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业状况实践调查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待成绩中,差的学生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他们想错了不随便批评责备,对一些不肯动脑想问题的学生,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学习动机积极正确,才能促进学生进步,更好的掌握知识。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你们的学习动机是什么”时,约85%的学生表示,学习动机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考上好的中学,考上好的大学,最后能找个好的工作,10%的学生指出自己的学习动机就是家长的督促,而前面提到的85%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无疑代表了一个社会共识——“学而优则仕”。这样的动机没有本质上的错误,但是过于被动,学生很容易因频繁的考试打消积极性,形成越考越差的恶循环,给学生造成学习负担,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摆正学习动机,让他们明确,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给未来打基础,使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努力通过课堂教学等途径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乃至以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4.小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和评价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古至今,老师作为传播知识的火炬手,开启智慧的灵魂工程师,深深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敬仰,在学生眼里,老师不仅是辛勤的园丁,更是博学的智者。在我所调查的小学生中,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老师就是教授我们新知识,规范行为,

9

交给我们做人道理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在学生眼中,老师都是被尊重被服从的对象。当要求学生对老师做出评价时,学生的评价比较感性,一个老师漂亮或者帅气往往就会让学生喜欢,一个老师批评一句就会让孩子不喜欢。一些副科相对主科学习压力小一些,可能孩子就会觉得副科的老师好,一些科目的老师要求严格,对学生施加压力大,孩子就会觉得老师不近人情。小学生虽然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但并不缺乏是非观。因此,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告诉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评价标准,这样,小学生就可以正确的评价老师的好坏,营造和谐的师生气氛。

5.小学生的学习期望

很多学生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设想自己如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而这种愿望实际上就是学习期望的通俗概念。期望值越高,学习的压力和焦虑就越大,期望值低于自己的实力,起不到激励自己学习的效果。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最佳期望值,为自己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期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生在表述自己的学习期望时,“取得一个好成绩”是大家最迫切的愿望,但是,处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全面,往往不容易提出一个合理的学习期望,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目标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前进,反而会使学生因长期打不到目标而自卑,气馁,甚至对学习失望,增加学习负担。因此,小学生应当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合理的学习期望。

合理的学习期望应当是一个略高于自己现有的学习水平,通过自

10

己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希望,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合理的学习期望应当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和谐统一。 多于班级同学交往,建立良好的友谊,让友谊自然而和谐的渗入我们的学习中,积极参加集体的学习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准确的找准自己的位置,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期望。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了解到,虽然教育部门已经强调减负,但是出于各方面的因素,加上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制度,减轻学习负担并非一日之举,而且,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力量的努力。希望祖国的花朵能在更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网《谈小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

中国知识网《小学生志向和学习兴趣的调查——学习动机研究之一》 三门新闻网《关注小学生学习负担调查》

1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