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题跋全文

秦少游言:“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四十、题李伯祥诗

昝山老道士李伯祥好为诗,诗格亦不甚高,往往作奇语,如夜过修竹寺,醉打老僧门之句,皆可爱也,余幼时尝见余,叹曰:“此郎君贵人也。“不知其何以知之。

四十一、记白鹤观诗

昔游忠州白鹤观,壁上高绝处有小诗,不知何人题也,诗云:“仙人未必皆仙去,还在人间人不知,手把白髦从两鹿,相逢聊问姓名谁?”

四十二、题张子野诗集后

张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波耳。华州西溪云:“浮萍破处见山影,愁侣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若此之类,皆可以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称其歌词。昔周肪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人但知有周肪士女,盖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元袥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四十三、记里舍联句

幼时里人程建用杨咨舍弟子由会学舍中,大雨联句六言,程云:“庭松偃仰如醉。”杨即云:“夏雨凄凉似秋。”余云:“有客高吟拥鼻。”子由云:“无人共喫馒头。”坐皆绝倒。今四十余年矣。

四十四、题梅圣俞诗后

驿使前时走马回,北人初识越人梅,清香莫把酴醚比,只欠溪头月下杯。梅梅丈长身秀眉,大耳红颜,饮酒过百盏,辄正坐高拱,此其醉也。吾虽后辈,犹及与之用旋,览其亲书诗,如见其抵掌谈笑也。

四十五、书昙秀诗

予在广陵,与晁无咎昙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予醉卧舟中,昙秀作诗云,“扁舟乘兴到山光,古寺临流胜气藏。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予和云:“闲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梦回舍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予昔对欧阳文忠公诵文与可诗云:“美人却扇坐,羞落林下花。”公云:“此非与可诗。世间元有此句,与可拾得耳。”后三年秀来惠州见余,偶记此事。

四十六、书迈诗

儿子迈幼时尝作林禽诗云:“熟颗无风时自脱,半腮迎日斗先红。”于等辈中亦号有思致者。仅已老,无他技,但亦时出新句也,尝作酸枣尉,有诗云:“叶虽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亦可喜也。

四十七、跋黔安居士渔父词

鲁直作此词,清新妍丽,问其得意处,自言以水光山色,替却玉肌花儿,此乃真得渔父家风也,然才出新妇矶,又入女儿浦,此渔父无,乃大澜浪乎。

四十八、书罗浮五色雀诗

罗浮有五色雀,以绛羽为长,馀皆从之东西,俗云有贵人入山则出,余安道有诗云:“多谢珍禽不随俗,谪官犹作贵人看。”余过南华亦见之,海南人则谓之凤凰。云久旱而见则雨,涝则反是,及诵儋耳,亦尝集于城南所居,余今日游进士黎威家,又集庭下,锵然和鸣,回翔久之,余举酒属之,汝若为余来者,当再集也,已而果然。

四十七、书摹本兰亭后

外寄所托,改作因寄,于今所欣,改作向之,岂不哀哉,改作痛哉,良可悲,改作悲夫,有感于斯文,改作斯文,凡涂两字,改六字,注四字,曾不知老之将至,误作僧,已为陈迹,误作以,亦由今之视昔,误作由。旧说此文字有重者,皆构别体,而之字最多,今此之字颇有同者,又尝见一本比此本微加楷,疑此起草也,然放旷自得不及此本远矣,子由自河朔持归,宝月大师唯简请此本,令左绵僧意祖摹刻于石。治平四年九月十五日。

四十八、题兰亭记

真本已入昭陵,世徒见此而已,然此本最善,日月愈远,此本当复缺坏,则后生所见,愈微愈疏矣。

四十九、题逸少帖

逸少为王述所困,自誓去官,超然于事物之外,尝自言吾当卒以乐死,然欲一游岷岭。勤勤如此,而至死不果,乃知山水游放之乐,自是人生难必之事,况乎市朝眷恋之徒,而出山林独往之言,故已疏矣。

