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
环评监测方案
(修改本)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2007年3月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1 前言
1.1项目提出的背景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县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县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km2。
宁武县交通条件良好,县域内有大运、太宁、崞水、忻保4条干线公路合十数条县乡、乡公路合专用公路,铁路有北同蒲铁路、朔黄铁路、宁苛铁路和宁静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网,是忻州市北部的重要枢纽之一。
宁武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该县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宁武县县城面貌和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长,而宁武县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生活垃圾采用落后的简单填埋和在郊区裸露堆放的作业方式。据统计宁武县县城除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场若干处外,在城区周围还有三、四十个无序堆放的垃圾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垃圾堆放处蚊蝇滋生,垃圾自然发酵,散发臭气、沼气,渗沥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宁武县兴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1.2评价任务的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宁武县城区环卫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12月正式委托XX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校组成了项目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活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对工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了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类比同类型项目的工作方案划定了本工程的环境监测方案,现提交建设单位,报请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XX大学 1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2工程概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 建设单位:宁武县城区环卫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宁武县凤凰镇。 2.1.2 建设性质
新建,属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1.3 服务区域、服务年限及建设规模
服务区域: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将服务于宁武县城; 服务年限:15年;
建设规模: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110t,拟选场址填埋区库容为80万m3。 2.1.4 工程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活管理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公用设施及绿化工程等,见表2-1。
表2-1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行政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锅炉房、车库、机修间、门1 管理区 房、磅房、消防水池、洗车台、提升泵房、管理区道路、 大门、围墙等 2 3 4 5 填埋区 渗滤液处理区 公用工程 绿化工程 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气收集导排与处理系统、垃圾坝、环境监测系统、填埋机械等 渗滤液调蓄池、渗滤液回灌系统 道路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给排水系统、采暖通风等。 场区边界及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绿化面积为30495m2 2.1.5 工程投资及来源
工程总投资2284.60万元,资金来源根据宁武县目前的财政状况,申请国家环保建设资金1400万元,宁武县自筹解决884.60万元。 2.1.6 劳动定员与劳动制度
XX大学 2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项目职工定员为28人,生产岗位均为一班制,全年工作日365天,执行国家法定休息日,采用轮休制保证正常生产。 2.1.7 总图布置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19万m2,整个场区分三大部分:管理区、卫生填埋区及渗滤液处理区。其中填埋区面积12.9万m2,管理区面积1.46万 m2。根据地形地势情况, 管理区位于填埋区西面,在填埋场西侧设置渗滤液调节池。其间以围墙和宽约10m的绿化带隔离。场区道路设置在场区东侧,从山沟西口开始,沿垃圾专用道路进入场区,途中经过填埋场生产管理区,而后沿填埋场边缘到达填埋作业面。
整个填埋区由分区坝将其分成两部分,分两期进行建设、填埋。这样有利于生态恢复和降低填埋场造价等。
生产管理区建于填埋区西面,与厂外道路连接。管理区内建有行政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锅炉房、车库、机修间、门房、清水池、洗车台、提升泵房等建、构筑物。东侧设置大门与场外道路连接。渗滤液处理区主要包括渗滤液调蓄池、渗滤液回灌系统。
该垃圾处理场利用原冲沟顺势由南向北经场地平整形成填埋库区,并在北面设截洪坝,南端下游地势低洼处分别设置垃圾坝、渗滤液调节池。整个填埋区封场边界与地界线之间规划有17-18m通道,用以布置道路、截洪沟、绿化隔离带等。
2.2 垃圾处理工艺分析
2.2.1 工艺确定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综合处理等。近年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工艺不是很成熟,因而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前三种方法。
宁武县生活垃圾的热值太低,达不到焚烧发电或余热利用的目的,且焚烧后的残渣及飞灰仍需进行填埋,另外垃圾焚烧处理成本太高,垃圾处理所需资金来源难以保证,因而,不推荐采用焚烧处理工艺。
宁武县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含量低而需进行分选处理,分选后不适宜堆肥的垃圾仍需进行卫生填埋。另外现阶段堆肥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堆肥要求有专业的人员
