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校语文试卷--2018年上海上外附属大境中学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试卷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

一、阅读

(一)默写。(8) 1. (1)《沁园春·长沙》上片概括秋天充满生机活力的一句诗句是 。 (2)《饮酒》中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诗句 , 。 (3)《咏史》中用对比手法揭露门阀制度用人不当的诗句是 , 。 (4)《塞下曲》中用衬托手法刻画将军形象的诗句是 , 。 (5)《从军行》直接抒发将士豪壮气势、坚定信念的一句是 。 【考点】默写,高中必背古诗文 【解析】略 【答案】(1)万类霜天竞自由。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6题。(12分)

成己:成就自我

①先秦开始儒家便逐渐形成了为己之学。孔子对为己与为人作了区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象征看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形态,“今”则代表了当时的现实。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的完善或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誉,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将注重之点指向成就自我。为己指向自我的充实与提高,为人则是将自我降为他人的附庸,我仅仅迎合与认同外在标准,而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为己的最终目标则是成己。克己是对自我的抑制,是成己的手段,这意味着道修养________对自我的否定,________一个自我造就的过程。

②成己以立志为前提。“志”表现为一种定的意念,与价值目标相通;立志即意味着价值目标的自我确立,通过立志而确立价值目标,自我才能真正由迎合于外,转向挺立自我,而为己、口口、口口的过程亦可由此获得内在的依归。

③志与己的如上关系,决定了若无必为圣人之志向,则往往难以有为己的切实功夫。立志(价值目标的确立)既构成了为己功夫具体落实的基本保证,又为以自我认同(成己)提供了根据。自我在世,总是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共在,也往往易导致个体的消失,如果个体在与人共存中完全随波逐流,一味迎合与“己”相对的人,那么,他常常便会丧失内在的自我。与之相对,立志意味着唤醒自我,超越世俗。通过立志以超越世俗,体现了内在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的外在形式,即是所谓豪杰。豪杰的人格的独立性,使他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依然保持真诚的德性和内在的操守。

④卓然不变的豪杰之士往往带有某种狂者气象,故又称狂者,狂者以真为尚,自信本心。没有任何矫饰,亦不为外在的毁誉所左右,他不仅拒绝沉沦世俗,而且敢于向世俗挑战:“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加穷囚!”这种狂者(大文夫)作为独立的人格形象,已具有顶天立地的气概。当然,狂者或豪杰并不是终极意义上的人格境界,志所指向的终极目标是圣而非狂。不过,狂者气象虽然非成已过程的终点,但却可以成为走向内圣之境的中介。自我面对世俗社会,狂者的特点在于身处此境,仍然以高的态向自洁其身,不为世俗所同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狂者不断的迈向了圣人之境,对狂者之镜的如上提升,同时亦蕴含着对个体自主品格的注重:

卓然自立构成了成圣的内在环节。

⑤超越世俗,自主自立的前提是确认自我,离开此白我,成已的过程必然是无根的。圣人的境界并不是出于外在强加,也非形成于忘已逐物的过程,它更多地与内在潜的展开过程相联系。

⑥豪杰气概和狂者胸怀着重从个体存在与世俗世界的关系上挺立自我,各人皆有成圣的根据,但其才质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人要随才成就。”才质不同,成圣的方式、途径往往各异。

⑦与成己方式的多样性相一致的,是人格模式的多样性。个性的差异,决定了人格模式很难整齐划一。走向共同的自圣之境与成就多样的个体人格,并不矛盾。

⑧自我并不仅仅表現为一种人格境界,它总是具体化于现实的生命存在,自我身处社会之中,总是面临各种道德责任和义务,但不能因此而无視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尽道德义务不应导向否定个体的生命存在。这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視,巧妙地解决了理性本质与生命存在的紧张关系。

2.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并不仅是 更是 B.不是而是 C.是也是

D.或许是 或许是

【考点】考查作者的行文思路。 【解析】了解关联词的使用。 【答案】B

3联系上下文,第②段方框内填入的两个词是口,口(顺序不要写反)(2分) 【考点】考查文章的逻辑结构。 【解析】根据文章结构顺序来填写。 【答案】克己,成己。

4.第①段加点词“这一过程”是指(2分) 【考点】理解词语含义

【解析】联系前后句子来理解。

【答案】狂者面对世俗社会,仍自洁其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如“成已,要尊重个体”是对本文部分内容的概括,与此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存天理,灭人欲。(朱燕)

B.没有公共道德,群体将不存在:没有个人道德,群体存在将无价值。(罗素) C.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程顺)

D.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已;能克己,方能成己.(王阳明)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的含义。 【解析】概括文章观点。 【答案】D

6.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4分)

【考点】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和写作意图。 【解析】结合段意和写作方法作答。

【答案】本文以“成就自己”为观点,先解释“为己”的含义,再解释志与己的关系,再分别阐释成己的几个条件,层层递进,逐步论证观点。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4分)

谁在惦记着你

刘继荣

①快下班的时候,我无缘无故地喷嚏连连。同事说,谁在惦记着你呢?

②窗外没有阳光,天空是制服般的冷灰,连微笑也是公式化的,谁在惦记着我呢? ③谁会惦记着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气温,谁会惦记着你很久以前说过的一句话,谁会惦记你是不是开心 ,又是谁惦记着在深夜里发一个短信给你?

