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总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 简答: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P69-p70
第一, 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第二, 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第三,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的“家天下”王朝。
第四, 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 简答: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有四个特点: p70-p71 第一, 君主专制体制的时间长。 第二, 权力集中的程度高。 第三, 思想控制方法不同。 第四, 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
3、 简答:与中国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有三个特点: p71-p72
第一, 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第二, 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第三, 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4、 简答:简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对君主权力的影响。 P84
1) 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 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3) 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王权的发挥。
5、 简答:皇权主要包括: p94
1)最高立法权;2)最高司法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 5)最高人事权。 6、简答:简述唐朝统治者针对尚书省权利过大所采取的措施 p120
1)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变成奉行机构。首先是将再向议事之所从尚书省搬出,致使尚书省地位降低。其次是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规定尚书仆射如不加“同三品”、“同平章事”,便不能充当宰相,致使尚书省长官丧失当让宰相的资格,尚书省完全变成奉行机构。第三是尚书省内部进行全力调整,以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群攻,如规定尚书细务属左、右司,大事应奏着才关白左右仆射,使左右仆射的行政权又为其下级官员左右丞所架空。
2)提高中书、门下两省地位。首先是将宰相议事之所迁往门下省,宁改称政事堂,后又迁往中书省,此举提高了中书、门选两省的地位。其次是扩大了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中书舍人对口处理上述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
其中兼草诏旨的“知制诰”幼犬封还尚书仆射的进呈文件,并有权参与宰相会议。
7、简答:简述隋唐对钱袋地方政府行政图纸调整的主要内容
1)对地方在行政层级进行调整。监狱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州郡设置的失控而造成中央对地方管理难以应付的历史教训,隋唐支出将与地方管理的周均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2)消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隋唐以前,地方长官由自辟属吏的权利,佐官属吏与主官之间关系亲密,其权势甚至超过中央直接委派的官员。一旦出现割据局面,这些属吏很快就可转变为割据着的政府班子。隋统一中国后,为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了地方自薜属吏的制度,将管理的任免权一律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清华了中央集权,地方的自主权则大为缩小。
8、简答:简述隋唐时期行政监督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监察机构的主见健全和监察职责的日益分明。 2)对监察官员任用的特殊程序。 3)分道巡察和分察尚书制度的确立。
4)参与司法审判。 5)多种地方监察形
式的并存。
9、简答:简述隋唐确立科举制有何意义
1)隋唐废除了门阀政治下的玄关制度——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所谓科举,即通过分科阿克哦是选拔人才,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有本质区别。
2)在科举制度下,士人可不必经举荐二而直接报名参加考试,由国家择优录用,这该变量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状况,既有利于网罗治国安邦所需要的人才,也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需要。
1、论述:浅述中国古代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 P74-p75
第一,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这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在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这种管理管理制度从结构上讲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官员的录用管理;二是官员的行为管理;三是官员的待遇管理。
第二, 监察制度的相对完善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康。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以及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 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时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