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人类文明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人类走向城市的历史。自有人类以来,城市发展历经了三次重大飞跃:从以自然为本到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本,再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和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本。这三次重大飞跃即标志着城市演化模式的三次根本转变[1]。城市不仅是人类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而且也是人口、资源、能量和信息高度集中的地域,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以及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2]。同时,城市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使城市生态面临这严重的危机,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渴望着能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城市,生态城市的发展由此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3-4]。
生态城市作为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3,4]。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要素,其在时空尺度上呈现出高度融合、动态开放的特点[5-7]。就城市生态建设的目的而言,就是要通过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将城市经济、社会系统于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其下的各类子系统为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质量提供动力,最终在整体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8]。
武夷山市是全国文明的旅游胜地,也是福建省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侵占良田、改变局域地质地貌条件、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城市热岛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就成为了解决武夷山市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危机、摆脱生态困境的最佳途径,系统良好的武夷山生态文明是武夷山市城市化的明智选择。面对武夷山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基本现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生态城市评估方面存在的不足最为突出,同时在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研究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找出武夷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武夷山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从而为实现武夷山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1.2研究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人口膨胀压力、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城市的普遍化和规模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柱和主流[9
,10]
。在城市演
化过程中,人、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为一种和谐、均衡的系统,
1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三者中任一组分的萎缩和消失,都将导致城市的萎缩和消亡[11];而三者的共同发展才会带来整体的兴旺与繁荣,也即成为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对生态城市而言,人-城关系表现为:人、生物、非生物环境为基,城市为体,人与自然互用,而人与自然的均衡整合为本;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及协同发展为中心[12-14]。如今,国内外许多城市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把生态城市作为其发展目标,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体现地域特色的建设规划,掀起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浪潮。
“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且在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武夷山市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鉴于此,本文从多方面对生态城市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并以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综合性评估,指出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平、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武夷山市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和对策建议,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在理论上对于建立和完善生态城市评估体系,评价判定生态城市的发展状态指出了方向和方法;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有助于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