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习题88

24.由LaF3单晶片制成的氟离子选择电极, 晶体中( )是电荷的传递者,( )是固定在膜相中不参与电荷的传递, 内参比电极是( ), 内参比溶液由( )组成。 25.晶体膜电极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晶体膜只让特定离子穿透而形成一定的电位。( )

26. 氟化镧单晶氟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 氟离子在膜表面的氧化层传递电子;

B. 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C. 氟离子穿越膜而使膜内外溶液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 氟离子在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27、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氟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由于( ) A 只有F-能透过晶体膜 B F-能与晶体膜进行离子交换 C 由于F-体积比较小 D 只有F-能被吸附在晶体膜上 28.晶体膜电极的选择性取决于 ( )

A 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迁移速度 B 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电荷数 C 共存离子在电极上参与响应的敏感程度

D 共存离子与晶体膜离子形成微溶性盐的溶解度或络合物的稳定性 29、氟离子选择电极通常在pH( )使用,pH高时,溶液中的( )与晶体膜中的( )发生反应生成( )。pH低时,主要的干扰是 ( ) ,使测定结果( )。 30. 公式 E = K ± 0.059/n lgαi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的基础,常数项是多项常数的集合,但下列不包括在其中的是( )

A. 不对称电位; B. 液接电位 C. 膜电位; D. Ag-AgCl内參比电极的电位 31. 将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參比电极插入试液可以组成测定各种离子活度的电池,

电池电动势为 E = K ± 0.059/n lgαi 下列对公式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正极时,对阳离子响应的电极,取正号;对阴离子响应的电极,取负号

B.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正极时,对阳离子响应的电极,取负号;对阴离子响应的电极,取正号

C. 离子选择性电极为负极时,对阳离子响应的电极,取正号;对阴离子响应的电极,取负号

D. 正负号与测量的对象无关,取决于电极电位的大小。

32、钠离子选择性电极与Na+离子浓度符合能斯特方程,其电极电位随试液中Na+浓度( )。

A增加而增加 B 增加而减小 C 不变 D减小而减小

33、氯离子选择性电极与Cl-离子浓度符合能斯特方程,其电极电位随试液中Cl-浓度( )。

A增加而增加 B 增加而减小 C 不变 D减小而减小 4、 液膜电极、气敏电极和酶电极

34、液膜电极是将一种含有( )浸在多孔性支持体上构成的,( )电极即为典型的液膜电极。

35、在离子选择性电极中,常用的内参比电极为( )。 36. 通常组成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部分为 ( A )

A内參比电极,内參比溶液,敏感膜,电极管 B内參比电极,饱和KCl溶液,敏感膜,电极管 C内參比电极,pH缓冲溶液,敏感膜,电极管 D电极引线,敏感膜,电极管

37、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关键部件是( ),测pH所使用的电极的关键部件是( )。 38.具有不对称电位是膜电极的共同特性,不同类型膜电极的不对称电位的值不同,但所有同类型膜电极(如不同厂家生产的氟电极),不对称电位的值相同。 ( )

39.玻璃膜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24 h,在玻璃表面形成能进行H十离子交换的水化膜,故所有膜电极使用前都必须浸泡较长时间。 ( ) 第二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1、电位选择系数

40、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ij= ( ),该系数主要用来估算

( );干扰离子产生的相对误差=( )通常Kij( )1,Kij值越( ),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高。 4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是与测量浓度无关的常数,可以用来校对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使测量更准确。 ( ) 4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常数,仅能用来评价电极的选择性并估算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大小。 ( ) 43、在电位分析中,若被分析离子为i,干扰离子为j,两种离子带的电荷相等且

αj=100αi时j离子提供的电位才与i离子所产生的电位值相等,则Kij= ( )

44.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0.002,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为钾离子的倍数是 ( B ) A 0.002 倍 B 500 倍 C 2000 倍 D 5000 倍 第三节、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 1、测量仪器、浓度与活度

45、测定水溶液中F-含量时,对较复杂的试液需要加入( ), 其目的有:(1)( )使溶液保持较大且稳定的离子强度;(2)( )和( )缓冲溶液则使溶液的pH控制在5.0~6.0左右;(3)( )用以掩蔽Fe3+, Al3+ 等干扰离子。

