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配效应
(1)固定收入者受损,变动收入者获益。 (2)债权人受损,债务人获益。
(3)利于实物资产拥有者,不利于现金、政府债券拥有者。
注意:通胀的影响属于自发效应,并非有意识地把一部分人的收入转为另一部分人的收益;且家庭拥有多种角色,通胀的对各种角色的影响在家庭中会被抵消而弱化。
2.产出效应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能够带来产出和就业增加。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会导致失业增加。 (3)超级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崩溃。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和改造过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 失业率u —— 货币工资增长率w (反向变动)
工资增长率=(本月工资率—上月工资率)/上月工资率x 100%
工资出现正增长——经济社会中人们收入普遍增加——消费需求增加——消费品生产规模扩张——投资需求增加——资本品生产规模扩张——对劳动需求扩张——失业减少
(二)改造过的菲利普斯曲线(新古典综合派塞缪尔森提出)
1.依据:由于通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0时,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
2.函数表达:π= —ε(u—u*)
其中,u是实际失业率,u*是自然失业。 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 3.图示
4.政策含义与政策运用
(1)含义:由于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工资增长率,政策实施者可以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来降低失业率或降低通胀率来提高就业率等多种选择
(2)运用:首先要确定社会临界点和安全区域,其次看经济社会实际π和u是否落在安全区域内,如果是,则政府不需要实施经济政策,如果不是,政府政策实施者根据失业率和通胀之间的必然关系选择经济政策。
29
注意:高通胀率,低失业率,有利于穷人;高失业率,低通胀率,有利于富人。因此,临界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整个经济社会穷人和富人所能接受的极限。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