五十、题遗教经

仆尝件欧阳文忠公云:“遗教经,非逸少笔。”以其言观之,信若不妄,然自逸少在时,小儿乱真,自不解辩,况数百年后传刻之余,而欲必其真伪难矣。顾笔画静稳,自可为师法。

五十一、题笔阵图王晋卿所藏

笔墨之际,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苟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忘忧晚岁,则犹贤于博弈也,虽然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内者,圣贤之高致也,惟颜子得之。 [注释]:

(1)、《笔阵图》:旧传卫夫人撰,一说王羲之撰,实为后人伪托。 (2)、有形:具有可通过感官认识的形态。

(3)、无:道家哲学范畴,指宇宙的本原,一说作“气”,无形无声,恍兮忽兮,不可感知。《老子》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博弈:博,局戏,用六箸十二棋;弈,围棋。

(5)、颜子:春秋抹年鲁国人,名回,字子渊。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一。

[解说]:书法作为艺术地掌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具有一般的认识功能,能够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理,但是在揭示“无”,即宇宙本原的时候,书法是用“有形”反映“道”的“无形”,而根据中国哲学的认识,“指者非指”,即形而上的认识并非事物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退而求其次,则书法尚能寄托精神,陶冶情操,则胜过下棋。当然,象颜回这样的圣人不用假借外物也能守住“道”

的精神,只是这是一般人无法达到的高度。

五十二、题二王书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注释]:

(1)、笔冢:冢,隆起的坟茔。唐代李绰《尚书故实》谓智永“住永心寺,积年学习,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瘗之,号为‘退笔冢’”。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妙品》云:“(怀素)临学苦练,故笔颓委,作笔冢以瘗之。”

(2)、墨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专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3)、羲之:即王羲之,晋代书家,字逸少,瑯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遍览前代书家名迹,遂改初学,采择众长,精研诸体,遂成大家。传世书作有《十七帖》、《兰亭序》、《快雪时晴》、《奉橘》、《丧乱》、《孔侍中》以及唐释怀仁集王《圣教序》等。

(4)、献之:即王献之,晋代书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善正、行、草书。幼学其父,次学张芝,作品影响后世极大,尤其是草书作品,后人以为胜过羲之。传世作品有《鸭头丸帖》、《送梨帖》、《中秋帖》及《地黄汤帖》等。小楷有《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刻本传世。

(5)、张芝:东汉书家,字伯英,敦煌渊泉(今甘肃酒泉)人,徙居弘农华阴(今陕西)。善隶、行、草、飞白书。传世作品甚少,唯《阁帖》数幅。

(6)、索靖:晋代书家,字幼安,敦煌(今属甘肃)人,官征西司马、尚书郎,善楷、隶,传张芝书法而变其行迹,骨势峻迈,富于笔力。据传《月仪帖》、《出师颂》传为索靖所书。

[解说]:古人论书,讲“质、知、力”。质者,天资;识者,学养;力者,功夫。其中只有学养和功夫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这里体现了在自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人只有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学养和功夫上努力,才能获得书法的成就。

五十三、题晋人帖

唐太宗构晋人书,自二王以下仅千轴。《兰亭》以玉匣葬昭陵,世无复见。其余皆在秘府,至武后时,为张易之兄弟所窃,后遂流落人间,在王涯、赵延赏家。涯败为军人所劫,剥去金玉轴而弃其书。余尝见于李都尉玮处,见晋人数帖,皆有小印“涯”字,意其为王氏物也。有谢尚、谢鲲、王衍等帖,皆奇。而夷甫独超然如群鹤耸翅,欲飞而末起也。 [注释]:

(1)、唐太宗:即李世民,唐代明君,善书法,尤喜王羲之真迹,遂竭天下之力,派人购募殆尽,独缺《兰亭》,又使侍臣萧翼由山阴辩才处赚得《兰亭序》真迹,宝爱之,崩前遗言,与之同葬昭陵,《兰亭序》真迹,自此不复得见。 (2)、构:搜求。

