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习题88

31. 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对Van Deemter方程的( )和( )两项有直接影响

32.氢气具有较大的热导系数,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但其分子质量较小也使速率理论中的分子扩散项增大,使柱效降低。 ( √ ) 33.下列途径 ( )不能提高柱效

A 降低载体粒度 B 减小固定液液膜厚度 C 调节载气流速 D 将试样进行预分离

34. 在一定柱长条件下,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度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A保留值 B扩散速率 C分配系数 D 容量因子

35.根据范姆特方程,色谱峰扩张、板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当u较小时,分子扩散项; B. 当u较小时,涡流扩散项;

C. 当u比较小时,传质阻力项; D. 当u较大时,分子扩散项

36.根据速率理论,提高柱效的途径有降低固定相粒度、增加固定液液膜厚度。( )

3、 分离度和色谱基本分离方程

37.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 A理论塔板数 B 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 分配系数

38.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 ),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 )。

39.当用苯测定某分离柱的柱效能时,结果表明该柱有很高的柱效,用其分离混合醇试样时,一定能分离完全。 ( ) 40. 与分离度直接相关的两个参数是( )

A色谱峰宽度与保留值 B色谱峰面积与保留时间 C 载气流速与相对保留值 D载气流速与调整保留时间

41. 为了提高两组分的分离度,可采用增加柱长的方法,若分离度增加一倍,柱长应为原来的( ) A 2倍 B 4倍C 6倍 D8倍 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 42.气相色谱的仪器一般由( )、( )、( )、( )、 和( )组成

43. 气相色谱仪中气化室的作用是保证样品( )。

44. 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主要是在毛细管色谱柱中( )

A不存在分子扩散 B不存在涡流扩散 C 传质阻力小 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45.色谱分离时,增加柱温,组分的保留时间缩短,色谱峰的峰高变低,峰宽变大,但峰面积保持不变。 ( )

46. 选择程序升温方法进行分离的样品主要是( )

A 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 沸点差异大的混合物 D. 极性差异大的混合物

47.对同一样品,程序升温与恒温色谱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 A程序升温色谱图中色谱峰数大于恒温色谱色谱图中色谱峰数 B序升温色谱图中色谱峰数与恒温色谱色谱图中色谱峰数相同 C 改变升温程序,各色谱峰保留时将改变但峰数步不变

D使样品中的各组分在适宜的柱温下分离,有利于改善分离 2、检测记录系统

48.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有( )、( )、( )和( ),其中FID对( )的测定灵敏度较高;ECD对( )的测定灵敏度较高;FPD只对( )有响应;

49. 提高热导池检测器灵敏度的方法是选( )做载气,适当( )桥电流 50 载气与试样的热导系数相差( ),检测灵敏度( ),在常见的气体中,( )的热导系数最大,传热好,作为载气用时,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3、气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

51.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

A 氢气 B 氮气 C 氧气 D 氦气

52.可作为气固色谱固定相的担体必须是能耐压的球形实心物质。( ) 53.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

A 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匀 B化学惰性、表面无吸附。

C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 A、B和C

54.气液色谱固定液通常是在使用温度下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

55.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

A 蒸气压低、热稳定性好 B 化学性质稳定 C 溶解度大,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D A、B和C

56.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 )原则,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接近,则他们之间的作用力越( ),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 ),流出的越 ( )。

57.分析混合烷烃试样时,可选择极性固定相,按沸点大小顺序出峰。 ( )

58. 用于评价固定液选择的是否合适的参数是( )

A 组分的保留时间 B组分的保留体积 C 各组分间的相对保留值 D有效塔板数 3、定性与定量分析

59、色谱定性的依据是( ),它反映了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它有色谱过程中( )因素所控制。色谱定量的依据是( )

60. 为了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用的基准物( ) A苯 B正庚烷 C 正构烷烃 D.正丁烷和丁二烯

61、色谱定量方法中使用归一化公式的前提条件是( )。 62. 某试样中含有不挥发组分,不能采用下列定量方法( )

A 内标法 B外标法C内标标准曲线法 D归一化法

63. 若用气相色谱测定一有机试样,该试样为纯物质,但用归一法测定的结果却为含量60%,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计算错误 B试样分解为多个峰 C 固定液流失 D检测器损坏

64. 在内标法中,内标物的出峰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出峰位置( ),内标物与与被测组分的性质应( ),内标物浓度应恰当,峰面积不应与待测组分( ) 65.色谱内标法对进样量和进样重复性没有要求,但要求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和准确配制试样。 ( )

66 .内标法定量的优点是( )

A不需要校正因子 B对进样量要求不严 C 样品配置简单 D. 适合微量组分的定量 67.色谱外标法的准确性较高,但前提是仪器稳定性高和操作重复性好。( ) 68. 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是使用适当( )粒度和颗粒( )的担体,并尽量填充(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仪器分析简介

1、化学分析是以物质(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 )性质和( )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要比化学分析法高的多。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3、待测组分能被仪器检出的最低量为仪器的灵敏度。 4、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就一定有很低的检出限。 5、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是( )、( )和( )。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一节 电磁辐射

1. 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 A 1.24×104~ 1.24×106eV B 1.43×102~ 71 eV C 6.2 ~ 3.1 eV D 3.1 ~ 1.65 eV

第二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2.分子内部运动可分为( )、( )和( )三种形式。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分子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定的能级而且是量子化的。所以分子具有( )能级、( )能级和( )能级。

3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 A 分子的振动 B 分子的转动

C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D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4.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 ).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概述

1. 紫外吸收光谱谱图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 ). A.400 ~ 780 nm ; B. 200 ~ 780 nm ; C.200 ~ 400 nm ; D.10 ~ 1000 nm ; 3.紫外-可见光区分为如下三个区域:(a)远紫外光区波长范围( )nm ; (b)近紫外光区波长范围( )nm ; (c)可见光区波长范围( )nm ;

4. 因为透射光(或反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光。

5.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维生素B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红色光波。

6.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第三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7.下列含有杂原子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均有n→σ*电子跃迁。则出现此吸收带的波长较长的化合物是( ).

A.CH3OH; B. CH3Cl; C.CH3NH2; D.CH3I

8.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电子跃迁发生在原子的( )轨道或( )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之间。

9.有机化合物中的由( )跃迁和(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最有用,它们产生的吸收峰大多落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 10.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1.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 )。 A.最大波长; B. 形状; C.摩尔吸收系数; D.面积

12.分子共轭体系越长,π→π*跃迁的基态激发态间的能量差越( ),跃迁时需要的能量越( ),吸收峰将出现在更长的波长处。 13.在下列化合物中,( )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 A.丙烯; B. 丙烯醛 ; C.1,3-丁二烯 ; D.丁烯; 14.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 )

A.n→σ*跃迁; 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n→π*跃迁; C.σ→σ*跃迁; D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15.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R带是指( )

A.n→σ*跃迁; 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C.σ→σ*跃迁; D.n→π*跃迁;

16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别共轭烯烃和α,β-不饱和醛及酮可根据下述吸收带的( )出现与否来判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