XX大学 3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操作,成本较高。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堆肥厂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都处于半停产半运行状态,故本项目不推荐采用垃圾堆肥处理工艺。
宁武县周围沟壑空地较多,可作为垃圾填埋的场地;卫生填埋适用于各种生活垃圾,对垃圾处理负荷无严格要求,适应宁武县目前生活垃圾混装混收的情况。
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选用卫生填埋作为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 2.2.2 垃圾填埋工艺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的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按填埋作业顺序进行倾倒、摊铺、压实、覆土和撒药。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
其填埋工艺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采用垂直石笼井的方式排出 。在填埋场运行初期,填埋气体采用直接焚烧放散的方案,将来根据填埋气的实际产量和沼气成分考虑是否进行沼气的综合利用。 地磅称重
渗滤液调节池 洒药 沼气引导焚烧 填埋作业区倾倒 推铺 压实 封场绿化 压实 覆盖 回 喷 图2-1 填埋工艺流程图
垃圾渗滤液由渗滤液导排收集系统收集后,回灌到填埋区进行循环蒸发处理。 2.2.3 填埋场公用配套工程
1、给排水系统
(1)水源:取自管理区自备水井,可满足本项目的用水要求。 (2)用水量与给水系统
项目用水包括生活用水、道路、场地、绿化洒水和洗车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用水总量约15.36m3/d。
XX大学 4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①生活用水量:全厂生产及管理人员按28人计,用水指标为120L/d·人(含淋浴用水),生活用水量约3.36m3/d。
②道路、场地用水:包括道路、场地洒水和绿化用水。其中浇洒道路用水1.5L/m2·次,每日一次。绿化用水2.0L/m2·次,每日一次。浇洒和绿化用水量6 m3/d。
③洗车用水:600L/辆·d,按10辆车计算,用水量约6 m3/d。
④消防用水量: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计规范》,填埋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中戊类。综合考虑生产、生活区的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用水量:设计室外消火栓流量25L/s,火灾延续时间2h。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设计为1次。消防用水量为180m3。
本项目给水为一个系统,即生产、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本项目供水设施包括一个高位水箱(设置在行政办公楼上)。另有一座容积为200m3的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在管理区内设置一处地下式消火栓。兼顾到垃圾填埋库区的消防问题,配备6条20m长的水带,φ19mm水枪。
来水经计量后注入高位水箱。再由高位水箱送入场区内给水管网,供给各用水部门。当发生火灾时,启动消防泵向管网供水。
(3)排水量与排水系统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洗车废水,排水量约6.89m3/d,设计确定该排水经管理区内设置的污水管道,排入渗滤液调节池。
(4)水平衡分析
全场水平衡见表2-2和图2-2。
表2-2 用水排水量一览表
生活用水 道路和绿化 车辆冲洗 垃圾渗滤液 总 计 平均用水量(m3/d) 3.36 6 6 0 15.36 排水量(m3/d) 2.69 0 4.2 36.36 43.25 备 注 含锅炉用排水 70% 进入渗滤液调节池 全部回灌到填埋区
XX大学 5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15.36 6.0 道路、绿化 0.67 6.0 渗滤液 2.69 6.89 36.343.25 6 调节池 回灌 3.36 生活用水 1.8 填埋库区 6.0 洗车用水 4.2 图2-2 全场水平衡图 单位:m3/d
2、采暖
本工程设置锅炉房一座,作为处理场热源。锅炉房选用WWG0.35-0/85/60-AX型锅炉一台。燃料为Ⅲ类无烟煤,锅炉容量为0.35MW。
3、供电
根据工艺专业要求属三级供电负荷。根据电业部门提供的情况,由凤凰镇10kV电管站引来专线电源。
4、场区道路工程
场内道路按露天矿山道路二级标准进行设计,进场填埋作业的道路纵坡最大按5%、最小转弯半径按30m进行控制设计。管理区和渗滤液处理区内道路路面宽4m。永久性道路均采用沥青砼高级路面。
5、绿化工程
场区绿化主要包括:沿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对管理区和渗沥液处理区之间进行成片成组的重点绿化;沿填埋场封场四周的防火隔离带外种植宽约10m的防护绿化林带;生活管理区的各个建筑物及道路两旁的空地,种植草皮、常绿树木;封场后在填埋库区进行绿化。绿化的布置采用多行、高低结合进行,树种根据当地习惯多选用吸尘、防毒、枝繁叶茂、易成活的植物,使整个填埋场建成便得到绿化、美化。
2.3 工程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初步分析
表2-3列出了填埋工程各环节污染源排放清单及采取的治理措施。
XX大学 6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表2-3 填埋工程各环节污染源排放清单
工程 阶段 施工期 排污环节 施工机械:噪声 土方工程:扬尘、弃土 工程拟采取的措施 在23:00至次日6:00期间不施工 随时洒水降尘,弃土随挖随清 ①填埋气采用导气石笼井导出,运营期填埋气:主要污染物为CH4、CO2、填埋 库区 渗滤液:主要污染物CODcr、BOD5、氨氮、SS、细菌、挥发酚、重金属等。 蚊、蝇、鼠类等带菌体。 填埋服 务 期 作 业过程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氨氮。 管理区 运输车辆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细菌等。 锅炉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SO2。 生活垃圾,锅炉炉渣:为固体废弃物。 垃圾 运输 服务 期满 垃圾填埋区垃圾排气井:填埋气 同服务期 道路扬尘及散落的垃圾。 采用密封车运输垃圾以免 垃圾散落在路上。 使用配套的除尘设备 经收集后,直接进入填埋场填埋。 生活污水、洗车废水与渗滤液混合收集后,回灌于垃圾表面。 机械噪声 施工机械尽量选用低噪声的作业设备。 扬尘,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喷水降尘。 H2S、NH3等,及由此而产生的恶臭。 及封场后随时监测。填埋初期,在导气石笼上设置燃烧器,自动点燃排放。 ②填埋垃圾适时覆盖,以控制臭气外逸。 场内敷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渗滤液由场内的导排系统收集后,回灌于垃圾表面。 对蚊、蝇、鼠类等带菌体按时喷药灭杀。 由表中可看出,填埋场施工过程中主要污染为施工机械噪声和挖土扬尘;填埋场服务期主要污染源为垃圾压实后垃圾中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渗滤液,其次是垃圾运输、倾倒及覆土产生的扬尘,垃圾压实等作业设备产生的噪声。服务期满后,填埋气是主
