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篇精读课文大纲考核要点及课后思考与练习

(2)理解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写作特点。

答:本诗意在表现山间秋夜的安谧恬静。首联写景着意突出静,因静而显得空;颔联动静结合;颈联以声响“竹喧”、动态“莲动”衬托宁静,不仅突出了山间秋夜的静,还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试以《山居秋暝》为例,作具体说明分析。

答:该诗最显著地特点是“诗中有画”。整首诗的景物描写,犹如一幅极其简淡朴素的白描,勾画简约,却画意盎然。

(2)这首诗在描绘景物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特点?

答:手法:白描;特点:轻描淡写、勾画简约、以形写意、略加点染、意到即止。 (3)背诵这首诗,体会其安谧恬静的意境。

18、《春望》 大纲要求:

(1)理解诗人通过望中所见、望中所感抒情的艺术特点。

答:诗的前四句写春望中的所见所感,重在“忧国”。后四句写望后之叹,重在“思家”。此诗极写了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忧愁、之悲哀,充分表达了深沉的家国之思。

(2)分析对本诗颔联两句含义的两种解释的各自特点。(同思考题2)

答:①用互文见义的角度意谓由于感时恨别,见悦目之花反而流泪,听赏心鸟鸣反而惊魂。②用移情于物的抒情手法来解释为,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

(3)理解本诗中细节描写对深化主题的意义。(同思考题3)

答:尾联以诗人自我形象的描写,突出了满头白发日渐稀少、却还因满腹忧愁频频搔首的细节,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忧思深广、郁结。

(4)背诵这首诗。 思考与练习: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该诗描写了诗人身陷长安时所见的一片荒凉的景象,抒发了忧时伤乱的感慨,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你采用哪一种? (同大纲2)

答:①用互文见义的角度意谓由于感时恨别,见悦目之花反而流泪,听赏心鸟鸣反而惊魂。②用移情于物的抒情手法来解释为,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

(3)说说尾联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刻画所起的作用。

答:尾联以诗人自我形象的描写,突出了满头白发日渐稀少、却还因满腹忧愁频频搔首的细节,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忧思深广、郁结。

19、《泊秦淮》 大纲要求:

(1)理解诗人夜泊秦淮的感慨所包含的深刻主题。(同思考题1)

13

答:在婉曲清丽的风情、人物描写中流露了诗人对国事的隐忧,同时也对那些沉迷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2)理解这首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的写作特点。(同思考题2+1句)

答:此诗构思细密、精巧,逻辑性极强。如“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就起着承上启下,网络全篇的作用。前四字“夜泊秦淮”既照应了诗题,又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后三字“近酒家”更启开本诗主旨。用婉转含蓄的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政治思想内涵,韵味隽永。

(3)背诵这首诗。 思考与练习: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意旨?(同大纲1)

答:在婉曲清丽的风情、人物描写中流露了诗人对国事的隐忧,同时也对那些沉迷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2)请你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答:此诗构思细密、精巧,逻辑性极强。如“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就起着承上启下,网络全篇的作用。前四字“夜泊秦淮”既照应了诗题,又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后三字“近酒家”更启开本诗主旨。

(3)此诗点出《后庭花》这一乐曲有何寓意?

答:后两句在深沉的慨叹中寄寓着诗人讥讽谴责之意。字面上诗人是在感慨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实质上则含蓄委婉地鞭挞讽刺了那些只知犬马声色,置国家兴亡危难于不顾的达官贵族。

20、《关山月》 大纲要求:

(1)分析这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