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①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没有列入的NH3、H2S等特征污染物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限值,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推荐比例关系,折算一次、日均和年均浓度值作为评价依据。

②地下水:对厂区附近的地下井水水质进行评价时,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标准。

③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 ④环境噪声:村庄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填埋库区H2S、NH3等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3,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二级新扩改标准;颗粒物排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1997的厂界排放限值≤1.0mg/m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Ⅱ时段标准。

②垃圾渗滤液、洗车废水及生活污水全部回灌于垃圾堆体,不外排。 ③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 3.1.4评价重点

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合区域环境承载力对项目的制约条件等因素,本次评价重点确定为:

(1)突出工程分析及污染综合防治对策,通过对工程工艺特征、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完善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的规定,算清污染物排放量,为其它专题提供可靠的预测数据。

(2)以水环境及环境空气为评价重点,其次为噪声及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

3.2评价因子筛选

3.2.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采用矩阵法对其进行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即把环境资源分为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列出建设期和运营期的主要活动,判别这些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

XX大学 16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在建设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环境空气、生态环境、声环境等方面。运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填埋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及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生态环境除外)的影响为小范围的、短期和可逆的影响,施工结束后会很快恢复原有状态。生态环境虽遭到破坏,但项目建成后,会对生态进行恢复。运营期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据此,确定评价时段的重点为运营期,评价内容的重点是水环境、环境空气、生态环境。 3.2.2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以上对建设项目本身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拟建工程具体的排污种类、排污强度及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

(1)环境空气评价因子筛选

项目运营期向环境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CH4、CO2、H2S、NH3、甲硫醇、SO2、烟尘等,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因素,选择填埋气中CH4、H2S、NH3,锅炉烟气中烟尘、SO2为评价因子。

(2)水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结合本项目污水特征污染物和可能的污染途径,确定地表水评价因子为:pH、CODcr、BOD5、氨氮、挥发酚、砷、汞、氰化物、石油类、溶解氧、粪大肠菌群;确定地下水评价因子为: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As、Pb、Hg、Cd、Cr6+、挥发酚、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

(3)声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各类施工机械、填埋机具的等效声级。 (4)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考虑到项目建设大量取土、开挖等工程特点和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特征,确定生态环境评价因子为水土流失。

XX大学 17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4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4.1 地理位置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县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县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km2。

本项目厂址选择于宁武县凤凰镇。厂址距市区建成区1750km,距厂址最近的村庄为东南面的李家庄,直线距离为600m,其次为西南方向的朱家墕,直线距离为850 m,厂址西北距刘家园子1600m。具体位置见图6-l。

4.2 自然环境

4.2.1 地形地貌

宁武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沿,是多山县份。县内山峰以分水岭为界,分列于南北两地。全县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形总貌由西向东倾斜。中部以分水岭为界,向西南为汾河流域。西部有管涔山,管涔山是阴山余脉,古称晋山之祖。其中:主峰荷叶坪山在西马坊乡南,海拔2787m;芦芽山海拔2736 m,座落于县西南与五寨接壤处。荷叶坪山位于宁武、五寨、荷岚三县交界处,海拔2787m,是宁武全境的最高点。但顶部宽阔平夷,丰饶的高山草甸,自古以来是理想的天然牧场。禅房山座落在县东北部的薛家洼乡,海拔2106.01m,山体敦实。东部云中山,海拔2654m。

在地质构造上,宁武内斜层位于吕梁背斜层东冀北部之东。其褶皱在县城之南。山西统是石炭系和二迭系间的过渡层,称为“石炭二迭系”,宁武、阳方口的山西统,厚约62.44m,一些煤层内夹有软的沙儿尼克及硬的碳酸盐结核。 4.2.2 气象特征

本区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据宁武气象站统计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5.3-7.1℃,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温度为34.8℃,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温度-9.7℃,极端最低温度可达-27.2℃;无霜期134天;降雨量为226.1-750.6mm,年平均降雨量468.1mm,山区降水较多,降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县气象站记录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在历年记录中,降水

XX大学 18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的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最多年降水量710.5mm(1959年),最少为226.1毫米(196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mm。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气候干燥;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5cm;无霜期134天,按90%保证率仅有126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37m;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阳总幅射142.3kcal/mm2,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25m/s,平均风速3.1m/s。 4.2.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境内有11条较大山谷,属于汾河系的有大石洞、石庄沟、怀道沟、岔上沟、大庙沟、崔家沟、细腰沟、新堡沟以及汾河干流。属于桑干河系的有恢河干流。这11条山谷,基本上控制了地表径流,同时也是县内清水主要来源。

宁武主要有三条河流,其中汾河为第一大河,源于县内东寨镇西北约一公里处管涔山脚下,水出峭壁,从石凿“龙口”中流出,汾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4,为1649km2。汾河源头海拔1602m,出口流量为0.2m3/s。从北向南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屯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方庙、十里桥、用湖屯、石家庄、阳方、定河、潘家湾,入静乐县境。

洪河为县内第二大河,1964年全县统一规划,将怀道、圪瘳两沟汇合而成的主流取此名。源于东庄乡三张庄村东沟,系汾河一级支流,全长38km,流域面积504 km2,占境内汾河流域面积的31%。

恢河是第三大河,为桑干河上游。源于余庄乡分水岭脚下,境内长32km。流域面积301 km2,平均纵坡1%。平均清水流量0.1 m3/s。夏秋河水较大,枯水期常呈断流。1959年于阳方口桥处实测,河宽180m,平均水深0.81m,洪峰流量500 m3/s。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余庄、苗庄、坝上、杨庄、城关、大河堡、马家湾、石湖河、麻峪寨、石嘴子、阳方、河西,至阳方口镇入朔县境。

该项目厂址附近地表水为恢河支流。 2、地下水

宁武县境内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在沟壑河道还接受山泉水的补给。从地形上看,宁武是地表水的分水岭。地形坡度大,大气降水大部分形成地表水径流,沿河床和沟谷分别流入汾河和恢河,少数流入地下水。地下水的流向大致与地表水相同,水质大部分良好,

XX大学 19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