XX大学 7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要污染源,它仍将持续产生10~15年。针对以上污染物排放情况,工程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3.1 建设施工期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建设施工期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垃圾专用道路建设;管理区建构筑物建设;地基平整、压实;边沟开挖、调节池及垃圾坝的建设等,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噪声、施工粉尘、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生活废水等影响。
(1)施工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主要有铲平机、压路机、搅拌机、推土机、挖土机、打桩机,以及各类运输车辆等。对施工期噪声影响的控制,主要针对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最近的居民点为施工工地东南方向600m处的李家庄,由于施工现场与李家庄相距超过500m,影响相对较小。减少对居民点声环境干扰的措施主要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施工机械夜间作业。施工期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由于本项目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处于城市建成区外,道路两旁基本没有集中居住区,影响相对较小。
(2)施工期粉尘
施工期间的粉尘来自于原料堆存、土地平整,汽车运输、场地清理等挖方和堆土过程产生的二次扬尘。施工组织安排和挖、填、运、存的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扬尘影响大小也不同。因而,施工期粉尘的影响大小关键在于施工组织和施工方式。这就要求组织施工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工程进度、每日施工时间、机械使用和挖、填、运、存等方式可能对扬尘大小的影响,精心安排、合理组织、并适度控制。基本原则为:推进式开挖,不宜整个沟全面开工;合理安排挖、填工程,尽量做到挖、填平衡;进出场外的运输过程要严格采取封闭措施,场内运输也尽可能遮盖;合理规划堆土场,施工过程减少场内倒运量;活动频繁的场所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3)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很小,施工建筑类垃圾可就地利用填坑垫底;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每天产生量约60-300kg。施工单位针对生活垃圾制定场地生活垃圾管理、收集、暂存和外运的规程,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
(4)施工废水
XX大学 8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盥洗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就地泼洒的方式排放,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3.2 运营期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1、主要水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1)垃圾渗滤液 ①渗滤液产生量
渗滤液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降水、地表迳流、地下水、垃圾中的水份、覆盖材料中的水份、垃圾中有机物降解所产生的水份,其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因素有填埋场构造、蒸发量、垃圾的性质、水文地质、表面覆土等。图2-3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来源情况示意图。
降雨I 蒸发E 地表径流 垃圾自身水分W
地下水侵入 渗滤液Q
图2-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示意图
本填埋场由于采用了HDPE土工膜防渗,填埋场内渗滤液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降雨情况。因降雨渗入垃圾层而产生的渗滤液,可按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作为计算依据。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采用模型进行预测,其计算公式为:
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可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Q?C1?I?A11000+C2?I?A2 1000式中 Q——渗滤液产生量,m3/a;
C1——封场后渗出系数,本设计采用C =0.15; C2——作业面渗出系数,本设计采用C =0.3; I——降雨量(mm);
A1——封场后区域汇水面积,即第一填埋区面积,为6.9万 m2;
XX大学 9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A2——填埋区域汇水面积,即第二填埋区面积,为6万 m2; 因此, Q=(0.15×69000+0.3×60000)/1000×I=28.35×I=25627.2 m3
宁武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8.1mm,经计算本填埋场每年产生渗滤液量约为13270.6 m3,平均每天渗滤液产生量为36.36m3。加上管理区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产生量约6.89m3/d,共计43.25m3/d,出于安全考虑最终确定本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量为45m3/d。
按照上面的公式,应该说在整个填埋场分的区越多,渗沥液产生的量就越少,但因分的区多了在铺设渗沥液收集管和封场时的难度也越大,工程上的可行性不大,因此本项目采用分两区的方案。
②渗滤液收集系统
为了减少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在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包括水平、垂直导排系统。
③渗滤液调节池
在填埋场下游设置一个渗滤液调节池,其主要功能:一方面可调蓄渗滤液水量,确保渗滤液回灌处理时间上的稳定;另一方面因渗滤液在调蓄池内停留时间长,具有水解酸化的厌氧降解作用,其CODcr、BOD5值均有所降低,调整渗滤液水质。
④渗滤液回灌系统
渗滤液回灌,就是用适当的方法将在填埋场底部收集到的渗滤液重新喷入填埋场。由于填埋场垃圾成分和性质多变等因素,与其他污水相比,渗滤液一个重要特点是水质水量波动大。回灌法作为渗滤液土地处理的一种,主要是利用填埋场垃圾层这个“生物滤床”净化渗滤液。与物化及生物法相比,回灌法具有以下优点:①能较好地适应渗滤液水量、水质的变化;②投资省,运行费用低;③能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缩短其维护期,减少维护费用。
