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本题考查了设计实验来探究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分析,利用置换反应的特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推测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
(3)根据试管①和试管②中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推测烧杯中蓝色的混合液的成份;根据有关盐的特性设计实验方案。 【解答】解:(1)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2)通过实验探究,由2Al+3Cu(NO3)(NO3)Cu+2AgNO3=Cu(NO3)2=2Al3+3Cu,2+2Ag可知,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Cu>Ag;
(3)在试管②中,铜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烧杯中蓝色混合液中的硝酸铜可能是试管①中硝酸铜溶液没有完全反应,也可能是试管②中反应生成的;
【提出猜想】根据试管①和试管②中的物质是否完全反应,可推测出混合液中含有溶质的成份:猜想一:Al(NO3)3、Cu(NO3)2; 猜想二:Al(NO3)3、Cu(NO3)2、AgNO3。
【设计实验】由于Ag+ 能和Cl﹣ 结合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AgCl,故可能通过设计以下实验来验证猜想:取少量烧杯中的混合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溶液,振荡,若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二成立,否则猜想一成立。 故答案为:(1)Cu+2AgNO3=Cu(NO3)2+2Ag; (2)Al>Cu>Ag;
(3)不正确 烧杯中蓝色混合液中的硝酸铜可能是来自于试管①中硝酸铜溶液没有完全反应,也可能是试管②中反应生成的;
【提出猜想】Al(NO3)3、Cu(NO3)2; Al(NO3)3、Cu(NO3)2、AgNO3。 【设计实验】几滴盐酸;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二。(几滴盐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一)。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实验设计、现象分析和对实验结论归纳能力,要学会用探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 23.(2019?临沂)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第21页(共23页)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B 。 A.Cu、Ag、稀盐酸 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 B.Zn、Cu C.Cu、Ag 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B (填编号)。 【分析】(1)根据锌与硝酸铜的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金属与盐的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根据金属与盐的反应和金属的量分析判断。 【解答】解:(1)A试管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所以实验现象是: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A.Cu、Ag都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A不符合题意;
B.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B符合题意。 (3)A.当Zn过量时,固体中含有Zn、Cu、Ag,故A合理;
B.由于银的活动性最弱,最先置换出来,固体中一定有银,故B不合理; C.当锌不足或恰好反应时,固体中含有Cu、Ag;故C合理;
D.当锌不足,未将硝酸银完全反应,固体中只含有Ag,故D合理。 故答为:(1)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2)B;(3)B。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4.(2019?门头沟区一模)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 方案A 方案B 第22页(共23页)
(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 A (填“A”或“B”)。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 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 。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方案A:实验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铁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了铜的活动性大于银,能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方案B:实验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证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反应的现象是: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 故答为:(1)A;(2)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第23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