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2.《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 , ”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则在《劝学》中说“ ,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提升自己,“ , ”。 5.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 ”。
6.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1.《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 , ”。
4.庄子认为“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无所待”,即“若夫乘天地之正, , ”。
5.《逍遥游》中庄子认为“道”能够先天地而生,只有掌握了这种“道”,才能“ , ”,这样才算是逍遥游。
6.庄子在《逍遥游》中说“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大命题“天人合一”的源头之一。
7.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9.在《逍遥游》中,庄子用水、风作类比后推出大鹏要展翅高飞也需要有力依凭的句子是“ , ”。
10.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庄子在《逍遥游》中的“ , ”。
1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那神奇的“大鹏鸟”凭借大风一步步飞起来的句子是“ , ”。
1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互相联系的名句是“ , ”。
1.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 , ”。
2.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 , ”。接着他还解释了弟子和老师在学问方面只是领悟有先后,各有所长,如是而已。
3.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
1
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 , ”。
4.韩愈在《师说》中批评士大夫之族在拜师求学上的浅见,“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八个字就写出了泰国的穷奢极欲。
3.《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语句是“ , ”。
4. “ , ”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统治者奢靡而不知怜惜发出的愤激质问。
5.古人写文章常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 , ”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
6.《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 , ”两句。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 , ”。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朝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排比句,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却只用了“ , , , ”十四个字就精练有力地尽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之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
10.《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 , ”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史实写了出来。
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们打开梳妆镜后,宫里像明星闪烁一般的两句是“ , ”。
12.杜牧极力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描写乐声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1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1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十四个字“ , , ,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 , ”。
3.秋江风光向来为文人所钟爱,如苏轼《赤壁赋》中“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5.《赤壁赋》中苏轼用大胆的想象来描绘箫声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 , ”。
2
6.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悲凉。
7.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 ”。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自己飘飘然像脱离了人世,升入仙境的两句是“ , ”。
9.苏轼《赤壁赋》中通过“ , ”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2.《氓》中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老的两句是“ , ”。
3.《氓》以桑树起兴,从主人公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其中用来比喻女子容颜靓丽的句子是“ , ”。
4.《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 , ”。
5.《氓》中女主人公通过私定婚期安抚男子怒气的两句是“ , ”。 6.封建社会中很多女子任劳任怨,却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哭诉“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氓》中女主人公同样用“ , ”来表达自己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
7.《氓》中说明女子埋怨男子无好媒人的两句是“ , ”。
8.《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与“刚强”,文中表现这种性格的两个句子是“ , ”。 9.《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3.《离骚》一诗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 ”。
4.《离骚》“ , ”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作者暗喻自己品行高洁。
5.《离骚》多用比兴手法,其中“ ,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喻自己的美德。
6.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的名句“ , ”体现了他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情感。
7.《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是“ , ”。
8. “ , ”这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发出的慨叹,表达了他不懈地追求自我修养,以美政举国的理想。
9.《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 , ”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10.《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3
11.屈原在《离骚》中声明“ , ”,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12.《离骚》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 , ”。 13.屈原在《离骚》中将自己与众小人志见的不同比喻成“方圜”,从而表明与那些小人没有调和余地的两句是“ , ”。
14.屈原在《离骚》中通过“ , ”写“我”的芬芳香草和光泽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15.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 , ”。
16.《离骚》中,屈原愤世嫉俗,批判了世人的两种丑陋行为——“固世俗之工巧兮, 。 ,竞周容以为度”。此非古人有之,今人亦然。
17.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而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 ”。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使是擅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3.《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出了一条崎岖、险峻山路的艰辛。
4.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沟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5.李白《蜀道难》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从而产生了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对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6.李白《蜀道难》中,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 , ”。
7.《蜀道难》中直接描写行人登蜀道之难的动作神态的两个句子是“ , ”。
8.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了人们面对山势的高危抚胸叹息而无可奈何的情态。
9.《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10.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名句是“ , ”。
1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
1.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 4.杜甫在《登高》中用“ , ”归纳出白发日多、护病断饮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也就感人至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