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护法规、政策的能力有待提高。环境资源的有价性还未得到根本体现,全县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对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在线监控网络还未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县域内科研机构少,专业技术人员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引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的能力不强,由于受区位和经济实力的限制,与外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较少,引进外地人才或高校毕业生比较困难。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工业企业技术水平还尚需提高,设备相对落后,缺乏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深度开发加工技术。

3.2.6生态文化普及程度不高

客观来讲,武夷山市的生态文化还没有真正普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还需大力提高。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公民的参与意识不够,具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觉得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政府部门的事,跟市民关系不大,实际上公民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图3.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市群众生态城市建设意识缺乏。 图3.6 武夷山市群众生态城市建设意识情况 11.56 .32%建设生态城市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建设生态城市与我有关,但关系不大建设生态城市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38.95).17%不知道什么是生态城市3.3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 根据《武夷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武夷山市要全面发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推进中的前锋作用,以建设“武夷新区”为载体,持续推进“五个重要”建设,以发展海峡旅游为主题,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努力突显“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的地位,以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创意产业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增强,茶叶产业中心地位基本形成,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城市”的基础更加坚实。当前,武夷山市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着极其有利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3.3.1国内外经济形势稳定

17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并且已经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看,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这些形势为武夷山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展示了新的前景,对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实施举措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3.3.2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今后五年,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建设为标志,海西将进入“高速时代”。“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要建设走向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各区市通快铁、有机场,县县通高速公路。南平市要全面建成宁武、龙浦、松建、建闽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邵光、延顺、顺邵等高速公路,大力推进新一轮铁路建设,建成京福高铁南平段、南三龙、浦建龙梅和向莆铁路连接线,开工建设衢宁铁路,加快推进南平至丽水铁路前期工作。从武夷山市来看,宁武高速加快建设,机场重组扩建加快推进,特别是京福高铁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南平段建成通车。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将极大改善武夷山对外交通条件,进一步突显武夷山南接北联重要通道的枢纽地位,极大地提升和优化武夷山市的发展环境。

3.3.3武夷新区快速发展

福建省委、省政府把武夷新区列入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发展区域之一,并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武夷新区,目前已着手推进兴田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对武夷山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3.3.4生态优势后发效应显著

绿色和低碳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理念。武夷山市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产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发效应。

3.4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18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近年来,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日益显现,其所面临的机遇也是千载难逢的,但是,要想更深入的了解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客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