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i根据评价年份选取的某三级指标的现状值;
Max所选相关年份指标中最大值乘以 1.05;
Min所选相关年份指标中最小值除以 1.05;
(2)二级指标数值的计算
二级指标数值(Vi)是根据其所属三级指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而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Vi??Qmi (4.8)
式中:
Qi为某三级指标数值;
m为该二级指标所属三级指标的项数。 (3)一级指标数的计算
一级指标指数(Ui)是根据其所属各二级指标数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后进行加和得到的,计算公式如下:
UV?i?iWi (4.9)
式中:
Vi为某二级指标数值; Wi为二指标对应的权重; (4)生态综合指标的计算
生态综合指标(ECI)是各一级指标数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在进行一次加和,计算公式如下:
CI?UW E?ii (4.10)
式中:
Ui为一级指标的数值; Wi为某一级指标的权重。
4.2.3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对一级指标及生态综合指数进行计算时,确定权重值是十分关键的。在本课题中,综合生态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宋永昌等学者采用的专家咨询法获得的经得住推敲的权重值,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城市建设指标权重,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两两比较同一层次指标,结果以 T·Lsaaty 的 1- 9 标度法表示。最后采用求和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正规化。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如表 所示:
25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表4.5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人口结构 基础设施
结构
0.372
城市环境 城市绿化 污染控制
功能
0.325
资源配置 生产效率 社会保障
协调度
0.303
城市文明 可持续性 权重 0.260 0.230 0.270 0.240 0.310 0.360 0.330 0.320 0.310 0.370
根据调查资料,按上述公式便能够对各级指标进行计算并得到对应的评价结果,然后再进一步针对综合指数进行分级,这主要是为了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以确定。在本文中,笔者参照了国内外现有的各种综合指标方面的分组方法,设计出了一个五级标准,同时制定相应的分级评语,如下表所示。
表4.6 城市生态化程度评价分级表
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生态综合指数值 大于0.75 0.5-0.75 0.35-0.5 0.25-0.35 小于0.25
评语 生态化程度很高 生态化程度较高 生态化程度一般 生态化程度较低 生态化程度较差
4.3 武夷山市生态城市的评估
对武夷山市进行生态城市评价,其范围将整个武夷山市纳入其中,包括市区及下辖乡镇。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生态城市的“城市”指的是以一定区域为条件和依托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综合体,在地域空间结构上生态城市是一定地域空间内的城乡融合的“区域市”;另一方面,从行政地域上的完整性考虑,以武夷山市域为评价范围可以尽可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武夷山市城市发展的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研究所需要的基础资
26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料。在本部分,即对武夷山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情况进行具体的评价。
4.3.1原始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为了获取武夷山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主要包括2009年-2013年五年间的《南平市统计年鉴》、《武夷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同时,还从武夷山市政府网站上搜索整理了部分数据,环境数据由武夷山市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提供,其他资料由统计局、发改局、人社局等机关协助搜集;另外,还翻阅了近五年来武夷山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中摘录有益的数据资料。在数据整理和收集过程中,对一些不合逻辑、明显有误的数据或者有意修饰过的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甚至剔除,对某些数据个别年份统计缺失采用趋势图法补齐。有些原始数据可以直接用来评价,另外部分数据要经过计算求得。原始数据及参考依据见表4.7。
27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表4.7 原始数据及参考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人口结构 (0.260) 基础设施 (0.230) 城市环境(0.270) 城市绿化(0.240) 污染控制(0.310) 功能(0.325) 资源配置(0.360) 生产效率(0.330) 社会保障(0.320) 三级指标 人口密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万人病床数 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 声环境质量达标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绿地覆盖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百人电话数 互联网用户比例 人均GDP 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新农保参保率 登记失业率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协调(0.303) 城市文明(0.310) 城市恩格尔系数 农村恩格尔系数 可持续性(0.370)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率 单位 人/km2 % m2/人 床/万人 % % % m2/人 % % % 部/百人 % 元 % % % 元 % % % % 2009年 82.13 0.457 36 22.8 100 100 100 9.41 37.3 60.8 30 77.1 32 25820 29.3 89.48 3.47 2010年 82.74 0.45 45 23.0 100 100 100 10.72 37.3 75.1 55 77.4 85.5 28366 25.7 91 3.43 2011年 83.33 0.576 55.04 25.5 100 100 100 15.12 40.43 86.98 68 95.4 86.3 35745 19 93.35 3.4 19907 44.05 48.4 44.02 12.5 2012年 83.7 0.57 58.3 32.6 100 100 100 16.4 42.6 88.3 81 95.8 88.4 42666 22.6 94.7 3.46 22641.75 45.47 48.33 43.4 12.0 2013年 82.07 0.48 59.8 75.7 100 100 100 17.2 43.8 91.2 92 96.2 89.1 47935 16.6 95.4 3.4 24776 40.71 44.24 42.3 12.0 参考值 100 0.8 60 80 100 100 100 20 45 100 100 100 100 50000 30 100 1.2 26000 40 40 50 15 ② 武夷山市规划值 ① 武夷山市规划值 武夷山市规划值 武夷山市规划值 ② ② 武夷山市规划值 参考依据 ② 结构(0.372) 16438.92 17779.05 43.14 45.78 48.24 13.6 44.62 46 47.54 12.9 参考依据来源:①《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2004)和②《南昌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200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