回灌的渗沥液的去处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垃圾及覆盖土吸收;②垃圾生化反应利用的;③垃圾表面蒸发的。其中蒸发的部分是主要的。因本区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所以采用回灌法完全可处理垃圾渗沥液。
渗滤液回灌可以分为表面灌溉、竖井式、水平式、喷灌和针注等五种方法。本项目采用表面喷洒的方式进行处理。喷洒后应立即进行表面覆土,以免臭气散发。为了更好地保
XX大学 10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护场区周边环境,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进行生态建设,可以种植具有吸污、驱蝇、除臭特性的树种作为填埋区的防污林带。
渗滤液处理区主要包括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回灌设施等。在应用回灌法处理渗滤液时,在雨季不回灌或少回灌,在干旱季节多回灌,以利于填埋垃圾的降解,利于场地填埋封场后及早利用。垃圾渗滤液反复循环回灌,直到场底没有渗滤液。环评认为该方法可行。
(2)其他污水
包括管理区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产生量很少。
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由管道输送进入渗滤液调节池,和渗滤液一并回灌到垃圾表面。
2、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1)填埋气
填埋场废气是指填埋的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填埋气产量和组成与被分解物的量及微生物种类有关。好氧分解产生CO2和NH3等废气,厌氧条件下的分解产物是CH4、CO2、H2S等气体。由于CH4是易燃易爆气体,当聚集在场内引起燃烧时,会点着垃圾中的可燃物而引起污染;NH3、H2S不仅是有害物质,而且又是恶臭物质,故填埋废气是卫生填埋场应加强管理和严格控制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
填埋气的产生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其产气的持续时间,目前还没有准确数字,估计在20-100年之间。有资料记载,填埋气体的成份由生物过程决定,在填埋初期两周内,氮和氧的含量比较高,填埋近两个月后,CO2达到最高值。随着垃圾被土覆盖并与空气隔离后,垃圾层内的空气逐渐被耗尽,酸化和产甲烷等菌种开始活跃,废气量增加,从填埋两个月起甲烷慢慢产生,在两年内其值上升到50%(体积),可维持十多年的时间。填埋气成分与填埋时间的关系见图2-4。
XX大学 11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图2-4 填埋气体组成变化图
1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 ○
设计采用垂直导气石笼井将填埋场内的气体排出。
2填埋气最终处理 ○
填埋气导出井口设置CH4自动监测点火装置,浓度较高时,自动点火燃烧后排放。 根据日后填埋气的产量,考虑将其综合利用。现提出以下利用方案。
a用填埋气作为本填埋场的锅炉燃料,用于采暖和热水供应。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利用方式,不需对填埋气体进行净化处理,设备简单,投资少。
b将填埋气用于民用燃气。该方式是将填埋气体净化处理后,用管道输送到居民用户,作为生活燃料。此种方式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适合于规模大的填埋气体利用工程。
c将填埋气用作汽车燃料。对填埋气体进行膜分析净化处理,将二氧化碳含量降至3%以下并去除有害成分后可作为汽车用天然气。
(2)填埋场粉尘
垃圾填埋场内粉尘的主要来源有:车辆在带土的干路面上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干垃圾的倾倒、压实;干土的挖掘、运输、倾倒及压实;干燥天气较大风力时路面及垃圾填埋表面扬尘。本工程采取在路面及垃圾填埋表面及时喷水的方式抑制二次扬尘的产生。填埋场粉尘起尘量未见有专门报道,根据资料记载的国内已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粉尘量实测
XX大学 12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结果(正常风速、晴朗天气条件),填埋场进口道路0.45~0.72mg/m3,已封闭作业场0.24~1.73mg/m3,填埋作业区内1.81~2.96mg/m3,作业区上风向0.74~1.05mg/m3,作业区下风侧1.60~2.24mg/m3。作业区内和下风向相对颗粒物浓度相对较高,是控制的重点。
填埋场使用和运营期,要十分重视粉尘污染控制,尤其重视对东南方向旧街村的影响。防尘措施包括:及时清理场地与道路积尘、缩小堆存面积、表面增湿和遮盖、设周边挡风设施等。
(3)垃圾运输扬尘
本项目垃圾运输采用公路运输,据本厂址最近得村庄为厂址东南方向600m处的李家庄,垃圾运输车辆不经过该村,垃圾运输对该村的影响较小。
(4)恶臭
生活垃圾是城市最重要的恶臭源之一,引起恶臭的主要物质是垃圾发酵气中的H2S、吲哚类、硫醚类及氨气等。恶臭物质作用于人的嗅觉细胞,因其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感觉。恶臭的强弱,一般分为6级,其强度的测定有嗅觉检测法和深度检测法。
本次评价收集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垃圾暴露源头及距源头50m、100m、200m、400m处采集气体实测的主要恶臭污染物硫化氢和甲硫醇的浓度,见表2-4。在200m以上距离外,两种主要恶臭气体浓度降至检出限以下。
表2-4 垃圾暴露源头及不同距离处主要恶臭气成份浓度(单位:mg/m3)
化合物名称 硫化氢 甲硫醇 源头 0.79 0.18 50m 0.16 0.10 100m 0.48 0.15 200m 0.00 0.00 400m 0.00 0.00 本工程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垃圾层层压实,每日覆盖土层,并且在填埋作业过程中用喷药车进行喷药灭杀,抑制恶臭气体逸散。
(5)蚊蝇
填埋场是蚊蝇孳生地,由于垃圾堆体内温度较高,四季都适合蚊蝇栖息和生长。为此,对蚊蝇实行分季度、有重点的杀灭成虫。填埋场填埋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控制蚊蝇世代繁殖,减少蚊蝇和鼠类繁殖。
(6)锅炉烟气
XX大学 13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本工程设置锅炉房一座,作为处理场热源。锅炉房选用WWG0.35-0/85/60-AX型锅炉一台。燃料为Ⅲ类无烟煤,锅炉容量为0.35MW,燃料为Ⅲ类无烟煤,其煤质灰份13%,含硫0.68%,在当地煤矿购得。冬季采暖期为150天,夏季运行两小时,冬季全天运行,锅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烟尘、SO2等,采用配套的除尘器后,燃煤产生SO2的浓度为860mg/m3,烟尘的产生浓度为164mg/m3,可以达标。
3、运营期主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其防治措施
运营期生产管理区有少量固体废弃物产生,包括:生活垃圾和锅炉炉渣等。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4、填埋场作业期间的噪声源
该阶段噪声污染源分场内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
场内噪声源主要为填埋作业区内的机械噪声,噪声设备主要有:压实机、推土机、挖土机和运输车辆等,其噪声类比值80-100dB(A)。
对运营期噪声影响的控制,主要针对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由于填埋场与周围村庄相距较远,影响较小。
