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梯航》【译文打印版】

道光三十年 岁在庚戌重九日 双流止唐刘沅书 时年八十有三

【译文】道光三十年(1850年:这一年道光驾崩,为道光最后一年),是庚午年,9月九日,四川双流人刘止唐六浣书 当时八十三岁。

3

下学梯航

天理良心

天之理而人得之以为心之良,即所云天命之谓性也。

【译文】上天的道理,人得到了就叫做心中善良的本质,也就是所说的“天命就是性情而已”。

性字从忄从生,是人得天中正之心。

【译文】性字是依附着竖心旁依附着生,(意思)是人得到了上天中正的心。

天之理卽天之心,太极也,诚也,人得此理为性;万物皆天所生,而人独得天中正之理故曰德。

【译文】天理就是上天的中正心,是太极,是诚,人得到了就叫做性情;万物都是由天所生,而单单人得到了上天最根本的道理因此叫做德行。

未生以前得诸天者曰明德,既生以后七情扰而嗜欲纷,非复受中之本然矣。

【译文】出生以前先天得到的就叫做明德,从生下来以后受七情纷扰而欲望也越来越多,不再是接受上天之理那种人本来的样子了。

复性而全其所得之理亦曰德,以其为天地生生之本,于人为万理从出之原,如木果之有仁,故曰仁。

【译文】恢复本性而明白了所有上天之理也叫做德,因为这是天地衍生万物的根本,对于人来说就是一切道理的源泉,就像坚果有果仁一样,因此叫做仁。

诚者实有此理,乃实可以为人也。道如大路,人所共由,故天理良心,人人所有。

【译文】如果确实拥有天之理的话,那么的确是做人的凭借。道就像一条大路一样,是人都要走的,所以天理良心,每一个人都有。

4

圣人止是全此四字,遂与天通,本四字而行之,则合天理矣。

【译文】圣人仅仅是保全了这四个字,就与天相通,按照这四个字来做,就合乎天理了。

但恐其或过或不及,节之文之曰礼,无过无不及,行之恰得其宜曰义,智者知之真,信者行之诚且久,故五常止此天理良心四字。

【译文】但是害怕有人做得太过或者做得不够,节制的行使它适当的行使它就叫做礼,没有超过也没有不及,做的恰到好处就叫做义,智慧的人真正地明白这些道理,相信它的人会诚心去做并且做的长久,因此五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就落在天理良心这四个字上面。

天理良心,人人知之,不能行之。岂无良哉?

【译文】天理良心,每个人都知道它,(却)不能实行。难道不是没有良心吗?

父师之教不端,见闻习染误之也。今撮其存天理之意于左。

【译文】父亲老师教育的不正派,所看见的听见的习染耽误了他。现在摘要选取天理

犹存的意思如下。

5

静存

心浮也,而使之沉;心显也,而使之潜。

【译文】心浮躁的时候,要让心沉下来,心外显的时候(只自己卖弄的时候),要让心潜藏。

沉潜二字,即收心之法也。

【译文】沉和潜这两个字,就是收心的方法。

《中庸》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译文】《中庸》中讲到:(心)潜的状态虽然是屈服,但是也显示出明理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人所不见。

【译文】君子到不了的地方,(也是)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人所不见之地,非宥密乎?洗心退藏于密,知止而后有定矣。

【译文】人看不见的地方,难道不能宽恕隐秘的事吗?洗心革面(把自己的罪恶的部分)退藏在人所看不见的地方,知道停止(不去窥探自己的丑恶之处)这之后就会有定力。

孔子曰为仁,孟子曰养气,存心养性,《大学》止至善也,《中庸》致中也,皆在其中。

【译文】孔夫子(把这个)叫做仁,孟子叫做养浩然之气,存心养性,《大学》的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中庸》所说的达到中庸,都在这个里面。

盖静者动之本,静而后知其动,致中乃能致和。

【译文】原因就在于静是动的根本,静心以后才懂得怎样动,达到中庸才能达到和的境界。

不然,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放而不知,即克治亦不能强制也。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