(3)、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

(4)、轴:古代装成卷轴形的书或字画。唐代李绰《尚书故实》谓“太宗酷好书法,有大王真迹三千六百纸,率以一丈二尺为一轴??。”

(5)、武后:即武则天,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太宗时为才人,高宗时立为后,载初元年(公元660年)废睿宗,改国号为“周”,称则天大圣皇帝,世谓“武后”、“武则天”。工行、草、飞白书,传世书迹有《升仙太子碑》等,晋代大书法家张宗祥认为其书法在太宗李世民之上。 (6)、张易之:唐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通晓音技,颀皙美姿,与弟昌宗俱得幸于武后,中

宗复位后为张柬之所杀。

(7)、王涯:王祚孙,字广津,太原(今属陕西)人,历仕德宗以下六朝,曾任宰相、盐铁转运使等职。后谋诛宦官,事泄被杀。

(7)、谢尚:晋代书家,字仁祖,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官至尚书仆射,赠散骑常侍、卫将军。据传其草书特峻,深得晋人行笔之意。书迹未见。

(8)、李玮: 字公炤,妻为宋仁宗之女兖国公主,官驸马都尉、建武军节度使,才思敏妙,雅好吟咏,善作水墨竹、石,又善章草、飞白。

(9)、谢鲲:字幼兴,阳夏人,好老易,能歌善书,亦善鼓琴。官至豫章太守。

(10)、王衍:、晋代书家,字夷甫,瑯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士族,曾任尚书令、太尉等要职,好老庄、喜清谈,名重当世,善行、草书。

[解说]:此跋叙述二王真迹流传经过,历历在目,对二王书法均有评价,于《王衍帖》评价尤高。

五十四、题萧子云书

萧子云尝答敕云:“臣昔不能赏拔,随时所贵,规模子敬,多历年所,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草隶,言不尽意,遂不能成,略指论飞白一事而已,十许年乃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法,洞彻字体,始变子敬,全范元常,逮迩以来,自觉功进,又见齐史本传,今阁下法帖十卷中,有卫夫人与一僧书,班班取子云此文,其伪妄无疑也。又有王逸少帖者,其辞曰:“爽鸠习而扬武,伯赵鸣而戒晨,时可以出宿饯行,可以登高临远。”此乃张说送贾至文,又可笑也。

五十五、拟二王书

梁武帝使殷铁石临右军书,而此帖有与铁石共书语,恐非二王书,字亦不甚工,览者可细辩也。

五十六、题逸少帖

此卷有永足下还来一帖,其后有不具释智永白,而云逸少书,余观其语,云谨此代申,唐末以来,乃有此语,而书至不工,乃流俗伪造,永禅师书耳。 又:

逸少谓此郡难治,云吾何故舍逸而就劳,当是为怀祖所检察耳。 又:

兰亭乐毅东方先生三帖皆妙绝,虽摹写屡传,犹有昔人用笔意思,比之遗教经则有间矣。

五十七、题子敬书

子敬虽无过人事业,然谢安欲使书宫榜,竟不敢发口,其气节高逸,有足佳者,此一卷尤可爱。 [注释]:

(1)、谢安:、晋代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四十余方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领导了著名的肥水之战。曾与王羲之雅集兰亭修祓禊之礼,作诗兴乐。

(2)、书宫榜:唐张怀 《书断》云:“太康(《晋书》作太元,晋孝武帝年号)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子敬题榜,以为万世宝,而难言之,乃说韦中将(韦诞)题凌云台事(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末题。以笼盛诞,辘轳长绠引之,使就榜书之。榜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掷其笔,比下焚之。乃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子敬知其指,乃正色曰:“中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

[解说]:宋人承唐人余绪,崇大王而抑小王,故谓子敬“无过人事业”,但是仍然肯定小王的成绩,称其气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