④想起一个人,一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朋友。她曾经说过我不美丽、不勤劳,也不勇敢,可是我善良,我是她从任何搜索引擎上也搜不到的好友人选。

⑤上大学时,她在我的下铺,不爱说话,每次我感冒都会从下面缓缓升起一个杯子,是我最讨厌的温吞白开水,然后是更令我厌恶的各种颜色的药片,喝光水,把药片就顺手夹在床头一本同药一样枯燥无味的书里。后来,我偶尔打开那本书,里面黄黄白白的小药片,那么精致而玲珑,那些经看的药片,像是当时没有认真看后来才读懂的酸,眼睛也酸,忽然就有了感冒的症状,才知道,感冒实在是一种幸福的滋味。

⑥日子如流水一样地过,奔波在烟火红尘里,永远地忙忙碌碌,不知不觉间,我们在人海里走散了,失去了彼此的消息,可是我仍然牵挂着她,相信她也一定会惦记着我。那些曾经从心底开出的花儿,在匆匆的流年里会老去,所有的花瓣都飘散之后,却留下了一粒粒晶莹的种子在某一个不能预见的日子,繁花会开满光阴的两岸。窗外已经开始飘雪,细而碎的沙粒一般的雪,满天满地无处不在。

⑦也许惦记着我的是年迈的双亲吧?他们打电话来永远是那几句话:家里都好,你很忙,不要惦记我们。可是他们却一直一直地惦记着我。

⑧雪大起来了,大片的雪花,旋转着飘飞着,落下来,落下来,纤巧的娇憨的落花,厚厚地堆积着,它傻傻的只会爱,所以才不会碎.不会痛。

⑨“刘继荣,刘继荣!”谁在大雪里锐声叫着我的名字。我连忙答应着,随即一个小小的身影冲了过来,我的儿子已经泣不成声:“你的手机怎么总联系不上?预报今天有寒流,有大雪,我一直以为你跌倒在雪地里,你怎么会这样?刚才我喊妈妈,那么多妈妈跑过来,我只好叫你的名字了。”

⑩自从我生一场大病之后,他常常是天气预报的热心小观众,关照我添减衣服,而且关照好自己不要感冒。有时候他絮絮叨叨地告诫我的时候,我真的会怀疑他是不是只有十岁。

⑾“要过马路了,小心车。”那么熟悉的声音。我过马路的时候,永远都是让人担忧的心不在焉,最早是父母无数次地叮嘱我,并且不辞辛苦地送我去学校。后来在外地上学的时候,总是好朋友友挽住我的臂,和我一起过去。再后来是老公紧紧抓住我的一只手,现在他到外地工作了,我的孩子又抓住我的手,他第一次焦灼地喊:“汽车小心啊,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仿佛我是一辆坦克,匆匆过往的行人,淡漠的脸上都有了明亮的笑意。

⑿北国的寒风是锐利的,儿子拿出一条长长的红围巾给我系上,那是他亲自为我挑选的。路灯亮起来了,数不清的雪花舒展着玉色的小翅膀,满世界地飞舞,我们仿佛走在涌动的花海中,整个天地间都是令人恍惚的落了又开的繁华。

7、第①段到第③段连用三个问号,表达效果强烈,请加以分析。(3分) 【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析】联系文章题目、主旨以及问号的作用来答。

【答案】与题目“谁在惦记着你”相呼应;三个问号层层递进,引出下文朋友、父母、儿子对我的惦记,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8、简析11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析】答题套路:内容上(概括句段内容,主旨情感,技巧)+结构上(首、中、尾) 【答案】第11段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写出了在我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惦记着我的人,父母、朋友、老公、儿子。与文章的开头、题目相照应,写出了被人惦记、牵挂带给我的温暖。

9、本文为抒情散文,故事发生在雪天,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考点】 分析作品中所表现人、事、景、物与情、志、理的关系。 【解析】一般答题,回顾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本文分析。

【答案】本文以环境的描写引发联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美好的心情。

10、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叫“对写法”,又叫“一笔两面”或是“对面落笔”。即明明主人公对对方有所思念,但并不直接叙述,而是从对方下笔。请从此角度,对本文的写作构思进行赏析。(4分) 【考点】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

【解析】明确“对面落笔”的作用以及本文的情感主旨。 【答案】本文表面看是写家人、朋友对我的惦记,几乎没有一处写到我对家人、朋友的惦记,但如果不是作者自己在惦记着他们,是不可能想到他们惦记着自己的,这虽然不是直接抒情,但却比直接抒情更为强烈,写出了我和家人、朋友互为惦记的对象,使文章的情感更加饱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1——13题。(7分)

池鹤

(唐) 白居易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徊且向笼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11、本诗从题材上看是 诗。(1分)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答案】近体诗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池中此鹤鹤中稀”句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了鹤的生活环境,说明此鹤是鹤中的珍奇稀有的品种。

B、“低徊且向笼间宿”表明这是一只被囚笼中的鹤。“终须”一词表明池鹤渴望挣脱牢笼,自由自在的翱翔于天地之间。

C、“相恋”一词表明池鹤深得主人的喜爱,它也非常依恋自己的主人,这也是它迟迟不愿意离去的根本原因。

D、全诗通过描写池鹤的生活习性并不仅仅是表达诗人对池鹤的喜爱之情,也有托物言志之意。

【考点】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背景和意图;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解析】这首诗赞美鹤的高洁(第三、四句),又说鹤终非池中之物,虽然现在徘徊于低空,栖宿于笼中,但终归会翱翔在天际。实际上白居易以物喻怀,在说他自己。 【答案】B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