46.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故在所有电位测定方法中都必须加人TISAB。 ( ) 47.在电位分析中,通常测定的应是待测物的活度,但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时,由于加人了大量强电解质,所以测定的是待测物的浓度而不是活度。 2、标准曲线法 3、标准加入法 48.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 ) 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 B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 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D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5、 测量误差

49. 当电位读数误差为1mV时,引起的测量相对误差 ( ) A. 对各种离子均为3.9%

B.对各种离子均为7.8%

C. 对一价离子为7.8%,对二价离子为3.9% D. 对一价离子为3.9%,对二价离子为7.8%

50.待测离子的电荷数越大,测定灵敏度也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故电位法多用于低价离子测定。 第四节、电位滴定法

51. 电位测定中,通常采用 ( C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准曲线法; B. 指示剂法 C. 二阶微商法; D. 标准加入法

52.用电位法滴定水样中的Cl-浓度时,可以选用的指示电极是 ( C ) A Pt 电极 B Au电极 C Ag 电极 D Zn 电极 53、若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NO2-离子溶液,易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电极。

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1、 色谱法简介、分类

1.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分离的基础。( )

2.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 3. 气液色谱法即流动相是( ),固定相是( ),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机理是( )。

4. 气固色谱法即流动相是( ),固定相是( ),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机理是( )。

2、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及有关术语

5. 以下各项( )不属于描述色谱峰宽的术语 A 标准差 B 半峰宽 C峰底宽 D 容量因子

6.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A.组分和载气; B.载气和固定液;

C.组分和固定液; D.组分和载体、固定液

7.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

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 )。

8.当用一支极性色谱柱分离某烃类混合物时,经多次重复分析,所得色谱图上

均显示只有3个色谱峰,结论是该试样只含有3个组分。 ( )

9.某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三个色谱峰,该试样中最多有三个组分。 ( ) 第二节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10.各个色谱峰的半宽度反映了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情况,它由色谱过程的( )因素控制,各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反映了各组分在两相间的( )情况,它由色谱过程的( )因素控制 1、塔板理论 11.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 )。

12. 某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 ,浓度为CA(g/mL),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 ,浓度为CB(g/mL),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B/mA B CB/CA C mA/(mA+ mB) D CA/CB

13.分配比又叫( ),是指(

)。

14. 容量因子k和分配系数K之间的关系为( ) 15.影响组分容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是( )

A固定液性质 B 柱温 C柱长 D柱的直径

16.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达到的平衡,随柱温柱压变化,而与固定相及流动相体积无关的是( )。如果既随柱温、柱压变化、又随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而变化,则是( )。

17. 容量因子k和调整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为( ),表明组分的分配比越大,其保留时间( )。各组分的k值相差越大,则他们( )分离。 18. 用分配柱色谱分离 A,B和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分配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的大小顺序为( ) A A<C<B B B<A<C CA>B>C D A<B<C

19.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

A.n越大,h越小; B.n越小,h越大; C.n越大, h越大; D.n越小,h越小

20.色谱柱理论塔板数n与保留时间的平方成正比,tR值越大,色谱柱理论塔板数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 )

21.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单位柱长内,组分在两相向的分配次数越多,分离效果越好。( ) 2、速率理论 22.色谱的塔板理论提出了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速率理论则指出了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

23. Van Deemter方程中,影响A项的主要因素是( ) A 固定相颗粒大小 B 载气流速

C载气相对分子质量 D 柱填充的均匀程度

24. 不影响速率方程式中分子扩散项大小的因素有( ) A 载气流速 B 载气相对分子质量 C柱温 D 柱长

25 减低固定液传质阻力,提高柱效的措施有( )

A 增加柱温 B 提高载气流速 C 适当降低固定液膜厚度 D 增加柱压

26.有人测试色谱柱效时,发现增加载气流速,柱效下降,减小载气流速,柱效增加,故得出结论:柱效与载气流速成反比。 ( ) 27.柱效随载气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 ) 28.根据速率方程,下面说法 ( )是正确的

A最佳流速时理论塔板高度最大 B 最佳流速时理论塔板数最大

C最佳理论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 D 最大理论塔板数时理论塔板高度最大 29. 根据Van Deemter方程,在高流速的条件下,影响柱效的因素主要是( ) A传质阻力 B 纵向扩散 C涡流扩散 D 填充不规则因子

30.在线速度较低时,( )项是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量( )的气体作载气,以提高柱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