运营期场外交通噪声源主要是垃圾运输车辆的影响,进场专用道路位于场址西侧,距离村庄较远,对交通环境的影响轻微。
XX大学 14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3评价原则及评价因子的筛选
3.1评价原则
3.1.1评价级别的确定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山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技术规定》的分级方法,确定的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级别为大气和地下水环境评价为三级评价。具体见表3-1。
表3-1 评价等级确定结果
环境要素 环 境 空 气 指标 环境特征P1 环境质量现状P2 建设项目规模P3 行业类别P4 环境质量类别P5 ∑P 环境特征P1 地 下 水 环境质量现状P2 建设项目规模P3 行业类别P4 环境质量类别P5 ∑P P值 2 4 4 6 3 19 2 4 4 3 4 17 依 据 广大农村地区 安全角度考虑 其它 ≥1000万元并<3000万元 垃圾场二类行业 二级 三级评价 广大农村地区 安全角度考虑 其它 ≥1000万元并<3000万元 垃圾场三类行业 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 三级评价 3.1.2评价范围的确定
因垃圾收运系统中垃圾中转站地点尚未确定,无法进行评价,本项目仅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评价。
空气环境:以垃圾填埋库区为中心,以南北方向为主轴,向东、西、南、北方向各延伸2.5km形成约25km2范围。
地下水:以垃圾场库区为中心顺地下水流向取长6km宽4km的范围,关注对各地下含水层的影响。
噪声:拟建场区范围以及场区外200m以内。
生态环境:地处山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限于场地建设和使用活动扰动影响 较大的场址近距离。 3.1.3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XX大学 15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①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没有列入的NH3、H2S等特征污染物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限值,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推荐比例关系,折算一次、日均和年均浓度值作为评价依据。
②地下水:对厂区附近的地下井水水质进行评价时,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标准。
③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 ④环境噪声:村庄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填埋库区H2S、NH3等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3,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二级新扩改标准;颗粒物排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1997的厂界排放限值≤1.0mg/m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Ⅱ时段标准。
②垃圾渗滤液、洗车废水及生活污水全部回灌于垃圾堆体,不外排。 ③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 3.1.4评价重点
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合区域环境承载力对项目的制约条件等因素,本次评价重点确定为:
(1)突出工程分析及污染综合防治对策,通过对工程工艺特征、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完善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的规定,算清污染物排放量,为其它专题提供可靠的预测数据。
(2)以水环境及环境空气为评价重点,其次为噪声及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
3.2评价因子筛选
3.2.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采用矩阵法对其进行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即把环境资源分为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列出建设期和运营期的主要活动,判别这些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
XX大学 16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在建设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环境空气、生态环境、声环境等方面。运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填埋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及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生态环境除外)的影响为小范围的、短期和可逆的影响,施工结束后会很快恢复原有状态。生态环境虽遭到破坏,但项目建成后,会对生态进行恢复。运营期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据此,确定评价时段的重点为运营期,评价内容的重点是水环境、环境空气、生态环境。 3.2.2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以上对建设项目本身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拟建工程具体的排污种类、排污强度及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
(1)环境空气评价因子筛选
项目运营期向环境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CH4、CO2、H2S、NH3、甲硫醇、SO2、烟尘等,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因素,选择填埋气中CH4、H2S、NH3,锅炉烟气中烟尘、SO2为评价因子。
(2)水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结合本项目污水特征污染物和可能的污染途径,确定地表水评价因子为:pH、CODcr、BOD5、氨氮、挥发酚、砷、汞、氰化物、石油类、溶解氧、粪大肠菌群;确定地下水评价因子为: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As、Pb、Hg、Cd、Cr6+、挥发酚、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
(3)声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各类施工机械、填埋机具的等效声级。 (4)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考虑到项目建设大量取土、开挖等工程特点和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特征,确定生态环境评价因子为水土流失。
