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学案:《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1

2+3+3+4+4+2+3+3为=3(株/m2)。

8

14.依据“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 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

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血球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现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__个。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②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③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2.2×108 多取样、取平均值

解析 要理解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要求及其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对酵母菌的总数进行计算是很难的,所以要采用抽样检测法,每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时,都要进行振荡,目的是让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减少计数的误差;培养酵母菌时,要提供酵母菌生活的最适条件,包括温度、无菌条件等,所以不应该放在冰箱里进行培养;7天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连续7天每天都要进行取样、观察、计数,而不是仅在第7天进行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要注意多取样,取平均值,尽量减少误差。计算酵母菌总数时,要先计算出每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数量,

44

然后乘酵母菌总体积。所以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的总数为:×400×100×1 000÷0.1

80=2.2×108个。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