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y=kx+b,(k≠0,且k,b为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
8.(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CDE,则∠DAE的度数为( )
A.20°
B.15°
C.12.5°
D.10°
【分析】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出∠ADC=90°,AD=DC,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DE=DC,∠EDC=60°,推出∠ADE=150°,AD=ED,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DAE=∠DE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90°,AD=DC, ∵△CDE是等边三角形, ∴DE=DC,∠EDC=60°,
∴∠ADE=90°+60°=150°,AD=ED, ∴∠DAE=∠DEA=(180°﹣∠ADE)=1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方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机械能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3分)一次函数
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6,0) .
【分析】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可令y=0,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解:令y=0,则x+3=0,解得x=﹣6. 故答案为:(﹣6,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及x轴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x轴
上各点的纵坐标等于0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3分)如图,已知函数y=2x+b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2,﹣5),则根据图象可得不等式2x+b>ax﹣3的解集是 x>﹣2 .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函数y=2x+b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2,﹣5), 则根据图象可得不等式2x+b>ax﹣3的解集是x>﹣2, 故答案为:x>﹣2.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题型较好,难度不大. 11.(3分)如果实数a、b满足
+(b+5)2=0,那么a+b的值为 ﹣1 .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代入a+b求值即可. 【解答】解:∵
+(b+5)2=0,
∴a﹣4=0,b+5=0, 解得a=4,b=﹣5, ∴a+b=4﹣5=﹣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12.(3分)数据﹣3、﹣2、1、3.6、x、5的中位数是1,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1 . 【分析】先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出x的值,再根据众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答】解:∵数据﹣3、﹣2、1、3.6、x、5的中位数是1, ∴x=1,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
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13.(3分)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2和6,要使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为 2
或4
.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分两种情况第三边是斜边和不是斜边的两种结果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分两种情况: (1)当第三边为斜边时,第三边长=(2)当斜边为6时,第三边长=故答案为:2
或4
.
=4
=2;
;
【点评】本题利用了勾股定理求解,注意要分类讨论. 14.(3分)若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 .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列不等式求解. 【解答】解:要是则2x﹣1≥0, 解得x≥. 故答案为: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
15.(3分)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cm和8cm,那么菱形的边长为 5 cm. 【分析】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C=8cm,BD=6cm,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C⊥BD,OB=BD=3,AC=AC=4,然后在Rt△AOB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即可.
【解答】解: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C=8cm,BD=6cm,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C⊥BD,OB=BD=3,AC=AC=4, 在Rt△AOB中,AB=即菱形的边长为5cm.
=
=5,
有意义,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6.(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如果以对角线OB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OBB1C1,再以对角线OB1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OB1B2C2,…,照此规律作下去,则点B2的坐标为 (﹣2,2) ;点B2014的坐标为 (21007,﹣21007) .
【分析】首先求出B1、B2、B3、B4、B5、B6、B7、B8、B9的坐标,找出这些坐标的之间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计算出点B2014的坐标. 【解答】解:∵正方形OABC边长为1, ∴OB=
,
∵正方形OBB1C1是正方形OABC的对角线OB为边, ∴OB1=2,
∴B1点坐标为(0,2), 同理可知OB2=2
,
∴B2点坐标为(﹣2,2),
同理可知OB3=4,B3点坐标为(﹣4,0), B4点坐标为(﹣4,﹣4),B5点坐标为(0,﹣8),