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份试卷合集)重庆市渝中区2019届八年级初二物理期中考试卷word文档合集

25.根据要求完成作图.

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三、解答探究题(第26题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6分,第29小题5分,第30小题6分、第31题10分,共47分)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运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

26.(8分)小明同学在探究“液化”知识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水蒸气从烧瓶口喷出,在瓶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

(2)这时,如果在瓶口处放置一块铁板,会发现正对瓶口的铁板表面有 ,铁板的温度将 (升高/降低/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27.(12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4)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 . 序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A B C D E F G H I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钢 尼龙 尼龙 60 60 60 80 100 80 80 100 0.76 0.89 1.02 0.76 0.76 1.02 1.02 1.02 228.(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试验中,其他小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创新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如表格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4 97 100 103 103 103 103 (1)本次实验应使用 (水银/酒精)温度计.(水银沸点357℃,酒精沸点78℃) (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应记作 ℃.

(3)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盐水需要 热,其沸点为 ℃.

(4)老师认为创新组的实验发现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29.(5分)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再举一个超声波的应用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

30.(6分)小明用硬纸圆筒做成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针空照相机,他用该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甲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在图乙中画出h﹣s之间的关系图象. 像的高度h/cm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1.0 2.0 2.0 4.0 3.0 6.0 4.0 8.0 5.0 10.0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 .

(4)小明知道树阴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中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光斑的直径为7.0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7.5m,从上查到太阳到地面的距离为1.5×10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 m. 31.(10分)阅读探究 材料1:

根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1月5日,阴天,微风,气温约﹣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后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材料2: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1中沙漠上的积雪消失的原因是 .

(2)通过材料1,你认为沙漠上积雪消失的重要因素是 A.温度低B.沙地干爽C.空气干燥D.空气流动快

(3)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4)根据材料2,请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

(5)小明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能/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 .

1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