耗(公斤/件) 原材料单价(元/公斤) 产品名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甲 20 22 5 4 50 58 9 10 8 8 95 100 乙 ∑ 要求:对该企业甲、乙两种产品原材料总消耗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6、某企业有三个车间,2000年和2001年各车间的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表:

职工人数(人)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车间名称 2000年 2001年 2000年 2001年 (甲) 一车间 200 250 4.4 4.5 二车间 160 180 6.2 6.4 三车间 150 120 9.0 9.2 ∑ — — 要求:对该企业三个车间总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7、已知某市1995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00,000万元,2000年增加到584,550万元。又知期间零售商品价格上涨了75%。要求计算该市此期间的:(1)零售量总

47

指数及由于零售量变动而增(+)、减(-)的社会商品零售额;(2)由于零售物价变动而增(+)、减(-)的社会商品零售额。

8、1995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3%。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3%和6.8%。试计算1995年我国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较上年上涨多少?

9、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报告期为7840元,基期为6615元;同期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6.5%。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10、某市职工货币工资报告期为9815元/人,基期为8480元/人;同期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海8.6%。求该市职工实际工资增长率。

11、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基期和报告期分别为182亿元和218亿元;同期生产价格上涨8.4%,人口自然增长率8.2?。求该市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

12、价格降低后花同样多的钱可比原来多购15%的商品,问价格下降多少?

13、某企业职工有关资料如下表: 平均工资(元) 职工人数(人) 按技术等级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1-2级 500 600 50 30 3-4级 700 850 120 180 5级及以上 900 1200 40 50 ∑ — — 要求:对该企业职工总平均工资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48

14、某农产品分等级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销售价格(元/公斤) 销售量(公斤) 产品等级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一等品 26 30 300 500 二等品 24 27 500 900 三等品 20 22 200 110 ∑ — — 要求:对该农产品平均价格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15、某公司所属A、B、C三个分厂有关资料如下表: 利润率(%) 销售额(万元) 分厂名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13 16 1000 1800 15 18 1200 2400 10 12 600 1000 ∑ — — 要求:对A、B、C三厂总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进去因素分析。

16、某商业企业A、B、C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销售额(万元) 销售价格升(+)、降(-)商品名称 幅度(%) 2001年 2002年 (甲) A 40 60 +5 B 80 110 +10 C 30 30 -15 ∑ — 要求计算该企业A、B、C三种商品的:(1)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销售价格变动而增(+)、减(-)的总销售额;(2)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总销售额。

49

七、判断题

1、指数既可表明现象的动态变化,也可表明现象的静态变化。( ) 2、同度量因素只有先发生同度量作用,然后才能发生权数作用。( )

3、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 4、将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应以综合指数公式的分子为权数。( )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可以固定在基期,也可以固定在报告期或某一特定时期。( )

6、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得到的一种总指数。( ) 7、加权平均指数只能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应用。( ) 8、连销替代法适用于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 。 9、结构影响分析法适用于对平均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

10、如果某类商品的销售量下降10%,销售价格上涨10%,则其销售额不变。( )

11、广义指数包括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

12、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叫总指数。( ) 13、统计指数可综合反映现象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1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区别是各自说明数量的多少不同。( ) 15、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本质区别在于各自所固定的同度量因素不同。( ) 16、在分组的前提下,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同时受组平均水平和总体结构两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

?pg17、11反映了质量指标的变动(其中:P为质量指标,g为数量指标,下标

?p0g0和1分别表示基期和报告期。( )

第九章 抽样推断

一、填空题

1、统计推断的两个最基本的又相互联系的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2、从N个总体单位中抽取n个组成样本,有两种抽取方法,即______和______。 3、统计中的误差有两类,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4、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是借助于样本统计量来进行的,有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即______和______。

5、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或分类抽样,它实际上是将______与______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抽样方式。

6、采用等距抽样,必须先对总体各单位按某种标志进行排序或排队,其方法有两种,即______和______。

7、参数是______的数量特征,而统计量则是______的数量特征。

8、抽样误差是指在遵守______条件下所产生的样本指标与相应总体指标的差

5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