XX大学 17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4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4.1 地理位置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县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县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km2。
本项目厂址选择于宁武县凤凰镇。厂址距市区建成区1750km,距厂址最近的村庄为东南面的李家庄,直线距离为600m,其次为西南方向的朱家墕,直线距离为850 m,厂址西北距刘家园子1600m。具体位置见图6-l。
4.2 自然环境
4.2.1 地形地貌
宁武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沿,是多山县份。县内山峰以分水岭为界,分列于南北两地。全县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形总貌由西向东倾斜。中部以分水岭为界,向西南为汾河流域。西部有管涔山,管涔山是阴山余脉,古称晋山之祖。其中:主峰荷叶坪山在西马坊乡南,海拔2787m;芦芽山海拔2736 m,座落于县西南与五寨接壤处。荷叶坪山位于宁武、五寨、荷岚三县交界处,海拔2787m,是宁武全境的最高点。但顶部宽阔平夷,丰饶的高山草甸,自古以来是理想的天然牧场。禅房山座落在县东北部的薛家洼乡,海拔2106.01m,山体敦实。东部云中山,海拔2654m。
在地质构造上,宁武内斜层位于吕梁背斜层东冀北部之东。其褶皱在县城之南。山西统是石炭系和二迭系间的过渡层,称为“石炭二迭系”,宁武、阳方口的山西统,厚约62.44m,一些煤层内夹有软的沙儿尼克及硬的碳酸盐结核。 4.2.2 气象特征
本区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据宁武气象站统计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5.3-7.1℃,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温度为34.8℃,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温度-9.7℃,极端最低温度可达-27.2℃;无霜期134天;降雨量为226.1-750.6mm,年平均降雨量468.1mm,山区降水较多,降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县气象站记录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在历年记录中,降水
XX大学 18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的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最多年降水量710.5mm(1959年),最少为226.1毫米(196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mm。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气候干燥;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5cm;无霜期134天,按90%保证率仅有126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37m;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阳总幅射142.3kcal/mm2,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25m/s,平均风速3.1m/s。 4.2.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境内有11条较大山谷,属于汾河系的有大石洞、石庄沟、怀道沟、岔上沟、大庙沟、崔家沟、细腰沟、新堡沟以及汾河干流。属于桑干河系的有恢河干流。这11条山谷,基本上控制了地表径流,同时也是县内清水主要来源。
宁武主要有三条河流,其中汾河为第一大河,源于县内东寨镇西北约一公里处管涔山脚下,水出峭壁,从石凿“龙口”中流出,汾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4,为1649km2。汾河源头海拔1602m,出口流量为0.2m3/s。从北向南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屯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方庙、十里桥、用湖屯、石家庄、阳方、定河、潘家湾,入静乐县境。
洪河为县内第二大河,1964年全县统一规划,将怀道、圪瘳两沟汇合而成的主流取此名。源于东庄乡三张庄村东沟,系汾河一级支流,全长38km,流域面积504 km2,占境内汾河流域面积的31%。
恢河是第三大河,为桑干河上游。源于余庄乡分水岭脚下,境内长32km。流域面积301 km2,平均纵坡1%。平均清水流量0.1 m3/s。夏秋河水较大,枯水期常呈断流。1959年于阳方口桥处实测,河宽180m,平均水深0.81m,洪峰流量500 m3/s。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余庄、苗庄、坝上、杨庄、城关、大河堡、马家湾、石湖河、麻峪寨、石嘴子、阳方、河西,至阳方口镇入朔县境。
该项目厂址附近地表水为恢河支流。 2、地下水
宁武县境内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在沟壑河道还接受山泉水的补给。从地形上看,宁武是地表水的分水岭。地形坡度大,大气降水大部分形成地表水径流,沿河床和沟谷分别流入汾河和恢河,少数流入地下水。地下水的流向大致与地表水相同,水质大部分良好,
XX大学 19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河水多由地下水补给。全县地下水总储量为每年1.202亿m3,开采储量为每年0.39亿m3。 4.2.4 动植物资源
宁武境内具有野生动物栖居的良好条件,共有鸟兽160余种,其中褐马鸡、黑鹳、虎为国家一类保扩动物。原麝、豹、雪豹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石貂为国家三类保护动物。 芦芽山区野生兽类有36种,分属于6目17科与亚科。仅芦芽山一带的野生鸟类有115种,分属于12个目,37个科与亚科。管涔林局所属的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褐马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
宁武县境内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素有华北落叶松故乡之称。森林总面积达82.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7.8%。乔木树种中属于观赏类的有:侧柏;属于用材类的有:华北落叶松、白杆、青杆油松、杜松、青杨、小杨、小叶杨、康定柳等数十种。灌木树种中,属于观赏类的有:美蔷薇、黄蔷薇、山剌玫、剌叶蔷薇、黄剌玫、北京丁;属于木本粮食油料类的有:榛子、毛榛、山桃、马茹茹、野玫瑰、山梨、山杏;属于水保类的有:中国黄花柳、乌柳、虎榛子、八仙花、太平花、毛葵山、梅花等数十种。
