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52、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实践的(C)
A唯一尺度 B价值尺度 C真理尺度 D客观尺度
53、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是实践的(B)
A唯一尺度 B价值尺度 C真理尺度 D客观尺度
54、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D) A利益范畴 B利害范畴 C有效范畴 D价值范畴
55、揭示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的范畴,是(D) A利益范畴 B利害范畴 C有效范畴 D价值范畴 56.价值评价是(B)
A感性的认识活动 B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C理性的认识活动 D关于对象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57、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的不同之一在于(A) A前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后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 B前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后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 C前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 D前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
58、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在认识结果上的不同在于(A) A前者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后者不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 B前者具有主观性,后者具有客观性
C前者获得的是非理性的,后者获得的是理性的 D前者获得的是理性的,后者获得的是非理性的 59、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A)
A相关的正确的知识性认识 B相关的主体及其需要 C相关的主体的具体特点 D相关的主体的客观状态
60、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正确的价值评价只能是(D) A与主体及其需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B与主体的具体特点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C与主体的客观状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D与人民、人类整体的利益相一致的价值评价
6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A)
A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B积极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C消极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D合乎主体所要求的作用
62、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它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C) 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引领功能
6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A)
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引领功能
64、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朝着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向行进。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B)
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促进功能
65、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C) A完全相同的 B完全不同的 C一致的 D不一致的
66、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的价值观,是(D)
A革命阶级的价值观 B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C对人民有用的价值观 D正确的价值观
67、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D) A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B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献身精神 C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D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章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D)
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 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C前进论和倒退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D)
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史观对(C)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C)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C)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D)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 9、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C)
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 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 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 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 1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D) A两者相互并存 B两者相互决定
C两者相互制约 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13、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D) A人们的社会心理 B前人留下的学说 C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人类的社会实践 14、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D) A客观反映 B真实反映 C社会反映 D主观反映
15、“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D) A 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C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1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D)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8、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是(D) A人类的智慧 B人类的文化 C人类的思想 D先进文化 19、生产力是指(C)
A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力量 B人们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 C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客观物质力量 D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 20、生产资料包括(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一切劳动产品 2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C)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22、“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 A生产工具 B生产力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2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或主导因素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