宁武县耕地总面积709720亩,其中2°-6°旱平地77697亩,6°-15°坡地367106亩,15°-25°坡地187067亩,25°以上坡地77850亩。全县耕地由于绝大多数为旱坡地,土壤贫瘠,高产稳产性能极差。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1.5万亩,经济作物6.5万亩,蔬菜0.5万亩,青饲料0.5万亩。正常年全县粮食总产2500—3000万kg,平均亩产80—100kg。
宁武县境内山多坡广,水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OO一年,全县大牲畜、羊、猪饲养量分别达到2.6万头、23.8万只、2.5万头,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1995吨、50吨、279吨。牛饲养量1.2万头,主要品种有役肉兼用的本地黄牛和西门塔尔、安格斯、海福特改良牛。羊饲养量23.8万只,其中山羊12.5万只,主要品种有山西黑山羊、内蒙阿白绒山羊和辽宁盖州绒山羊及其改良后代;绵羊11.3万只,主要品种有本地绵羊,新疆细毛羊及其改良后代、国际著名肉毛兼用品种萨福克、道赛特及其改良后代,国内著名肉脂兼用品种乌珠穆沁及其改良后代,小尾寒羊等。猪饲养量2.5万头,主要品种有长白、大白、长大白、山西黑、北京黑、杜洛克等,出栏猪平均休重150kg以上。 4.2.5 土壤
XX大学 20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全县耕地面积47399.6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4.49%,本地区土壤主要为黑毡土、潮棕土、褐土、灰褐土五个分类,不饱和黑毡土、不饱和潮棕土、山地棕壤、山地生草棕壤、棕壤性土、淋溶褐土等十五个亚类。 4.2.6 地震
根据《山西省区域地震烈度表》,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
4.3 社会经济环境
4.3.1 行政区划与人口
宁武县现辖4镇8乡,村委会463个,总人口15.4万人,其中县城为4万人。项目所在地由凤凰镇管辖。 4.3.2 交通
宁武县境内,除北同蒲铁路外,又修筑了宁(武)岢(岚)支线、朔(州)黄(骅港)、宁(武)静(乐)铁路,先后修建了太(原)宁(武)、宁(武)静(乐)、城(关)阳(方口)等公路,至1986年共有干线公路4条,县乡公路5条,专用线6条,共计里程461km。全县所有乡镇通公路,通汽车的村庄275个,占57%。年货运量195.58万t,其中华运周转量为5623.9万t/km。
4.4 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厂址所在地为农业区,环境空气属二类区;地表水体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水域功能标准;周边农村声环境为l类功能区。地下水功能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用水,属Ⅲ类,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4.5 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1)场址选在宁武县凤凰镇,西北距恢河直线距离1300m,该区为水源保护区,故地表水环境相对敏感。
(2)项目所在地无地下水分布,地下水敏感性一般。 (3)垃圾填埋场距最近的村庄李家庄600m,敏感程度一般。
(4)评价区无特殊保护的动植物种群,生态本底较差,保护目标主要为场区周围的农田和次生植被,故生态环境敏感度一般。
XX大学 21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4.6 控制和保护目标
根据评价区域内自然、社会环境状况和场址所在位置,确定评价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区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空气、场址周边区域生态。
控制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地表水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区标准;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XX大学 22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5环境敏感因素及厂址可行性初步分析
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关于环境敏感因素的界定原则,经初步调查本地区不属于特殊保护地区、社会关注区、生态脆弱区和特殊地貌景观区等,本地区没有风景文物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和珍稀动、植物,因此本项目没有特殊敏感目标。主要环境敏感因素表现在环境空气、水环境及周围村落的保护方面,本次评价将给予足够的关注。
本项目厂址选择于宁武县凤凰镇。厂址距市区建成区1750km,距厂址最近的村庄为东南面的李家庄,直线距离为600m,其次为西南方向的朱家墕,直线距离为850 m,厂址西北距刘家园子1600m,厂址周围有多条铁路、公路分布,交通条件便利。具体位置见图6-l。
监测方案根据宁武县总体规划、交通条件、环境功能区划、土地利用、特殊敏感目标、等环境要素方面,初步评价厂址选择的环境可行性。
5.1 总体规划
宁武县城规划区界定为:北至石湖河、南至杨庄、西至庄子上、东至张家窑,总面积41.4km2,县城规划区范围以村为基本单位,包括城关镇的马家湾、麻峪、骆驼岩、张家窑、大河堡、庄子上、东关、西关、北关、下河南、上河南、半沟、刘家园和杨庄14个行政村以及方口镇的石湖河村,共计15个行政村。
县城用地发展方向为:优先集中发展大河堡以东,县城沿恢河河谷向东向西发展成为带状城市。
本填埋场厂址位于宁武县凤凰镇,该区不在县城规划范围内,厂址选择符合宁武县的城市总体规划。
5.2 交通条件
该厂址距离规划城区1750m,厂址西面有北同蒲铁路,西面直线距离800m处有一条6m宽的公路通往县城,交通便利,运距适中,运输费用较低。
5.3 地形条件
填埋场地所处山沟内地势较平,起伏不大,管理区和辅助管理设施平面布置较容易。
XX大学 23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周围山坡黄土覆盖较多,覆土来源较丰富。
5.4 环境条件
填埋场位于县城的东南方向,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场地周围500m范围内无住户和其他公用设施,满足垃圾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5 环境功能区划
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有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类规定:城
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区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为二类区。拟建项目厂址所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应划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离评价区相对较近的地表水体有恢河。按《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
的划分标准规定,本次评价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
3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地下水质量分类以人体健康基准
为依据,拟建厂区区域地下水质量定为Ⅲ类,执行地下水Ⅲ级水质标准。
4评价区周围环境为农村,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
类标准。
从环境功能区划角度分析,厂址可行。
5.6 特殊敏感目标
评价区内没有风景文物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和珍稀动、植物。因此本项目没有特殊敏感目标。
总上所述,本评价初步认为该厂址可行。
XX大学 24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6环境监测方案
通过对评价区环境质量的调查,搞清评价区内各环境要素(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等)的质量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程运行后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及污染物的分布趋势。为改善评价区内环境质量确定防治对策和措施。
6.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本次环评为了解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本底值,根据评价区环境特征和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评价区内设3个监测点,监测布点见图6-1,具体标准见表6-1。
(2)监测项目:TSP、PM10、SO2、NO2、H2S、NH3六项。
表6-1 现状监测点位和设置目的
序号 1 2 3 位置 李家庄 朱家墕 县城 方位 ES WS EN 距离(m) 600 850 1750 布点目的 下风向关心点 侧风向关心点 侧风向关心点 (3)监测时间与频次:监测单位于2007年3月中下旬连续5天环境空气现状质量监测。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和《空气和废气监测方法》中的具体要求,TSP、PM10采样不少于12h/d;SO2、NO2不少于18h/d;H2S、NH3监测小时值,连续监测5天,每日采样4次,每次采集一个样,每次采样1小时,时间为每天7:00、11:00、15:00、19:00。SO2、NO2增加早上07:00小时值。
(4)采样和分析方法:采样环境、采样高度要求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分析方法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方法,采样时同时测量风向、风速、气温、气压、低云/总云等气象因素。
(5)采用标准
TSP、PM10、SO2、NO2的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值,其中未给出的H2S和NH3参考使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值,具体标准见表6-2。
XX大学 25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表6-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 mg/Nm3 污染物名称 日平均 时平均 TSP 0.3 PM10 0.15 SO2 0.15 0.5 NO2 0.12 0.24 NH3 0.2 H2S 0.01 6.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本次环评为了解评价区域内地表水环境现状及本底值,根据评价区环境特征和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评价区内设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布点见图6-1。
(2)监测项目:
pH、CODcr、BOD5、氨氮、挥发酚、砷、汞、Cd、Pb、Cr+6、氰化物、石油类、溶解氧、粪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监测河流流量和水温。
1#断面 厂区距离恢河最近点上游200m处 2#断面 厂区距离恢河最近点上游500m处
3#断面 厂区距离恢河最近点下游1500m处(如此处位于县城排水口下游则向上游适当偏移,移至县城排水口上游处)
(3)监测时间与频次:监测单位于2007年3月中下旬连续监测3天,每天取样一次。 (4)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5)采用标准
本次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
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本次环评为了解评价区域内地表水环境现状及本底值,根据评价区环境特征和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评价区内设6-3个地下水监测点,监测布点见图6-1和表6-3。
表6-3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和设置目的 序号 1 2 3 位置 李家庄村水井 铁路旁边的监测井 恢河东面县城 方位 ES EN WN 距离(m) 600 600 1750 布点目的 浅水层关心点 深水层关心点 浅水层关心点 (2)监测项目:
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As、Pb、Hg、Cd、Cr6+、挥发酚、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十九
XX大学 26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监测方案
项。同时记录井口位置、井口标高、井深、水位标高、出水量、水温、取水用途和井水性质等。上述标高值均需按绝对(海拔)标高表示。
(3)监测时间与频次:监测单位于2007年3月中下旬连续监测2天,每天取样一次。 (4)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5)采用标准
地下水现状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具体见表6-4。
表6-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单位mg/L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污染物 pH(无量纲) 总硬度 氨氮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氟化物 氯化物 高锰酸盐指数 汞 氰化物 标准值 6.5-8.5 ≤450 ≤0.2 ≤20 ≤0.02 ≤1.0 ≤250 ≤3.0 ≤0.001 ≤0.05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污染物 大肠菌群(个/mL) 细菌总数(个/L) 六价铬 砷 硫酸盐 Pb Cd 挥发酚 溶解性总固体 标准值 ≤3 ≤100 ≤0.05 ≤0.05 ≤250 ≤0.05 ≤0.01 ≤0.002 ≤1000 6.4噪声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工程拟建厂址周围自然环境状况及声环境评价导则,本次噪声监测在厂界四周布置四个监测点。(厂址四周如二点间变幅超过3dB(A)应增加监测点)
(2)监测频率、时间及方法
监测依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l2349-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5—95)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进行,各监测点以A声级记数。每个点的读数每次不少于100个数据,于2007年3月中下旬,监测一天,昼、夜各一次。
XX大学 27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